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论述了陕西潼峪Q8701构造带的宏观和显微变形特征、构造岩特征及分类、运动学指向标志,并用变形分解理论探讨了剪切带由黄铁矿化千糜岩和黄铁矿—碳酸盐—石英脉在空间上的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2.
载金黄铁矿显微构造变形与金富集关系可以从显微-超显微尺度揭示金成矿作用和地质过程,探讨金的再活化或再聚集作用。在胶东焦家金矿带成矿期识别出4种类型的黄铁矿,文章应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和电子探针(EMPA)等技术方法,探讨黄铁矿显微构造特征、超微观结构与金的富集关系。结果显示:载金黄铁矿均不发育环带,其中w(Fe)为45.70%~46.85%,w(S)为52.57%~53.37%;显微构造变形既有脆性变形又有塑性变形;黄铁矿晶体优选方位(CPO)主要表现为平行于晶轴极密和复杂极密;黄铁矿晶格间距为0.58 nm,主要发育刃位错。焦家金矿带在金成矿作用过程中,可见金集合体经历了从复杂的纳米尺度到宏观尺度矿物载体富集的过程,包括成矿流体中金络合物、金-铋-硫族化合物富集等化学结构变化过程和纳米金、载金黄铁矿纳米颗粒、岩矿石显微-超显微构造微环境变化过程。因此,不同类型载金黄铁矿CPO受到化学结构变化和显微-超显微变形微环境变化的联合制约,间接反映出载金黄铁矿中金的富集与黄铁矿内部变形、表面形貌和结构缺陷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3.
甘肃寨上金矿是我国重要的卡林型金矿床,发育多种特征的黄铁矿、毒砂、黝铜矿、黄铜矿等金属硫化物。黄铁矿贯穿整个地质过程,对其进行研究可深入理解成矿作用。观察发现,黄铁矿可分为3个世代。第1世代黄铁矿为莓球状黄铁矿(Py1A)和多孔海绵状黄铁矿(Py1B)2类;第2世代中粗粒自形黄铁矿(Py2);第3世代粗粒黄铁矿(Py3)。Py1A呈莓球状,直径介于10~50μm,w(Co)/w(Ni)小于1,w(S+As)/w(Fe)大于2,部分黄铁矿因受到热液改造,莓球中w(Co)/w(Ni)大于1,w(S+As)/w(Fe)小于2;Py1B呈多孔海绵状,w(Co)/w(Ni)大于1,w(S+As)/w(Fe)小于2。Py2呈中粗粒五角十二面体,w(Co)/w(Ni)介于1.41~3.78,w(S+As)/w(Fe)由内向外逐渐升高,介于1.93~2.02,w(Au)/w(As)介于0.023~0.108。Py3呈粗粒立方体晶,周围发育石英压力影,w(Co)/w(Ni)介于1.36~1.39,w(S+As)/w(Fe)介于1.98~2.00。结合地质背景分析认为,黄铁矿微晶直接聚集形成Py1A(莓球状),或在松散状态下经胶结作用形成Py1B(多孔海绵状),并遭受热液叠加改造。Py2(中粗粒五角十二面体)由含矿热液环绕多孔海绵状核部直接结晶形成,Py3(粗粒自形立方体)由晚期热液结晶形成,并同时遭受构造变形活动。该区黄铁矿的特征对于判别地质环境有标型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湖北省京山县雁门口地区二叠世栖霞组上部的含泥灰岩中发现棘皮动物化石,其腔被不同形态微晶的草莓状黄铁矿充填,有正四面体、正六面体、五角十二面体和近球体。溶解氧与草莓状黄铁矿的形成过程有关,其浓度决定微晶的S/Fe。统计显示,黄铁矿的S/Fe平均值随微晶的边数增加而增加,所以,棘皮动物腔内草莓状黄铁矿形成由早及晚的次序为:近球体微晶,五角十二面体微晶,正六面体微晶,正四面体微晶的草莓状黄铁矿。同一环境中,黄铁矿微晶的S/Fe可用来指示形成次序。  相似文献   

5.
鲕状黄铁矿是都龙锡锌多金属矿床中的特殊硫化物矿物之一。本文通过扫描电镜观测其矿物微形貌结构特征,并利用电子探针分析其化学成分,为认识该类矿物成因及其与成矿作用的关系提供依据。扫描电镜观测显示,该矿床中黄铁矿鲕粒主要由黄铁矿微晶组成,在鲕粒纹层孔隙中发现了丝状体、杆状体、球状体等微生物成因显微组构。这些微生物化石与热液喷流沉积成因硫化物矿床、热泉、海底热液喷口中的微生物化石具有诸多相似特征,表明该矿床形成过程中可能存在热水沉积成矿作用,微生物在黄铁矿鲕粒形成过程中可能起到转换硫源、吸附金属元素、粘结黄铁矿微晶等作用。电子探针观测显示,黄铁矿鲕粒中的Zn含量较高,暗示鲕状黄铁矿可能作为后期成矿作用Fe、Zn、S等成矿元素的物源之一。从鲕粒边部到中心Zn含量逐渐递减的趋势,并由交代作用在鲕粒边部形成富Zn边。  相似文献   

6.
东升庙矿床黄铁矿成因矿物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升庙矿床中,从原始沉积—区域变质作用都有黄铁矿的形成。根据黄铁矿的产状、共生组合及结构构造相互关系,可划分出微晶黄铁矿、结核状黄铁矿、同心环状胶黄铁矿、重晶粗粒黄铁矿和脉状黄铁矿等五种类型。对黄铁矿化学分析、微量元素分析、晶脆参数和反射率测定均显示了五类黄铁矿成因差异的标型特征。 黄铁矿成因矿物学研究表明,该区矿化经历了原始沉积—热卤水成矿—变质重结晶及受后期岩浆作用影响局部活化等四个阶段。成矿作用表现由原始沉积向热卤水沉积成矿过渡的矿床类型。区域变质作用和局部活化只是对矿床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改造,使矿体进一步富集。  相似文献   

7.
通过淮北宿临矿区不同类型构造煤中黄铁矿形态和分布的显微观测,结合常量及伴生元素分布特征分析,探讨了构造煤中黄铁矿的分布规律、形成机制及其地质控制作用。黄铁矿是典型的多期成因矿物,其分布受沉积环境和应力-应变环境共同作用,可划分为4 个形成阶段12 种类型;构造煤中的Co、Sb、Mn 等元素与黄铁矿关系密切,其分布反映应力-应变环境;进一步发现构造煤中的Hg 与硫化铁硫(Sp.d)呈良好相关性,随构造煤变形程度的增加呈“高-低-高”的演变趋势,受构造煤形成的动力学机制影响;构造煤中的黄铁矿可分为同生和后生两种模式,前者受控于沉积环境和古构造条件,而后者与构造改造和构造煤变形相关。分析认为,脆性变形阶段煤体结构的物理变化及过程为黄铁矿发育提供了赋存空间和条件,而韧性变形阶段中的动力变质和力化学作用为元素的迁移、散失及富集提供了动力,从而影响了黄铁矿的形成类型和分布。  相似文献   

8.
四川江油杨家院黄铁矿矿床,位于江油县雁门乡境内,是产于川北仰天窝向斜中黄铁矿成矿带内若干黄铁矿床或矿点中的、矿石矿物成分简单、矿床类型独特的、具很高工业价值的层控型黄铁矿矿床。该矿床现由地方有关单位开采。作者通过现场考察和室内对矿石光片的系统鉴定和研究对比,首次在矿石中发现了不少罕见的黄铁矿的生物组构。如黄铁矿的显微莓群结构、黄铁矿的细球菌类结构、黄铁矿的红藻结构、黄铁矿的叠层石构造  相似文献   

9.
浙西开化石龙头金矿是微细粒浸染型金矿床,金矿化赋存于新元古界地层的构造碎裂蚀变带中。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以及电子探针、扫描电镜等实验测试对石龙头金矿的矿石和主要载金矿物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石龙头金矿床中的主要含金矿物为黄铁矿,毒砂,其次为少量的脉石英。岩屑中的石英、白云石和粘土矿物不含金。主要载金矿物黄铁矿和毒砂的平均含金量分别为181×10-6和207×10-6。金主要以显微可见金的形式存在,其次为次显微不可见金。显微可见金主要以包裹金的形式赋存在黄铁矿晶体中或晶体边缘,次显微不可见金在黄铁矿中以纳米级金颗粒存在,在毒砂中主要以固溶体金形式存在。  相似文献   

10.
新疆沙尔布拉克金矿床中的层状电气石岩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沙尔布拉克金矿主要赋存于下石炭统南明水组第二岩性段第二亚段中,含矿岩石为安山质凝灰岩和沉积灰岩。作者在赋矿层中首次发现了层状电气石岩。电气石岩与围岩产状一致,具明显折显微纹层构造;主要成分为微粒镁电气石,其次为石英、长石,少量粘土矿物、毒砂和黄铁矿。矿物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该区是状电气石岩属热水喷流同生沉积成因。  相似文献   

11.
位于南岭成矿带南西部的鹿井矿床是华南热液型铀矿的典型代表.为查明其成矿流体来源、性质与演化以及成矿机制,开展了不同成矿阶段石英、萤石及方解石中流体包裹体的显微测温和不同阶段石英的氢?氧同位素分析.矿床地质特征表明成矿过程可划分为(I)粗晶石英+黄铁矿±绿泥石±绢云母、(II)沥青铀矿+硫化物+绿泥石+绢云母+暗灰色微晶...  相似文献   

12.
含钴黄铁矿特征及其工业意义的研究梁有彬黄铁矿中的杂质元素与矿床类型及成矿温度有关;不同成因的黄铁矿含有不同的特征元素;黄铁矿中的Co含量与杂质元素可作为不同成因矿床的参数,具一定成因意义;黄铁矿中的钴除类质同象外,还成钴的硫化物,呈显微或超显微细粒包裹体;含钴的黄铁矿具重要的综合利用价值。(《矿物岩石》,1984,3,63—69)  相似文献   

13.
青海铜厂沟金矿床围岩蚀变特征与矿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李时新 《矿产与地质》2001,15(2):98-101
铜厂沟金矿床围岩蚀变强烈,并受构造脉动的控制,蚀变具不规则环形分带;蚀变作用划分为硅化-绿泥石化、硅化-碳酸盐化、黄铁矿化和硅化-黄铁矿化等四阶段,金矿化发生在黄铁矿化阶段。根据围岩蚀变特征,在已知矿体的下部,可以寻找构造-蚀变岩型金矿体。  相似文献   

14.
拉曼光谱是一种快速无损的分析手段,它既可观察样品的显微结构构造,也可分析样品的成分和结构。为了丰富多金属结核的岩石矿物学特征,文章对西太平洋某海山区的多金属结核样品进行了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和拉曼光谱分析。X射线分析结果显示该区域样品主要含有水羟锰矿、钡镁锰矿、斜长石、钙十字沸石和石英,显微构造主要有纹层状构造、柱状构造、树枝状构造、充填构造等。通过分析对比潮湿样品和烘干样品铁锰质矿物的拉曼特征谱峰,得出结核中水羟锰矿的特征谱峰位于490 cm~(-1)、570 cm~(-1)和626 cm~(-1)附近,钡镁锰矿的特征谱峰则位于640 cm~(-1)附近,与陆地上对应矿物的特征拉曼谱峰不同。结核中的钡镁锰矿结构不稳定,经过风干或者抛磨后部分产生相变,不同显微结构中,相变情况不同。经与RRUFF数据库比对,识别出钙十字沸石、斜长石等自形晶,多分布于结核最内层,往结核外层总体减少。矿物微晶多见铁锰质矿物微晶和钙十字沸石微晶,铁锰质矿物绕其向外生长。  相似文献   

15.
川西微晶白云母是一种新型的非金属矿物资源,实验采用高温烧结法制备微晶白云母自生多孔材料,并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CLS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多孔材料的形貌特征;采用X射线衍射分析(XRD)、差热分析(DSC)研究川西微晶白云母的物相及其在加热过程中的相变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川西微晶白云母经高温煅烧后生成孔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多孔材料。微晶白云母的优选粒径为600目,其相应最佳烧结温度为1 275℃,在此条件下得到样品的孔隙率最大,为45.70%。  相似文献   

16.
华北中元古界串岭沟组暗色页岩中普遍发育的砂脉构造被解释为气体逃逸形成的沉积构造。在砂脉和相邻围岩中发现有自生碳酸盐沉淀和自生黄铁矿。自生碳酸盐主要由白云石组成,表现为微晶质条带或隐晶质斑块状胶结物。微晶白云石条带多出现在有机质纹层密集发育的部位,沿微生物膜两侧发育;而隐晶质斑块多以胶结物形式充填粒间孔隙或沿砂脉外缘密集产出。围岩中共生草莓状黄铁矿,砂脉中有具环带黄铁矿。这种特殊的矿物组构以及富有机质沉积和丰富的微生物成因构造(MISS)均表明串岭沟组形成于缺氧环境。层面发育的气泡构造为砂脉的气体逃逸成因提供了支持,而自生碳酸盐和黄铁矿则是沉积浅层硫酸盐-甲烷转换带(SMTZ)甲烷厌氧氧化(AOM)和细菌硫酸盐还原(BSR)的产物;气体源于有机质的厌氧分解和甲烷菌活动。砂脉中发现有疑似微生物化石,围岩含古菌和硫细菌生物标志物,表明有发生AOM和BSR作用的条件。串岭沟组砂脉中识别的自生碳酸盐沉淀及其AOM成因对进一步认识中元古代古海洋与古气候条件具有重要意义。由于海洋的低硫酸盐浓度,SMTZ带很浅,海底沉积层的甲烷仅少量被AOM消耗;而大量甲烷进入大气必然导致中元古代强烈的温室气候效应。  相似文献   

17.
平安寨铜金多金属矿位于哀牢山多金属成矿带南段,矿床受基性、中碱性岩体控制,矿体多产于喜山期碱性正长岩带,或岩体与断裂交汇复合部位。通过对矿区平安寨矿段金矿石研究认为:研究区平安寨矿段金矿石主要以矽卡岩型金矿石为主,金矿石多呈褐色、土黄色,泥质结构或微晶结构,块状构造、角粒状构造、浸染状构造为主,矿石中的金元素主要以次显微状或微粒游离状自然金形式赋存于黄铁矿或矽卡岩中,少量以微细粒包裹体或类质同象的形式赋存在高岭石、绢云母等泥质中。金颗粒较小,包裹金也较少,易于氰化浸出。矿床平均品位为3.75g/t,总体属中等品位矿石。  相似文献   

18.
草莓状黄铁矿是黄铁矿的特殊形态,其定义为由相近大小、相似形态的黄铁矿微晶颗粒组成的球形、亚球形聚合体。草莓状黄铁矿粒径分析已广泛应用于各个地质历史时期的古海洋环境恢复研究中,但其形成机理、判别标准与实验方法仍存在分歧。因此对沉积地层中草莓状黄铁矿的形成机理、在古海洋环境恢复中的指示意义及判别标准、实验与数据分析方法等进行总结阐述,有助于理解草莓状黄铁矿的粒径大小与形态对氧化还原条件的指示意义。草莓状黄铁矿在不同氧化还原环境下的形成机理存在差异,其粒径大小、数量以及分布范围可综合反映沉积时水体的氧化还原条件;而草莓状黄铁矿微晶几何形态及整体形貌特征也与古海洋氧化还原环境密切相关。此外,虽然有学者指出该方法可能存在一些问题,但只要在分析过程中结合沉积特征、古生态特征、地球化学指标等多方面证据对环境进行综合判别,甄别特殊条件下沉积的草莓状黄铁矿,则可有效避免这些问题。最后,针对后期氧化作用对草莓状黄铁矿粒径分布的影响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经过后期氧化作用的草莓状黄铁矿粒径变化很小,不会对其在恢复古海洋氧化还原环境的应用上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9.
包云河 《铀矿地质》2002,18(2):89-96
本区金矿化产于太古界结晶基底之上的中元古界熊耳群陆相火山岩中,成矿断裂集中分布在4条带上,断裂构造具多期活动特征,存在两类不同的变形,韧性变形在宏观上表现为强片理化带,显微构造十分发育,脆性变形具张性特征,与矿化关系密切,本对这两类变形的产物-糜棱岩和同生石英脉的显微构造,地球化学特征和形成机制,含金性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研究。  相似文献   

20.
青山铅锌矿床是黔西北矿集区内威宁-水城成矿亚带的典型矿床之一,矿体产出严格受构造和岩性双重因素控制。含矿断裂带中构造岩既是构造变形作用的载体,也是相应变形环境的受体,其具有显著的分带特征。针对斜落走滑构造环境下弱蚀变构造岩与热液成矿成生联系研究的薄弱环节,基于构造岩-岩相学填图方法以及不同岩相带内节理、裂隙构造解析,系统采集不同构造岩-岩相带内定向构造岩样品,进行显微构造与地球化学分析,剖析不同岩相带内构造岩类型、物质组成、内部结构、构造及其分带特征,构建了该矿床构造岩-岩相分带模式,即从矿体向外,依次为:张裂岩相带→泥化相带(一、三中段及以上)→扭裂岩相带→压裂岩相带。扭裂岩相带内发育黄铁矿化、铅锌矿化、方解石化、弱白云石化,压裂岩相带内主要发育方解石化,矿化蚀变随着远离矿体呈现出从强变弱的变化规律,成矿环境也随着温度逐渐降低,呈现氧化→弱氧化-弱还原→还原的变化特征。同时,结合宏观和显微构造应力场分析,认为矿体外侧不同类型的构造岩是在统一构造应力场作用下,因不同位置的局部应力场变化而形成的不同类型的构造岩,发育在北西向断裂下盘的次级断裂不仅控制了矿体定位和形态产状,也控制了其外侧构造岩-岩相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