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回顾《工程地质学报》近10年来的发展历程,积极探索学报未来发展之路。本文统计和分析了《工程地质学报》近10年来的引用计量指标和来源计量指标。结果表明:(1)总被引频次和他引总频次直线式上升,影响因子波浪式上升;(2)国际影响力的总体趋势发展良好;(3)来稿量和刊发量逐年增加,且退稿率保持在70%上下;(4)平均作者数由2006年的3.4人上升为2016年的4.1人;(5)高发文作者TOP 30与高发文机构TOP 30的统计数据展示了本刊的核心作者和核心发文单位;(6)稿件的学科分布说明了本刊论文的主要来源为地质学、建筑科学与工程等;(7)平均引文数增长迅速,本刊引用文献的广度和深度明显加强;(8)平均出版周期为282 d,有待进一步缩短。下一步的工作重点是:(1)优化稿件的学科分布,组约优质稿件;(2)严格把控稿件的审稿质量,并缩短刊发周期;(3)利用新技术扩大期刊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2.
2007-2008年《地质学报》载文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地质学报》2007~2008年发表的论文进行统计,基于统计结果,对其载文量、作者合作度、合作率,作者职称学历及工作系统、地区分布、论文受资助情况等指标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众所周知,影响因子在期刊的统计与分析中是十分重要的。笔者利用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出版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板)、万方数据出版的《中国期刊引证研究报告》(扩展版)和中国知网出版的《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等三家比较著名的统计机构的数据,对《西北地质》进行统计与分析。为了不断提高《西北地质》的办刊质量,笔者浏览查阅了大量资料,重点对《西北地质》2001~2012年影响因子及相关数据进行了统计与分析。结果表明:《西北地质》从2001~2012年在《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中的影响因子增加了0.274,影响因子增长率为59.31%;《西北地质》从2003~2012年在《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中的影响因子增加了0.561,影响因子增长率为170.00%;《西北地质》从2003~2012年在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中的影响因子增加了0.763,影响因子增长率为247.97%。《西北地质》近10年来在3个国内著名的统计机构的影响因子平均增加了0.533,影响因子的平均增长率为159.09%。以上数据说明,《西北地质》多年来学术质量一直在稳步上升。最后,笔者对《西北地质》的办刊思路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同时期望对《西北地质》的发展能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期刊的总被引频次在期刊的统计与分析中是十分重要的,笔者利用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出版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板)(CJCR)和万方数据出版的《中国期刊引证研究报告》(扩展版)(WD)等二家比较著名的统计机构的统计数据,对《西北地质》总被引频次进行了统计与分析。为了不断提高《西北地质》的办刊质量,笔者重点对《西北地质》2001~2012年的总被引频次及相关数据进行了统计与分析。结果表明:《西北地质》从2001~2012年在《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中的总被引频次增加了416,总被引频次增长率为660.32%。《西北地质》从2003~2012年在《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中的总被引频次增加了782,总被引频次增长率为1133.33%。事实说明,《西北地质》多年来总被引频次一直在稳步上升。最后,笔者分析了影响期刊总被引频次的因素,对如何提高期刊的总被引频次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近30年来我国地质分析重要成果评介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从地质标准物质体系的建立、X射线荧光分析成为岩矿全分析的主导方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谱-质谱成为现代地质分析的支柱、化探配套方法的形成与发展、野外现场分析技术、贵金属元素分析、微区痕量分析及元素分布特征研究新技术、Re/Os同位素年代学方法及其应用、海洋地球化学分析方法体系及标准物质体系的形成等九个方面列举、评介了近30年来较重要的地质分析成果,说明成果产生的历史条件、意义与影响、成果的获得及给人的启示。最后就我国地质分析的当前热点及未来发展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6.
7.
9.
依据《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引文分析数据库》(CSTPC),采用文献计量的方法对《矿物岩石》载文被CSTPC来源期刊的引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及评价;其所载文献质量较高,作者群的地域分布较广,已形成具有自己风格和特色且相对稳定的研究体系;在中国地质学界有一定影响,不仅是我国地质科学研究领域最重要的信息源之一。也是我国主要的地质学核心期刊。 相似文献
10.
11.
岩石学是地质学的重要分支,主要通过研究岩石的产状、空间分布、成分和结构,探究岩石成因以及构造历史,能够为深入了解地球和行星系统演化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岩石学报》是国内岩石学领域最为重要的期刊之一,其研究热点的演化有助于梳理国内岩石学领域的研究进展,并探究未来发展趋势,为学科相关研究人员开展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本文首次采用文献计量方法分析了1985-2021年《岩石学报》刊载论文的研究热点与态势。研究发现,“地球化学、流体包裹体、锆石U-Pb年龄、华北克拉通”是《岩石学报》载文的热点关键词,在岩石学发展中起到重要的引领作用。其中,“地球化学”贯穿《岩石学报》史今,成为岩石学领域走向定量化的重要研究方法;1990年之后,“流体包裹体”的关注度显著增加,在探究成矿作用上起到引领作用;21世纪之后,以LA-ICP-MS为代表的微区原位测试技术大量运用,“锆石U-Pb”年代学方法成为热点,该技术方法的突破驱动了研究内容的革新;2010年之后对“华北克拉通”的研究热度相比前几十年有显著增加,主要聚焦在华北克拉通早前寒武纪变质构造-成矿演化和显生宙的华北克拉通破坏两方面。未来研究中应从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上进行变革,如引进大数据以及人工智能技术参与海量数据的分析、多学科交叉融合探讨地球热力学和动力学过程。此外,未来研究应增强国内外研究机构的合作,以形成优势互补,使国内岩石学研究走向国际。
相似文献12.
《西安地质学院学报》2012,(2):63-63
尊敬的各位专家学者:《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以下简称《学报》)自1979年创刊以来,得到了各位专家的支持,使期刊得到了快速发展。《学报》系地学综合性学术期刊,刊登的主要内容有基础地质与矿产地质、 相似文献
13.
14.
本文依据中国知网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2014年的数据平台,分析了《地球学报》1994—2013年全部论文的相关引证统计信息,如高被引论文作者群的分布等。结果显示,中国地质科学院作为《地球学报》的主办方,对《地球学报》的学术影响巨大。中国地质科学院是其主办刊物《地球学报》的主要作者群,稿源比例约占总数的51.0%。该特征在高被引论文中更加明显,被引前100的论文中,主办方稿源占74.0%。中国地质科学院不但是《地球学报》数量最大的主要作者群,也是对期刊起到巨大推动性作用的高被引论文的核心作者群。2008年《地球学报》进行版面、版式调整,设立了"中国地质科学院年度十大科技进展"专栏,"中国地质科学院十大科技进展"专栏论文作为中国地质科学院的优秀科技成果代表,更加凸显了主办方的学术影响力和重要作用。据对2008—2013年该专栏论文的统计,平均被引频次16.1,远高于普通散稿的平均被引频次5.99,从而也提高了期刊的影响力。由此可见,主办方对期刊发展的强有力支撑,在为刊物提供丰富的稿源的同时,主办方的领先学科优势,也表现在其期刊的特色和学术价值当中。 相似文献
15.
《华东地质学院学报》2006,29(3):F0003-F0003
1《东华理工学院学报》是东华理工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季刊,国内外发行),1978年创刊。其主要任务是反映东华理工学院自然科学方面的最新教学和科研成果,反映国内外地球科学各学科领域及相关领域的最新科学研究成果,活跃学术气氛,促进学术交流。本刊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思想,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本刊将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竭诚为广大地球科学及相关学科的读者与作者提供精品与最佳的服务。 相似文献
16.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07,18(3):F0004-F0004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创刊于1991年。是经原国家科委正式批准,由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主办,反映地质灾害学科,并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性刊物。本刊物专门登载有关自然和人类工程一经济活动诱发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地裂缝、地震、黄土湿陷、粘性土胀缩、冻土融陷、 相似文献
17.
《西安地质学院学报》2010,(4):F0002-F0002
安芷生院士 男,汉族,1941年生,安徽六安人,中国科学院院士。1962年于南京大学地质系毕业,1966年于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生毕业。现从事第四纪地质、全球环境变化和大气污染控制等研究。1991年他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曾任中国科学院西安分院院长、陕西省科学院院长、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所长以及国际第四纪联合会副主席、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委员会副主席等。现任和曾任南京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兼职教授, 相似文献
18.
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以下简称《学报》)2004—2010年载文的第一作者学历、职称和服务单位、论文资助项目来源、研究领域、出版时滞、被引频次、下载次数、影响因子等论文信息指标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学报》呈现以下特征:高学历作者比例稳步提升;副高职称和中级职称作者是《学报》作者的骨干力量;作者来源呈多元化发展,主办单位论文呈下降趋势;大多数论文有各类基金项目资助;基础地质及矿产地质是《学报》载文的主要内容;出版时滞需要进一步优化;被引频次计量指标反映《学报》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