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岩爆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2.
在地质学中,红色岩石或称红层通常是指被少量细分散的铁的氧化物染成各种红色色调的沉积物或土壤残积物。红层在地球上分布广泛,它有不同的成因、不同的成分、含各种矿产,因此一向受到地质工作者的注意,并从不同角度得到调查。但是,红层中所含生物化石数量少,剖面往往不太稳定,又缺乏标志层,因此研究程度较低,这往往给区测人员造成困难。尽管如此,广大地质工作者还是对红层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从不同角度对红层进行分类,研究红层的形成环境及成因,调查红层的古地磁,对红层的野外和室内研究进行总结。总  相似文献   

3.
稀有元素中有一族化学特性相近的金属,一共有十五种,它们称为稀土元素。这十五种金属是烂、铈、镨、钕、钷、钐、铕、钆、铽、镝、钬、铒、铥、镱和镏。此外还有两种性质相近的金属也可以归并进去,这就是抗和钇。数十年来,稀士元素的利用范围一直比较小,并且由于它们通常仅呈混合状态产于天然矿物原料之中,所以也只能混合利用。但是近五、六年来,在稀土元素的利用方面有了根本性的进展。现在发现稀土元素在工业上有新的更重要的用途,而且已经明确地规定了新的方向--单独利用本族的各种金属。  相似文献   

4.
5.
寒武纪下界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寒武纪下界是国际上争论问题,并已列入第20届国际地质会议讨论问题之一。著者认为结合古生物和地层方法是解决寒武纪下界的唯一途径,决不应强调任何一种方法。中国震旦、寒武纪情况和西欧、美国西部地质情况相同,二系间的不整合具有头等重要的意义。因此,著者完全赞同Walcott的见解,并着重批判Wheeler专以Olenellus带去确定寒武纪下界的片面的看法。我们的初步结论是: (1)中国震旦-寒武纪间不整合的存在,也同西欧、美国西部一样,具有相当普遍性及其重要的意义,并且在中国各处(昆阳、冀东、襄阳、淮南、辽东)已经不断地发现了。 (2)中国寒武纪海浸系从南来,海浸到达华北时期只是在下寒武纪后期(馒头期),所以华北震旦-寒武纪分界是在馒头层和下面景儿峪灰岩(狭义的)中间,并且有底砾岩的存在。与其说寒武纪下界是在馒头期以前,不如说在景儿峪期之后为妥。 (3)中国震旦、寒武纪间不整合的规模虽不及前震旦纪吕梁运动之大,但盛产三叶虫化石的寒武系究和震旦系有别,似应仍按照国际用法仍列为古生代第一纪。  相似文献   

6.
水权问题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楠 《水文》2009,29(1)
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能源性制约因素.为应对水资源紧缺日趋严峻的形势,必须明晰水权概念,建立水权、水市场制度.本文从我国基本法律制度出发,对水权概念提出了个人见解,并分析了我国水权立法的现状,结合水权的初始分配、再分配、水权流转等提出了完善我国水权制度建设的有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在过去的82年(1931—2013)中,共出现了39个成因术语。在这39个术语中,只有10个是真正沉积成因的(例如浊积岩),其他29个术语都是比较草率地提出的(just jargons;例如地震岩、海啸岩等)。"地震岩"(seismites)这一成因术语是赛拉赫(Seilacher,1969)提出的,它指沉积记录中的古地震。这是一个误用的(misnomer)术语。赛拉赫仅仅根据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中新统蒙特雷组(Miocene Montery Formation)10m厚的露头观察,就匆忙地提出这个术语。他并未对这个露头进行认真的科学研究。最根本的问题是,地震是一个触动因素(1),并不是一个沉积作用。在古代的沉积记录中,鉴别不出各种触动因素(trigger)(2),因为自然界不能保留触动因素曾经存在过的证据。"软沉积物变形构造"(soft-sediment deformation structures,可简称为SSDS),通常被人们用来作为地震岩的鉴别标志,其实它是"液化作用"(liquefacation)的结果。液化作用可以由21种触动因素中的任何一种引起,其中包括地震(earthquake)、陨石冲击(meteorite impact)、海啸(tsunami)、沉积负载(sediment loading)等。在死海盆地中的角砾碎屑,所谓典型的由地震引起的沉积,实际上是常见的同沉积作用的碎屑流的产物,与地震没有关系。其他类型的SSDS,例如"双向叠层构造"(duplex-like structures)和碎屑注入体(clastic injections),也可以说是同沉积作用的产物,与地震没有关系。世界上广泛分布的砂岩储油层,包括墨西哥湾、北海、挪威海、尼日利亚、赤道几内亚、加逢、孟加拉湾,都表明这些地区的SSDS的第一起因(primary cause)是沉积负载,其证据是可以观察到的和令人信服的。海啸及陨石冲击,都可以形成大量的沉积,例如SSDS的侧向延伸(lateral extent of SSDS),但这些沉积都不能当作地震的鉴别标志。位于印度东部大陆边缘的Krishna-Godavari(KG)盆地中的SSDS,是多种触动因素(1)引起的沉积物的失控和液化作用的结果,即多成因的SSDS。由于这些原因,"地震岩"这个成因术语确实没有什么科学价值,应当废弃。  相似文献   

8.
吉林省蛇绿岩问题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按照1972年彭罗斯国际蛇绿岩讲座人地所提出的定义,吉林省北部造山带中所见的含铬和含镍的两大类镁铁和超镁铁质杂岩,经初步野外调查,均未发现类似塞浦路斯。特罗多斯等典型蛇绿岩所具有的完整假层序,成分特征亦显差异,其至是重要的区别。  相似文献   

9.
Augu.  SS 王小龙 《地学前缘》1996,3(4):290-297
论述了能源危机给予人们的教训。获取廉价能源固然是一个国家为了生存和在国际舞台上竞争所必需的,但在制定能源政策中,要特别注意长期政策。而能源利用与环境污染是制定长期政策中所必须考虑的方面。第一次工业革命是以煤的利用为基础,第二次工业革命靠什么?论文评介了地区间能源的输送及多种替代能源的利用前景;对能源开发勘探的特许、租赁、经营管理等问题提出9点对策。总之,不可更新能源只够人类用上100~200年,因之用多种方法利用可更新能源是十分必要的,在制定能源政策时,必须加以考虑。  相似文献   

10.
本文的目的是根据英人S.G.戴維士所著“香港地質”一書,介紹香港地区花崗岩的發育和活动歷史,并進而略述華南其他地区花崗岩的多次侵入活动現象,以供今后普查找矿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俄罗斯地质学家在最近15—20年间从事研究构造体系问题。从研究天体构造特性、地核的深部和超深部的结构、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和地质体的变形等问题入手,他提出了与多年来苏联的传统地质学观点不同的看法。他认为在地史中出现发育的规律性,早前寒武纪的构造发育与具有新构造发育的显生宙构造明显不同。现代地球原则上可区分为三个表生构造:大陆的、海洋的、过渡的,这些构造的产生与地球的发育有着密切关系。B.B.别洛乌索夫在其著作中(1991年)提出大地构造的内生条件的划分原则,并进行了划分(表1)。  相似文献   

12.
13.
黄定华 《地学前缘》2000,7(2):509-516
在地质学背景后面隐藏着众多凝聚态问题。对它们需要运用凝聚态科学工具进行探索 ,才能发现蕴含其中的对称、相变、周期和突变等现象 ,以抓住其共有的科学本质。文中对结晶过程中的固熔体相变 ,上地幔部分熔融和地核差异旋转等典型地学问题 ,从凝聚态角度重新作了分析 ,指出尽管它们具有不同的时空范畴和地学内涵 ,曾分别被划归于不同的地学分支学科 ,但却共同体现出了大自然中模式形成的一个基本范式 ,即 :无序定态的空间对称破缺可以导致诸多宏观有序结构的形成。这也是其它一些类似的地学现象得以产生的共同原因。由此可认为 ,从各种地质分支学科的单一性探索 ,过渡到凝聚态地质学的统一研究 ,是地质科学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必由阶段。而凝聚态物理学的成熟与深化 ,恰好为之提供了发展的契机。因此 ,就有可能从凝聚态地质学这一新的观点出发 ,将传统的地质研究领域进一步拓深 ,并且将其拓宽、推广到水利 ,环境 ,材料和生命科学中去。  相似文献   

14.
水资源承载力问题与城市发展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振宇  王治民  孟维彦 《地下水》2002,24(4):246-246,258
在水资源短缺的今天 ,城市发展首先要考虑水资源的承载能力 ,以供定需 ,量水而行 ,节约用水 ,不断提高水的利用价值 ,是缓解城市水资源短缺的有效途径 ,是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5.
16.
17.
伸展构造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8.
陈国达 《地质论评》1951,16(1):133-133
中国岸線问题的研究,可分为三个阶段:(一)李希霍芬认为中国海岸自浙江宁波以南的一段是属于沉降的,以北则在上升的进行中。(二)其後经多数学者的研究,知道中国北部的岸線也是属于沉降型的。(三)自一九二八年中山大学地质系教  相似文献   

19.
张树森 《地质论评》1965,23(5):392-393
笔者因工作关系,对《地层规范草案及地层规范草案说明书》(下面简称《规范》)曾进行了较认真地学习,在学习和实践过程中感到有关地层符号部分尚有一些问题,谈谈个人意见,请同志们讨论并指正。地层符号是一种代号,主要在各种地质图件中,用来代表一定的地层单位。制定地层符号的时候应该遵循一定的原则:  相似文献   

20.
寒武纪下界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关于寒武紀地層的划分和下界問題; 二、薊縣昌平一帶观察結果; 三、寒武紀下界問题的研究方法和一般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