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利用三峡地区近二十余年的地震记录、震源机制、地震宏观等震线、地形变以及地应力测量等资料。作出并讨论了三峡地区的区域b值;研究了该区地晨活动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地震活动的周期性;作出了北北西向的仙女山断裂带和远安断裂带的平均滑动速率,得到应用历史地震的地震矩求出的平均滑动速率与形变测量所求得的滑动速率基本符合。此外,还讨论了该区中强地震前的地震活动图象,从而得到中强震前小震活动的某些信息。 通过地震活动性与地质构造及区域应力场关系的讨论,认为三峡地区无论是地震活动性,还是区域应力场,均与其相邻地区不同。得出三峡地区地震活动主要受北北西向构造带控制和不具备发生六级以上强震的初步认识。 相似文献
2.
本文运用地震活动度的概念,对三峡地区地震活动特征及其与地质构造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得出了本地区地震度年平均值低,Ms≥2.0级地震与构造有密切关系等结论。 相似文献
3.
本文根据活动断裂的错动方式、白垩-第三纪红层变形和破裂的组合关系等资料,利用赤平投影作图求出各观测点主应力(σ_1、σ_2和σ_3)的参数,并结合震源机制和地壳形变测量数据,着重描述了喜马拉雅运动以来的构造应力场。结果表明:长江三峡(及邻区)各构造区域内σ_1轴向随时空而变化。按照“弹性回跳理论”和“Baushinger效应”分析了现今应力场的这种变化与地震活动的关系。提出构造应力场σ_1轴的长期变化,可以作为板内弱震活动区(带)的一种构造标志 相似文献
4.
前言随着数字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成熟 ,数字地震台网已经成为现代地震观测技术的主流。长江三峡数字遥测地震台网主要布设于东起三斗坪坝址 ,西至巴东县所属的楠木园之间库首段两岸进深 1 0~ 2 0 km狭长地带。三峡水库为典型的河谷型水库 ,它穿越两个大地构造单元和不同时代的地层 ,地质构造环境较为复杂。当地采石场大部分地处灰岩地区 ,地表岩石完整性较好 ,因此 ,地壳浅层对高频成分吸收较少 ,使地震和爆破的记录波形极为相似 ,增加了识别爆破记录的难度。通过大量数字遥测台记录地震和爆破波形资料的对比分析 ,找出了地震和爆破记… 相似文献
5.
一、前言长江三峡蕴藏着极其丰富的水利资源,为我国当前最大的水利电力枢纽工程所在地。这里地震工作开展较早,本世纪二十年代以来,中外地学界曾在此进行了多方面考察。新中国成立后,在着手规划开发长江水利资源的初期,己布设了三峡地震台网,同时开展了地震地质调查和地形变观测工作。笔者在峡区周围曾参加过多次地震考察,发现黄陵背斜东西两侧地震时,在远离震中的钟祥和荆门地区出现等震线单独封闭的独立烈度异常区。在等震线分布 相似文献
6.
7.
8.
长江三峡地区弱震重新定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考虑到长江三峡地震台网的实际观测条件,利用地震图上比较准确量得的(?)-(?)时间差,导出计算机定位直接搜索法中的准则函数,对三峡地区1959年以来仪器记录的地震进行重新定位,共得到216次弱震的震源位置,其震中平均误差约7km,震源深度平均误差的5km。另外还求得各次地震的虚波速度值。其空间分布特征的初步分析表明,随震源所在区域和深度的不同,虚波速度值存在较大的差异,它反映了该区地震波速分区和深度结构的特征。 相似文献
9.
叙述长江三峡地区四条地震测深剖面沉积层与基底层速度细结构的研究结果.测区西部的鄂西丘陵地区沉积盖层速度较大,总厚度为 0~3 km,但在秭归盆地南侧与沮水河谷沉积层厚度加大,分别为5.0与4.0 km.测区东部的江汉平原区沉积盖层巨厚,达5~8 km.速度明显偏小.基底面速度在整区达6 km/s以上.在沉积层内部还可细分一层面,在江汉平原区深度达 3~4 km,而在其它地区接近地表.剖面多处为断裂所切割,断裂所经之处不仅速度等值线变化剧烈,且速度值也明显偏低.基底层以速度高并梯度小著称,层内存在三处高速异常区,分别位于黄陵背斜的西、南和东侧.它们是地壳深处玄武岩类高速物质上涌产物,估计这过程发生于黄陵背斜形成之前.由于其活动,造就或影响了基底面剧烈深度变化,以及相应断裂的发育与活动. 相似文献
10.
对三峡地区的Pg波非纵观测资料用地震层析成象方法进行了计算处理并对解释结果作了分析。简要阐述了地震析成象处理方法,地震走时数据的采集与分析等。基底面成象图给出了许多有意义的信息;该测区低速区的开矿要起因于岩性的差异及断层破碎带;基底面上存在3个v〉6.4km/s的高速度区,面积最大的一个大体呈南北走向,位于黄陵背斜西南侧、向北进入背斜区,另两个分别位于黄陵背斜东则与测区西侧。 相似文献
11.
长江三峡地区新生代以来地壳应力场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白垩-第三纪红层中构造变形实际观测及水系统计资料,计算了三峡地区新生代和新构造期分区及区域应力场的主应力方向。结果表明:方压应力为北东东向,主张应力为北北西向,现代构造应力场与新生代以来应力场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2.
三峡地区地壳应力场与地震活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震源机制、形变测量及构造形迹等资料对该区孕育地震的应力环境及其构造运动类型进行了分析,认为该区同时受有水平力和垂直力的共同作用。并且讨论了两种力对本区地震活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长江三峡地区地壳形变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本文讨论了三峡地区地壳形变特征,认为黄陵断块相对于周缘的差异性运动是存在的,最大年速率可达5—10毫米。跨断层的短水准结果以继承性断层活动为主,年速率在毫米级。水平形变网揭示仙女山断裂带近年来表现为左旋压扭性,天阳坪断裂带以右旋滑动为主 相似文献
14.
The Xiannvshan fault zone, lying along the western margin of the Huangling anticline,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fault zones in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area. The fault experienced strong activity during the Cenozoic Era. The question of whether the fault zone goes through the Yangtze River has been one of the key problems faced in previous studies as it has a significant influence upon the assessment of geological hazards and earthquake stability in the reservoir area. Based on tectonic and geomorphic observations along the fault zone between the Baixianchi village in Changyang county and Huangkou village in Zigui town, together with the comparisons between the geology in Guizhou and Quyuan town in the north bank of the Yangtze River and the Xiannvshan fault zone,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north end of this fault zone is located around Huangkou village and does not go through the Yangtze rivers northward. The evidence is as follows: ① On the basis of field data collection, it is found that the Xiannvshan Fault zone, which stretches 80km, underwent thrust movement in the Cenozoic period, resulting in ravines and fault scarps, topographically. Whereas, on the northern bank of the Yangtze River, faults are rarely found, and most of the faults are developed in the Jurassic strata,without topographical effects. Therefore, the Xiannvshan Fault zone has not stretched to the north bank of the Yangtze River. ② The fault gouge and tectonite zone were found developed on the Xiannvshan Fault zone at Baixianchi village, but only a tectonite zone was found at Zhouping village. There are also some branch faults close to the northern end of the fault zone. So, the activity of the fault zone weakened from south to north in Cenozoic. The fault zone extends northward and dies out at Huangkou. It doesn’t stretch forward any longer as indicated by continuous strata, sparse joints, and small folds, etc. 相似文献
15.
长江三峡地区仙女山断裂北端延伸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仙女山断裂是三峡库区重要的断裂带之一,该断裂在新生代有过明显的活动。因其对三峡库区的地质灾害、地震稳定性有着重要影响,因此断裂是否穿过长江成为备受关注的热点问题。通过对仙女山断裂从长阳县白咸池到秭归县荒口一带断裂构造的野外地质调查,长江两岸构造地貌的对比,结合前人已有资料的分析发现:仙女山断裂长约80km,将古生代地层逆冲到中生代地层之上,在长江南岸荒口以南断层形迹清楚,地貌上表现为沟谷和断层崖,而在荒口以北地区,地层连续、未见断错地貌现象;与长江南岸断裂相比,江北的断裂多为小型断层,仅错断侏罗纪地层内的砂岩、泥岩,在地形上也无明显表现,不是仙女山断裂的延伸部分。综合分析认为,仙女山断裂带由南向北延伸至长江南岸荒口一带尖灭,没有向北延伸穿过长江。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构造地震和塌陷地震进行了对比分析,找出了它们的特征。指出了构造地震的波速大于塌陷地震的波速;构造地震波的视出射角大于塌陷地震的视出射角;塌陷地震S波最大振幅随距离的衰减比构造地震快。求出了构造地震尾波衰减系数 相似文献
17.
《会议简讯》三峡水电枢纽工程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电工程之一。为适应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对能源的需求,该项工程的建设已经提到议事日程。按初步规划,坝高大于160米,装机容量在1300万千瓦以上。正确评价工程地区潜在的地震危险性的大小,合理布局地震监视预报工作,开展诱发地震问题的研究,对于经济安全地开展丰富的长江水力 相似文献
18.
根据三峡与邻近地区实际天然地震数据,利用GMT软件绘制出三峡地区两次地震的震源机制解。绘制出了三峡地区1964年以来地震震中分布情况,以及频率变化。震源机制解以及三峡与邻近地区断层资料显示出该地区受到西藏块体、四川盆地、川滇块体与鄂尔多斯地块的共同挤压作用,三峡及邻区的现今水平构造应力场的主压应力轴为北东东向,是喜马拉雅期构造应力场的继续。近东西向的向东移动显示出该地区可能为青藏高原地幔物质向东"逃逸"的通道之一。根据水库蓄水前后震源机制解资料反映的震源机制变化,认为蓄水对于三峡及邻区应力场在垂向上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具有大量较高精度地震震源定位资料的区域内,统计分析地壳介质虚波速度的空间分布可以研究区域地壳结构。本文在长江三峡地区进行了尝试,研究地壳介质径向和横向上的差异。所得虚波速度分层结构与研究区人工爆破得到的P波速度分层结构基本一致。研究区内以黄陵背斜东缘为界,东、西两侧地壳介质平均虚波速度值差异明显。此外,在没有S波速度结构直接研究结果的情况下,本文利用虚波和P波速度结构的结果初步估算并讨论了该区地壳介质各弹性模量参数随深度的变化况情。 相似文献
20.
长江三峡地区地球物理异常带地表地质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长江三峡地区水系发育,航卫片判读,野外地质调查等方面的研究,认为沿长江北西西地物理异常带有地表没有相应的特殊地质构造显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