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钢框架外挂足尺陶板幕墙模型的振动台实验,研究了陶板幕墙的抗震性能。实验中分别输入El-Centro地震波、人工波及0.5~50Hz的白噪声波。实验结果表明,最大层间位移角为1/237,表明陶板幕墙系统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符合抗震设计要求。实验过程中,输入同样加速度的El-Centro地震波、人工波后便输入白噪声波,以检测结构自振频率的变化,最后拟合出频率变化曲线,发现当地震加速度达到300Gal以后,结构自振频率基本不再变化。  相似文献   

2.
大型模拟地震振动台主要参数的确定及技术经济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方重 《世界地震工程》2001,17(4):135-138
简述了大型模拟地震振动台主要参数的选定原则,并介绍了其组成部分的技术经济分析。  相似文献   

3.
本文简述了在大型模拟地震振动台主要性能参数的选定之后,怎样计算出关键液压部件的参数和容量。  相似文献   

4.
详尽地分析了广州市某大厦外墙面装饰干挂石材结构体系的足尺振动试验结果,评估了该结构体重体系的抗震性能。结果表明,板材构造不同,其抗震性能不同;处于结构不同部位的板材,其遭受地震作用的反应地不同。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石材幕墙的抗震性能和破坏特征,以阿尔及利亚大清真寺南区石材幕墙工程为背景,设计了两组1:1振动台试验模型,通过振动台试验研究总结出了石材幕墙结构的地震响应特性,在此基础上,给出了石材幕墙结构动力特性简化模型,并通过引入相应的质量修正系数,得到震损石材幕墙结构自振频率计算公式。研究表明:结构自振频率在挂件和石材出现松动与损伤后逐渐降低;石材加速度响应受挂件位置和尺寸影响较大;石材与挂件之间的间隙增大了石材的加速度响应,但同时也减小了挂件的内力需求。  相似文献   

6.
混合结构体系高层建筑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研究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随着现代建筑高度的不断增加,混合结构体系在超高层建筑中逐步广泛应用,因此对该结构体系在地震作用下的破坏机理和抗震性能展开深入的研究是一项有意义的工作。本文对一混合结构体系复杂超高层建筑进行1/35的模型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分析模型结构的动力特性和不同烈度地震作用下加速度、位移和应变反应,然后根据相似关系推算出原型结构的动力特性和反应,研究其在各水准地震作用下的破坏机理和破坏形式,最后对原型结构设计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广州市粤财大厦的结构模型振动台试验结果,分析了侧向刚度存在突变的高层建筑的抗震性能,并为该大厦的设计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两个控制装置的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作者设计制造了一种高效被动阻尼控制(HEDC)装置和一种半主动控制装置-主动变刚度,阻尼(AVS.D)控制装置,并对其控制机理和控制效果进行了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HEDC控制效果是令人满意的,而AVS.D控制则可以获得更好的效果,尽管它仅需很少的能量输入,试验结果表明,在AVS.D控制中,装置的电磁阀处于开启状态工作的时间较长,即在大部分时间里AVS.D控制系统是通过阻尼而不足刚度来控制受控结构,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控制时滞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庑殿建筑作为最高等级的古建筑形式,多用于宫殿、坛庙、重要门楼等,为研究该类建筑的抗震性能,进行了1个1/2缩尺单檐庑殿顶古建筑模型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获得了不同输入地震动不同水准下单檐庑殿建筑的动力响应和破坏现象,总结了柱顶石、围护墙与木构架间的相互作用、榫卯结构的变形规律等.研究表明:柱底与柱顶石间相对滑移削弱了上部...  相似文献   

10.
上海浦东机场T2航站楼结构模型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上海浦东机场T2航站楼为下部钢筋混凝土框架、上部钢屋盖,两者通过Y形钢斜柱联接而成的大跨度空间混合结构,建筑造型新颖,结构形式复杂。为研究它在地震作用下的抗震性能,进行了1:35缩尺的模型结构振动台试验。本文详细介绍了航站楼结构体系、模型材料的选取、动力相似关系的确定以及试验方案的设计,并通过对试验现象和数据结果处理分析,考察了结构的动力特性,以及加速度、位移和应变反应。试验结果表明,组成此混合结构的框架结构、钢斜柱和钢屋盖在地震反应上各具特点,差异较大。该结构体系合理,具有足够的抗侧刚度,能够满足"小震不坏"、"大震不倒"的抗震设防要求。  相似文献   

11.
中海名都高层住宅结构模型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海名都高层住宅是一结构布置较为复杂的高层建筑。其特点是:底部1~3层是具有落地核心筒的大空间结构,上部4~33层为由四个剪力墙筒单元和作为楼电梯间的剪力墙核心筒组成的剪力墙结构,四个剪力墙筒单元与核心筒由局部楼板连接,上下部通过三层顶的梁式转换层衔接成为整体。作者设计了一个1∶20的结构模型,并对其进行了多种地震动的26种工况下的振动台试验,获得了充分的动力反应信号数据,从结构的宏观整体动力反应和预期地震作用下的受力特点的角度,给出了模型结构的自振特性和输入波下的动力反应,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果。试验研究表明,该结构在设防烈度所对应的地震作用下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在大震作用下仍具有良好的工作能力;中间核心筒和四个剪力墙单元在整个试验过程中具有良好的整体工作能力,并没有出现不稳定的现象。  相似文献   

12.
大型模拟地震振动台的特殊控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方重 《世界地震工程》2000,16(4):106-108
阐述了多度大型地震模拟振动台由于试件重心高,偏心以及几何等原因在一个轴线方向上振动量,造成对其他轴线方向运动的干扰,同时介绍了克服这些干扰的控制原理。  相似文献   

13.
短柱隔震模型与非隔震模型模拟地震振动台对比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取一栋四层转混住宅的标准单元为模型。在两种情况下:即房屋模型底部加设钢管混凝土短柱隔震支座和不加设钢管混凝土短柱隔震支座,分别进行了模拟地震动台试验。通过试验结果的对比,了解了钢管混凝土短柱支座隔震模型的隔震效果及其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考虑桩土相互作用的储液罐的动力响应及长周期地震波对储液晃动、储罐提离的影响,根据量纲分析法设计了桩-土-储罐模型进行了振动台试验。试验中采用4条基岩波、4条地表波进行振动台试验。试验显示基岩波与地表波输入时,体系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其结果表明:土体地表加速度被放大,且输入加速度峰值增加,地表加速度放大倍数减小;一般地震波时,随着输入加速度峰值的增加,储液晃动波高大致呈线性增加。长周期地震波下则为非线性增加,且晃动波较大。此外,液体产生的晃动波高与储罐类型相关。细高型储罐产生的波高稍大;储罐提离高度随着输入加速度峰值的增加呈非线性增长。长周期地震波激励下,储罐提离高度小于一般地震波时的提离高度。细高型储罐在长短周期地震波激励下,提离高度较为接近,而一般储罐在两种地震波激励下,提离高度相差较大。细高型储罐提离高度大于一般储罐的提离高度。建议在储罐设计时考虑长周期地震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土钉支护结构体系的抗震性能,设计并完成了土钉支护边坡1:12比尺的振动台试验,研究了土钉支护边坡的动力反应特征和规律。结果表明:土钉支护边坡坡面的最大变形主要发生在边坡坡腹处,坡顶与坡趾的变形相对较小;增大土钉倾角会增大边坡的侧向位移,增加土钉长度以及减小土钉间距则会减小边坡侧向位移;土钉支护最大作用带基本位于土钉支护区的中前部,呈折线形,与计算假设的圆弧形不同,而且该作用带与滑裂面的位置并不相同;边坡土体中部和下部的加速度放大系数较小而且比较接近,边坡上部土体的加速度放大系数则较大。  相似文献   

16.
轻型木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性能已有了一定的研究基础,但轻木混合结构的抗震性能研究尚未得到充分认识。本文重点介绍了首次进行的3层轻木-混凝土混合结构振动台试验,试验房屋下部一层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上部二层为对称轻型木结构,模型平面尺寸为6.1m×3.7m。对5个上下抗侧刚度比不同的足尺模型,采用3种地震动沿房屋纵向激振,峰值加速度依次为0.1g~0.5g。每次激振后测定房屋自振频率及对应的阻尼,各层加速度和水平位移,木结构底部与混凝土结构顶部之间竖向相对位移以及螺栓锚固力等。试验结果表明:(1)轻木-混凝土混合结构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2)上部木结构与底层混凝土结构间连接可靠;(3)5个模型的振动均以第1振型为主,但对于刚度比大的模型,下部混凝土结构的2阶振动较明显;(4)刚度比大的模型其地震反应小于刚度比小的模型。  相似文献   

17.
将废弃橡胶轮胎内填充散体材料形成加筋土结构,已被应用于地基、挡土墙和边坡加固等工程,表现出较好的减震隔振效果,而轮胎加筋土的抗液化性能尚缺乏研究。开展3组小型振动台试验,通过改变轮胎垫层的排水条件,验证轮胎加筋砂垫层的抗液化效果。结果表明:轮胎加筋砂垫层具有良好的抗液化效果,与刚性垫层相比,超静孔压比峰值差值范围在0.01~0.19,残余超静孔压比差值范围在0.08~0.16,轮胎加筋砂垫层提供的排水通道具有抑制超静孔隙水压力发展和加速超静孔隙水消散的作用,孔隙水会沿着轮胎与下部土体的界面以及胎间的排水通道排出;采用量测侧向动土压力的方法,定义土体液化程度量化指标,进一步验证轮胎加筋砂垫层抗液化效果;振动过程中轮胎加筋垫层表面沉降范围为11.3~15.7 mm,表现出较好的变形协调性能。  相似文献   

18.
基础隔震房屋模型振动台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结合日本在建的基础隔震实际工程,采用中国有关工厂生产的铅芯橡胶支座的作为基础隔震支座,进行了基础隔震房屋模型和基础固家房屋模型模拟地震动台试验,并引入能量分析方法对两种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基础隔震模型隔震效果明显,隔震层滞回变能有效吸收地震动入能量,减小模型结构的塑性变形和累积损伤。  相似文献   

19.
组合墙结构房屋抗震性能的振动台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三个组合墙模型房屋的振动台试验,分析了组合墙结构体系房屋的动力性能和抗震能力,比较了底一层和底两层框架组合墙房屋和普通组合墙房屋的抗震性能。结果表明,八层组合墙房屋的抗震能力远远超过设计能力,可用于八度地区,底框架组合墙房屋的抗震性能优于普通组合墙房屋,底两层框架组合墙房屋也优于底一层框架组合墙房屋。  相似文献   

20.
通过底部框架砖房模型的振动台试验,分析了底部两层框架结构砖房的动力特性及动力反应,并对其地震作用的计算方法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