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桩土相互作用及单桩承载力确定模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灌注桩桩土相互作用的原位试验为基础.结合东营地区具体土层结构、性质特点.采用有限单元法对软土地区的砼灌注桩桩土相互作用进行仿真模拟.研究桩土相互作用、荷载的传递规律、桩土相对位移与桩侧摩阻力的关系.通过桩载试验资料对比.得出三维有限元法的模拟结果与实测值相近。在此基础上.根据侧摩阻力最大值发挥不同步这一特点和桩土相互作用的实质及荷载传递规律.提出一种新的单桩圾限承载力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2.
孙亮  高金川 《探矿工程》2009,36(4):43-46
从相互作用的角度出发,探求桩土相互作用体系中单桩沉降的影响因素,试图为桩基础的承载力设计和沉降量控制找到一种理论依据,并利用有限元软件ADINA建立桩-土相互作用的数值模型并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桩筏基础相互作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友金  章为民 《岩土力学》2004,25(Z2):315-320
提出了考虑土-桩-筏相互作用的迭代分析方法,可获得筏板的内力和桩身轴力等.考虑了桩筏基础下群桩效应作用的群桩桩顶反力分布、群桩桩端力分布及桩与桩相互作用等问题,使得计算的群桩单桩刚度较合理.同时,具有能考虑土的非线性、成层地基及利用单桩静载试验成果反演分析所得参数运用于群桩分析等特点.采用的8节点等参板单元可适用于分析平面不规则形状及变厚度的薄筏板和厚筏板.用笔者提出的方法对桩筏基础实例进行了分析,研究了桩长对该桩筏基础相互作用的影响,并与实测成果及其他学者研究成果进行了对比,表明了该方法能较合理地分析桩筏基础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单桩桩土相互作用及荷载传递机理过程,指出了荷载传递函数中的为桩身位移,不是桩土相对位移和桩身压缩量,从而消除了由于不同的理解带来的混乱.基于单桩相互作用机理的改进模型,推导了预测单桩桩侧摩阻力以及桩身轴向力分布的公式,并将他们应用于一工程试桩,预测的单桩荷载沉降曲线与实测结果很好地吻合.  相似文献   

5.
桩土相互作用地基桩定量分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柴华友 《岩土力学》1996,17(4):41-47
基桩完整性定量分析与桩土相互作用特性有关,桩土相互作用可用线性阻尼壶来模拟,文中讨论了桩土相互作用模型参数对计算结果的影响,在桩土相互作用下,应力波在桩身中传播呈指数形式衰减,确定衰减系数之后,用反射波峰值与入射波峰值比较便可近似确定桩身异常处截面完整系数。  相似文献   

6.
王伟  杨敏  上官士青 《岩土力学》2015,36(Z2):178-184
桩径优化是桩筏基础以差异沉降最小化为目标的基础优化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桩筏基础通用分析方法,结合遗传算法提出了包含非线性约束条件的以差异沉降控制为目标的桩筏基础桩径优化分析模型,并给出了优化分析的实施步骤。通过示例说明了桩径优化的实施情况,对比给出了优化前后基础沉降、桩基荷载分布与筏板分担比、筏板弯矩和剪力结果。最后通过参量分析研究了筏板厚度、桩基参量和土体参量对最优桩径确定的影响程度,桩长和土体特性对桩径优化结果影响显著,而桩体材料特性和筏板厚度对桩径优化结果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人工神经网络对天津市钻孔灌注单桩竖向极限承功力及沉降进行了预测。实例分析表明,神经网络预测具有较好的精度因而其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相似文献   

8.
桩土应力比是桩网复合地基或路基设计的重要控制参数,受土拱效应、拉膜效应和桩土相互作用及其耦合作用的综合影响,为此,本文首先引入几何同心拱模型,考虑桩土差异沉降与土拱发挥程度的关系,建立了新型桩网复合地基土拱效应分析模型,并根据水平加筋网变形特征将水平加筋网变形曲面视为球面与柱面的组合,建立了反映桩土差异沉降影响的拉膜效应分析模型。然后,考虑桩土相互作用及桩土差异沉降,建立了考虑路基填土、网、桩土加固区耦合作用的桩网复合地基荷载传递分析模型,进而提出了其桩土应力比分析新方法。该方法不仅能反映土拱效应、拉膜效应和桩土相互作用对桩土应力比的影响,而且还能反映桩土差异沉降对三者发挥程度的影响。最后,通过工程实例计算以及与现有同类相关方法的比较分析,表明了本文分析模型与方法的可行性与合理性。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用2:8灰土挤密桩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几个典型工程试验成果的分析与总结,揭示了灰土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的相应公式,为灰土挤密桩地基设计提供了更为方便的,切合实际的计算方法,便于工程设计人员使用。  相似文献   

10.
膨胀土具有特殊的工程特性 ,按一般土层计算的单桩竖向承载力与桩的实际承载力相差较大。通过一个工程的计算实例并结合几个工程的承载力统计值 ,得出将桩侧土的摩擦力标准值乘以 0 5的系数比较接近实际  相似文献   

11.
高压旋喷桩复合地基承载力与沉降计算方法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李小杰 《岩土力学》2004,25(9):1499-1502
以具体工程为背景,以准确翔实的承载力与沉降量实测资料为依据,以高压旋喷桩复合地基的承载力、沉降量实测值与计算机值进行了对比与分析。结果表明,旋喷复合地基载荷试验时承压板下桩数不同,测得的复全地基承载力也不同,承压板下桩数越多,所得的承载力标准值越低;高压旋喷桩的加固深度与承台宽度的比值I/B对复合地基沉降量的计算机有较大影响;用分层总和法计算机复合土层的沉降量时,复合压缩模量的不同计算方法,会使计算结果出现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2.
结合陕西省高速公路工程某特大桥试验区4根试桩的应力测试结果,对比分析常规桩和后压浆桩的承载性能以及沉降量的变化情况。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地质条件下,钻孔灌注桩桩端后压浆可以通过改善桩端和桩侧承载性能,从而提高单桩极限承载力,减小沉降,达到优化桩基础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复合桩基设计与沉降分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介绍了复合桩基的设计理论和步骤,分析了复合桩基的沉降发展过程,用Geddes应力解的分层总和法计算桩群分担荷载所引起的地基沉降,以Boussinesq应力解的分层总和法计算承台下土分担的荷载所引起的地基沉降,将二者之和近似作为复合桩基的沉降。对某住宅楼基础采用复合桩基设计,布桩数约为常规桩基设计的1/3,节约造价近35%。复合桩基最大沉降量较常规桩基设计大,但仍在基础容许沉降范围内。  相似文献   

14.
按单桩极限承载力设计复合桩基方法的可靠度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宰金珉  陆舟  黄广龙 《岩土力学》2004,25(9):1483-1486
从按单桩极限承载力设计复合桩基的总安全度方法出发,运用可靠度理论,结合工程实例,建立了用该法确定的承载力极限状态方程,进行了可靠度分析与验证。对抗力及各基本变量的敏感性、设计参数不同组合时的安全系数与可靠度指标的关系进行了全面的分析,研究了天然地基承载力满足率ψ的合理取值范围,证实了天然地基满足率ψ≥0.5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某高速铁路特大桥群桩基础进行三维非线性有限元分析,并结合现场试验得出的规律进行相应的对比分析,研究了软土地层桥梁群桩基础桩身轴力、桩侧摩阻力、基底土体附加应力、孔隙水压力分布、超孔隙水压力消散和群桩基础荷载沉降规律。计算结果表明,基桩所承受的轴力,角桩>边桩>中心桩,角桩和边桩的轴力沿桩身减小的幅度较大,而中心桩的轴力沿桩身减小的幅度稍小;各基桩桩侧摩阻力的发挥情况,侧摩阻力值总体上呈角桩>边桩>中心桩,相对滑移量基本呈上大下小的形态,即桩身上部桩-土之间产生的相对滑移量较中下部要大;外荷载作用下产生的土体附加应力和超孔隙水压力主要集中在承台底以下土体的一定范围内,其衰减梯度沿深度方向逐渐降低,随着固结时间的延长,群桩基础沉降达到稳定。  相似文献   

16.
高层建筑疏桩筏板基础现场实测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桩基础设计时如何考虑桩间土的承载能力,目前还是一个难题,通过对南京大学MBA大楼疏桩筏板基础的原位测试,得到了高层建筑疏桩筏板基础的沉降特性、桩顶压力分布、桩间土压力分布、筏板内钢筋轴力的分布,分析了桩与桩间土承担竖向荷载的比例,肯定了高层建筑应用疏桩基础的可能性,其现场实测结果可供高层建筑基础设计及理论研究作参考。  相似文献   

17.
桩土共同作用设计理论研究   总被引:25,自引:8,他引:25  
郑俊杰  彭小荣 《岩土力学》2003,24(2):242-245
对桩土共同作用理论作了初步探讨,对不同桩距下复合桩基设计方法进行了讨论。提出当桩为摩擦桩或端承摩擦桩时,刚性桩复合地基不设褥垫层比设垫层更经济、安全。认为在控制复合桩基的总安全度及变形的前提下,可明确按桩土应力比进行设计,设计桩土应力比无须等于实际桩土应力比,并对目前疏桩基础设计方法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提出了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18.
提出了当常规桩基础中单桩承载力达不到设计要求时采用的一种有效的设计方法,并通过工程实例予以设计计算,实践证明,其具有更好的技术效果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水流冲刷对桩基承载性状影响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闫澍旺  高江林  王成华 《岩土力学》2009,30(5):1458-1464
利用三维有限元耦合数值模型,对水流冲刷作用下桩基础从低承台向高承台的变化过程中承载性状变化的数值模拟方法进行探讨,得出一种较为理想的模拟方法,对于复合地基中的水流冲刷问题及类似桩-土相互作用中的开挖问题的数值模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结合工程实例,说明工程计算中简单按高承台计算来考虑水流冲刷作用对桩基承载性状的影响是不准确的。通过调整接触面单元和土体单元刚度,更全面地分析了不同条件下冲刷后桩基承载性状的变化规律,说明冲刷后土体有明显的回弹效应,工程计算中不能简单忽略。  相似文献   

20.
杨光华  王恩麒 《岩土力学》2013,34(Z2):383-392
利用数值方法对传统的地基极限承载力的计算公式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传统的理论公式中基础宽度对极限承载力的贡献是正确的。通过数值计算结果,针对目前地基规范中地基承载力特征值限定基础宽度的贡献,研究了地基承载力的合理确定方法,认为地基的承载力应根据实际基础的沉降和地基承载力的安全系数来确定更科学合理。基础宽度对地基承载力的影响已在沉降和承载力安全系数上得到反映,从而计算时不必限定基础宽度,由此可以获得更合理的地基承载力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