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地电阻率变化与黑龙江省东部4级以上地震讨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绥化地电阻率已有二十二年连续观测资料,利用绥化1992年-2001年电阻率十年观测资料与嘉荫即黑龙江省发生4级地震较集中的地区,北纬47°30′-49°00′东经128°30′-131°00′区域4级以上的地震对比分析可知,该区1992年-2001年共发生4级以上地震11次,具有成组发震的特征,在地震发生前绥化地电阻率观测资料N45°W月均值有阶式变化,而在地震发生后绥化地电阻率观测资料N45°E月均值有相同形态变化。  相似文献   

2.
用四川地区不化学建台以来11个水氡点的水氡观测资料和5个水化观测点19个水化测项的观测资料,绘制了水化日测值,五日均值和月均值图。以月均值曲线图为基础,用形态法分析提取水化中短期趋势异常。以2个以上水化台项出现形态异常,作为预报未来1年内异常点周围200千米范围内发生5级以上地震、300千米范围内发生6级以上地震的水化前兆指标。以多水点水氡日测值资料为基础,用层次跟踪方法提取水化异常,提出多点水氡  相似文献   

3.
2020年5月6日、5月9日,新疆地区南天山西段先后发生乌恰5.0级和柯坪5.2级地震,系统总结2次地震发生前出现的地震活动和地球物理观测异常,其中:①地震活动:震前存在调制地震集中、地震窗、5级以上地震成组等中短期异常;②地球物理观测:2次地震震中附近震前出现形变、电磁和流体观测异常,其中形变异常3项、电磁异常4项、流体异常1项,主要分布在柯坪5.2级地震震中附近。通过对2次地震序列进行跟踪,发现:乌恰5.0级地震余震较少,震后60天内共记录ML 3.0以上余震4次,最大震级为ML 4.5;柯坪5.2级地震后余震较丰富,震后60天内共记录ML 3.0以上余震10次,最大震级为ML 4.7,计算得到序列h值为1.6,b值为0.73。综合分析认为,2020年5月新疆地区2次5级以上地震前存在的地震活动异常较少,但区域地震活动水平较强,主要存在具有中短期指示意义的地球物理观测异常。  相似文献   

4.
2020年西藏改则3次5级以上地震总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系统总结2020年2月—3月西藏改则3次5级以上地震发生前出现的地震活动性和地球物理观测异常,结果如下:①地震活动性:震前存在地震发生率异常;②地球物理观测:3次地震震中500 km范围内无观测台站分布,地球物理场观测能力较弱;③综合方法:识别出Wq值异常。3次改则地震均位于可可西里至唐古拉地区,其中2月21日5.0级地震位于羌塘地块北缘,而3月10日5.0级和3月12日5.1级地震位于羌塘地块南缘,且3月的2次地震相距约5 km,构成震群型序列。对3次5级以上地震序列的跟踪发现,2月21日改则5.0级地震序列主要分布在向阳湖—布若错断裂南侧发育的一条NNE走向的小断裂上,余震较少,震后40天内共发生8次ML 2.0以上地震,主震震源机制为张性破裂;3月10日5.0级和3月12日5.1级地震震源机制均为走滑型,余震序列丰富,主要分布在多条构造的延伸区域,计算得到序列h值为0.58,b值为0.88。综合分析认为,改则3次5级以上地震前地震活动异常较少,主要为具有中期意义的异常,综合方法的异常识别主要为后续强震的地点判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赵建政  刘辉等 《内陆地震》1999,13(4):357-361
引言1998年8月2日伽师6.0级、8月27日6.6级地震前,位于震中280km东北方向的阿合奇地震台和乌什地震台的地倾斜资料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前兆异常。尤其是阿合奇台的地倾斜,在两次地震前异常特点明显。笔者应用“八五”攻关成果软件,对这两次地震进行了跟踪分析研究,并对1998年8月27日6.6级地震作出了地震“三要素”预报。1 阿合奇台地倾斜异常阿合奇地震台SQ-70B型石英水平摆倾斜仪于1989年开始投入观测,历年来记录较稳定,对其周围发生的较大地震均有较好的异常对应。1.1 日均值分量异常…  相似文献   

6.
2020年3月23日和7月13日,新疆天山中部地区分别发生拜城5.0级和霍城5.0级地震,其中拜城5.0级地震发生在南天山地震带中段,霍城5.0级地震发生在北天山地震带西段.系统总结2次地震前出现的地震活动和地球物理观测异常,结果表明:①拜城5.0级地震:震前主要存在5级地震成组和尼勒克钻孔应变中短期异常;②霍城5.0...  相似文献   

7.
利用模糊分维计算公式,计算了1983年11月7日山东荷泽Ms5.9级地震和1992年10月22日江苏射阳Ms4.6级地震震中附近的井水位、水氡观测值的模糊分维值。结果表明,地震发生前其模糊分维值有明显的降维现象,异常显示比始观测曲线异常显示明显。  相似文献   

8.
杨述文 《地震研究》1998,21(3):221-226
1996年2月3日中甸-丽江交界发生7.0级地震,震前,洱源县地震办公室根据原地区水氡月均值滑动标准差、月均值滑动距平、12个月雨量滑动等中期背景异常和水氡日测值、水温日测值、日均气压值等的短临异常,本对这次地震的预报及前兆异常进行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重庆地震台地倾斜观测资料,结合重庆辖区内10多年来的地震活动,提取地倾斜观测异常,为地震预测提供前兆参考。资料分析认为:对于发生在震中距为80~120km的5.0级以下地震,地倾斜观测地震异常少;5.0级以上的地震,地倾斜观测有异常记录,地震中期异常往往表现为震前几个月倾斜量的较大幅度变化,短期异常多数表现为震前差分值的低值变化(在均值附近变化,幅值较小,持续时间20d左右),部分表现为差分值震前突跳,临震异常主要是震前几天短周期波动变化。  相似文献   

10.
1986年2月9日、3月1日、8月16日在黑龙江省德都县龙镇附近相继发生5.0级、5.4级、4.8级和5.5级四次中强地震.对于这几次中强地震我们是有不同程度的预报意见的我省从1973年地震台网投入观测以来,共记到省内发生的Ms(?)5.0级地震五次(不包括深震)除1986年龙镇附近发生的四次中强地震外,还有当时属于我省的新巴尔虎右旗的5.1级地震1984年以前,我省小震活动主要分布在我省西部的嫩江断裂附近和东部依舒带北端的萝北地区西部地区小震频度和强度都高于东部(见表1)  相似文献   

11.
1987年12月28日03时18分11秒在茂汶县境内发生了3.7级地震,29日05时00分02秒又发生了3.8级地震,据四川台网测定,这两次地震的微观震中位置分别为北纬31°52′,东经103°45′;北纬31°53′,东经103°41′。据茂汶地震台的观测资料,28日3.7级地震前几天曾发生过3次2.0~2.3级的前震,震后至29日3.8级地震前发生余震10余次,其中当地有感的地震8次,3.8级地震后几乎没有余震。两次强烈有感地震,使少数房屋建筑遭到轻微破坏,震  相似文献   

12.
1985年8月至87年元月,距乌什台370公里范围内,发生了几次中强地震,新疆乌什台压容应变一号元件(N7°36′E)的记录资料,在震前不同程度地出现短临应变异常。本文用三种方法处理资料,对异常进行判断和分析讨论。 1、应变日均值形态 将1986年3至5月的日均值绘制成图,可见曲线从4月1日趋势下降,4月30日下降到最低值、总幅度50~*,4月26日发生哈尔峻5.4级地震。5月1日突跳105,继之下降转平,5月20日发生阿合奇4.9级。  相似文献   

13.
2001年三次6级左右地震前西昌地磁的虚假异常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牟雅元  王天国 《地震研究》2002,25(3):246-250
2001年,在西昌地磁台300km范围内连续发生了三次6级左右地震;即2月23日在西昌北200km的四川雅江县境内发生的6.0级地震;5月24日在西昌西南140km的盐源县内境内发生的MS5.8地震,10月27日在西昌西南260km的云南永胜发生的MS6.0地震。震前,西昌地磁台各相对观测记录分量和绝对观测量都发生了明显的异常变化。研究结果表明,由于邻近基建施工,使观测环境发生改变,引起大幅度虚假异常,这些异常 尽管与三次地震对应较好,但不是先兆异常。  相似文献   

14.
冀鲁豫交界区地下流体的合成信息熵值变化与地震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概率化预处理方法,把冀鲁豫交界区地下流体多种观测项目的观测值转化为概率值时间序列,在此基础上计算了该区地下流体构成的信息源系统的合成信息熵值,分析了合成信息熵值变化与1983年菏泽Ms5.9级地震和1985年河北任县Ms5.0级地震的关系,结果显示,在这两次中强地震前分别有两次明显的减熵异常过程,并且一次比一次减熵过程更明显,中强地震都发生在低熵值处,震后恢复到高熵值。这可能反映了地下流体构成的信息源系统在地震孕育和发生过程中的减熵有序变化。通过研究认为该区减熵到0.45为发震前兆异常警戒线,并且离中强地震发生的时间越近,减熵过程越大;震级越大,减熵过程越明显。  相似文献   

15.
鲜水河断裂带上两次地震的反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鲜水河断裂带上两次三角测量资料,求出了“形变观测值”的协方差矩阵,组成目标函数,用单纯形法反演了1967年8月30日的朱倭6.8级地震和1973年2月6日炉霍7.9级地震的震源参数。  相似文献   

16.
2020年1月25日,藏东昌都丁青地区发生5.1级地震,尽管此次地震发生在监测能力较低地区,但震前仍监测到小震调制比高值、低b值等地震活动中短期异常。文中系统总结了地震构造背景、震源物理参数、序列特征以及震前出现的地震活动和地球物理观测等异常,结果发现:震源机制解显示为拉张型破裂,最近断裂为巴青—类乌齐断裂;序列活动特征、序列h值和b值计算结果显示,此次地震为主余型地震序列。目前,藏东地区仍存在一些地震活动和地球物理观测异常,表明该地区存在发生6级以上地震的强震背景,丁青5.1级地震的发生未能缓解该地区强震危险性。  相似文献   

17.
在北天山地震带,利用区域台网Ms2.8—4.9级地震观测结果计算断层总面积∑(t)值,并根此预报附近地区的5级以上地震。结果表明,在16年研究时段内,共出现9次异常,它们分别与其后短期内发生的8组(共14次)5次以上地震相对应。统计评分R值为0.47,说明方法含有一定地震信息,具有中短期预报效能。  相似文献   

18.
2013年4月20日和7月22日先后发生了四川芦山7.0级和甘肃岷县6.6级地震。这两次地震前天水地电台地电阻率的井下观测资料都出现明显的短临异常变化,其中芦山地震前11天地电阻率NS道、EW道、N45°W道出现同步异常,表现为明显波动变化;岷县地震前约40天地电阻率三道出现异常,测值出现明显波动变化。  相似文献   

19.
2022年1月8日青海门源县发生6.9级地震,此次地震前青海地区出现了大量地球物理观测异常。2021年10月下旬青海地区出现地磁垂直强度极化高值异常,10月27日异常台站最多,并在门源-祁连至兴海地区形成一个面积约为6.6×104km2的高值异常区;此外,2021年7—11月青海地区8项地下流体观测数据出现准同步异常变化。结合青海及周边地区历史震例的分析结果,认为2021年11月23日至2022年1月23日,青海西北部地磁垂直强度极化高值区内可能发生5.6~6.4级地震。门源6.9级地震发生在地磁垂直强度极化异常出现后的73天,震中位于预测区的边缘,地震的发生时间和地点与预测意见一致,但震级超出预测意见上限值0.5级。此次地震前基于地球物理观测地震预测指标体系开展的短临异常跟踪分析过程,对中国大陆西部地震预报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地热前兆观测的目的是要解决短临地震预报问题,1990年4月我们在张掖地震危险区选井架设了高精度、高分辨率的石英钻孔测温仪,开始了地震前兆观测研究。从现已取得的资料分析,在1990年10月20日景泰—天祝—古浪6.2级地震发生前(8月16日——8月17日),地温值在长趋势连续缓慢下降背景值基础上显示了最大变幅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