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中国冬季气温变化的趋向性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黄嘉佑  胡永云 《气象学报》2006,64(5):614-621
使用160个测站冬半年月平均气温资料,对中国最近几十年(1951/1952—2003/2004)的冬季气温变化趋向的气候特征进行分析。分析方法包括趋势分析、主分量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冬季的前冬和后冬气温的变化存在明显的年际、年代际趋向性差异。趋向性差异在年际的变化方面的表现,中国南方地区冬季气温变化,最主要的特征是变化趋向的一致性,即前冬有变暖的趋向,后冬也有变暖的趋向,但是前冬变暖趋向不明显。而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有不同,表现在冬季气温变化,虽然也存在变暖趋向,但是前冬变暖的趋向比南方趋向明显。第2个气候变化特征,南方地区是前、后冬相反的变化趋向,即前冬暖(冷),后冬则冷(暖)。而北方地区这种特征表现不明显。趋向性差异在年代际的趋向性变化方面的表现更加明显。南方地区在1980年以前,前后冬的气温变化趋向都是下降的,但是后冬下降速度较前冬缓和,在1980年以后,前后冬的气温变化趋向都是上升的,但是后冬上升速度也较前冬缓和。而北方地区在1980年以前,前后冬的气温变化趋向同样都是下降的,但是后冬下降速度较前冬加快,而在1980年以后,前后冬的气温变化趋向都是上升的,但是后冬上升速度也较前冬加快。不同的前冬和后冬气温序列不同时段标准化距平的平均值也存在差异。南方地区1980年以前,大部分地区,气温均比常年偏低。但是后冬偏低程度较前冬缓和,而在1980年以后,气温均比常年偏高,后冬偏高的程度也较前冬缓和。而北方地区在1980年以前,冬半年气温均比常年偏低,后冬气温偏低的程度较前冬大。而在1980年以后,冬半年气温均比常年偏高,而且后冬偏高的程度较前冬大。  相似文献   

2.
黄山冬季气温分类及雪、雨凇和雾凇的气候分析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用对应分析方法对黄山1956~1996年冬季气温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Ⅰ类冬季气温特点,后冬冷于前冬,隆冬气温很高,冬季气温低;Ⅱ类特点,前冬暖后冬冷,隆冬气温很低,冬季气温正常;Ⅲ类后冬暖前冬冷,隆冬气温偏高,冬季气温高。Ⅰ类冬季降雪、积雪、雨凇和雾凇日数多;Ⅱ类冬季积雪日数多,降雪、雨凇和雪凇日数少;Ⅲ类冬季降雪日数正常,雨凇日数偏多,积雪和雾凇日数偏少。各类冬季降雪、积雪、雨凇和雾凇日数的冬季月分布差异明显。ENSO对黄山冬季气温有明显影响,ElNino年黄山多为暖冬年份,冬季平均气温正距平百分比18.8%。关于中高纬度和极区环流与黄山冬季气温关系也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何小娟 《广西气象》2003,24(3):28-30
选取钦州市7月8个重早、13个重涝年,从天气气候角度着重对其前期冬季(12~2月)500hPa环流形势、环流特征指数以及青藏高原冬季积雪、北太平洋海温进行对比诊断分析,发现7月旱涝年前冬大型环流已出现较大的差异,其前一年12月的极涡强度、高原高度场,北太平洋赤道海温,以及前冬(12~2月)西太平洋副高面积指数、前冬青藏高原冬季积雪的多少,在早涝年也有明显的不同,可作为早涝发生的前期强信号,并确定其描述指标。  相似文献   

4.
冬季(1993.12—1994.2)气候影响评价哈斯(气候中心)我区冬季气候特点是:前冬降水偏多,气温偏低,后冬降水少,气温偏高。初冬末我区中东部出现了大范围降雪天气,锡盟以东地区降了中到大雪,没有出现严重灾害。季内大风日数较常年偏少。1气温冬季全区...  相似文献   

5.
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近年来东亚冬季气温存在复杂的季节内变化.本文研究了2020/21年东亚冬季气温的月际转折及可预测性.结果 表明,2020/21年东亚冬季气温前冬(2020年12月-2021年1月中旬)偏冷,后冬(2021年1月中旬-2月)偏暖.西伯利亚高压强度在前冬和后冬也出现转折变化.在前冬,由于2020年9月巴...  相似文献   

6.
冬季风控制东亚大陆长达半年之久,对东亚地区冬、夏季环流变化有十分重要的制约作用,而东亚冬季风不仅是全球最强大的冬季风,也是北半球冬季最活跃的环流系统,它的异常变化可以引起全球冬季大气环流的变化,强东亚冬季风不仅会给东亚带来寒潮、低温冷害、冰冻雨雪等灾害性天气,也与中国北方春季沙尘天气和夏季洪涝灾害天气等紧密相连。  相似文献   

7.
利用1958-1997年全球海平面气压场和500hPa高度场的月平均资料分析了70年代中后期年代际突变前后16a平均的冬、夏海平面气压场和500hPa高度场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发生在70年代中后期的年代际气候突变是全球性的;突变后与突变前相比,冬季海平面气压场上的阿留申低压增强并发生了东移,与之对应的冬季500hPa高度场上的东亚大槽减弱,同时也发生了明显的系统性东移;冬季,蒙古高压北部减弱,南部稍有增强;夏季,印度低压和东亚的季风低压均减弱;而副热带高压系统普遍增强。  相似文献   

8.
江苏地区极端气温振动型态的长期变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7,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采用对江苏地区冬夏季逐日极端气温变化的振动模态(分布型)及其长期演变的时空特征进行气候统计诊断分析,得到一些有意义的结论。结果表明,我省夏季6~7月(梅雨前后)由于副热带高压不断向北挺进的环流型及其汛期特点的影响,对应的逐日最高温度变化特征即有所反映,冬季同样也受其环流及天气特点的影响,所以,冬夏季逐日高低温波动型各有不同的特点。而所揭示的(以上海为例)冬夏逐日气温振动模态的年际变率特征,也有一定的代表性。  相似文献   

9.
我国西北地区冬季平均气温的气候特征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李栋梁  彭素琴  姚辉 《大气科学》1995,19(2):192-199
本文对我国西北五省(区)135个测站、1960-1990(代表站1951-1990)年冬季(12-2月)平均气温资料用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就西北区冬季气温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西北地区冬季平均气温变化在空间上具有很好的一致性,但也存在由于地理位置、地形、冷空气入侵路径等的不同而引起气温变化在空间分布上的差异。分析认为,30-40年来西北地区冬季气温总趋势是在波动中逐渐变暖的。60年代最低,70年代较60年代升高0.4℃,80年代较70年代升高0.6℃,较60年代升高1.0℃,冬暖趋势明显。青藏高原及个别高山站冬季气温变化趋势与上述情况有所不同,特别是80年代气温下降明显,表现为冬冷。西北区冬季气温年际变化具有8年周期。  相似文献   

10.
2013/2014年东亚冬季风异常偏弱的可能成因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司东  李清泉  柳艳菊  王遵娅  袁媛  王东阡 《气象》2014,40(7):891-897
2005年之后东亚冬季风连续7年强度偏强,而2013/2014年冬季,东亚冬季风强度突然由强转弱,原因可能与前期秋季北极海冰的异常有关,受2013年秋季北极海冰异常影响,冬季西伯利亚高压偏弱,进而导致东亚冬季风偏弱以及我国气温偏高。季内,东亚冬季风强度变化显著,前冬偏弱,后冬偏强。受冬季风季节内变化影响,我国前冬暖、后冬冷;此外,前冬暖、后冬冷还受到北太平洋上空阻塞高压的异常活动影响,北太平洋地区的阻塞高压加强西移至日界线以西,导致东亚地区经向型环流加强,改变了前冬以纬向型为主的环流,前冬高纬地区堆积的冷空气向东亚地区侵袭。加之,前冬我国气温偏高,导致后冬我国多地降温显著,气温由偏高转偏低。而阻塞高压的西移可能与平流层环流的异常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11.
冬春季节北极海冰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1953~1990年海冰密集度资料,研究了冬、春季节北极海冰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冬,春季节海冰变率大的海区主要有巴伦支海、格陵兰海、巴芬湾、戴维斯海峡以及白令海;在巴芬湾、戴维斯海峡和白令海海区,冬季海冰变率比春季的大;冬、春季节喀拉海、巴伦支海海冰面积均与春季白令海海冰面积呈反向变化关系,与巴芬湾、戴维斯海峡海冰面积也存在相反的变化趋势.分析还表明:北极海冰面积还表现出年代际时间尺度变化,尤其在冬季.春季格陵兰海海冰明显存在12年变化周期,而在冬、春季节,喀拉海、巴伦支海海冰存在l0年变化周期.  相似文献   

12.
北京地区城市热岛的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应用自动气象站逐时气温观测资料分析了北京城市热岛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无论冬、夏季,北京的城市热岛在空间分布上均表现出多中心结构。热岛强度冬季大于夏季、夜间大于白天,热岛中心随时间存在漂移现象,日变化幅度冬季大于夏季。城市热岛在时间域上呈多尺度结构,冬、夏季均以20-30h所对应的日变化和120-270h的周变化为主,周变化振荡的波谷主要出现在周六至周一,波峰出现在周三至周五,变化趋势冬季比夏季明显。  相似文献   

13.
广西冬玉米气候区划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苏永秀  陈靖 《广西气象》1996,17(1):48-50
根据1992、1993年在区气中心及区玉米研究所开展冬玉米试验的结果,选取7个反映冬季热量水平的农业气候指标来计算相似距,再根据相似距的大小分析确定了广西冬玉米的适宜种植范围。  相似文献   

14.
我国近四十年气温变化时空差异研究   总被引:4,自引:5,他引:4  
文章通过对我国近40年不同区域气温变化的分析发现,在我国东部地区大体以中亚热带为界,中亚热带以北地区具有冬季气温变暖,夏季气温变凉的趋势,中亚热带以南地区具有夏季气温变暖,冬、春季变冷的趋势;而深居大陆内侧的西部干旱地区和云南高原地区与同纬度其他地区相比,也各具特点。  相似文献   

15.
冬季变暖和小麦病虫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冬季变暖和小麦病虫害孙西凤孙风平(驻马店地区气象局·463000)统计1954~1995年42年驻马店地区气象资料发现,1976年以后冬季气温明显比1976年以前偏高。附表列出了1976年前后两个时段的冬半年逐月平均气温。附表两个时段冬半年平均气温/...  相似文献   

16.
根据1992、1993年在区农气中心及区玉米研究所开展冬玉米试验的结果,选取7个反映冬季热量水平的农业气候指标来计算相似距,再根据相似距的大小分析确定了广西冬玉米的适宜种植范围。  相似文献   

17.
研究青藏高原冬季强降雪的气候特征对高原冬季降水预测及雪灾防御有重要意义。基于1961-2021年冬季(11月至次年2月)青藏高原99个地面气象观测站的逐日降雪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相关性分析、集合经验模态分解等方法,揭示青藏高原前、后冬强降雪时空分布特征,对比分析前、后冬强降雪量和强降雪日数差异性,探讨不同海盆海表温度、北极涛动与前、后冬强降雪量和强降雪日数的关系。结果表明:近61 a来,青藏高原前冬初期最易出现较大量级降雪过程,而后冬降雪过程多且持续时间长;前冬高原强降雪量、强降雪日数总体呈“少—多—少—多”变化特征,后冬强降雪量和强降雪日数均呈显著增加趋势;前冬强降雪量和强降雪日数的贡献率明显大于后冬;前、后冬高原中东部主体为强降雪高值区,前冬东北侧强降雪量也较大。热带印度洋、北大西洋、太平洋海表温度异常是影响青藏高原冬季强降雪的重要因子,前冬强降雪量与热带中东太平洋、热带印度洋西部海表温度呈显著正相关,后冬强降雪量与热带印度洋、西北太平洋、北大西洋海表温度的正相关最显著;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印度洋偶极子与前冬强降雪量由弱正相关转为显著正相关并维持至今,北极涛动异常对后冬强...  相似文献   

18.
新丰县冬季异常气候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温丽华 《广东气象》2007,29(4):38-40
利用异常度的概念对新丰县1960~2005年冬季气候进行分析,建立了冬季异常气候(干湿冷暖)划分标准,并根据天气气候原理对形成干湿冷暖异常冬季气候的平均环流形势、副高特征、ENSO事件等进行分析,得出了:新丰46年来冬季气温和降水量从持续偏冷、偏少到持续偏暖、偏多的年际变化周期,它与副高的年际变化是相对应的。冷(暖)冬前期夏季副热带高压持续偏强(弱),到秋季转为持续偏弱(强)。在EL N ino事件期间常出现暖冬和湿冬,而LA N ina事件期间常伴随冷冬等新丰冬季气候异常的特征及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9.
冬季大雪单站预报探讨杨学峰,李颖(鄂托克旗气象局)冬季大雪,特别是秋末冬初和冬末春初的大雪,对牧业生产危害极大,因此,做好冬季大雪的预报,是搞好牧业旗县冬季气象服务的重要课题之一。几年来,我们通过对冬季大雪的气候特征和成因分析,利用天气形势结合单站要...  相似文献   

20.
选取钦州市7月8个重旱、13个重涝年,从天气气候角度着重对其前期冬季(12~2月)500hPa环流形势、环流特征指数以及青藏高原冬季积雪、北太平洋海温进行对比诊断分析,发现7月旱涝年前冬大型环流已出现较大的差异,其前一年12月的极涡强度、高原高度场,北太平洋赤道海温,以及前冬(12~2月)西太平洋副高面积指数、前冬青藏高原冬季积雪的多少,在旱涝年也有明显的不同,可作为旱涝发生的前期强信号,并确定其描述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