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6217矿床是一个花岗岩型铀矿床,位于6210矿田中,下面就其成矿构造机理作简要分析。一、矿床产出的矿田地质构造背景矿床位于某杂岩体中部断裂夹持区内。该岩体为加里东、印支、燕山期花岗岩组成的复式岩体,其成因尚有争议。矿田的铀矿床主要集中在岩体中部的近百平方公里范围内。矿化与岩体主体的燕山期花岗岩,特别是二云母花岗岩(亦称交代花岗岩)空间关系较密切。矿  相似文献   

2.
锡田钨锡多金属矿田位于南岭成矿带中段,发育多期次岩浆活动与钨锡成矿. 为了厘清花岗岩与钨锡成矿的时空关系,采用野外调查、显微鉴定、锆石U-Pb同位素定年与岩石地球化学的方法对矿田内多期次花岗岩岩体(脉)的空间分布、岩石类型、成岩时代、地球化学组成等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锡田矿田发生了三期岩浆事件,分别为加里东期(435~441 Ma)、印支期(220~230 Ma)、燕山期(141~160 Ma);三期花岗岩普遍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K、U、Th等,亏损Ti、P、Sr、Ba等微量元素,具明显的负Eu异常,其中加里东期花岗岩与印支期花岗岩为S型花岗岩,而燕山期花岗岩为A型花岗岩;不同时期花岗岩中的成矿元素从加里东期→印支期→燕山期逐渐升高,特别是W、Sn元素在燕山期白云母与二云母花岗岩中最为富集,这与华南地区燕山期钨锡大爆发的时间是一致的;印支期岩体接触带发育少量矽卡岩型Fe-Cu-W多金属矿床,燕山期岩体接触带也发育矽卡岩型W-Sn多金属矿床,并在附近陡倾的张裂隙中发育多个中大型石英脉型W-Sn矿床,而加里东期岩体附近尚未发现钨锡矿化. 因此,锡田矿田的多期次花岗岩与钨锡多金属成矿是时空耦合的,且成矿以燕山期矽卡岩型与石英脉型钨锡矿为主.   相似文献   

3.
仁里稀有金属矿田位于幕阜山岩体西南缘,是华南地区重要的稀有金属矿产地之一。文章旨在通过对区域成矿条件、矿田地质特征、地球化学特征、成岩成矿时代与稀有金属成矿作用的综合分析,为矿田勘查设计乃至华南地区稀有金属找矿与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在矿田范围内对燕山期、武陵期花岗岩及每个矿区代表性伟晶岩进行了系统采样,开展了岩石化学成分分析,同时对矿田内二云母二长花岗岩及锂辉石伟晶岩分别进行了锆石U-Pb、白云母Ar-Ar同位素定年。研究表明:①多期造山与燕山期陆内活化是成矿的有利地质背景,多阶段伸展作用导致幕阜山地区多期大规模的多金属成矿作用发生;②矿田构造主要以NE(或NNE)向构造为主,复合改造NW向及近EW向构造,NE(或NNE)向和NW(或近EW)向构造呈现立交桥式的构造格局,控制了花岗岩和伟晶岩分布;③矿田内伟晶岩属极高分异、富硅、过铝质花岗质岩石,燕山期花岗岩属陆壳改造"S型"花岗岩;④幕阜山岩体由岩体内接触带往岩体外接触带(10 km),由黑云母伟晶岩→二云母伟晶岩→白云母伟晶岩→锂云母伟晶岩→锂辉石白云母伟晶岩过渡,形成了较完整的稀有金属演化序列:无矿化→Be→Be+Nb+Ta→Be+Nb+Ta+Li→Be+Nb+Ta+Li+Cs;⑤稀有金属成矿与构造岩浆时空演化、构造组合、特别是岩浆的分异程度密切相关,矿田内燕山期花岗岩年龄139.3~146.2 Ma,稀有金属成矿年龄为130.5~130.8 Ma。  相似文献   

4.
湘南柿竹园矽卡岩型-云英岩型钨多金属矿田是中国最重要的钨多金属矿产资源基地之一。前人对该矿田的矽卡岩型成矿开展了系统的研究,而对矿田内云英岩型钨矿化研究薄弱,制约了矿田内成矿理论的认识和矿产勘查部署。通过野外调查,文章系统总结了矿田内云英岩型矿化样式、空间分布、矿化特征和控矿因素。研究显示柿竹园矿田内云英岩型矿体包含4种矿化样式:第一期斑状黑云母花岗岩中云英岩型矿体、石英斑岩中云英岩型矿体、第二期黑云母花岗岩中云英岩型矿体和矽卡岩-网脉状云英岩复合型矿体。这4种样式的云英岩型钨多金属矿体是柿竹园矿田内不同阶段的花岗岩成矿的产物。白钨矿化学成分显示矽卡岩型矿化的白钨矿低Mo,而云英岩型矿化白钨矿富Mo,指示云英岩矿化较矽卡岩矿化具有更氧化的环境。柿竹园矿田矿化格局显示云英岩型矿化受矿田和矿床尺度的花岗岩体侵位前锋控制,矿田尺度表现为岩体由北东深部向南西浅部侵位,千里山岩体南部为岩体侵位的前锋,岩体南部发育较大规模的云英岩矿体;矿床尺度上,云英岩体的定位受控于花岗岩岩突的控制。此外,矿田菱形格状构造对岩突产出位置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也具有重要勘查指示意义。结合矿田控矿构造格局、不同期次岩浆岩对云英岩的控制及地球化学异常特征,笔者提出了大吉岭、柿竹园深部和柴山深部3处云英岩型钨多金属矿找矿预测靶区。  相似文献   

5.
栗木矿田是南岭地区典型的锡铌钽多金属矿田,成矿作用与花岗岩关系十分密切。本文通过锆石SHRIMPU—Pb法定年研究,获得栗木矿田水溪庙矿区的隐伏矿化花岗岩形成年龄为212.34±1.8Ma(98%可信度,MSWD=1.5),与前人测得的老虎头矿区的云英岩化花岗岩中白云母的Ar-Ar坪年龄(214.1Ma)、金竹源花岗岩中蚀变白云母Ar-Ar坪年龄(212.4Ma)及金竹源和三个黄牛花岗岩体锆石SHRIMPU—Pb年龄(分别为214.0Ma和218-3Ma)在误差范围内一致。结合其它资料分析,我们认为栗木地区锡铌钽矿与花岗岩为印支期同-构造-岩浆活动的产物,建议在南岭地区下一步规划部署中应注意印支期成矿岩体和印支期锡多金属矿的寻找。  相似文献   

6.
湖南芙蓉矿田成岩成矿时代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罗郧  蔡锦辉 《地球学报》2004,25(2):239-242
芙蓉锡多金属矿田位于湘南的骑田岭南部。岩浆岩的含矿性普遍较好,一般都高于地球同类岩石的平均值,各花岗岩岩体的稀土特征相似,稀土配分曲线显示从中粗粒斑状花岗岩到中细粒斑状花岗岩、细粒黑云母花岗岩再到自交代现象发育的细粒花岗岩,δEu亏损逐渐加剧。同位素年龄资料证明,芙蓉矿田的成岩成矿时代为燕山早期。矿田综合信息反映出矿化可能与细粒花岗岩关系更密切。  相似文献   

7.
301矿田位于燕山期某花岗岩体的东部,外接触带为寒武、泥盆纪的变质岩层。两者呈侵入或构造接触。花岗岩具有多期多阶段侵入的特点。矿田内断裂构造发育。北西西、北东东和北北东三组构造控制了矿床的展布。东西向构造带是控矿的基础,新华夏构造是控矿的主导。已控制的80%矿床都集中在构造带的复合部位。矿化类型主要是碎裂岩带类型。矿体  相似文献   

8.
粤北地区产铀岩体的铀矿化特征及其成矿机制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粤北地区是中国花岗岩型铀矿最为重要的大型矿聚集区,其主要的产铀花岗岩体是诸广山岩体和贵东岩体,均为多期多阶段的复式岩体,主要以印支期和燕山期的花岗岩为主。粤北地区的铀矿床主要由诸广山的长江铀矿田、澜河铀矿田、鹿井铀矿田和贵东岩体的下庄铀矿田组成,根据铀的成矿特征可分为硅化带型、交点型和碱交代型。粤北地区的铀成矿流体主要来自于地幔,而不是以往认为的花岗岩浆期后热液,铀源主要是粤北产铀岩体的印支期花岗岩。因此在华南开展新一轮铀矿找矿时,跳出以往“沿带找矿”的老思路,聚焦于印支期岩浆作用与铀矿床的关系,并重点关注华南地区可能的地幔柱或热点区域。  相似文献   

9.
沈吉  赵乙英 《铀矿地质》1990,6(4):213-219
本文应用同位素地质方法研究322矿田内花岗岩的年龄和成因、成矿热液和成矿物质来源等问题。研究表明,矿田内的成矿母岩为改造型花岗岩,其Rb-Sr同位素年龄为198.8Ma,成矿热液来自花岗岩结晶矿物颗粒间和裂隙中的溶液以及大气降水。成矿物质主要来自花岗岩,部分也来自岩体周围的寒武系地层。  相似文献   

10.
苗儿山矿田为中南地区五大铀矿田之一,其内分布有我国最大规模碳硅泥岩型的铲子坪铀矿床及诸多花岗岩型铀矿床,沙子江矿床为矿田内重要的花岗岩型铀矿床之一。沥青铀矿是理想的铀矿床直接定年样品,同时,也是U-Pb同位素研究的理想矿物。本次研究以沥青铀矿为对象进行U-Pb同位素分析,获得了沙子江矿床早、晚两期铀成矿作用的年代分别为104.4Ma和53.0±6.4Ma,结合铲子坪矿床主成矿期年代74.1±9.9Ma,它们可能分别代表了苗儿山矿田3期主要铀成矿作用的时代。沙子江矿床等时线拟合所得高的初始Pb值反映了该期成矿作用之前存在铀的预富集作用。3期成矿作用与华南地区基性脉岩年代数据统计反映的岩石圈伸展期次相对应,暗示了铀成矿受控于华南岩石圈伸展这一大的动力学环境。  相似文献   

11.
深盆气研究现状综述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深盆气是指在特殊地质条件下形成的,具有特殊圈闭机理和分布规律的非常规天然气藏。在总结前人关于深盆气研究的基础上,对深盆气藏特征、成藏地质条件、成藏机理、成藏模式及分布规律进行了详细的厘定。深盆气概念的提出为寻找油气提供了一个广阔的领域和新的思维方式。我国深盆气藏勘探具有广阔的领域和良好的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12.
徐洋  刘成林  曹养同 《地质学报》2021,95(7):2183-2192
古盐湖成盐演化具有多期次、连续性和淡化—咸化—盐化的周期性特征,系统研究成盐剖面的沉积韵律有利于恢复古盐湖成盐演化特征.本文以库车盆地KL4钻孔含盐系剖面及其74个石盐样品为研究对象,将含盐系剖面划分为4个成盐韵律,在此基础上开展岩相学、石盐元素地球化学以及石盐流体包裹体氢氧同位素分析等工作.结果显示:剖面上部Ⅲ和Ⅳ成盐韵律发育钾石盐、含钾石盐、杂卤石、钾石膏、钾芒硝等盐类矿物;K+含量的分布范围为0.021%~0.158%,平均含量0.051%;石盐原生流体包裹体中氢氧同位素δD和δ18 O值范围分别为-78.2‰~-58.7‰和-2.4‰~1.3‰,平均值分别为-66.32‰和-0.80‰.盐湖卤水从早期到晚期蒸发浓缩程度逐渐升高,早期成盐卤水在晚期高浓度卤水的形成过程扮演了预富集的角色,在Ⅲ和Ⅳ成盐阶段发现3次钾盐析出事件.本研究为探讨库车盆地中始新世古盐湖环境、沉积特征以及成盐规律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3.
青藏高原的形成和隆升机制综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燊  迟效国  李才  杨日红 《世界地质》2001,20(2):105-112
青藏高原的形成和降升问题是十分复杂的热点问题,受到了全球地质学者的普遍关注。高原的形成是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碰撞挤压导致地壳增厚、挤压抬升、地面剥蚀均衡和深部热作用的共同结果。目前青藏高原隆升过程是多阶段、非均一、隆升速率由慢到快、更新世(约3Ma)以来进入快速隆升期的认识日趋达成共识,但在隆升机制方面存在着多种模式(三阶段模式、叠加压扁热动力模式、拆沉模式、陆内俯冲模式和人隆升模式等)。随着来自地质、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等方面的资料积累、测量仪器精度的提高以及数学模拟方法的改进,以高原的形成和隆升机制将会有更为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14.
基于对武云亭地区烃源岩、储层、圈闭等油气藏形成基本条件的总结,系统分析油气特征及来源、压力分布与断层封闭、油气充注历史及油气运聚成藏过程,建立武云亭凝析气田成藏模式。研究表明,武云亭洼广泛分布的煤系烃源岩和宁波27主洼烃源岩生烃能力强、断层和砂岩尖灭耦合形成大型构造- 岩性复合圈闭、三角洲沉积优质储集体发育、有利的断- 砂配置、盖层质量好等因素共同构成了武云亭凝析气田形成的基础。武云亭油气田平湖组中下部成藏组合具有“武云亭洼煤系源岩供烃、源内持续弱超压充注”成藏特征;中上部成藏组合具有“武云亭洼和宁波27洼双源供烃、侧向持续强充注”成藏特征,早期双向来源原油与晚期大规模侧向来源高熟气混合形成凝析气藏。武云亭油气田总体上具有“早期油晚期气,多期成藏,连续充注”的特征,建立“多源持续强充注- 断砂联控”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15.
尹念文 《地下水》2006,28(3):28-29
本文对天水市区大量地下水水质资料进行了综合分析和研究,初步找出了各种腐蚀性地下水的形成机理和空间分布规律,提出了建筑物地基的安全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16.
青海卡而却卡铜多金属矿床矿石矿物化学成分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卡而却卡铜多金属矿床是祁漫塔格成矿带最重要的一个矿床,该矿床分为A、B、C三个矿区,成矿以铜、铅、锌为主,伴有铁、钼、金、银等矿化。本文主要分析卡而却卡铜多金属矿床黄铜矿、黄铁矿、磁铁矿、闪锌矿与斑铜矿共5种主要矿石矿物的化学成分特征,利用A、B、C三个矿区黄铜矿S元素含量,黄铜矿(Fe+Cu)/S比值(平均值分别为1. 93、1. 82、1. 8),黄铁矿Co/Ni值(平均值分别为5. 43、3. 89、1. 06),闪锌矿中Fe含量以及Zn/Cd比值(B区和C区Zn/Cd比值在177. 84~488. 13之间),结合前人流体包裹体测温结果表明卡而却卡矿床成矿温度存在A区>B区>C区,其中B区7号脉>8号脉>4号脉的特征,A区成矿于中高温环境;B区、C区早期形成于中高温,晚期形成于中温环境。依据卡而却卡A、B、C三个矿区的成矿环境和矿床地质特征,通过黄铁矿Co、Ni、As元素含量特征、闪锌矿中Cd、Zn、Mn、Fe元素含量特征,认为卡而却卡矿床A区具有受岩浆热液控制的斑岩型铜矿床成因特征,B区和C区为矽卡岩型矿床成因特征。  相似文献   

17.
湖南柿竹园钨多金属矿床成矿机理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梁祥济 《矿床地质》1996,15(3):278-286
作者在深入柿竹园钨多金属矿床野外地质工作的基础上,采用矿区燕山期花岗岩和泥盆系灰岩作为试料,在含pH=4.0的0.3MNaCl+0.7MKF水溶液的高压釜中持续了120小时的交代作用。实验的结果表明了:在400~700℃的温度和250×105~900×105Pa的压力下,形成的交代岩及其钨、锡、钼、铋矿物基本上与矿区的矽卡岩及其矿石矿物共生组合相吻合,揭示了湖南柿竹园矽卡岩型钨多金属矿床成矿的机理  相似文献   

18.
江汉盆地江陵凹陷内的高温高压高盐度卤水,富含钾、锂、硼、溴、碘、铷、铯等,达到工业品位或超过综合利用品位,构成富钾锂卤水矿,长期以来其矿体定位一直是难题,对于钾锂卤水的富集与矿田构造的关系还没有完全查清。本研究以现代矿田地质学为指导,以地球物理勘探、钻井和野外地质等资料为基础,综合分析江陵富钾锂卤水的矿田建造、矿田构造与矿田成矿作用。江陵凹陷富钾锂卤水矿田建造分为构造沉积岩相矿田和构造火山岩相矿田。江陵凹陷内各地区由于受所处构造位置的影响,在不同时期发育了不同类型的局部构造,这些局部构造在空间上有序的分布与叠置形成了大量的构造圈闭,为钾锂卤水的聚集提供了有利的场所。从古新世沙市组到早始新世新沟嘴组沉积时期,江汉盆地的古气候条件总体为高温干旱,利于古盐湖的蒸发作用,火山活动带来丰富的钾锂物质,从而利于钾锂卤水的富集。江陵凹陷富钾卤水属构造—储层耦合成藏模式:江陵凹陷盐湖沉积特征,决定了有大量卤水储存在其地层中。这些卤水最大的储集体就是砂岩孔隙,而构造产生的大量裂缝大部分位于泥岩和火成岩中,也成为储集卤水的场所。在构造褶皱及埋藏作用下,卤水开始从盐类晶间,首先进入砂岩体孔隙内,而后可能进入裂隙系统及火山岩系统。  相似文献   

19.
泌阳断陷湖盆古湖泊演化模式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受权 《矿物岩石》1998,18(1):47-53
泌阳断陷湖盆沉积充填史划分为三个阶段:初始断陷充填阶段、主断陷充填阶段及坳陷充填阶段,并对应着三个盆地充填序列及其相应的构造层序。其中第二阶段包括强烈断陷充填亚阶段、稳定断陷充填亚阶段及断陷萎缩充填亚阶段,其沉积速率有由大到小的变化规律。早第三纪泌阳断陷湖盆经历了四个演化历程:山前洪水洼地→硫酸盐型滨浅湖→正常湖泊→碳酸盐型或硫酸盐型滨浅湖;相应地,湖盆南部边缘(陡坡带)和北部边缘(缓坡带)沉积楔状体演变过程分别为:冲积扇→陡坡型扇三角洲→缓坡型扇三角洲→冲积扇和冲积扇→三角洲→冲积扇。随着硫酸盐类矿物沉淀的增多,泌阳断陷湖盆最终走向消亡。  相似文献   

20.
平山县泥石流的形成特征和机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平山县是河北省太行山区主要泥石流地质灾害频发区,每年7~8月份强降雨期间,沟谷源头侧壁岩土体在雨水的浸泡下失稳破坏,形成崩塌与滑坡,崩滑的岩土体与沟源洼地中积聚的洪水迅速混合形成泥石流。本文认真分析了该区泥石流的分布概况,研究了泥石流灾变的形成特征,并从泥石流形成的物源条件和动力条件两方面分析了泥石流发生的机理和崩滑转化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