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本文从震级-时间模型的表达式出发,讨论了模型参数所含的物理意义,通过计算中国大陆各地震带的震级-时间模型参数,认为只有其中11条地震带的强震孕震过程可以用该模型来表达,其平均参数为b=0.383,c=0.154,d=0.035,B=0.844,C=-0.209,D=0.188。通过变换资料的震级下限、时间域和空间域的计算结果,讨论了模型参数的鲁棒性。通过对模型应用空间范围的分析,在华北地震区,在利用震级—时间模型对未来的地震危险进行预测时,计算单元应不小于4°×4°,而在西北和西南地区,计算单元不要小于3°×3°。而通过对模型应用时间范围的分析,在应用模型进行预测时,资料时间域要尽量长一些。  相似文献   

3.
本文使用下列关系式测定和估计和沿北太平洋地震区12个震源的强和大的浅层主震重现间隔:logT:=0.30Mmin+0.15Mp-0.27logM0+5.24 Mt=1.05Mmin-0.47Mp+0.60logmO-12.39其中Tt为事件间隔时间,按年数测量;Mmin为所考虑最小主震的面波震级;Mp为前一个主震的震级;Mf为后面跟着发生的主震震级;M0为每年每个震海的矩率。Tt对M  相似文献   

4.
在地震予报实践中,人们试图应用前兆现象的异常时间的长短来估计未来地震的震级大小。国内外地震工作者提出了一些前兆异常时间与震级的经验关系式。这些关系式一般由下列形式给出:lgT=aM+b…………………………(1) 式中T为前兆异常时间,M为震级,a与b均为系数。在这里我们根据一些对前兆现象的  相似文献   

5.
6.
对地震序列的研究,一般总是将震级序列或时间间隔序列分开进行。  相似文献   

7.
1 研究背景地震预测方法或手段的效能评价,是寻找有效的预报方法、选择科学的预报判据,也是进行综合地震预测的重要基础.1989年许绍燮(1989)提出R值评分方法,后经郑兆苾等(2001)、罗兰格(2015)等学者们不断完善而日趋成熟,逐渐成为地震预测领域认可度较高的常规地震效能评价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8.
黏滑实验的震级评估和应力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通过三种结构模型的黏滑地震模拟实验,利用高频速度连续观测系统获得了地震失稳过程的速度特征,讨论了最大位移量的选取方法,估算了实验室黏滑型地震的矩震级,探讨了黏滑类型、应力降大小与震级的关系.结果表明,黏滑型地震的应力降过程可能包含一次到多次高频振荡,对应若干次黏滑子事件.高频振荡的摆动幅度很大,包含有多种频率成分,峰值速度0.003~0.008 m·s-1.初步估计黏滑型地震的震级范围为-4.4~-3级,断层构造面的差异对各种黏滑模型的地震震级分布有明显影响.总体来看应力降与地震震级没有明显相关性,决定地震震级的主要因素应当是震源尺度.  相似文献   

9.
10.
应用能把不同精度和完整性的地震资料甚至考古地震资料结合起来,估计震源区的地震矩年变化率的方法,计算了地震矩年变化率.在此基础上,把区域时间震级可预报模型应用到华北地区和西南地区,地震时间间隔和上次地震的震级正相关,表明该模型是成立的.其震源应力积累参数之一的c值小于全球板缘地震得到的平均值0.33,说明地震复发周期与上次地震震级的相关性较弱,体现了中国大陆地震不同于板缘地震,意味着板缘地震和内陆地震模型存在差别.并用此模型对华北地区和西南地区的地震危险性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地震现象是地球内部积累的应力急剧释放的过程,要想实现地震预报,最基本的是要知道地壳内的应力分布。由于这是很困难的事情,所以,人们就想通过调查相关现象进行综合判断来实现预报的目标。“地震发生的潜势”就是表现这种状况的。了解地壳内的应变量,并将其和相关现象用一个物理定律来表现,从而预测其变化,是从正面攻克地震预报的方法,但这又是一条艰巨而漫长的路。因此,我想提出如下建议。(至)用5年左右的时间确立比现在高l至2个星级的精度测定地壳内应力的方法,然后再以5年为目标获得“日本列岛现今的应力分布。”(2)推进…  相似文献   

12.
文章对当前地震预报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难点和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对地震预报和防震减灾工作的一些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区域地震似然模型(RELM)工作组的5年实验是设计用来比较预测加州及附近各纬度-经度-震级单元地震发生率的若干有希望的方法。这种预测模式被作为世界范围内其他地震可预测性试验的蓝本,因此考虑如何评估这种预测的性能是很重要的。最近采用的两个试验都基于给定预测情况下观测到的地震分布的概率,一个测试比较了空间-发生率-震级单元的观测值和预测值,另一个测试仅仅比较了预测的发生率和观测地震的数目。在本文中,我们讨论了目前关于发生率预测的微小的缺陷,我们建议采用另外两个测试分别进行空间-发生率-震级预测的空间和震级分量的预测。为了更好地说明问题,我们考虑了区域地震似然模型预测和进行区域地震似然模型实验的前半期观测到的地震分布。我们得出空间—发生率—震级预测好像是和观测地震的分布相一致,尽管空间预测和观测地震的空间分布是不一致的,我们建议这些新的测试应该被用于提供更详细的地震预测评估。我们也讨论了每个基于似然测试的统计学功效以及基于似然测试的结果的稳定性(相对于地震目录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7.
18.
中国湖泊的数量、面积与空间分布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11004景/幅CBERSCCD和LandsatTM/ETM卫星遥感影像数据为基础,参照GoogleEarth影像及其他文献资料,在6843幅1:10万和1:5万地形图(DRG)、1:25万地形图部分图层数据(DLG)的支持下,制定了湖泊边界判译原则,经过遥感判译、野外考察、室内校正、专家咨询、数据校正和成果确定等技术环节,确定全国目前共有1.0km2以上的自然湖泊2693个,分布在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总面积81414.6km2,约占全国国土面积的0.9%.近30年来,全国新生和新发现面积大于1.0km2的湖泊分别共有60个和131个,原面积大于1.0km2的湖泊消失243个.  相似文献   

19.
根据时间—震级可预报模式研究川滇地块边界断裂系统的地震复发规律,利用历史地震记录和断层滑动速率资料得到了相应的时间可预报统计模型和震级可预报统计模型,并对川滇地块边界断裂带8个震源段在未来10年内的强震复发危险性进行概率评估。计算结果表明,综合危险率K值最高的3个震源段依次为小江断裂带(S5段)、红河、曲江、石屏断裂带(S6段)和安宁河—则木河以及大凉山断裂带(S3段),计算得到这些断裂带下次发生地震的震级分别为7.4、7.1和7.1级;其中S5、S3段发震位置位于南东边界,S6段位于南西边界,表明未来10年内川滇地块南部边界发震的危险性高于北部边界;预期的下次发生的最高震级地震位于南东边界。  相似文献   

20.
震级、震中距和场地条件对地面运动反应谱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利用日本强震观测资料,对于影响加速度相对反应谱(放大系数)形状的各种因素分别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震级和场地条件对反应谱形状的影响要远比震中距的影响明显。并在此基础上建议了可供设计使用的改进反应谱曲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