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交流电零线发生断线,会对用电设备造成危害甚至烧毁,作者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对临汾中心地震台电网运行中发生的零线断线对电气设备、人身财产造成的危害进行阐述,分析零线在三相负载不对称低压供电系统中,平衡相电压的重要作用。通过个例,分析单相供电线路和三相四线制线路发生零线断路后,线路电压的分布特点,及零线断线后发生的电器设备无法正常工作及损坏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上海台网的浙江横湖、大洋山观测点及佘山地震台等,分别建立在山区和海岛的偏僻地方。台站上的地震仪所记录到的地震信号,通过PTY-8地震遥测设备传送至上海台网记录中心。过去,设备均由地方电网供电。由于农村电网电压变化大,采用电子稳压器来稳定电压是比较困难的。电压的变化会使仪器的工作性能发生变化。尤其是停电时,仪器就被迫中断传输地震信号,这对记录地震资料是不利的。  相似文献   

3.
地磁感应电流(Geomagnetically Induced Current, GIC)会对低纬和赤道地区高压电网安全运行构成威胁.本文利用广东肇庆地磁台在2006年12月14—15日,2015年3月17日两个磁暴发生期间监测到的地磁场数据,研究和计算了广东500 kV电网两条输电线路上由地磁暴激发的GIC,并利用NASA Space Physics Data Facility网站提供的太阳风和行星际磁场数据分析了该区电离层赤道电急流(Equatorial Electrojet, EEJ).结果显示:广东500 kV电网输电线路易受地磁暴引发的GIC干扰.GIC除和输电线路的长度、线路所处的地貌特征、沿海输电线路遭受到的海岸效应有关外,赤道电急流在GIC的激发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赤道电急流对GIC的影响发生在地磁暴的急始期,也发生于地磁暴的主相期,和行星际磁场B_z在太阳风动压增加时产生的南向偏转有关.  相似文献   

4.
刘贤伦 《内陆地震》2003,17(4):355-358
UPS系统主要包括自动调压器、电瓶充电机、逆变器和蓄电瓶组。除上述主要部件外,还包括系统开关、旁路转换开关、系统状态面板等。UPS系统可保证外电网电压在190-240 V之间波动时提供220 V稳定的交流电。由于蓄电瓶组容量较大,在外电网断电情况下,足以维持数字化记录设备工作2-3小时。尽管CDSN台站UPS系统具有功率大、散热多且保持不间  相似文献   

5.
一种新型动电测井探测器研究与实验测试(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对动电测井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数值模拟和岩石物理实验。为研发出能下井测量的动电测井仪器,进行了一系列实验研究工作。文中介绍了一种融合了不同结构和材料要求的新型声电复合式动电测井探测器的结构及原理,对声、电信号接收器在仪器机械设计上无法布置在同一位置的难题也提出了解决方法。在水池中对其辐射声场特性进行了测试,计算了辐射声场声压及发射电压响应,分析了基于相控线阵的阵列式声波发射探头的指向性及实际应用效果。研究表明,在源距1500 mm处产生的声压可达47.2 kPa,且会随着激励声源主频增大而减小。随着相邻声波发射子阵激励信号延迟时间的增加,辐射声束主瓣会发生明显偏转,主瓣方向的能量也逐渐增强,可有效增强声电转换效率。本文为探测器研制及开展井下动电测井研究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6.
一、前言我国现行的地电阻率观测方法,采用的是中常大小极距的四极对称法。测量仪器多使用DDC—2A电子自动补偿仪。供电方式大致可分:1.整流供电,供电时将供电电流调到某一固定值上,测人工电位时,若电网电压,负载电阻发生变化,均会引起供电电流的变化,致使地电阻率观测误差大;2.稳压供电,对供电电流值要进行测量,也会引入误差;3.稳流  相似文献   

7.
段雯娟 《地球》2013,(9):76-79
正入夏以来,持续大范围的极端高温天气造成用电负荷猛增,给电网运行和电力供应带来巨大压力。全国日发电量10次创新高,7月31日全国日发电量达到169.49亿千瓦时,比去年最高值增长10.62%。国家电网公司经营区内4个区域电网和20个省级电  相似文献   

8.
为有效减轻雷击、电网波动对台站地震观测设备的损害,设计一套与市电物理隔离的供电系统,采用蓄电池组定时交替充放电的方式进行工作。该系统经过运行和改进后,对台站地震观测设备起到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为保证在市电停电时仪器连续工作,在地震台站上运行的仪器都配备了电瓶作应急使用。测震仪器及附属设备要求的直流工作电压不一致,如张家口台:记录器(DJ2型)备用电瓶电压为20V;记录器(DK1型)备用电瓶电压为24V;数字钟(DS1型)备用电瓶电压...  相似文献   

10.
因太阳活动而引起的地磁扰动,会在地球表面感生出地电场,从而在地表附近的导体系统中产生地磁感应电流(GICs).太阳表面的异常活动而引起的磁暴会导致强烈的GICs,严重威胁电信设备、电网、油气管道和铁路运输网络等基础设施系统的安全运行,已经成为最严重的空间天气灾害之一.因此,对GICs进行深入研究以建立对其做出迅速预测的能力,在科学和应用方面都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GICs的研究进展,从引入空间天气的概念开始,将GICs作为从太阳活动到太阳风再到地球扰动的空间天气链的最终环节;重点阐述了GICs的计算中所涉及的三个步骤:地球表面地磁场重建、感应地电场的计算,以及地面导体系统中GICs计算;对每一步骤中主要方法的相关原理和应用做了简要介绍与评估;最后总结了当前GICs的研究现状,并对未来GICs的研究方向与挑战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油田开发过程中的动电现象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动电现象是油气田注水开发过程中因油藏环境变化而引起的一种特殊的地球物理现象.本文依据多孔介质中的双电层模型及动电理论,对油气田开发过程中的动电现象进行研究,提出陆相非均质复杂构造油气藏开发过程中压力异常、地层水淡化及多相流动是动电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流动电流的形成不仅使老区新钻井的自然电位曲线发生畸变,表现为平直及正异常现象,还导致水淹层的电阻率升高,严重干扰已动用层的评价工作.  相似文献   

12.
由磁暴引起的地下感应电场(geomagnetic induction electric field,GIE)会影响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GIE的大小取决于磁暴时磁场的变化率和周围地下介质的电性结构.本文利用在地表观测的磁场与电场数据,首先求得频率域实际地下三维大地电磁站间阻抗,再结合磁暴时段的磁场数据,计算GIE的频谱,最后通过傅里叶反变换,得到GIE时间序列.本文以日本地区三个长期观测的电磁电台站为例,讨论了站间阻抗的长期稳定性,并选取一次典型的磁暴事件,对本文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合成的GIE与实测数据基本一致,说明利用大地电磁站间阻抗,结合地磁台站数据,可以高精度合成GIE.本文方法有助于定量评价磁暴发生时产生的GIE对电网可能造成的破坏作用.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攀枝花台YRY-4型钻孔应变仪电源的改造,工作原理是利用两节蓄电池轮流供电,将交流电网与设备直流供电电路物理上隔离起来,避免感应雷从交流电网进入台站观测设备.在蓄电池工作至设定的低电压时自动切至另一只电池供电,并对该放空电池进行恒压限流充电.电池充满后又自动与外电网(220 VAC)断开,从而实现对电池间断充电,最大限度与外电网断开,起到仪器设备与外电网双重隔离的保护作用.与此同时还采用定时更换皮带和增加检查仪器次数的措施以减少仪器断电情况发生,实现了防雷和连续供电,可以提高仪器运行率.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铅金属减震器对特高压互连电气设备的减震效果,进行由硬管母线连接的特高压避雷器设备和电容式电压互感器设备组成的互连耦合体系的地震模拟振动台试验。通过白噪声扫频、抗震及减震试验,测定互连耦合体系抗震结构及减震结构的自振频率以及关键部位的应变、加速度响应。试验结果表明:抗震结构中避雷器设备的最大应变响应大于互感器设备,互连耦合体系中的避雷器设备属于易损设备;安装减震器后互连设备频率降低幅度较小,减震器基本不会影响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行;安装减震器后互连耦合体系中的避雷器设备和互感器设备在较大峰值加速度地震波作用下,设备顶端加速度响应和最大应变响应均有较大幅度的降低,避雷器设备和互感器设备的最大应变响应的减震效率分别为75%和50%,减震效果显著,减震器的应用大幅提升了互连耦合体系的抗震能力。  相似文献   

15.
瓷柱型电气设备由于结构高耸、阻尼小等特点在地震中极易发生破坏。现有瓷柱型电气设备的加固措施均不能充分保证该类设备在地震发生时的安全运行。本文基于调谐质量阻尼器原理,结合瓷柱型电气设备中心对称的结构特点,提出了多重环式调谐质量阻尼器(MRTMD)的概念并设计了相应的三重调谐质量阻尼器减震装置,推导了对应的减震方程。文中以2个不同型号的电压互感器为例,通过有限元模拟,对比了该设备有控和无控时的动力响应。此外,考虑到导线及裹冰荷载的影响,本文研究了MRTMD控制频率偏移最佳控制频率时的减震效果。结果表明:MRTMD可以明显增强瓷柱型电气设备的抗震性能,实现任意方向的地震动减震;MRTMD对于不同类型的地震动均具有良好的鲁棒性;当控制频率发生50%偏移时,MRTMD仍然可以保持稳定的减震效果。  相似文献   

16.
震电效应研究进展与前景展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震电效应是引起地震电磁异常现象的主要因素。本文介绍了震电效应现象,并分别就震电效应的观测、试验及理论研究进行了综述,最后对震电效应研究及应用前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海拉尔地震台综合防雷措施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引言随着地震观测技术的发展,各种高精尖的设备已来到我们的身边,雷电,尤其是感应雷,开始“照顾”这些“娇嫩”的设备。因雷电导致的系统瘫痪以及设备损坏比比皆是,防雷成为我们的重要工作。雷电对地震台站观测系统的危害一般有两个途径:①直接落雷,即雷电直接对观测系统造成系统设备损坏;②感应雷,即雷电通过电力线、信号线、传输线、天线等感应出很高的电压,进入观测系统造成设备损坏(中国地震局监测预报司,2003)。1雷电对台站观测系统干扰破坏的分析雷电及其他强干扰对地震观测台站的致损及由此引起的后里是严重的。1999年7月间,一场雷暴…  相似文献   

18.
利用物探方法准确高效地探测输电线路下方采空区的位置和范围对电网安全、稳定地运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采空区的地球物理性质,常使用电阻率法、电磁法、地震法等对其进行探测,但是,由于工区的干扰以及物探资料解释的多解性,单一的探测方法常常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本文综合利用电测深法和浅层地震反射方法对高压架空线路下方采空区进行...  相似文献   

19.
为实现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在地下含水层中动态扩散及污染层修复过程的实时监测,利用自行设计的三维电学观测系统开展了室内相关监测实验.实验表明渗滤液在含水层中的扩散过程会引起不同时期实测电剖面上低阻异常区的动态变化.对比分析这种变化特征可确定渗滤液扩散区的污染程度、扩散速度及扩散方向.在注水修复过程中,扩散区污染物含量的降低会引起对应区域实测视电阻率值的升高和异常区范围的变化.实验结果对于实现垃圾渗滤液污染地下含水层现状调查及动态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2023年2月5日和11日广东三水、河源相继发生了3.2和4.3级地震,震后整理发现广东地区的重力、部分地倾斜、水位等记录到了同震响应波或水震波。分析了地形变、地下流体学科观测资料同震波形的表现形态及特征。从各仪器记录曲线来看,在同震响应后基本能快速恢复到震前正常观测形态,证明了广东省内地球物理观测设备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通过对各观测仪器地震同震响应和记录能力分析,以期对进一步深入研究以上2次地震对广东省未来地震趋势的影响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