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能谱CT最佳单能量技术提高头颈部CTA图像质量的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60例疑似患有头颈部血管疾病的患者,进行能谱CT头颈部减影CTA检查。获得最佳单能量、常规混合能量两组减影图像,测量两组主动脉弓、颈总动脉末端、大脑中动脉M1段的CT值;计算两组图像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对两组血管质量进行主观质量评分;并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性。结果:最佳单能量组、常规混合能量组在主动脉弓层面,平均CT值分别为445.25±105.45、283.88±71.96;在颈总动脉末端层面,平均CT值分别为444.00±96.02、350.38±76.40;在大脑中动脉M1段层面,平均CT值分别为375.00±73.78、280.00±55.1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图像SNR分别为62.01±39.56、31.36±17.35;CNR分别为60.46±39.19、30.10±16.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图像主观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能谱CT最佳单能量减影CTA较常规混合能量减影CTA,具有更高的血管CT值、SNR、CNR、主观质量评分,可提高头颈部血管CTA质量,优化血管的显示。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CT能谱成像对颈动脉体瘤(CBT)的研究价值。方法:收集30例接受CT能谱检查并经手术确诊的CBT患者,通过GSI Viewer重建60 keV和40 keV单能量图像,对40 keV、60 keV单能量图像及120 kVp like三组图像的CBT供血动脉CT值、背景噪声(SD)、对比噪声比(CNR)、信噪比(SNR)及主观评分进行统计分析,分析CBT能谱参数及影像特征与手术结果的关系。结果:CBT动脉期及静脉期能谱参数与手术结果均无相关性;CBT横径、纵径、Shamblin分型与术中出血量呈强相关,供血动脉数量与术中出血量呈中度相关;横径、纵径、Shamblin分型与颅神经损伤呈中度相关,供血动脉数量与颅神经损伤呈强相关;40 keV是CBT供血动脉显示的最佳能级,CT值、SD、CNR及SNR均显著高于60 keV组及120 kVp like组,60 keV组CT值、噪声显著高于120 kVp like组,二者CNR及SN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0 keV组主观评价分值最高,两位放射科医师主观评分一致性良好。结论:(1) CBT动脉期及静脉期能谱参数与GAPP评分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低管电压(110kVp)与低对比剂量(1.0mL/kg)在肝脏CT增强扫描中的可行性。方法:116例行肝脏CT增强扫描,且BMI<25kg/m2的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进行研究,每组58例。A组:管电压110kVp,对比剂碘帕醇(300mgI/mL),对比剂量(1.0mL/kg),采用正弦迭代重建(SAFIRE)。B组:管电压130kVp,对比剂碘帕醇(300mgI/mL),对比剂量(1.2mL/kg),采用滤波反投影重建算法(FBP)。测量动脉期腹主动脉CT值、肝门脉期门静脉CT值及增强扫描3期(动脉期、门脉期、延迟期)的肝右叶肝实质CT值;计算两组图像的肝动脉期对比噪声比(CNR)、信噪比(SNR)及总有效辐射剂量ED;并对两组图像进行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组和B组CNR、SN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分别在增强扫描3期测得肝右叶肝实质CT值及动脉期腹主动脉CT值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门脉期A组的门静脉CT值低于B组统计学差异有意义(P<0.05)。A组的3期总有效辐射剂量(ED)(9.88±3.56)mSv低于B组(13.91±4.71)mSv,统计学差异有显著意义(P<0.001);A组比B组的对比剂量减少17%。结论:128层MSCT在肝脏增强CT扫描中,应用低管电压(110kVp)和低对比剂量(1.0mL/kg),联合迭代重建技术(SAFIRE),可以得到较好的图像质量,同时降低辐射剂量及人体碘摄入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能谱CT扫描在诊断中央型肺癌合并阻塞性肺不张及放疗前定位鉴别肿瘤边界、精准勾画靶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65例经病理证实的中央型肺癌伴阻塞性肺不张患者的放疗前定位Ⅲ期能谱CT扫描的影像资料,比较分析Ⅲ期增强CT扫描不同参考指标(BMI、BMI-ICM及Eff-Z、PI)显示瘤-肺交界面评分值差异,比较肿瘤与不张肺组织IC值及CT值差异。结果:Ⅲ期增强CT扫描瘤-肺边界评分4项指标(BMI、BMI-ICM及Eff-Z、PI)间存在统计学差异,BMI-ICM最高,PI最低;动脉期、静脉期及延迟期Ⅲ期扫描中,显示瘤-肺边界的主观评分有差异,动脉期最高;肿瘤与不张肺组织IC值及CT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IC值比CT值差别更大。结论:能谱CT扫描的不同指标能帮助鉴别中央型肺癌与不张肺组织的边界,利用最佳指标实现放疗前精准勾画放疗靶区,实现放疗计划最优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128层螺旋CT头颈部血管成像(CTA)应用CARE Dose 4D技术联合低剂量对比剂优化扫描方案的可行性及价值。方法:前瞻性选取接受头颈部血管成像检查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和双低剂量组(B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A组)管电压120 kV,采用CARE Dose 4D技术参考管电流120 mA,对比剂用量65 mL;双低剂量组(B组)管电压80 kV,采用CARE Dose 4D技术参考管电流120 mA,对比剂用量45 mL。测量双侧颈总动脉、双侧颈内动脉及双侧大脑中动脉M1段CT值、噪声、信噪比(SNR)进行客观图像质量评价。由两名高年资主治医师采用双盲法进行图像质量评分评价。对比A组与B组间辐射剂量。结果:两名主治医师对动脉图像量质评分的一致性较高(Kappa=0.782,P<0.05)。两组动脉图像质量评分、SN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低剂量组各动脉强化CT值均高于对照组;双低剂量组容积CT剂量指数、剂量长度乘积和有效剂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28层MSCT头颈血管成像应用低kV及CARE Dose 4D技术联合低剂量对比剂扫描方案,不仅辐射剂量降低68%,同时造影剂用量降低30.7%,降低对比剂危害风险并节省费用,保证诊断图像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CT轴扫描和螺旋扫描模式对颅脑影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的影响,为颅脑急诊CT患者合理选择扫描模式提供依据。方法:20例患者,急诊CT扫描采用螺旋扫描模式,首次复查时采用轴扫描模式。管电压120kV,管电流290mA,球管转速0.8s,层厚5mm,间隔5mm,螺距0.969∶1,标准重建算法。测量脑灰质和脑白质CT值和背景噪声,计算SNR和CNR,并对图像噪声、颅底伪影、脑灰、白质对比显示情况进行主观评分,扫描后从CT剂量报告中调取辐射剂量值。两种扫描模式影像质量组间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和独立样本卡方检验。结果:轴扫描模式时脑灰、白质CT值分别为(38.02±2.23)HU和(27.01±1.72)HU,螺旋扫描时脑灰、白质CT值分别为(37.76±2.22)HU和(26.99±1.69)HU。CT轴扫描和螺旋扫描模式时,脑白质CT值、SNR和CNR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t=0.045,0.119,0.502),图像噪声、颅底伪影、脑灰、白质对比显示主观评分结果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χ2=3.142,0.0,3.159)。有效剂量在螺旋扫描模式时为66mSv,在轴扫描模式时为43mSv,但螺旋扫描模式扫描时间短,后处理重组图像对影像诊断有意义。结论:从影像质量和辐射剂量两方面考虑,对颅脑急诊患者CT检查时首选轴扫描模式,但对躁动不合作患者或体位不合作患者应选择螺旋扫描模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基于能谱纯化结合迭代重建算法在继发性肺结核患者低剂量CT检查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6月武汉市肺科医院确诊的70例继发性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初检采用常规剂量组:管电压110 kV,参考管电流52 mAs,滤波反投影(FBP)重建图像;复检采用低剂量组(能谱纯化):管电压Sn 110 kV,参考管电流73 mAs,正弦图迭代重建(SAFIRE)。比较两组图像主观评分、升主动脉CT值、图像噪声、SNR及辐射剂量差异。结果:两组图像主观评分相比无差异,满足临床诊断要求。两组升主动脉CT值无差异;低剂量组图像SNR低于常规剂量组。低剂量组ED(0.36±0.15)mSv与常规剂量组(2.35±0.73)mSv相比降低约84.7%。结论:能谱纯化结合迭代重建算法在继发性肺结核患者检查中能够显著降低患者所受辐射剂量,同时图像质量也能满足临床诊断要求。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扫描参数及重建算法对在体胸部各组织CT值的影响。方法:在不同CT扫描条件下测量人体胸部的气管、血管、肺、椎体与肌肉的CT值。分别设定6组不同扫描参数及重建算法:S1层厚5 mm、50%多模型自适应迭代重建技术(ASIR-V)、低剂量;S2层厚5 mm、滤波反投影(FBP)、常规剂量;S3层厚1.25 mm、50%ASIR-V、低剂量;S4层厚1.25 mm、50%ASIR-V、常规剂量;S5层厚1.25 mm、FBP、低剂量;S6层厚1.25 mm、FBP、常规剂量。扫描的辐射剂量采用两种噪声指数(NI)来进行控制,包括低剂量(NI=40)和常规剂量(NI=10)。采用t检验或秩和检验分析比较不同的两个组之间CT值的差异。结果:扫描剂量仅对气管CT值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对其他组织CT值无影响;扫描层厚与重建算法对胸部各个组织CT值的影响均未见统计学差异。结论:人体胸部组织CT值受CT层厚、重建算法和CT剂量的影响小,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基于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下不同螺距对颈部CTA辐射剂量及图像质量的影响。资料与方法:选择上海市金山区亭林医院2022年9月至2023年5月临床进行颈部CTA检查的患者共120例,男性52例,女性68例,年龄在45~86岁,平均年龄66.76岁。根据不同螺距使用随机表法将患者分配到A、B、C三组,A组为0.8螺距共40例、B组为1.0螺距共40例、C组为1.2螺距共40例。采用单因素ANOVA检验,比较3组间的性别、年龄、身高、体重、扫描总时长;3组间的颈动脉分叉处以及同层的颈静脉、胸锁乳突肌的CT值、SD值、SNR、CNR;3组间的图像质量主观评分;设备自动生成的TDLP以及计算得出的ED。采用Kappa检验法,检验两名医师主观评分的一致性。结果:3组间性别、年龄、身高、体重无统计学差异,机器自动生成TDLP以及计算得出的ED无统计学差异;3组间颈动脉分叉处CT值、同层胸锁乳突肌CT值无统计学差异,3组间的颈动脉分叉处SD、SNR、CNR及同层胸锁乳突肌SD值有统计学差异;3组间的同层颈静脉CT值、扫描总时长有统计学差异;3组间的颈动脉评分无统计学差异;3组间的修正评分有统计学...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不同管电压对头颈部CTA图像质量的影响。资料与方法:收集亭林医院2021年9月至2022年1月临床怀疑头颈部血管疾病的患者共67例,其中男37例,女30例,平均年龄(68.94±11.68)岁,根据施加的管电压不同分成3组,将患者分配到A、B、C三组,A组为120 kV 23例、B组为100 kV 24例、C组为80 kV 20例。采用单因素ANOVA检验,比较3组间的主动脉弓、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M1段以及胸锁乳突肌的CT值、SD值、SNR、CNR,以及图像质量主观评分、TDLP以及ED,采用Kappa检验法,检验两名医师主观评分的一致性。结果:3组间主动脉弓、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M1段血管CT值及SD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主动脉弓、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M1段血管CT值及SD值随管电压下降而上升,上升幅度为15%~55%;3组间SNR及CN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间的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组>A组>C组,以B组评分最高;两名医师主观评分的Kappa=0.80,为高度一致;3组间TDLP以及ED有统计学差异,TDLP以及ED随管电压下降而下降,下降幅度为25% 和39%。结论:根据CT辐射剂量诊断参考水平的要求,在进行头颈部CTA检查时,3种管电压以100 kV为最佳管电压条件。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比双源双能CT的虚拟单能图像与常规CT图像的图像质量.方法:采用西门子SOMATOM Force双源双能CT扫描图像质量控制体模Catphan 500的高对比度分辨率CTP528组件和低对比度分辨率CTP515组件,分别采用双球管扫描方案重建低、中、高3档虚拟单能能谱图像(A组:40keV,B组:70keV,C...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肾脏占位实质期不同水平单能量图像质量,寻找显示肾脏实性占位单能量图像的最佳keV。方法:收集在我院医学影像科行泌尿系双能量CT增强检查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影像数据。利用实质期低能量(80kVp)与高能量(Sn 140kVp)图像后处理出40~120keV总共9组单能量图像。采用客观评价及主观评价方法对图像质量进行评估,通过客观评价分别计算出显示肾脏实性占位最高CNR和SNR单能量图像,然后与权重因子为0.5(M=0.5)的线性融合图像进行比较。主观评价由两名有经验的医学影像科医师进行评估。记录设备上提供的辐射剂量参数CTDIvol,并计算SSDE。结果:入选肾脏单能量图像的病例数20例(男性13例,女性7例),CTDIvol均值为(11.54±4.09)mGy,SSDE为(14.86±3.97)mGy。客观评价:单能量图像CNR值最高是在60keV,SNR值最高是在70keV,分别高于线性融合图像(M=0.5),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主观评价:70keV组单能量图像与线性融合图像(M=0.5)在整体图像质量及病变细节显示差异均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脏实性占位实质期单能量图像最高CNR及SNR值分别为60keV及70keV,均高于线性融合图像,然而单能量的整体图像质量及病变细节评估与线性融合图像相类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辐射剂量扫描方法在心脏冠状动脉多层螺旋CT成像中的效果。方法:将我院自2013年1月至2015年3月间心内科按照拟定排除标准的1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50例,其中第1组作为对照组,使用常规回顾性心电门控;第2组为观察A组,使用前瞻性心电门控;第3组为观察B组,使用基于BMI优化管电流回顾性心电门控。3组患者均120 k V管电压扫描。使用370 mg I/m L非离子型碘对比剂碘普罗胺(碘海醇)。记录每组患者一般资料,测量原始轴位图像上各区的CT值,计算出各自强化的平均值,测量胸大肌的CT值,测算客观分析指标SNR、CNR和BN,并进行主观评价。对所获取的主客观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组客观分析指标SNR、CNR、BN及主观指标RCA、LM、LAD、LCX为:对照组SNR(15.45±3.78),CNR(13.27±3.49),BR(30.44±5.53);RCA(3.62±0.54),LM(3.84±0.39),LAD(3.72±0.42);LCX(3.49±0.48),均值(3.63±0.42);观察A组SNR(15.08±3.05),CNR(13.03±2.91),BR(30.93±4.52);RCA(3.61±0.52),LM(3.82±0.42),LAD(3.68±0.49);LCX(3.52±0.51),均值(3.62±0.44);观察B组SNR(14.43±2.71),CNR(12.38±2.54),BR(32.06±3.61);RCA(3.60±0.51),LM(3.79±0.41),LAD(3.64±0.47);LCX(3.48±0.49),均值(3.59±0.43)。观察A组和观察B组以及对照组两两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A组和观察B组的辐射剂量指标CTDIVOL、DLP、ED值分别为:对照组CTDIVOL(57.29±2.17),DLP(1025.37±65.38),ED(14.35±0.98);观察组A:CTDIVOL(19.86±1.45),DLP(256.84±25.93),ED(3.56±0.34);观察组B:CTDIVOL(29.84±6.19),DLP(513.54±98.43),ED(7.17±1.39)。A组显著低于对照组(0.015,0.031,0.025,0.043,0.094);B组显著低于对照组(0.015,0.031,0.025,0.043,0.044);其中观察A组的各项指标显著低于观察B组(0.014,0.016,0.025,0.014,0.012)。结论:使用256层螺旋CT前瞻性心电门控和基于BMI优化回顾性心电门控方法都能在冠状动脉成像过程中满图诊断图像质量的同时显著降低辐射剂量,其中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比基于BMI优化管电流回顾性心电门控方法的效果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回顾性心电门控下低管电压低浓度对比剂支气管动脉(BA)CTA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20例咯血患者随机分为常规剂量组(A组)及双低剂量组(B组)各60例,采用64排CT行BA-CTA.两组均行增强动脉期扫描,A组管电压120 kV,对比剂浓度350 mgI/mL,B组管电压80 kV,对比剂浓度270 mgI/...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双低”技术在主动脉CT血管造影(CTA)中的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探讨其临床应用可行性。方法:前瞻性将90例临床似诊为主动脉疾病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双低组(n=45)。常规组:120kVp、对比剂量1.5mL/kg(浓度350mgI/mL)。双低组:100kVp、对比剂量1.0mL/kg(浓度300mgI/mL)。两组的其他扫描参数相同,开启自动管电流调制(ATCM)和Smart prep技术。读取CTA剂量报告中的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记录每位患者对比剂用量并计算碘含量。由2位副主任医师对图像质量进行主观和客观评价,评价内容包括:靶血管和背景的CT值,图像的信噪比(SNR)及对比噪声比(CNR),主动脉及分支血管显示情况和血管锐利程度。采取两独立样本t检验来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辐射剂量、碘含量、图像质量的主观及客观评价等指标。结果:两组在年龄、身高、身体质量指数(BMI)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双低组患者接受辐射剂量和碘含量均明显低于常规组,两组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图像的主观评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客观评价:两组在主动脉主干及分支的CT值均>300HU,之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SNR、CNR之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低组图像噪声略高于常规组,噪声在诊断范围内。结论:应用100kVp、对比剂量1.0mL/kg(浓度300mgI/mL),结合ATCM技术在主动脉CTA检查是可行的,优势是有效降低了辐射剂量和对比剂碘量,同时能满足临床诊断要求。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并分析双源双能量CT碘值测定在胃癌术前T分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进行双源双能量CT检查,且经手术病理证实为T分期的110例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计算T1和T2-3期下动脉期和静脉期在胃壁内层、外层以及正常胃壁的标准化碘浓度(NIC),并40keV、60keV以及120keV时的图像质量客观指标和主观指标。结果:T分期下动、静脉期的胃壁内层与外层和正常胃壁碘基值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T分期下动静脉期的胃壁外层与正常胃壁的碘基值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120keV组的CT值、图像噪声、SNR及CNR图像质量客观指标均低于60keV组和40keV组(P<0.05)。60keV组的图像质量客观指标均低于40keV组(P<0.05)。60keV组的总体图像质量评分高于40keV组和120keV组(P<0.05)。三组在病灶显著性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双源双能量CT碘值测定方式,对于鉴别诊断T1和T2-3期胃癌具有显著价值,且能够提高图像的质量,对于增强胃癌术前T分期的准确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