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依据陨石中的铁核无反冲共振吸收峰面积,确定各矿物相的铁原子比,进而按照国内外公认的比例值进行比较,即可快速精确的确定陨石的种类。现用该方法初步得知沈丘老城镇陨石为平衡的橄榄石—古铜辉石球粒陨石,随州大堰坡镇陨石为平衡的橄榄石—紫苏辉石球粒陨石。  相似文献   

2.
山东省鄄城县董口乡陨石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97年2月15日23时,一场陨石雨降落在中国山东省鄄城县董口乡。陨石的主要组成矿物为橄榄石(FO=82)、古铜辉石和金属矿物。金属矿物为陨硫铁和铁纹石。副矿物有磷灰石和铬铁矿。球粒结构。定名为橄榄石-古铜辉石球粒陨石。  相似文献   

3.
1987年2月22日3时25分,在河南省沈丘县老城镇一带陨落了一次陨石。已收集到两块:杨洼(1号)陨石重14.25公斤,入地深度38厘米;魏营(2号)陨石重76.7克,比重3.64,微磁性。经实物对比,二者皆为灰褐色、有熔壳,原应为一体之物。用2号样化验分析,已发现27种化学元素。镜下鉴定见有:辉石、橄榄石、金属铁-镍、陨硫铁、铬铁矿及玻璃质矿物等。硅酸盐部分(80.02%)大于金属部分(19.97%)应属石陨石大类。因陨石中矿物球粒状结构明显,故称球粒陨石。总观沈丘陨石特征,可命名为:橄榄古铜辉石球粒陨石。与1977年12月1日,陨落在河南信阳的球粒陨石相比,矿物成分和结构等都大同小异。  相似文献   

4.
1997年降落在山东省鄄城县的陨石雨,是橄榄石-古铜辉石球粒陨石。该陨石中的金属矿物主要为铁纹石和陨硫铁,其次为镍纹石,金属矿物呈填隙状分布于以橄榄石和古铜辉石为主的硅酸盐矿物粒间及球粒周围。陨石中可见由铁纹石和镍纹石组成的显微蠕虫状连晶,是陨石中金属矿物在降温冷却过程中发生固溶体分离作用而成。陨石中金属矿物的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5.
沈阳陨石曾被前人认为是超基性岩体.笔者通过对岩体的宏观地质特征、矿物成分和组构、同位素年龄等研究,认为分布在沈阳附近的馒首山、东滑石台和前老塘峪超基性岩应是非视落无球粒陨石.陨石表面年龄为4370Ma,陨落时间大约在1880Ma左右.  相似文献   

6.
长城系巴什库尔干群斜长角闪岩主要分布于阿尔金构造带西段北缘,一般呈似层状、透镜体状夹于云母石英片岩、变粒岩、石英岩、黑云二长片麻岩、大理岩等中。通过岩石学、岩石化学、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研究表明,该斜长角闪岩的原岩为中-基性火山岩类,并形成于两种构造环境:一种斜长角闪岩的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曲线显示出LREE明显富集,具有类似大陆(板内)裂谷火山岩特有的稀土元素组成特征;另一种斜长角闪岩的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曲线呈略富集(近平坦)型,与洋中脊玄武岩类非常相似。表明在长城纪时期,阿尔金构造带西段北缘主要处于板内大陆裂谷环境,随着大陆裂谷的进一步扩张,局部地区已形成初始洋盆环境。  相似文献   

7.
采集中国东部玄武岩中橄榄岩包体27件,测定了其主量元素氧化钙、贵金属金以及其中21件橄榄岩包体的铂族元素。橄榄岩包体中金与氧化钙质量分数的相关性表明,金在地幔演化初期可能主要赋存于单斜辉石中,反映地幔包体中金可能与地幔演化及熔融程度有关。饱满型或弱亏损型橄榄岩包体具有相似平坦的铂族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分布模式,其都对应有高的金质量分数;而强亏损型橄榄岩包体的铂族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分布模式呈下降趋势,且对应橄榄岩包体的金质量分数均较低。  相似文献   

8.
本文总结了鲁西早前寒武纪花岗岩—绿岩地体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26亿年前形成的泰山群岩石中,稀土元素在云母片岩中最富集,是球粒陨石中稀土元素总量的40倍,在透闪片岩(科马提岩)中最低,是球粒陨石的4倍;稀土元素分馏作用在云母片岩中最明显,La_N/Yb_N为98.56,而在斜长角闪岩和透闪片岩中最不明显,La_N/Yb_N为1.42左右;斜长角闪岩Sm/Nd比值一般大于0.33,属轻稀土亏损型,泰山群中斜长角闪岩之原岩与大洋拉斑玄武岩相似。鲁西早前寒武纪侵入岩,随着时代由老至新的演化,稀土元素总量愈来愈高,且愈来愈富集轻稀土;侵入岩的δEu则愈来愈小,但作者所统计的50件侵入岩样品,其中有46件大于0.52;鲁西晚太古代的侵入岩属无铕异常型,早元古代的侵入岩为负铕异常型;岩石的化学成分表明,鲁西早前寒武纪侵入岩与Ⅰ型花岗岩相当,且均属轻稀土富集型;鲁西晚太古代的英云闪长岩和花岗闪长岩的La_N/Yb_N比值是球粒陨石的20倍,并根据投影,推设这两种岩石来自于玄武质岩石——角闪岩25—50%的部分熔融,而玄武质岩石也是从地幔中部分熔融所产生。  相似文献   

9.
目前地球上已经得到确认的撞击坑有190余个,其中直径小于1 km的简单撞击坑绝大部分是由铁质撞击体撞击形成的。由铁质撞击体撞击而成的撞击坑周边存在大量的铁陨石物质,这些铁陨石物质的空间分布特征对研究撞击坑的撞击过程和机理具有重要意义。铁元素的异常富集也可作为探寻地球表面疑似撞击坑的重要信息。为了获取撞击坑周围的铁陨石残片,早期主要通过人工方式进行实地调查,但这种方法效率低下且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基于铁陨石独特的光谱特征,利用遥感蚀变信息提取手段可以很方便地获取撞击坑周边的铁陨石物质。根据铁陨石矿物的波谱特征,以美国亚利桑那州巴林格撞击坑(Barringer Meteor Crater)为研究对象,基于Landsat 8 OLI数据,采用目前提取蚀变信息的常用方法:波段比值(BandMath)—主成分分析法进行撞击坑周边铁陨石信息的提取。提取结果与前人实地调查获取的铁陨石分布情况契合程度较好。撞击坑东侧、东南侧、西南侧等处的铁陨石聚集区在提取结果图上均有较好的反映。表明利用波段比值-主成分分析方法提取巴林格撞击坑周边铁陨石信息是可行的,实验结果准确地获得了该撞击坑周围的铁陨石空间分布信息,为探寻地球表面撞击成因的环形构造提供了可行方案,同时为未来同类撞击坑信息提取提供了重要的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在广西靖西、百色、博白、贵港等地先后发现了玻璃陨石,使得该物体的陨落地点从海南和广东雷州半岛地区向北推至广西北回归线附近。经采用裂变径迹法对靖西玻璃陨石作年龄测定,它陨落至今的年龄为0.737Ma。其年龄值与我国琼雷地区以及印支地区、菲律宾、澳大利亚等地的玻璃陨石大致相同,同属亚澳散布区撞击事件的产物。由于亚澳散布区的玻璃陨石被公认为第四纪中更新世初期的事件地层学标志物,可据此划分中更新统和下更新统的地层界线  相似文献   

11.
一、引言关于地球上生命的起源问题,人类为之探索和争论早在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322年)那个时代就已经开始,至今已逾几千年,可是,仍然是当代科学面临的重大课题。1985年,美国《科学文摘》杂志载文谈“二十世纪尚待解决的二十个重大课题”时将生命起源列为第一个重大课题。近些年来,有关研究虽已取得一些主要进展,但问题并没有真正解决,生命起源的奥秘还远未揭开。目前,有关生命起源的学说甚多,归纳起来,大体上可分为两大类,  相似文献   

12.
本文根据控制钱塘江水系发育的最后一期构造的发生时间;根据古地面的形成和水系发育的相互关系;根据水系沉积物性质和古生物等推断钱塘江水系的雏形发生于晚白垩世,整体水系形成于始—渐新世。钱塘江水系形成以后,主、支流在平原河口段的改道却相当频繁。其总体趋势是由向北转为向东。河流长度且随海水进退而消长。长江的输沙作用及杭州—临安东西向构造带造成的地形条件是形成杭州湾三角港的决定因素。文中还根据河口湾环境的出现,推断了钱塘涌潮形成的时间。  相似文献   

13.
本文扼要回顾了国外关于核爆炸对人类生命、自然环境及气候影响的研究;介绍了近几年关于“核冬天”研究的新成果。通过沙暴尘埃对短波辐射吸收强度的分析,讨论了浓密气溶胶的天气气候效应。  相似文献   

14.
小秦岭地体中的褶皱包括露头褶皱和宏观褶皱,组成褶皱的面理为次生构造面理。露头褶皱为地壳早期在伸展机制下发生左行张扭剪切作用产生的构造形迹;宏观褶皱为侵入岩浆穹起、底辟作用向外扩张空间推拉围岩形成的构造格局  相似文献   

15.
贺兰山群变质杂岩是晚太古代的一套孔龙岩系,在其中发育了一条东西向延伸的假玄武玻璃岩带。其产状特征、碎斑的熔蚀结构、基质的长石微晶和球粒结构表明,它是由岩浆结晶而成。这种岩浆形成于古地震带中,与滑动面高速运动摩擦生热有关。岩浆成分是安山质的,熔融是过热非平衡状态下进行的,深融温度可达1400℃以上,深度可能不足1km。  相似文献   

16.
喜马拉雅山是由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相碰撞而形成,这已被当代多数有关科学家所认识。一些测量数据也表明喜马拉雅山现在仍在快速隆升。而喜马拉雅山主峰——珠穆朗玛峰的高程的测定,也成为当代地学界的热点。本文结合最新资料对精确测定珠峰高程的一些问题,诸如水准基面、峰顶标志和积雪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应用天然金刚石半导体测试仪对山东常马庄—西峪地区的金伯利岩中的金刚石半导体性能进行了测试,发现不同矿带、同一矿带中岩管和岩脉的半导体金刚石含量不同,常马庄矿带半导体金刚石含量高于西峪矿带;同一矿带中岩管的半导体金刚石含量高于岩脉。半导体金刚石含量不同,表明它们形成于不同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岩体中半导体金刚石含量高,表明其金刚石的含量也高。测试结果支持金刚石在岩浆侵位过程中形成的观点。  相似文献   

18.
商丹断裂带是北秦岭加里东造山带与中秦岭海西造山带的分界断裂,由韧性剪切应变带、逆冲推覆构造带、地堑断陷带及其所夹持的岩块、岩片、构造岩、褶曲等多种地质体组合成复杂的断裂带。其演化历史至少经历晋宁期俯冲、加里东期碰撞、海西—印支期陆内俯冲、燕山期滑脱推覆和喜山期地堑断陷的复杂演化过程而形成今日所见的复杂断裂构造。  相似文献   

19.
商丹断裂带是北秦岭加里东造山带与中秦岭海西造山带的分界断裂,在空间上由韧性剪切带、逆冲推覆构造带、断陷-走滑地堑断裂带及其所夹持的岩块、岩片、褶皱所组成的大型复杂断裂带。其演化历史至少经历晋宁期海沟俯冲;加里东期陆内俯冲-碰撞;海西—印支期陆内俯冲;燕山期的逆冲-推覆和喜山期断块-走滑的复杂演化过程,而形成今日所见的复杂断裂构造。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陈蔡群变质岩中的斜长用闪岩进行了地球化学研究。常量元素、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的特征表明陈蔡群变质岩中存在两种不同成因的斜长角闪岩,其一是正角闪岩,由拉斑玄武质岩石变质形成;其二是副变质成因的角闪岩,其原岩为白云质泥灰岩。进一步的地球化学研究,揭示出正斜长角闪岩的成岩构造环境类似于大陆边缘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