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滇南雨季的中—大雨天气和锋面活动有密切的关系。据资料统计,整个雨季的中—大雨,属于锋面造成的,大约占70%左右。为了解决锋面中—大雨的预报,我们普查了1970—1974年5—6月份锋面中—大雨天气图资料,总结出用“空间多线交点法”预报锋面中—大雨。并用1975年5—6月份资料验证,准确率达70%。现将此方法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2.
应用常规气象资料、卫星云图,对2009年4月23日苏尼特左旗对流性大雨天气的成因进行了诊断。分析了产生大雨的天气系统特征,大气垂直稳定度,产生大雨的水汽条件和动力触发机制。给出了产生大雨的对流云团演变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对流性大雨是由高空冷涡、蒙古气旋共同影响产生的。低层强盛的偏南气流建立起水汽通道,把水汽源源不断地向大雨区输送。低涡槽结构和低层增温增湿气流侧向汇合,垂直涡度增大,辐合上升运动增强,对流不稳定能量释放,继而产生对流性大雨天气。  相似文献   

3.
在批林批孔运动的推动下,1974年热带天气研究工作年会于4月26日至5月1日在广西桂林召开。参加会议的有广东、云南、广西二省一区气象局,国家海洋局预报总台、大气所、空字623部队、南大、北大以及中央气象局等18个单位45名代表。会议上交流了科研成果,讨论和调整了今年热带天气研究计划及协作问题。  相似文献   

4.
T639在青海东部大降水预报中的释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7月29-31日,青海省东部出现了一次大雨天气过程,利用T639数值预报产品资料,从影响系统、能量和水汽条件几方面对这次大雨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T639数值预报产品对转折性天气过程的预报具有明显的指示意义,对大雨形成动力条件、能量变化、水汽输送以及过程降水量均有较好的预报能力。  相似文献   

5.
寒潮造成的强降温和伴随的大雨以及偏北大风是我市冬季除大雪以外的重要灾害性天气,数值预报产品能较准确地提供这类天气出现时的影响系统和有关物理量分布。在对1989~1991年冬季(11~3月)绍兴市出现的强降温(大雨)和大风天气过程前日本数值预报图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选择组合物理意义明确、相关又好的预报因子,建立客观判别方法。  相似文献   

6.
1974年6月17日,我省全境自北向南经历一次飑线灾害天气,这次过程的特点是风大雨急。地面风力之大、持续时间之长,在历史上是罕见的。我们用小天气图和雷达观测资料对这次飑线过程进行了初步分析。 一、飑线的初生阶段 17日上午山东半岛的一些地方出现雷雨、大风。13时雷达观测到山东曲阜,临沐和江苏连云港附近有略成带状的对流回波区,此现象表明了飑线在13时以前已形成。14时的地面图上,在豫苏皖交界处有一热低压,在热低压中有一条西北风与西南风的切变线。15时在热低压中可分析出由西北风与西南风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发生在2004年8月13日德令哈地区的大雨天气,从环流背景、中小尺度天气系统、水汽、热力条件和动力机制以及地形因素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造成大雨的内在机制,是一次大环流形势调整后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伸北抬,与新疆东移冷空气在副高边缘交汇时低涡辐合带强烈发展,激发了前期堆积的不稳定能量,同时中尺度天气系统的发展为大雨提供了水汽、能量和动力条件,并在综合分析基础上,总结出了大雨天气的预报要点。  相似文献   

8.
大雨、暴雨天气是本县区重要天气之一,为了做好大降水(日降水量≥25.lmm)解释预报工作,在现有基础上,重新普查了近十年大雨、暴雨天气的高空环流形势,分析了典型个例,初步弄清本县区常见的大雨、暴雨天气的空间结构,以及受副高影响而具有的一些特点,并同时找出预报指标,在实际工作中应用。1高空环流背景分析我们日常做降水预报主要注意500hPa形势,重点考虑的是中纬度冷空气活动,以及副高进退对大雨、暴雨的作用。普查1985~1994年10年中7~8月25个大雨、暴雨日500hPa环流形势和对应的部分700hPa、850hPa环流形势,得出结论如…  相似文献   

9.
我区地处云贵高原东南侧边缘山地,地理位置在23—25°N,106—109°E范围内。由于位于高原东南侧,因此高原上的天气系统对我地区天气影响极大。以前汛期为例,造成我区大雨暴雨天气的影响系统除锋面、切变线外,还与自高原东移的高空槽、低涡直接有关。尤与孟加拉湾低槽维持有关。由于高原、孟加拉湾及其沿岸纪录稀少,加上地区台图次,图面范围及通讯接收条件所限,往往对高原及孟加拉湾地区天气系统的演变难以掌握。自1976年6月份,有了卫星云图之后,我们感到高原上明显的或不明显的天气系统,均可在云图上反映出来。这对短期天气预报,尤其是短期大雨暴雨预报提供了较好地分析预报信息。本文以近四年来前汛期红外云图资料,总结分析了我区大雨暴雨天气出现前的云图特征,找出了云区警戒区及云团特征,以为今后的大雨暴雨预报提供信息。  相似文献   

10.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及FY-2C气象卫星云图等非常规观测资料,从环流背景、水汽条件、触发机制、不稳定能量等方面,对2009年7月7日-8日汾阳市久早转大雨天气过程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此次久旱转大雨天气出现在中纬度环流经向度加大和副高西进北抬的形势下;500hPa高空槽东移引导西南涡东移北上,是造成此次大雨过程的直接原因;对流云团TBB值越大,对应的降水强度越强;低空西南风急流的建立打通了水汽北上的通道,为强降水发生提供了有利条件;低层不稳定,高层稳定的能量结构对强降水的发生十分有利;强烈的垂直上升运动为汾阳大雨天气提供了有利的动力抬升机制。  相似文献   

11.
能量天气分析方法在我国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0年11月21—27日,中央气象局气象科学研究院在湖北省武汉市召开了第二次能量天气分析学术讨论会。这次会议就能量天气分析的几个重要问题,如湿空气动力学、大气静力不稳定度分析、能量物理量分析方法、能量天气系统以及能量天气学在暴雨、冰雹和台风路径预报中的应用,进行了交流和讨论。会议上交流的材料以及各地有关能量分析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一、思路日本的大雨预报分数小时预报和12-24小时预报两个步骤进行,后者称为大雨潜势(Potential)预报.在大雨潜势预报方法中,目前仍以天气学模式为主,即把容易发生大雨的天气尺度特征的因子加以综合和  相似文献   

13.
利用雷达投入运用一年来的风廓线产品资料,对给桂林站造成大雨以上或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的过程进行分类,挑选几个典型个例,结合多普勒雷达风廓线产品进行研究。得出各类天气形式下风廓线产品的变化特点。  相似文献   

14.
猪与天气     
邓先浩  王治国 《气象》1977,3(4):16-16
“猪拉草天气变”,这是牧区群众利用动物的反映预报天气的一条谚语。我们经过1974—1976年连续3年的观察发现:  相似文献   

15.
多普勒雷达风廓线产品应用初探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利用雷达投入运用一年来的风廓线产品资料,对给桂林站造成大雨以上或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的过程进行分类,挑选几个典型个例,结合多普勒雷达风廓线产品进行研究。得出各类天气形式下风廓线产品的变化特点。  相似文献   

16.
多普勒雷达在南宁大雨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1999~2003年南宁市引进多普勒天气雷达以来43个大雨过程进行分析和总结,将天气形势和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相结合,以天气来向的角度,对各类型多普勒雷达回波的源地、生消影响关键区、径向速度场特征进行总结,建立了3种类型的南宁大雨天气概念模型。  相似文献   

17.
从大尺度环流形势,物理景物等方面对2006年7月25日崇左市出现的大雨、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国际会议     
世界气象组织基本系统委员会(协调世界天气监视网的观测与通讯方面问题)第六次会议已于1974年3月18日—4月5日在南斯拉夫的贝尔格莱德举行。我曾派出五人代表团参加。除举行4次全体会议外,会议分成 A、B 两个委员会同时进行。  相似文献   

19.
近五年,在陇南地区出现了四次大到暴雨天气。1988年7月1日,全区大雨,武都、礼县达到暴雨。1990年7月5、6日,在成县、徽县、康县和两当连续两日出现暴雨,36小时降水量分别为92毫米、154.2毫米、137.6毫米和144毫米。1990年7月16日,全区大雨,成县、微县达暴雨。上述四次暴雨简称为“7.1”、“7.5”、“7.6”、“7.16”暴雨。云图分析得出:冷锋云系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两侧云带中北上的积云团叠加,形成中尺度不稳定对流复合体,是造成陕、甘、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下游低槽的加深,可能与上游低槽的发展有一定关系作为思路,统计了南欧经向环流与广西春季大范围大雨暴雨、大风天气的关系。经过用能反映下游暴雨环流特点的要素进行了两次消空,使广西大范围大雨暴雨大风天气的中期趋势和短期预报准确率有一提高。 我们将1956—1983年1—3月17个大范围大、暴雨过程进行了分析总结,得出了一些初步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