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岑况  陈媛 《地学前缘》2011,18(1):56-62
深入分析了元素相容性、元素两相间的分配系数与壳幔元素地球化学分异间的关系,建立壳幔元素地球化学分异模型,提出不相容元素在地壳富集与壳幔岩石部分熔融过程相关的观点。收集并整理了原始地幔、地壳各层圈60余种元素的平均化学成分。以壳幔元素的地球化学分异理论模型为依据,计算得到壳幔元素地球化学分异强度指数,并分析了元素分异指数与元素相容性的关系。根据分异指数数值大小由高到低排序得到大陆地壳元素地球化学分异强度的序列。最左边元素为正强分异元素,即强不相容元素,富集于大陆上地壳;最右边为负强分异元素,即强相容元素,在大陆上地壳相对贫化。分异指数值靠近1的元素在地壳的富集和贫化不明显,属于过渡型。根据该序列提出元素地球化学一种新的分类法,分布于序列左边的正强分异元素为亲地壳元素类,分布于序列右边的负强分异元素为亲地幔元素,处于两者之间的元素成为亲地壳 亲地幔的过渡元素,并在周期表中列出了各类元素的位置。新划分的三大类元素在周期表中呈现有规律的分布。  相似文献   

2.
绪言 Hiemstra(1985)曾在有关UG—2层的研究中指出,铂族元素浓度的对数值随高度(从铬铁岩底部升高某一距离后的高度)直线下降。铂族元素的这一关系早已由有关元素分馏的瑞利定律所预言。然而,亲铜元素镍和铜的行为并不与此相似,尽管它们与UG—2层和梅林斯基层中的铂族元素通常有着很好的相关关系。这种区分即使存在的话大概也被随后  相似文献   

3.
地球科学中,元素之间的亲合性是元素地球化学行为的基本属性.1923年V.M.戈尔德斯密特首次将"亲"字(Philo-构词成分)用于元素地球化学分类中,将元素分为亲石(Sifhophile);亲铁(Siderophile);亲硫(Chalcophile);亲生物(Biophile)和亲气(Afmophile)5个地球化学族(V.M.戈尔德斯密特.地球化学.沈永直,郑康乐,译.北京:科学出版社,1959.).  相似文献   

4.
元素分带及其在地质找矿中应用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本文介绍了元素分带的研究概况,不同热源体周围元素的分带特征。讨论了将元素分带用于预测盲矿和评价矿体剥蚀程度中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5.
土壤化探元素预测天然气的探索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通过德阳新场气田化探成果与气田上有机物异常,物探异常和钻孔实际见气的对比,结合成都地区,宜宾地区综合研究,认为As,Ab,Hg,Ba,Mn五元素及Cu,Pb,Zn,Mo,Cd,Ni,V,P等是预测天然气的指示元素,用该指标对新场气和成都地区实际勘察结果映证预测指示元素是正确的,从而探索出一条利用化探元素异常寻找天然气的新路。  相似文献   

6.
张祯 《地下水》2015,(1):112-114
地层元素测井是一种利用剥谱分析、聚类分析等技术对地层进行评价的测井方法。地层元素测井以元素测量为基础,从岩石成分的角度提供丰富的地质信息。通过对地层元素测井的原理及仪器的讨论,对地层元素测井的历史沿革及发展动态进行回顾,并且对地层元素测井的技术发展方向和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本文探讨了内生金矿床中元素的类别,某些元素的来源及对金成矿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陈国能 《地学前缘》2011,18(1):89-94
研究表明,不同类型岩石的形成导致不同类型元素的富集成矿,而后者与元素的自身结构密切相关:具惰性气体型离子结构的元素亲沉积岩,具过渡型或铜型离子结构的元素亲岩浆岩。进一步研究发现,陆壳大规模熔融 固结,亦即花岗岩的形成过程,不但导致不同类型元素在上陆壳及其上层圈重新分配:亲氧(造岩)元素占据壳内熔融(岩浆)层的位置,亲硫(成矿)元素迁移到岩浆层上覆盖层且其中副族成矿元素按离子半径增大的顺序沉淀析出,亲水元素迁移到水圈而亲气元素则回归大气圈;同时揭示了与陆壳地质结构相适应的陆壳元素地球化学结构,体现了自然界微观和宏观的协调与和谐。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确定矿床中元素K值(即富集系数)序列的方法;揭示了成矿元素、伴生元素和岩石组合元素具有明显不同的K值特征;阐明了K值序列在预测基本构造单元内的矿产类型,矿源层和成矿机理探讨中的应用及各种介质地球化学异常评价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元素地球化学分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评述已有经典分类基础上给予了元素地球化学亲合性的明确概念。强调了阳离子与阴离子或与络阴离子(酸根)之间的选择结合的重要地球化学意义,并以其做为元素地球化学分类的依据,提出了分类的新方案。该分类方案将元素划分为:亲石元素、亲氧元素、亲硫元素、阴离子及两性元素和氢及惰性气体元素五个类。阐述了各类元素亲合规律的基本特征和元素亲合性与地质环境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天山地区SAR数据雪盖制图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李震  曾群柱 《冰川冻土》1996,18(4):366-372
在分析合成孔径雷达(SAR)成像机理及雪盖参数散射特性的基础上,利用航天飞机搭载的成像雷达(SIR-C)获取的天山C波段、多极化SAR数据,进行提取雪盖信息的实验。数据通过预处理、散射系数图像的计算、去噪、入射角改正等处理后,利用BAYES监督分类方法产生该地区的雪盖分类图。实验结果表明,利用多波段、多极化SAR进行雪盖制图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主要介绍了碳材料在石油废水处理,给排水水质处理、大气治理中的应用。膨胀石墨含有大量孔隙,密度很低,用作吸附材料可以治理石油废水。碳材料可作为生物增殖的载体,分解生物能降解的污染物。用于给排水水质处理,能够提高水质;而经过特殊处理的石墨可以与金属纳米复合,形成金属基石墨层间化合物,改善石墨的抗菌性能。碳材料的比表面积大,可用作气相污染物的吸附脱除材料,在大气污染方面,表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探地雷达在吉林西部地区探测土壤碱化层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吉林西部盐碱地区的探地雷达调查表明,盐碱地与耕地土的雷达回波具有明显差别,根据振幅的衰减特征可以精确区分耕地与盐碱地,根据频谱中高频峰值与土壤有机质含量的相关性可定性评价土壤的盐碱化程度.在雷达瞬时振幅图上,可将盐碱地纵向剖面分为盐分积累带和过渡带.采用探地雷达方法可快速了解盐碱化程度在深度方向上的变化,适宜开展大面积地面调查.  相似文献   

14.
地震照明分析能够定量分析影响逆时偏移成像质量的因素。文章基于Poynting矢量方法进行地震定向照明分析及成像补偿方法研究,利用Poynting矢量进行波场传播角度分解,通过计算不同入射及散射波方向的部分照明建立局部照明矩阵。该矩阵包含了照明分析中波与地质结构相互作用所涉及的所有角度信息,可以方便地分析目标附近所有可能的入射波和散射波对局部照明的贡献。根据局部照明矩阵可以获得对地下结构的照明描述、采集倾角响应,并依此进行成像补偿计算。以SEG/EAGE模型作为数值计算实例,进行基于Poynting矢量的照明分析及成像补偿,有效地提高了成像质量。该方法为角度域逆时偏移成像校正及分辨率分析等提供了高效的处理手段。  相似文献   

15.
振动沉管灌注桩是建筑工程中常见桩选择之一,沉管桩随着土层较大变化易受到挤压而倾斜。沉管桩桩身缺陷可根据采得波形及结合实际情况分析。在无法确定其为何种缺陷时,可以采用开挖探查的方式,直接观察桩身的缺陷。同时可用高应变测试方法,得到基桩的极限承载力。  相似文献   

16.
基于MAPGIS的钻孔柱状图绘制软件的编制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7  
绘制钻孔地质柱状图是地质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在计算机没有普及时,主要是通过手工绘制完成的。随着计算机在地质学中的广泛应用,地质工作者就如何利用计算机高效快速地绘制钻孔地质柱状图进行了很多尝试,如使用一些商业绘图软件或编制了一些软件,但往往不尽人意。基于MAPGIS开发一个钻孔柱状图绘制软件,可以方便地读取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柱状图绘制,生成图形为MAPGIS文件格式,可以在MAPIS中修改及打印。这里介绍了MAPGIS二次开发平台,并阐述了软件系统设计思路和关键技术的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17.
瞬变电磁技术在煤层底板含水层注浆改造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煤层底板含水层注浆改造技术可以彻底根治底板水害。利用瞬变电磁技术探测煤层底板含水层的赋水性特征,确定工作面内注浆改造重点区域,指导钻孔布置,并在底板改造后检验注浆改造效果。其在焦作矿区的应用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8.
循环流化床燃烧产生的粉煤灰按不同比例与污水充分混合,其对污水中P的去除率可达90%以上;对COD的去除率为45%左右;对NH3-N的去除效果较差,最高不超过11%。由于粉煤灰含有大量钙,可以与粉煤灰中的磷酸盐形成沉淀,故采用循环流化床产生的粉煤灰可以有效处理含P较高的污水。文章研究了粉煤灰中重金属在污染水中释放规律,如Pb、Cd、Cu、Cr及Ni等,由于粉煤灰与污水浸泡后pH值呈碱性,且污水中含有大量有机物质,使反应体系呈还原状态。因此,粉煤灰中的重金属可以稳定存在,粉煤灰在污水中几乎不释放重金属,所以未加任何处理的粉煤灰在浸泡过程中不会对环境产生重金属污染。为此,粉煤灰可用于井下采空区回填,也可用于路基填充等。由于粉煤灰中少量碱性物质溶于水中,可使地下水pH值升高。  相似文献   

19.
非饱和土土水特征曲线(SWCC)测试与预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非饱和土土水特征曲线(SWCC)表示了土中含水量与吸力之间的关系。文章介绍了6种常用方法,各有其适用范围。体积压力板仪可量测最大基质吸力值为1500kPa的干燥曲线和浸湿曲线;超过1500kPa时,可用盐溶液法进行量测;Tem-ple仪可量测基质吸力达100kPa的干燥曲线;滤纸法可用于测量土体的基质吸力与总吸力;Dew-point电位计可用于量测土样总吸力变化,尤其适合渗透吸力的量测;TDR探头适合于量测小于300kPa的基质吸力。用GDS非饱和土三轴仪可以进行SWCC测试,测试范围主要取决于陶土板的进气值。用准确的数学模型对测得的含水量、吸力数据进行拟合,对于预测非饱和土力学性质、渗透系数、抗剪强度及分析边坡稳定性有重要意义。由于准确测试SWCC难度较大,并且测试影响因素较多,所以根据土体孔隙大小分布和颗粒大小分布情况预测SWCC,也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地球物理方法探测活动断层效果和方法最佳组合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综合地球物理方法对长春市的已知断层进行探测实践,表明不同的地球物理方法解决不同问题,并具有不同的效果。例如重磁方法、联合剖面方法可以缩小活动断层的研究范围;探地雷达、浅层地震、高密度电法等方法在研究活动断层的剖面形态中具有很好的作用,而且探地雷达、高分辨率地震能够提供断层的时间等信息,为活动性探测提供依据。针对研究实例分析了综合地球物理方法在活动断层中的组合方法,为开展活动断层的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