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浙江省2005年秋季气温明显偏高,9月份出现持续高温天气。气象灾害发生频繁,有3个台风影响浙江,其中两个严重影响;临安昌化出现短时特大暴雨,造成重大人员伤亡;11月前半月气候异常偏暖并连续阴雨,对农业及交通造成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2.
3.
浙江省2006年秋季气温偏高,降水偏少。9月上旬受严重“秋季低温”影响;9月下旬至11月中旬,全省气温异常偏高,降水严重偏少,出现“全省性严重干旱”;季内有冰雹及台风“珊珊”影响,但损失不大。 相似文献
4.
厦门连续性暴雨天气气候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56~2002年厦门降水资料和相应天气图资料分析结果表明:厦门连续性暴雨天气过程主要产生在台风季和雨季;雨季间连续性暴雨环流背景是500hPa的阻塞形势,分单阻和双阻两型,850hPa形势特征则表现为低涡切变偏南和低空西南急流两型;台风连续性暴雨的台风路径主要有台湾类和南海类两类,所对应的主要登陆地段分别是厦门至福清和厦门至珠江口,500hPa环流形态有台风倒槽、台风后部、槽台迎近和北槽南台4类。 相似文献
5.
浙江省2007年秋季气温偏高,降水偏少。强台风“韦帕”、“罗莎”登陆苍南,对全省造成严重损失。台风影响结束后,全省降水偏少,有旱象露头。秋季赤道中东太平洋处于拉尼娜状态,海温偏冷,南海夏季风于10月第3候结束,较常年偏晚。 相似文献
6.
1956~2002年厦门降水资料和相应天气图资料分析结果表明厦门连续性暴雨天气过程主要产生在台风季和雨季;雨季间连续性暴雨环流背景是500 hPa的阻塞形势,分单阻和双阻两型,850 hPa形势特征则表现为低涡切变偏南和低空西南急流两型;台风连续性暴雨的台风路径主要有台湾类和南海类两类,所对应的主要登陆地段分别是厦门至福清和厦门至珠江口,500hPa环流形态有台风倒槽、台风后部、槽台迎近和北槽南台4类. 相似文献
7.
2001年我国天气气候特点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2001年我国主要天气气候特点为:全国大部地区降水偏少或接近常年,四季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干旱,特别是北方地区的春夏旱或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夏伏旱及我国东部地区的秋旱影响较大;汛期我国未发生大范围的暴雨洪涝灾害,但两广局地受灾较重;华西秋雨明显。全国大部气温普遍较常年偏高,东北出现异常寒冬,夏季不少地区出现高温酷热天气;新疆、内蒙古冬季发生严重雪灾;风沙和沙尘暴天气出现早、次数多;登陆我国的台风(包括热带风暴)个数偏多;风雹等强对流天气接近常年。 相似文献
8.
1994年,我省发生了历史罕见的大旱。本文根据有关资料,详细分析了干旱天气气候特点和主要干旱时段的环流特征,以及干旱对农业生产造成的巨大损失,并对1994年的伏(秋)干旱与历史上的严重伏旱年份进行了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9.
10.
寒潮大风致灾严重,台风暴雨利弊共存——2006年春季(3~5月)浙江省天气与气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江省2006年春季气温偏高,日照偏多,降水浙西、浙南偏多,浙北、浙中偏少。3月和4月出现两次寒潮过程,其中3月中旬寒潮过程对春茶等作物影响严重。台风“珍珠”影响浙江有利有弊。春季多次发生大风过程和暴雨天气,部分地区受影响较重。 相似文献
11.
把北上台风影响黑龙江省且造成暴雨的天气过程定义为一个暴雨台风事件,根据影响的强度及方式分为3种类型:热带气旋型、变性型和水汽型。利用1981—2020年CMA最佳数据集和黑龙江省84个国家观测站常规观测资料进行分析,黑龙江省暴雨台风事件共有29个,均出现在7—9月,8月最多,9月最少。多数台风都在35°N以北登陆,其中在朝鲜半岛附近向东北移动入日本海的路径最多,由朝鲜半岛或者辽宁进入东北地区的路径次之。对比各类型发现,热带气旋型在暴雨站次、平均雨量等暴雨特征方面表现最强,变性型次之。研究中发现,暴雨台风事件具有明显的年代际特征,1995—2011年为弱影响期,1981—1994年和2012—2020年为2个强影响期,后一个强影响期中暴雨台风事件明显增多,年内时间跨度更大,暴雨站次、平均雨量等暴雨特征值更大,热带气旋型和变性型的影响系统更强,但路径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12.
2005年全球重大天气气候事件概述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2005年,全球气候持续偏暖,是有记录以来第二暖年,仅次于最暖年1998年。年内,南亚地区遭受高温热浪袭击,欧洲中部和西部经历了极为严重的高温干旱,巴西北部亚马逊热带雨林遭遇了近60年来最严重的干旱。全球各地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洪涝,此外,暴雨雪袭击了西亚、南亚北部、中亚、日本和中国的部分地区、美国和欧洲部分地区。2005年全球飓风(台风)灾害十分惨重。大西洋飓风为历史上最活跃的一年,其中飓风“卡特里娜”成为有记录以来影响美国最严重的飓风。西北太平洋台风活动虽较常年偏弱,但登陆中国的热带风暴和台风则数量多、强度强和灾害重。 相似文献
13.
1998年我国天气气候特点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1998年我国天气气候有如下几个主要特点:南方部分地区出现冬春汛,夏季长江、嫩江和松花江流域发生严重洪涝,秋季降水偏少,部分地区出现秋旱;全国年平均气温普遍偏高;生成和登陆的台风异常偏少;风雹天气接近常年;青藏高原出现罕见雪灾。 相似文献
14.
2007年全球重大天气气候事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全球气候明显偏暖,是有记录以来的第七个最暖年.2007年8月,一次新的拉尼娜事件开始形成.年初,强寒潮和暴风雪袭击中国东北地区、日本、美国和加拿大.夏季,东亚、南亚、欧洲中南部和美国等地均遭遇不同程度的高温热浪天气.年内,中国南部和美国东南部出现严重干旱,南亚地区出现洪涝,亚洲和南美洲多国暴雨频繁.2007年,西北太平洋热带风暴和台风活动频次虽然接近常年,但具有强度强、影响范围广、灾害重的特点;东太平洋热带风暴活动次数较常年同期偏少.2007年,大西洋飓风期的热带风暴活动次数接近历史同期水平. 相似文献
15.
2006年全球重大天气气候事件概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6年,全球气候持续偏暖,是有器测气象记录以来的第六暖年。一次厄尔尼诺事件于2006年8月开始形成。1月,强寒潮和暴风雪袭击欧洲大部地区和日本。夏季,美国和欧洲的大部地区,中国局部地区均遭遇高温热浪天气。年内,全球各地遭受不同程度的干旱和洪涝灾害,其中美国南部和澳大利亚东南部出现严重干旱,东非地区先旱后涝,亚洲南部和南美西北部暴雨频繁。2006年,西北太平洋热带风暴和台风活动频次较常年偏少,但具有强度强、影响范围广、灾害重的特点。2006年,大西洋飓风期的热带风暴活动次数接近历史同期水平,北太平洋东部飓风期的热带风暴活动次数超过历史同期水平。 相似文献
16.
2000年我国主要天气气候特点为:全国大部地区降水偏少或接近常年,出现全国性干旱,特别是北方地区春夏季遭遇多年来罕见的特大干旱,汛期未发生大范围的暴雨洪涝灾害,秋季黄淮以南地区出现持续连阴雨天气,全国大部分气温接近常年成偏高,持续暖冬态势发生转折,夏季高温酷热,春季北方扬沙和沙尘暴天气异常频繁,登陆我国台风个数偏少,风雹等强对流天气明显偏少。 相似文献
17.
根据2004年8月13-15日鄂东8个自动气象站(武穴、黄梅、蕲春、浠水、英山、罗田、红安、麻城)的有关地面气象资料、高空天气图及T213产品等资料,采用天气学方法和物理量特征分析方法,对2004年第14号台风“云娜”带来的鄂东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1)“云娜”台风是副热带高压西南侧的sE气流引导下西行影响鄂东的:(2)850hPa水汽通量散度负值较大区是鄂东“云娜”台风暴雨强降水区;(3)与西风带系统产生的暴雨相比,在这一台风暴雨期间与之后,涡度变化较为强烈。 相似文献
18.
浙江省2006年夏季气温偏高,高温天数多,降水偏少。8月份以来浙北降水持续偏少,加上持续高温,浙北及西部地区发生区域性较严重干旱。超强台风“桑美”、强对流天气过程和暴雨造成人员伤亡及重大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9.
浙江省2008年秋季气温异常偏高;降水与常年持平;日照偏少。秋季副高面积大、强度强,ENSO处于冷相位。季内有两次台风影响过程和一次强对流过程,其间的强风暴雨天气,对工农业、基础设施造成了较大的损失,并对交通造成了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20.
1949-1996年的48个盛夏期间,我国北方地区共有10次过程雨量最大值大于400mm的台风暴雨实例。从台风与西风槽相互作用的观点对这10例进行分类。根据实践经验可以把台风槽、可套西风槽、日本海渤海高压、上海地区850hPa东南风急流以及弱冷空气入侵台风等5因子作为分型的判据。结果指出,10例中只有发生于1950、1963、1975、1984和1996年8月上旬的5例属于相互作用型,其他5例不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