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微细浸染型金矿床,亦称为"卡林"型金矿床,是60年代初期发现的一种热液金矿新类型,广泛分布于美国西部、我国西南部及秦岭地区,是目前国内外重要的金矿床类型之一.本文从其概念、形成地质背景、层控性及矿源层、矿物组合及金的赋存状态、成矿模式及热液成矿机制等方面,概述了当前对该类金矿床研究和认识现状,并就其发展趋势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中国第一个Ⅰ类型卡林型金矿床——水银洞金矿地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银洞金矿床是中国近年来通过成矿预测发现的第一个Ⅰ勘探类型卡林型金矿床,具品位高、厚度小、多层矿体受地层层位控制的隐伏卡林型金矿床。文章介绍了矿床的区域地质条件、构造、岩石组合特征、热液蚀变类型以及金矿富集规律等,并提出了该类型金矿的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3.
国内外微细浸梁型金矿床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微细浸染型金矿床,亦称为“卡林”型金矿床,是60年代初期发现的一种热液金矿类型,分泛分布于美国西部,我国西南部及秦岭地区,是目前国内外重要的金矿床类型之一,本文从其概念,形成地质背景,层控性及矿源层,矿物组合及金的赋存状态,成矿模式及热液成矿机制等方面,概述了当前对该类金矿床研究和认识现状,并就其发展趋势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金矿床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金在成岩阶段表现为亲铁性,在热液成矿阶段表现为亲硫性,在表生条件下金具有被碳、泥质吸附的地球化学属性,因而在地壳演化的不同阶段也显示出不同的成矿特点.金矿化集中区的提出为金的区域成矿研究提供了新的思维,微细浸染型(卡林型)金矿床和浅成低温热液成矿作用的确认促使金矿床勘查得到了空前发展.重要金矿化集中区成矿环境的厘定、金矿床成矿流体演化和金元素的巨量聚集与超大型矿床的形成是当今金矿床研究的前沿.  相似文献   

5.
李坝式金矿床成矿作用及矿床类型探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李坝式金矿床成矿作用过程分为成矿元素初始富集期和构造叠加热液改造成矿期,岩浆活动主号是通过改变矿床地质体物化条件而促进矿化体的形成,并有部分岩浆物质参与成矿。该矿床与国内外经典卡林型金矿床具有较大的可比性,但是由于缺乏低温矿物组合以及与岩浆活动的亲密性证据,该矿床应属广义上的卡林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6.
<正>在热液矿床的成矿作用中,围岩蚀变是极为重要的一环。黔西南地区"卡林型"金矿床以广泛发育较强烈的中、低温热液蚀变作用为特征。而与水银洞金矿床成矿关系密切的热液蚀变有:黄铁矿化、硅化及去碳酸盐化。纵观整个右江盆地或其周缘的"卡林型"金矿床不难发现,以上三种类型的蚀变在成矿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而硅化蚀变,更是与金矿的形成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多数研究者在相关文献中对硅化蚀变进行过描述,不过都仅仅是停留在表面。Cline等(2005)通过对内达华州多个卡林型金矿床的比较后发现  相似文献   

7.
何融华 《福建地质》2014,(3):177-184
贞丰水银洞金矿床是通过成矿预测发现的以层控型为主、断裂型为辅的复合型隐伏卡林型金矿床。是滇黔桂“金三角”金矿勘查区层控卡林型金矿的典型代表。在概括水银洞金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对矿区内典型金矿点构造蚀变体作了初步的研究与分析,并结合前人研究资料,从成矿物质来源、成矿阶段2个方面对矿床成矿规律进行探讨,初步认为水银洞金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主要为深部的隐伏岩体;矿床可划分为沉积成岩期和构造-热液期2个成矿期。  相似文献   

8.
针对当前一些文献未能较好解释包裹体研究结果的科学涵义,甚至出现矿床地质描述与流体包裹体研究结果自相矛盾的现象,本文试图以金矿床为例,建立科学而简便易行的矿床地质与包裹体特征之间的链接.为此,本文简单评述了现有金矿床成因分类方案(表1),建议以主导成矿系统发育的地质作用特征划分5种类型:①浆控高温热液型,包括斑岩型、爆破角砾岩型、铁氧化物型、夕卡岩型等岩浆热液型矿床;②造山型,即变质热液型;③浅成低温热液型--陆相火山岩-次火山岩中的改造热液型;④微细粒浸染型(卡林型或/类卡林型)--沉积岩容矿的改造热液型;⑤热水沉积型(VMS型和SEDEX型)--水下喷出地表的改造热液型'VMS型和SEDEX型.指出了各类矿床成矿构造模型(图1)  相似文献   

9.
秦岭卡林型金矿床及相关问题探讨   总被引:40,自引:4,他引:36  
张复新  宗静婷  马秦 《矿床地质》1998,17(2):172-184
鉴于目前对沉积岩型金矿、卡林型金矿概念和类型划分存在分岐,该文在对秦岭沉积岩区浸染状金矿研究基础上,主张将沉积岩为容矿岩石的金矿床划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类:沉积岩型金矿床是具有广义内涵的一类金矿,包容了从沉积-轻微改造,到沉积-强烈改造的一类热液金矿;可划分四种亚类:卡林型、变质细碎屑岩型、热水沉积岩型、脉状体型。卡林型金矿床是狭义内涵的金矿类型,属于沉积岩型金矿类型中的重要亚类;在区域金成矿密集区内,可构成卡林型矿床地球化学系列。建议不要将沉积岩型金矿和卡林型金矿相互代替使用或等同起来。秦岭沉积岩区卡林型金矿与美国卡林典型矿床有较好的类比性。矿床具有沉积-轻微改造的中—低温热液成因特征。  相似文献   

10.
流体包裹体与金矿床的成矿及勘探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矿床矿石和脉石矿物中的流体包裹体是封存在这些矿物中的热液样品,它可以提供含金成矿流体的温度、盐度、压力、密度、成分以及热液来源和成矿时代等信息.本文对中深脉状、浅成低温热液型、卡林型、斑岩型和矽卡岩型金矿床中的流体包裹体特征作了探讨,提出流体包裹体岩相学、均一温度、爆裂温度及气相成分等是金矿床勘探评价直观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根据文献报导及作者的研究,分别对Sedex型铅锌矿床、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岩浆期后高温热液型石英脉状黑钨矿矿床和沉积岩为主岩的微细浸染型(卡林型)金矿床进行了矿床地球化学分类:Sedex型铅锌矿床分为Selwyn型矿床和McArthur型矿床,前者的成矿热卤水产生于开阔海盆或大陆斜坡的浊积岩建造,后者的成矿热卤水产生于氧化的海底裂谷沉积建造,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分为酸性-硫酸盐型(明矾石-高岭石型)金矿床和冰长石-绢云母型金矿床,前一类金矿床的成矿流体,f(S2)和f(O2)较高,pH值较低,后一类金矿床的成矿流体,f(S2)和f(O2)较低,pH值较高.岩浆期后高温热液型石英脉状黑钨矿矿床分为钨-铍-钼-铋型黑钨矿矿床和钨-锡-硫化物型黑钨矿矿床,钨-铍-钼-铋型黑钨矿矿床的成矿作用是在pH值较高的弱碱性、Eh值较高的环境中进行的,钨-锡-硫化物型黑钨矿床的成矿作用是在pH值较低的弱酸性的,Eh值较低的环境中进行的.沉积岩为主岩的微细浸染型(卡林型)金矿床分为金-砷-(锑)型金矿床、金-汞-(铊)型金矿床和金-锑-黄铁矿型金矿床.金-砷-(锑)型金矿床的成矿流体是地层建造水(为主)与改造后的大气降水混合形成的热液,其pH值为3.6~5.2,且Eh值较低;金-汞-(铊)型金矿床的成矿流体是大气降水与地层建造水混合形成的热液,其pH值为5.0~7.5,Eh值较高;金-锑-黄铁矿金矿床的成矿流体是改造后的大气降水与岩浆演化成的流体混合形成的热液,其pH值为5.4~6.77,Eh值较高.  相似文献   

12.
卡林型金矿床的特征和成因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卡林型金矿床主要分布在北美大盆地地区科迪勒拉造山带、科罗拉多地台和我国扬子地块西南缘的板内古生代-中生代沉降带和西北缘古生代-中生代冒地槽。具有分布局限、成矿集中的特点,形成许多超大型矿床。金矿床成矿域发育一套大面积分布的巨厚的古-中生代冒地槽建造,同成矿期的岩浆活动和构造活动强烈,有利于形成各种地热体系和流体活动。金矿床往往形成成矿带,单个金矿床的规模大小不一,矿化受构造、围岩和深部流体控制,围岩一般具有还原性质。围岩蚀变为去碳酸盐化、硅化、泥化、硫化物化和重晶石化等。金与砷黄铁矿、黄铁矿及毒砂紧密相关,以次显微金的形式存在。其他矿物为雄黄、雌黄、重晶石、辉锑矿、石英、方解石、含铊矿物以及表生矿物明矾石和黄钾铁矾等。成矿流体中水为大气降水,碳、硫主要来源于矿床围岩和以下岩石,少量可能来源于深部。矿床形成于浅-中等深度。提出了大气降水热液、岩浆热液、变质热液和卤水成矿等卡林型金矿床形成模式,大气降水成因模式能较好解释金矿床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相似文献   

13.
西南大面积低温成矿域是我国Au、Sb、Hg、Pb-Zn等中低温热液矿床的重要基地,各种热液矿床之间是否存在成因关系仍是一个悬而未决的科学问题。方解石是各种热液矿床的重要脉石矿物,本文选择上述各种中低温矿种中的丫他卡林型金矿床、晴隆-巴年锑矿床、拉峨汞矿床、会泽铅锌矿床等作为典型矿床,并对矿床中出露的成矿和非成矿期方解石进行REE对比研究。结果发现,不同类型矿床成矿期方解石明显具有不同的REE特征,卡林型金矿床中显示MREE富集,锑矿床显示M-HREE富集的特征,说明金、锑矿床的成矿流体来源可能与深部隐伏花岗岩体有关;Pb-Zn-Hg矿床整体显示LREE富集,Hg矿床与标准海相碳酸盐岩LREE富集的配分模式一致,但Pb-Zn矿床中轻稀土元素内部具有La、Ce亏损的左倾特征,说明Hg矿床成矿流体可能主要来自于大气降水对赋矿海相碳酸盐岩的溶解作用,铅锌矿床成矿流体可能来自于盆地卤水浸取基底地层及其围岩所形成的混合流体。无论何种矿种,与成矿无关的方解石均具有LREE富集的特征,方解石的上述REE配分模式特征也可作为各种类型热液矿床的重要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4.
马鞍桥金矿床产于西秦岭造山带商丹断裂带南缘的E-W脆-韧性剪切带中,矿床空间定位和矿体展布受脆-韧性剪切带控。选择马鞍桥金矿床矿石、地层岩石和二长花岗斑岩的代表性样品,针对性地开展碳-氧和氢-氧同位素分析测试。研究结果证明:成矿早阶段和主阶段成矿流体以变质热液或地层改造热液为主,而晚阶段则主要为大气降水。马鞍桥金矿床矿化地质特征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组成为广义的类卡林型金矿床或属介于造山型和卡林型金矿床之间的过渡类型。  相似文献   

15.
泥堡金矿床微量元素的聚类分析与因子分析结果显示,Au、As、Sb、Hg、Tl、Ag、W、Se相关性好,表明Se与Au在成矿作用过程中可能具有密切联系,硒化物主要出现在浅成低温热液矿床或成矿的中晚阶段。泥堡金矿床Au成矿温度集中于180~260℃,表明泥堡金矿床中Se可能主要以硒化物的形式存在。黔西南地区不同金矿床的黄铁矿、毒砂、辉锑矿、辰砂、雄黄等硫化物中,Se具有一定的富集,Se与S的地球化学性质相似,Se主要以置换硫化物中的S的形式存在。成矿过程中HS-和HSe-均可作为卡林型金矿中Au的载体,Se能为研究该区乃至贵州黔西南地区卡林型金矿中Au成矿环境、成矿机制及成矿流体演化规律提供间接性证据,提出Se可作为黔西南地区卡林型金矿床找金的指示元素。  相似文献   

16.
素有"金三角"之称的右江盆地广泛发育卡林型金矿,其成因是否与岩浆活动有关颇有争议。本文以云南富宁地区的者桑卡林型金矿床和该区出露的基性岩为研究对象,分别确定了卡林型金矿床和基性岩的年龄。研究表明,矿床中与载金矿物黄铁矿和毒砂共生的热液蚀变成因绢云母的Ar-Ar坪年龄为215.3±1.9Ma,该区晚期基性岩中锆石的U-Pb年龄为215±5Ma,成岩成矿时代高度一致。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该矿床的成矿动力学模式:伴随古特提斯洋的闭合,在印支运动后碰撞伸展背景下,形成了富宁地区215±5Ma的基性岩。者桑金矿床分布区的深部可能存在该时期的隐伏岩体,深部岩浆活动驱动主要为大气降水成因的流体浸出地层中的金、砷和锑等成矿元素形成了者桑金矿床。  相似文献   

17.
陕西柞水下梁子类卡林型金矿床特征与成因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下梁子金矿床为叠加改造式层控类卡林型金矿床,集沉积地层、岩浆活动、脆韧性剪切构造活动三位一体;地层岩性含硫铁、含钙质为有利含矿岩系,为成矿准备了物质基础;岩浆作用导致围岩的夕卡岩化-角岩化,使岩石成分重组,利于成矿物质的活动;成矿以发育含矿热液的脆韧性递进剪切变形构造控制为关键,直接控制了工业矿体的分布、矿化强度与就位.研究中确定了碰撞型花岗岩与成矿的直接关系;具体划分了矿石类型,矿化期与矿化阶段,金的赋存状态等.  相似文献   

18.
西秦岭地区是中国最重要的金矿矿集区之一,除产出少数夕卡岩型金矿床外,几乎所有的其他金矿床都可归并为造山型、卡林型和类卡林型3种类型。研究表明,西秦岭地区中生代花岗岩主要形成于中晚三叠世,而金矿成矿主要集中在晚三叠世,它们都是华北板块与华南板块碰撞导致的秦岭造山作用的产物。西秦岭地区造山型金矿床主要赋存在泥盆系和石炭系一套复杂的构造变形和区域变质的绿片岩相岩中,主要受北西西向脆韧性剪切带控制,成矿元素组合主要为Au-Ag。矿石中含有大量显微自然金、银金矿,明金可见。成矿流体主要为变质流体。由造山作用引起的强烈构造运动为成矿流体提供了运移通道,为矿质沉淀提供了有利的场所。虽然一些造山型金矿床与中酸性岩体相邻,但矿化与岩浆活动不具直接的成因关系。西秦岭地区卡林型金矿床主要产于轻微变质的寒武系至三叠系沉积岩中,明显受地层、岩性和构造控制。金矿床中的金以超显微金和存在于含砷黄铁矿与毒砂晶格中的固溶体金为主。成矿元素组合为Au-As-Hg-Sb-Ba。成矿流体由早期形成的地层水被后期大气降水补给活化形成,也有部分岩浆水或变质水的加入。在伸展背景下大气降水通过循环演化形成了较浅层次的流体系统,导致Au等成矿元素发生沉淀而形成浸染状矿石。西秦岭地区类卡林型金矿床主要产于浅变质沉积岩建造中,受脆韧性剪切带的控制,并形成于花岗岩岩体附近。与造山型、卡林型金矿床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类卡林型金矿床的形成与同时期的岩浆活动有密切的成因关系。矿石中存在显微自然金,载金矿物主要为黄铁矿、含砷黄铁矿和碲化物。成矿热液主要是岩浆水与变质水、建造水的混合流体。与造山型金矿床类似,流体不混溶导致类卡林型金矿床的形成。  相似文献   

19.
抚顺地区金矿成矿规律及找矿设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抚顺地区(特别是清原)金矿资源丰富,岩金矿床主要分为岩浆-热液型金矿床、(次)火山-热液型金矿床及沉积-变质型金矿床三大类型.在分析矿床地质特征、控矿因素的基础上,总结出三类金矿床的成矿规律,建立成矿模式,提出找矿设想.  相似文献   

20.
金矿床和金成矿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柏林 《地质论评》2001,47(1):111-112
金矿床仍然是31届地质大会的主题之一,综观本届地质大会中有关金矿床的研究成果,对金矿床及其成矿作用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进展。1 金矿床的分类 R.Kerrich&R.Goldfarb等提出一种新的金矿床分类方案。他们依据金矿床产出的大地构造环境划分出6种主要类型,每种都有金储量达100~1000t的代表性成矿省。这6种类型是:①造山带型金矿床,②卡林型—似卡林型金矿床,③浅成低温热液型金—银矿床,④铜—金斑岩型矿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