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第二届全国活动断裂研究学术讨论会于1991年10月8—12日在北京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召开,会议并于13—15日组织了部分代表到延庆—怀来—涿鹿盆地进行活动断裂野外考察。 中国地震学会地震地质专业委员会主任邓起东研究员致开幕词并主持了会议,在开幕式上,丁国瑜研究员代表中国地震学会致贺词并作了题为《中国活断层的习性特征》学术报  相似文献   

2.
《地震地质》1992,14(2):120
由中国地震学会地震地质专业委员会主办的“第二届全国活动断裂研究学术讨论会”于1991年10月8~12日,在北京召开。出席会议的代表110人,除来自地震系统外,还有北京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抗震所等单位的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共收到论文摘要118篇,包括:1.不同类型活动断裂特征54篇;2.活动断裂分段性19篇;3.工程建设中的活动断裂11篇;4.活动断裂与地震危险性和地质灾害10篇;5.隐伏活动断裂15篇;6.活动断裂研究方向和问题讨论3篇,以及综述性论文6篇  相似文献   

3.
由中国科协倡导和支持,中国地质学会、中国地震学会、中国空间科学学会、中国天文学会、中国气象学会、中国岩石矿物地球化学学会、中国古生物学会、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中国海洋学会、中国水利学会、中国地理学会共同发起的第二届全国天地生相互关系学术讨论会于1986年11月11日至16日在北京胜利召  相似文献   

4.
由中国地震学会构造物理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高温高压岩石力学专业委员会联合召集的第四届全国构造物理学、第二届全国高温高压岩石力学学术讨论会于1989年12月10—12日在北京举行。会址在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新楼。来自中国科学院系统、国家地震局系统、水电部系  相似文献   

5.
报道了1982年9月8日至14日在北京召开的“大陆地震活动性和地震预报国际学术讨论会”的简况。参加此次讨论会的有来自23个国家和地区的100多名代表,提交大会讨论的学术论文共73篇,其中包括中国的28篇。此次讨论会充分地反映了近年来大陆地震活动和地震预报的研究正在逐步深入并取得可喜进展的情况。  相似文献   

6.
第12届国际地潮学术讨论会于1993年8月3日至7日在北京举行。参加会议的中外学者共87人。其中国外学者52人,分别来自比利时、美国、英国、法国、加拿大、德国、日本、芬兰、丹麦、波兰、匈牙利、西班牙和埃及等国;国內学者35人,分别来自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与国家地震局系统。国际大地测量协会主席Torge教授、IAG第5分部主席Dicky博士应邀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7.
为检阅全国青年地质工作者的学术水平,交流近年来的研究成果,促进青年一代的更快成长和早日成才,推动我国地学事业的繁荣和发展,中国地质学会委托中国地质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于1991年10月下旬或11月上旬在北京大学召开第二届全国青年地质工作者学术讨论会,会议将讨论以下内容; 1.沉积地壳演化及其成矿作用(包括煤、气、油、非金属等沉积矿产,沉积学,地层学,古生物学  相似文献   

8.
由中国地质学会勘探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主办的第二届勘探地球物理学术讨论会于1986年10月14日—19日在西安举行。到会中国代表282人,分布在18个部、委的168个单位;国外代表35人,来自四大洲的7个国家。中国地质学会名誉理事顾功叙教授任大会主席,中国地质学会副理事长、地矿部副部长夏国治出席了大会。会议期间还举办了小型的、有国内外20多家厂商参加的勘探地球物理仪器展览会。  相似文献   

9.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委托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和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负责筹备的第二届重力学及固体潮学术讨论会,于1984年10月6日至11日在北京召开。参加本届讨论会的共有60个单位、120多名代表。会议收到103篇论文摘要,有110名代表宣读了学术论文。 讨论会除了大会报告外,主要按精密重力测量与仪器、重力资料的处理与解释、地球重力场理论及天文大地重力和固体潮四个专题分小组进行报告和交流。  相似文献   

10.
1992国际空间年的前夕,1991年12月4日—10日在苏州召开了第6届全国日地空间物理学术讨论会,来自中国科学院、国家教委、航空航天部及其它部委系统的代表130人参加了大会。 会上宣读论文180篇,张贴10多篇。内容广泛,包括:中高层大气结构、形态、模式,中高层大气的火箭、气球和卫星探测,空间环境及应用;电离层常规形态、模式,电离气体、电波传播,电离层探测;地磁脉动、哨声;磁层物理,宇宙线,行星际物理;太阳活动区物理、耀斑、日冕;空间等离子体物理;南极考察等方面。这些论文全面反映了三年来我国日地空间物理研究工作的进展,诸如日冕质量抛射事件的数  相似文献   

11.
《地球物理学报》2001,44(2):153
第九届全国日地空间物理学术讨论会于 2 0 0 0年 1 0月 1 2— 1 8日在山东曲阜举行 ,会议由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理事长肖佐主持 ,来自全国各有关单位和部门的代表 1 1 0余人参加了大会 .会上宣读论文 1 30篇 ,学术内容覆盖了日地空间物理的各个领域 .会上 ,王水院士 :“空间物理学的回顾与展望” ,刘振兴院士 :“世纪之交的地球物理探测计划和热点科学问题” ,胡友秋教授 :“空间等离子体数值模拟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肖佐教授 :“电离层地域特征分析” ,徐文耀研究员 :“地球磁场变化对空间环境的影响” ,孙辉先研究员 :“实践五号卫星实验结…  相似文献   

12.
第8届全国日地空间物理学术讨论会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日地系统能量传输过程的研究”成果交流会,于1997年9月16日─22日在湖北宜昌召开,来自16个单位的88位代表参加了会议,其中35岁以下的代表有29人,占总数33%。会议收到论文118篇,内容包括太阳大气、日球层、磁层、空间等离子体、电离层、中高层大气、日食观测、空间观测与探测、空间环境、日地关系与空间天气学、小卫星应用等方面的最新成果,是对近几年来我国日地空间物理领域研究工作的一次检阅。这些论文反映了近年来我国广大空间物理科技工作者在空间物理基础研究和应…  相似文献   

13.
由我国著名大地构造学家陈国达教授创立的大地构造地洼学说,经过30年的坎坷发展历程,现已受到国际地学界的重视。例如在莫斯科举行的第27届国际地质学大会上,陈国达教授是我国唯一的特邀代表,并被请上了主席台;他“关于地洼学说的几个问题”的论文,  相似文献   

14.
西藏讯,第二届青藏高原地震科学讨论会于九月十三日至十六日在西宁举行。参加这次会议的有来自国家地震局、中国科学院、地质部门,大专院校等三十多个研究单位、九十多位专家、学者和科研工作者。国家地震局副局长、中科院学部委员、研究员丁国瑜,青海省科委、科协以及地震系统的有关省局、所的领导同志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15.
全国第一次火山学术讨论会于1993年7月3日至9日在吉林省长春市举行。会议的主题是“火山灾害与环境”。并对长白山的天池火山进行了实地考察。会议由国家地震局科技监测司、震害防御司、地震联合基金会和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火山学会联合主办,由吉林省地震局承办。参加会议的专家来自国家地震局直属研究所、有关省市地震局、中国科学院、中国地质科学院和地质矿产部有关研究所、中国地质大学、长春地质学院等31个单位。到会代表  相似文献   

16.
第二届大陆地震国际讨论会于1992年10月7日至10日在北京召开.此次国际学术会议由中国国家地局主办,共同发起和资助单位还有联合国国际减灾十年秘书局、国际地震学和地球内部物理学会、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中国地震学会、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等单位.来自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名中外地震学家、工程地震专家、社会地震学家等出席了这次盛  相似文献   

17.
由中国地质学会构造专业委员会、地质力学专业委员会和山西省地质学会联合召开的全国“断裂构造”学术讨论会,于1983年10月5日至12日,在山西省大同市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地质、地震、石油、煤炭、化工、建材等部门的生产、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的代表共108人。提交会议交流的论文和论文摘要248篇。 这次会议的召开,是由构造地质专业委员会和地质力学专业委员会理事孙殿卿教授发起。学术讨论会以缓倾角断层(逆掩断层、推覆构造和重力构造)为主题,重点讨论缓倾角断层研究的实践意义和理论意义。正如马杏垣教授在会议开幕词中所指的,缓倾角断层与煤炭、石油等矿床的分布及勘探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第四届全国构造物理学、第二届全国高温高压岩石力学学术讨论会于1989年12月10—12日在北京举行。这次讨论会是由中国地震学会构造物理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高温高压岩石力学专业委员会联合发起并组织召开的。来自全国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等26个单位的54名科研人员出席了讨论会。  相似文献   

19.
第三次全国古地磁学术讨论会于1987年1月6日—1月10日在广州举行,这次会议是由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和中国地质学会联合召开的,来自67个单位150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副理事长朱岗崑、常务理事谭承泽、中国地质科学研究院地质力学所崔盛芹和陈庆宣教授主持了会议,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高由禧教授到会并讲了话。 古地磁学是研究过去地磁场方向、强度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五十年代中期,海洋古地磁取得了重  相似文献   

20.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与美国地球物理勘探工作者协会于1981年9月7日至11日在北京共同举办了石油地球物理勘探联合学术讨论会。双方与会者各为40人。中方代表是正在从事石油地球物理勘探工作的总地球物理师、地球物理师、总工程师、工程师、科研人员和教员;美方代表有石油地球物理勘探方面的专家、教授和工程师。双方代表在会上提出的论文共68篇,美方38篇,中方30篇;其内容绝大部分是属于地震勘探的方法、原理、数据的取得和处理方面的成果,也有些是就一个地震勘探问题的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