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气候异常变化所形成的旱涝灾害,对我省比较脆弱的农业环境及其它国民经济影响很大。为了适应农业现代化其它国民经济各部门的需要,我们根据宝鸡地区的历史旱涝史料及降水资料,应用全国旱涝图集划级方法及近代降水转换与旱涝方法,建立了宝鸡地区近500年(1470-1988年)旱涝序列,分析了宝鸡历史旱涝变化特点、规律。给省、地各级政府、农业生产、科研单位提供科学依据。一、资料及处理本文使用徐近之先生《陕西省气候历史记载初步整理》,陕西省气象台资料室《陕西省自然灾害史料》,宝鸡、扶风、岐山、  相似文献   

2.
近百年我国旱涝演变的周期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宗慈  王绍武 《气象》1979,5(1):19-22
旱涝的长期预报是一个重要的课题,但是要研究这个问题首先遇到的困难就是缺乏系统的降水观测资料。在50年代末期中央气象局研究所曾收集了数十年的观测记录,绘制了近几十年的降水等级图。这就成为今天长期预报的重要资料。但这份图各站长短不齐,中间并有若干缺测,因此使用时不方便,另外用来做气候变化研究,亦感序列过短。1975年以来,中央气象局研究所和各省、市、自治区气象局先后在北京大学及南京大学组织了两次会战,整理了近五百年旱涝史料。这就弥补了上述资料的不足。我们用1871—1970年100年较完整的资料对旱涝演变的周  相似文献   

3.
定量地掌握旱涝及其变迁的规律,是旱涝预报的重要基础。本文以四川盆东地区近五百年旱涝史料和气象观测降水资料为依据,以五百年旱涝等级分布图、干旱指数和平均旱涝等级及1951~1990年逐年伏旱、洪涝分布图为工具,探讨了盆东地区旱涝时空分布特点及其演变规律。运用功率谱分析和谐波分析等统计方法得出盆东存在着旱涝变化的2~3年、11~13年、35年、138年和272年周期的规律性。并着重对有观测资料的近60年降水、旱涝变化进行了研讨,尔后,试作了公元2000年前盆东旱涝展望。  相似文献   

4.
对《陕西省近五百年旱涝规律的研究及未来旱涝趋势的初步探讨》一文关于史料处理的几点看法《探讨》一文取材于《陕西省自然灾害史料》及中央气象局组织的全国五百年旱涝会战成果,续接了陕西省近代降水资料,文章的前三部分,也是该文的主体部分,是以自然灾害的文字史料为依据,将其数量化,分为五个级别,从而获得五百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史料和实测降水资料重建的金华地区500余年旱涝等级序列,研究了旱涝灾害发生演变规律,初步揭示了旱涝变化的阶段性、周期性特征。  相似文献   

6.
旱涝灾害历来是辽宁省最严重的自然灾害,旱涝的发生与降水量的多少关系非常密切。本文应用逐步回归分析和连续功率谱分析方法对全省部分地区近80年的降水序列和近200年的旱涝资料进行研究,探讨其发生周期规律。  相似文献   

7.
陕西及我国东部区域气候变化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王川  杜继稳  杜川利  袁君健 《气象》2005,31(4):22-26
利用我国500多年旱涝资料,分析陕西及其东部区域历史上发生的旱涝周期及气候突变,发现陕西旱涝存在22年、169年左右的变化周期,陕西1645年左右发生过气候突变,分别比华北地区早6~7年,比华东地区早40~50年。同时分析近50年气候资料发现,陕西及东部地区降水均存在着一定的周期变化,且变化有所差异。定义了陕北区域旱涝指数,在未来十年,陕北地区旱涝变化趋势是正常偏旱。  相似文献   

8.
1引言旱涝灾害历来是辽宁省最严重的自然灾害,旱涝的发生与降水量的多少关系非常密切。本文应用逐步回归分析和连续功率谱分析方法对全省部分地区近80年的降水序列和近200年的旱涝资料进行研究,探讨其发生周期规律。2逐步回归周期分析(’)2.1降水量资料分析年降水量是表征本年旱涝程度的重要标志。沈阳、大连、丹东、营口有近80年的无间断降水资料,且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用上述4站年降水量的平均值代表辽宁省的年降水序列,进行逐步回归周期分析,前3个主要降水周期依次为28、5、亚三年左右。对沈阳、大连、丹东、营口4个地区的单站年…  相似文献   

9.
一、概况 本文根据《华北、东北近五百年旱涝史料》山东省部分,以菏泽地区500年旱涝资料,探讨鲁南旱涝的规律。 鲁南500年历史中,涝年有185年,占1/3强;正常年180年,占1/3;旱年135年,占1/3弱。见表1。可见旱涝自然灾害的严重性。  相似文献   

10.
利用重庆市近一百年(1892—1991)降水资料,分析了盛夏旱涝气候规律、环流特点,以及旱涝与南方涛动的关系;并采用均值生成函数和非线性多元回归模型,提炼出降水的优势周期和预报因子的相关周期,预测本世纪末的旱涝趋势。  相似文献   

11.
自记降水观测记录是最基本的观测要素之一,对分析内蒙古地区降水情况和了解全区旱涝规律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各种原因,大量的自记降水观测记录没有得到很好的应用,这对深入研究我区的降水时空分布及特征和暴雨强度及其可能造成危害等规律性问题极为不利。为此,国家从“八五”计划起将自记降水观测记录图形化处理列入日程,  相似文献   

12.
一、资料情况及旱涝等级的确定本文主要根据杭州市及所属七个县(市)的历史气候记载,对近600多年来的旱涝规律,作一些初步分析。在气候记载比较短缺的某些年份,也适当地参考了附近地区的历史气候记载,作为补充。为了建立逐年的旱涝序列,对某年的降水采用五个等级表示,1级——涝,2级——偏涝,3级——正常,4级——偏旱,5级——旱。旱涝分级依据和标准,根据《中国近500年旱涝分布图集》所作规定,主要考虑春,夏、秋三季旱情、雨情的出现时间、范围和严重  相似文献   

13.
春季四月份持久的旱涝对春播以及农事活动影响很大,它是农业生产的灾害性天气之一。为了做好春季降水长期预报服务工作,摸清产生旱涝的规律是极为重要的。本文根据一九五九年——一九七八年亚欧500mb 月平均图资料,分析了咸阳地区春季四月旱涝前期亚欧上空纬向环流随  相似文献   

14.
气候异常所形成的旱涝灾害,对农业及其它国民经济影响很大。为了适应农业现代化,以及国民经济各部门制定几年以至十几年发展规划的需要,我们根据全国在北京大学和南京大学进行的五百年旱涝会战成果,陕西省自然灾害史料,陕西近代降水资料及府谷、黄陵、太白树木年轮资料,从时间、空间方面分析了陕西旱涝变化规律、特点、季节分配、地区分布、旱涝周期、典型旱涝年以及旱涝与太阳黑子、旱涝与树木年轮的关系。最后作出超长期气候顶报,提供给农业、水电、国防、科研等有关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15.
近40年华南汛期旱涝变化及趋势预测   总被引:23,自引:14,他引:23  
利用1951-1991年华南(13个测站平均)汛期(4-9月)降水量资料分析了汛期旱涝变化特征,提出了旱涝等级标准,采用模糊均生函数模型,根据序列本身的演变规律进行拟合外推,预测了90年代的旱涝趋势,并利用广州近83年较长降水序列研究了广州汛期降水的长期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16.
引言天津市汛雨量(6—9月降水总量)约占全年降水量的80%。因此,汛雨量时间序列的演变,可以反映年际间旱涝的趋势。一般地讲,历史时期的旱涝趋势是有一些规律可循的,即某一历史时段气候可能偏旱些,另一时段或正常、或偏涝。这样,我们可以将汛雨量看成时间的函数,建立它们之间的回归方程,并在此基础上对未来的趋势进行估计。本文使用天津市静海县1959—1973年的降水量资料,用正交多项式的方法建立经验回归方程,并对1974  相似文献   

17.
华北平原旱涝气候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旱涝是华北平原普遍发生的一种主要自然灾害。由于该区是我国的粮食主要产区之一,并且在农业生长季内均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少雨干旱现象,对农业生产的危害极大。为此,我们使用华北地区近35年54个气象站的降水量资料,通过计算Z指数,探讨了近三十多年来旱涝的气候特征及其演变规律。  相似文献   

18.
中国东部的降水区划及备区旱涝变化的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我国旱涝发生的规律、成因和预测,事先掌握降水的气候型区和各区降水变化的气候特征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利用1951—1986年中国东部140个站的月降水资料,分析了下半年降水相对系数、月际和年际标准差等参量时空变化的特征,并综合应用逐级归并法和成批调整法,对中国东部地区进行了降水气候区的划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各区旱涝的频数和长期变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中国东部的降水区划及各区旱涝变化的特征   总被引:26,自引:4,他引:26  
陈烈庭  吴仁广 《大气科学》1994,18(5):586-595
为了研究我国旱涝发生的规律、成因和预测,事先掌握降水的气候型区和各区降水变化的气候特征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利用1951-1986年中国东部140个站的月降水资料,分析了下半年降水相对系数、月际和年际标准差等参量时空变化的特征,并综合应用逐级归并法和成批调整法,对中国东部地区进行了降水气候区的划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各区旱涝的频数和长期变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
西安地区旱涝气候的长期变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根据西安丰富的历史旱涝史料,建立了近1500年旱涝序列,并采用滑动滤波、功率谱分析、谐波分析等方法,对西安地区旱涝气候的长期变化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