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大亚湾无机氮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根据1990年12月-1991年12月在大亚湾进行每月1次的观测,分析了三氮的周年变化特征,讨论了三氯之间的相互转化以及其与溶解氮,叶绿素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大亚湾表层沉积物中氮的形态分布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首次采用逐级分离浸取的方法将大亚湾表层沉积物中不同形态的氮分离开,继而分析表层沉积物中不同形态氮的含量、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表层沉积物中总氮的含量较高,平均值高达1692.52 mg·kg-1;有机氮所占的比例很高,平均达77.32%,平均含量为1341.11 mg·kg-1;无机氮的平均含量为351.41 mg·kg-1.表层沉积物中总可转化态氮的平均含量为229.45 mg·kg-1;强氧化剂可浸取态氮是可转化态氮的主要赋存形态,平均占总可转化态氮的96.88%;离子交换态氮是释放能力最强的形态,为可转化态无机氮的主体,平均占总可转化态氮的2.10%;弱酸可浸取态氮和强碱可浸取态氮仅占总可转化态氮的一小部分,分别为0.57%和0.44%.在空间分布上,各站间不同形态氮的含量差异与污染物的陆源输入、海水养殖污染及沉积物性质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3.
4.
大亚湾西南部全年磷,硅酸盐含量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根据1991年在大亚湾西南部水域进行全年性环境调查的结果。综合讨论该水域磷,硅酸盐含量分布特征,调查结果表明,磷,硅酸盐春季较低,冬季最高,跟叶绿素a密切相关,其中磷,硅表,底层含量差值与水温、溶解氧表,底层差值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5.
6.
7.
8.
大亚湾海水温度的时空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1987年1~12月逐月的水文实测资料,利用统计方法,详细地分析了大亚湾海水温度的时空分布和年、日变化特征以及影响水温变化的主要因子,文内还指出了本海域常见的两种不同类型的水温日变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9.
10.
大亚湾海水混合交换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研究了大亚湾海水垂直与水平交换特征。结果表明:由于夏季表层水升温和粤东沿岸上升流高盐冷水入侵,大亚湾海水分层。大亚湾海水垂直循环属于单次混合型。高盐冷水入侵大亚湾的过程变异性很大,变化的时间尺度约15d,抬升速度为1.8×10~(-3)cm/s。 相似文献
11.
12.
阐述了大亚湾北部沿岸污水排海位置优选的方法。根据研究海区的水深条件、海岸地形特点、欧拉余流流场、海流流速、渔业水产、旅游等资源的分布特征和水质条件等,定性地确定6个预选排污海区。然后利用Roberts的近区初始稀释模型和二维水质模型,以南海石油化工项目的污水排海为例,定量地计算被确定的六个预选排污海区的稀释扩散输移能力。通过比较,认为大亚湾北部沿岸的污水不适宜就近排入靠岸海域。当污水量不大时,排污位置选在距马鞭洲岛南端以东约4km处(即C海区),可达到环境、经济、社会三大效益协调统一的效果。但当污水量较大,排海污染物量大时,排污海域的位置应选择在赤洲岛与黄毛山岛之间,即E海区.或在C海区与E海区之间。 相似文献
13.
根据1985年10月至1986年8月对大亚湾进行的环境调查,本文报道海水中溶解的碳水化合物(DCHO)的调查结果,讨论了该海区DCHO的分布特征及季节性变化。对DCHO和叶绿素a、磷酸盐、溶解氧、颗粒有机碳、温度以及盐度之间进行了相关分析,综合探讨了影响D-CHO含量变化的因素。结果表明,浮游植物在大亚湾水体中DCHO的浓度调节方面起着主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利用Phyto-PAM测量大亚湾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力、非化学淬灭并建立快速光曲线,同时研究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组成、丰度和相应的环境因素,分析光合作用特征与浮游植物生长和分布的耦合关系。本次调查期间大亚湾浮游植物以集群化硅藻为优势物种,各站位最大光量子收益达到0.72。大亚湾浮游植物适应高光强,当光照达到1000μE/(m2.s)时电子传递速率逐渐达到饱和;光照达到1500μE/(m2.s)浮游植物依然可进行光合作用,叶黄素循环保护光合器官使其免受高光强损伤;当光照达到1700μE/(m2.s)时,光合器官可能受到损伤,此时电子传递速率下降,实际光量子收益接近于0。集群化硅藻能够耐受较广的光照范围及其活跃的光合特征有利于它们在全球海区的广泛分布。 相似文献
15.
16.
17.
大亚湾海域低营养盐维持高生产力的机制探讨Ⅰ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利用2000年4月大亚湾海域的现场调查数据,分析水体中各种形态氮的含量,分布、转化及其影响因素,探讨大亚湾海域低营养盐维持高生产力的原因,调查结果表明:大亚湾海域水体仍属贫氮海区,氮,磷比约为12:1,生产力水平依然受氮控制;大亚湾海域氮以溶解态的形式居多,占总氮的74.8%,颗粒态占25.2%,而溶解态中又以有机氮居多,占总氮的62.1%,孵化实验表明:(1)充氧条件下氨氮向硝氮转化,缺氧条件下硝氮向氨氮转化;(2)水体中溶解有机氮在有氧条件下可以降解转化为无机氮,这意味着占绝对优势的溶解有机氮降解转化为无机氮可能是大亚湾海域低营养盐维持高生产力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8.
于1988年9月-1989年1月在大亚湾潮间带采集底栖动物标本,经分类研究发现,共有547种,其中藻类91种,多毛类120种,软体动物209种,甲壳动物83种,棘皮动物19种,其他动物25种。研究表明,其区系性质以热带亚热带暖水种占多数,有许多热带种发展成优势种。在水平分布上,岩石相种类(316)>沙滩种数(222)>红树林泥滩(51);在垂直分布上,中潮区种数(398)>低潮区(221)>红树林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