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国对虾体内钴镍含量及其变化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钻(Co)和镍(Ni)是动物生长发育必需的微量元素[1],它们与动物体内许多酶的活性与功能具有密切的联系[2].缺Co将影响维生素B12的合成速度和丙酸的代谢过程;缺Ni则使淀粉酶与肝脏脱氢酶的活性降低,从而影响氨基酸的代谢[3].关于中国对虾(Penaeus chinensis)在生长过程中Co,Ni的含量与变化规律及其相互关系,国内外尚未见报道.笔者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不同体长的天然对虾和养殖对虾体内Co,Ni的含量,并通过多元分析方法揭示中国对虾在不同生长阶段Co和Ni的变化规律以及它们之间、它们与其体长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2.
对虾体内氯霉素含量测定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HPLC技术建立常用药物氯霉素的虾体动力学研究方法。该方法的特点是:与微生物法、比色法、气相色谱法、荧光法及免疫法比较.测试准确、快速且灵敏度高。应用该方法可以从虾体内的血液、肌肉、肝胰脏、肠胃中分离出被虾吸收的氯霉素,并定量测定。在1—5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95。  相似文献   

3.
几种海洋生物体内硒含量的测定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直接测定几种海洋生物体内的硒含量。本方法的最低检出限为30pg,变异系数低于5.9%,回收率94%-99%。测定发现;褐藻含硒量比红藻和绿藻低,紫贻贝和海湾扇贝的外套膜中硒含量远远高于肌肉组织。  相似文献   

4.
胶州湾贝类体内29种元素含量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胶州湾不同污染程度的几个地点采集贻贝,蛤仔和牡蛎,通过用中子活化分析技术和原子吸收法,测得它们体内的29种元素的组成,通过比较元素组成的差异性,初步分析了样品所在地的环境现状,该项研究是中国环境标本库海洋方面的重要部分。  相似文献   

5.
3种经济螺体内4种重金属元素含量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样品湿法消解消化法和火焰原子吸收光谱仪测定大口乳玉螺扁玉螺、亮螺的肌肉、肝脏、性腺3种器官组织中的As、Pb、Cd、Zn等4种金属元素的含量.分析不同种类的螺各器官重金属含量和重金属污染指数,评价各种螺的重金属污染反映其受污染程度和食用价值.结果表明:重金属在不同种类水产品不同组织器官中的分布不同;3种螺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污染;3种螺的As都超过了“海洋生物污染评价标准”和“人体消费卫生标准”,其他的3种重金属含量也都不同程度地超过“两个标准”.  相似文献   

6.
几种药物对中国对虾卵子的消毒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试验了几种药物对中国对虾卵子表面细菌的杀灭力以及卵子对消毒药物的耐受力。试验结果表明,利用适当浓度的药物对卵子消毒可以消除病原体的来源和传播途径,减少对虾育期各种疾病的发生而又不致于对卵子的孵化率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
中国对虾体内寄生微孢子虫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郝斌  牟仁仆 《海洋科学》1984,8(2):47-48
微孢子虫(Microspridians)属原生动物,广泛地寄生于昆虫、鱼类及甲壳动物体内,种类繁多。在虾类中,已知野生的桃仁对虾(Penaeus duorarum)、褐对虾(Penaeus agtecus)、白对虾(Penaeus setiferus)等体内都发现过微孢子虫寄生,人工养殖的虾中也偶尔有发现。它们多通过捕食被微孢子虫寄生的其他动物后而被感染。微孢子虫在虾体肌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我国沿海织纹螺科的分类一直存在着种名鉴定错误、同物异名或混淆等现象,它严重困扰和制约着织纹螺的生态学、分子生物学和毒理实验等相关研究。为了解决我国沿海织纹螺种名使用混乱和部分种名无法准确鉴定等问题,作者对中国科学院海洋生物标本馆收藏的标本,以及近年来在我国沿海补充采集的织纹螺科标本进行了系统地整理和进一步的分类学研究。结果表明,半褶织纹螺Nassarius(Zeuxis)semiplicatus(A.Adams,1852)是Nassarius(Z.)sinarus(Philippi,1851)的同物异名;拟半褶织纹螺Nassarius(Z.)semiplicatoides Zhanget You,2007是秀长织纹螺Nassarius(Z.)oveolatus(Dunker,1847)的同物异名;而光织纹螺Nassariusdorsatus(Rding,1789)和节织纹螺Nassariushepaticus(Pulteney)的学名是误定,它应是塔氏织纹螺Nassarius(Zeuxis)thachiDekker,2004和节织纹螺Nassarius(Niotha)nodiferus(Powys,1835)。作者对上述几种织纹螺的外部形态特征进行了观察确认,对齿舌的齿式排列和齿舌的形态进行认真的比较研究,依据目前较新的文献资料,把我国沿海4种重要织纹螺的种名进行了澄清和修订。  相似文献   

9.
氟苯尼考在中国对虾体内消除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口服药饵的方法研究氟苯尼考在中国对虾体内的代谢动力学和残留规律,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氟苯尼考在对虾组织中的含量。结果表明:中国对虾连续5 d口服氟苯尼考药饵,高、低2种剂量(16 mg/kg.d和8 mg/kg.d)组的药物代谢动力学变化趋势相似,高剂量组的组织中药物含量远高于低剂量组,肝脏中的药物浓度远大于肌肉中的药物浓度,氟苯尼考在对虾体内的消除速度较快,低剂量组的消除速度比高剂量组快,2种剂量的药物在对虾肌肉中的消除曲线方程分别为C(t)高=0.247 3 e-0.015 5 t和C(t)低=0.118 2 e-0.043 2 t,消除半衰期分别为44.71 h和16.04 h。在本试验条件下,高、低2种剂量的氟苯尼考在肌肉组织中降到0.01,0.05,和0.1μg/g不同浓度水平的理论时间为:207,103,58,57,20和4 h。  相似文献   

10.
几种促生长剂对中国对虾生长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研究了几种促生长剂对中国对虾促生长的效果。结果表明,喹乙醇(即快育灵)的促生长效果最佳,且表明喹乙醇在对虾的不同生长期(包括溞状幼体、糠虾幼体、仔虾)及不同生长阶段的幼虾均有促生长作用,因此在人工配饵中添加快育灵是值得推广的。  相似文献   

11.
铜在中国对虾体内的积累和致毒效应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研究了Cu在中国对虾(Panaeus orientalis)体内的累积规律和致毒效应,探讨了积累机理。实验表明,对虾的胃、肠、鳃和肝胰脏都能从海水中较快地积累Cu。肝胰脏的积累速度最快,是Cu在对虾体内贮存的主要场所。进一步分析表明,累积在肝胰脏中的Cu有部分与类金属硫蛋白相结合,但大部分是与细胞液中的小分子物质结合在一起。从肝胰脏中分离出了一种小分子Cu络合物,随着Cu的积累,这种小分子络合物含量增加,同时肝胰脏中细胞色素氧化酶的活性也发生变化,而且这种变化与对虾的中毒反应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中国对虾胃容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工养殖中国对虾Penaeus orientalis Kishinouye需要投喂饵料,常常因投饵数量不恰当导致养虾失败:投少了不能满足对虾需要;投多了不仅浪费饵料,还会败坏水质。为了寻找合理的投饵标准,不少学者通过称剩饵或胃内含物的重量来推导出各种计算摄饵量的公式。但其准确性因受回收量不全、饵料种类不同和胃饱满程度差异等因素的影响,各公式所计算的日摄饵量不尽一致。因此,探索对虾的胃容量,关系到阐明投饵量  相似文献   

13.
饵料中的铜对中国对虾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于1986年7—9月进行了饵料中不同浓度的铜对中国对虾生长和肝胰脏细胞色素氧化酶的影响,以及铜在肝胰脏中的积累和亚细胞分布的研究。用花生饼、鱼粉、玉米面、白薯面和麸皮为主要原料,加入硫酸铜,制成含有不同铜浓度的饵料,在水族箱中饲喂对虾。结果表明,随着饵料中铜浓度的增加,对虾生长率先上升,而后又降低,当铜浓度为53和78mg/kg时,对虾增长率最高。实验虾肝胰脏中细胞色素氧化酶的活性随着饵料中铜浓度的增加,也是先增加后降低,当铜浓度为53mg/kg时,其比活性最高。对肝胰脏中的铜含量测定发现,当饵料中的铜浓度高于53mg/kg时,铜会在肝胰脏中大量蓄积。根据上述结果,认为饵料中的铜含量以53mg/kg为宜。肝胰脏中铜的亚细胞分布的研究表明,细胞液中的小分子含铜络合物与铜在该组织中的蓄积有关。  相似文献   

14.
中国对虾必需氨基酸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何海琪 《海洋与湖沼》1988,19(4):307-313
实验对虾注射~(14)C葡萄糖后,经过6天的饲养,然后用柱层析法分离对虾蛋白氨基酸,用液体闪烁计数器测定每一种氨基酸的放射性。结果发现:对虾蛋白中的半胱氨酸(cys)、天冬氨酸(Asp)、丝氨酸(Ser)、谷氨酸(Glu)、脯氨酸(Pro)和丙氨酸(Ala)都有明显的放射性,表明上述几种氨基酸是中国对虾自身能够合成的非必需氨基酸;而苏氨酸(Thr)、甘氨酸;(Gly)、缬氨酸(Val)、蛋氨酸(Met)、异亮氨酸(I1e)、亮氨酸(Leu)、酪氨酸(Tyr)、苯丙氨酸(Phe)、赖氨酸(Lys)、组氨酸(His)、精氨酸(Arg)和色氨酸(Trp),都没有放射性标记,说明这些氨基酸是中国对虾不能从葡萄糖来合成的,其中除酪氨酸被认为可能从苯丙氨酸来合成和甘氨酸尚需进一步验证外,其它氨基酸对于中国对虾的生长可能都是必需的。  相似文献   

15.
中国对虾中肠对氨基酸运输的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利用离体灌注技术研究了中国对虾(Penaeus orientalis)中肠对L-亮氨酸(Leu)和L-酪氨酸(Tyr)运输的动力学。除讨论运输机制和动力学常数外,还比较分析了这两种氨基酸的吸收时间曲线、最大吸收率及跨壁运输量,研究了两种不同构型的苯丙氨酸(Phe)对L-酪氨酸跨壁运输的影响。结果表明,中肠对这两种氨基酸的运输都是一个需要中间载体的、耗能的主动运输过程。但L-酪氨酸的吸收量和速度均比L-亮氨酸大,而跨壁运输量比后者小。L-苯丙氨酸对L-酪氨酸的跨壁运输有明显抑制作用,而D-苯丙氨酸对它没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用世代分析方法估算秋汛渤海对虾世代数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讨论了渤海对虾(Penaeus orientalis Kishinouye)的自然死亡,估算了它的世代数量和捕捞死亡系数等。 1.用滑动平均数资料,估算了秋汛渤海对虾的旬自然死亡系数,约为0.038,其真值在0≤M<0.194。 2.用世代分析方法估算了秋汛渤海对虾10个世代在9月初的资源量。经过三个月的捕捞,到12月初,约捕出雌虾77%,自然死亡13%,游出渤海约10%;捕出雄虾约59%,自然死亡约37%,游出渤海不到5%。 3.估算了分旬的捕捞死亡系数,雌雄虾相近,约为0.23。近岸虾流网等网具造成的捕捞死亡系数,1977—1979三年平均值约为0.15,约占总捕捞死亡系数的8%。因它的作业期早,近岸网具渔获量占总渔获量的18.6%左右。1981年已达30%。  相似文献   

17.
我们于1984年进行了中国对虾(Penaeus orientalis)与尼罗罗非鱼(Tilapia nilotua)在海水中的混养试验。混养面积3.28亩。于7月20日发现罗非鱼呈不安状态,在沙石上蹭来蹭去,有的浮上水面,单独慢行,体色发黑。我们马上取样观察,发现罗非鱼身上有鱼虱(Caligus orientalis Gussev)爬行。鱼的头背部最多,有的遍布全身,被咬得皮肉模糊。如果是罗非鱼单养,用敌百虫马上就可把鱼虱杀死;但混养同时又会把对虾全部杀死。所以,为了使鱼、虾共生,达到中国对虾和罗非鱼混养试验成功的  相似文献   

18.
中国对虾育苗人工海水溶解氧消长规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体中溶解氧的变化规律是对虾人工育苗中为人们所密切关注的水质问题之一。吴尚懃等(1960)曾做过中国对虾从受精卵到无节幼体各期耗氧量的测定,而以后各期至今未发现有人作过测定,对于育苗中池水溶解氧的消长规律尚未见报道。为了进一步探讨并掌握对虾育苗过程中环境因子的变化规律,以达到科学地管理,保证育苗的顺利进行,我们在参加  相似文献   

19.
海藻中稀土元素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于1996年3月地岛海区采集了8种常见海藻,采用中子活化法(PCA-Ⅱ/NAA)测定了其中的La、Sm、Ce、Eu、Lu、Nd、Sc、Yb等8种稀土元素的总含量及其水溶性成分的比例,并与国外报道的相关数据作了比较。结果表明,海藻中含有比陆地植物丰富得多的稀土元素,绿藻中的石莼,刺松藻含量最丰,  相似文献   

20.
鱼类在单向脉冲电场中明显地趋向阳极,称为趋阳反应。这是目前国内外广泛采用的电渔法的生物学依据。在甲壳类动物中,有些具有与鱼类一致的趋向性,有些则正好相反。而国内电捕虾则是根据趋阳性设计的。至于中国对虾(Penaeus orientalis)在脉冲电场下的趋向性,至今尚未见报道。 随着国内对虾养殖业的迅速发展,对养殖技术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为了探索在养虾池内用电场进行对虾集群、驱赶以及鱼、虾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