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1961--2005年阿勒泰地区5—9月分级降水的气候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阿勒泰地区7个站1961-2005年5—9月逐日降水资料,研究阿勒泰分级降水雨日、雨量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变化趋势。指出:阿勒泰5—9月小雨雨日最多,雨量最大。雨日和雨量的空间分布特点是:西部山区有效雨日和雨量最多,平原雨日多,雨量少,东部山区雨日少,雨量多。阿勒泰地区有效雨日和雨量西部、中部、南部呈不明显增加趋势,东部山区为明显增加趋势,主要由中量以上雨日和雨量的增加引起?  相似文献   

2.
利用1961—2020年江西省83个国家气象观测站日雨量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法、年最大值法以及耿贝尔Ι型极值分布理论,对江西年平均暴雨日数、暴雨降水量、暴雨贡献率、暴雨强度等的变化特征以及不同重现期的降水极值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江西各地年均暴雨日数呈西南向东北递增分布;大部分地区年暴雨日数呈增加趋势,并呈现西部和南部增加略慢,东部和东北部快速增加态势;尤其是江西东北地区既是暴雨高发中心,同时也是暴雨日数增长中心.2)江西各地年平均暴雨降水量和暴雨贡献率均呈东北多、西南少分布;景德镇和上饶为暴雨降水量和暴雨贡献率高值区也是增长中心;赣州北部和吉安南部为暴雨降水量和暴雨贡献率低值区,但呈现明显增长趋势.3)江西各地平均暴雨强度呈现较明显的北部大、南部小的分布特征;暴雨强度呈现西部增强、东部减弱的趋势.4)江西不同重现期的日雨量极值呈现东北大、西南小的分布,高值区主要分布在上饶、景德镇和抚州一带,低值区主要在吉安南部和赣州.  相似文献   

3.
浙江影响热带气旋的几个统计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浩恩  陈海燕  赵璐 《浙江气象》2009,30(2):4-8,21
利用1949-2007年热带气旋资料(由于多年沿用习惯,本文将近中心最大风力≥8级的热带风暴统称台风)对影响浙江热带气旋进行了定义,从而对影响浙江台风的频数、台风暴雨、台风大风进行了统计分析。分析表明:浙江各地受台风影响的频数自东向西递减,年均受台风影响次数最多的是东部沿海地区;登陆台风个数有增加趋势;影响台风集中在7—9月份;各月台风降水空间分布有一定差异,东南部沿海地区降水影响明显;东部沿海是台风大风频发区。  相似文献   

4.
分析1981—2014年7—9月影响皖北东部地区的台风特征,统计不同台风路径和降雨量之间的关系,研究不同路径下皖北东部出现暴雨的环流场特征,结果表明:(1)西北行、陆面转向、海面转向和其他类路径的台风都可以影响皖北东部,并产生降水。其中产生降水个例最多的台风路径为陆面转向类,次多为西北行类。(2)台风影响时无降水、非暴雨和暴雨3类降水个例的500 hPa平均环流场对比分析表明:当有台风影响皖北东部时,配合西风槽或副高阻挡更有利于产生强降水。(3)西北行类台风暴雨的环流场特征是华北到河套存在西南-东北走向高压带阻挡使台风停滞少动;海面转向类台风暴雨环流场特征是河套东部存在低槽与台风相互作用;陆面转向类台风暴雨环流场可以分为3类:贝湖两槽一脊型、贝湖单槽型和副热带高压阻挡型。  相似文献   

5.
11月份,受频繁活动的冷空气影响,全国大部地 区气温偏低,部分地区偏低幅度较大。月内降水分布不均,新疆北部、青海大部、吉林、内 蒙古东部部分地区、黑龙江北部、长江下游、黄淮东部等地区降水明显偏多,长江下游地区 还出现了持续14天的连阴雨天气,华北、黄淮等地出现大范围大雾天气,给人们日常生活和 交通运输等带来不便。月内有3个热带气旋活动,其中0021号台风象神还给我国东部沿海带 来了大风和降水天气。 1 天气概况 1.1 降水   本月,黄淮南部、江淮大部、江南和东南沿海地区月降水量为50~100mm,而华北西部和北 部、西北大部、西南地区西部及黑龙江中东部、吉林西北部、辽宁西部、云南东部、广西西 南部不足10mm,全国其余大部地区一般有10~50mm。与常年同期相比(图1),黄淮大部、江 淮、江南大部、华南东部及黑龙江西部和北部、吉林大部、辽宁东北部、北疆大部、青海北 部和东部、四川西部部分地区、陕北南部、山西南部接近常年或偏多,其中,东北地区中北 部、黄淮东南部、江淮东部、江南东部及北疆、青海北部和东部、黑龙江北部等地偏多5成 至3倍,局部地区偏多4倍以上;全国其余大部地区偏少,其中青藏高原中部、西南地区南部 、华南西部及内蒙古中部和西部、新疆中部和西部等地偏少5~9成。继10月份之后,本月长 江中下游地区仍多持续阴雨天气。  相似文献   

6.
利用2006-2018年南宁市台风暴雨过程的日雨量(20-20时)和小时雨量资料,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对台风暴雨发生频次、持续时间、最大小时雨量进行分析,揭示南宁市台风暴雨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2006-2018年影响南宁的台风暴雨次数年变化呈减少趋势,月际变化呈单峰型分布,峰值在8月;各月台风暴雨过程平均持续时间在1~3 d之间;各月台风暴雨过程的最大小时雨量呈"W"型分布,峰值出现在6月、9月和11月。(2)南宁市城区及横县既是台风暴雨中心,又是暴雨及大暴雨的高频区;台风暴雨小时最大雨量空间分布呈东北高、西南低,四周强于中间的特征。(3)2006-2018年从Ⅱ类路径进入广西的台风造成南宁市台风暴雨次数最多;台风强度与台风暴雨强度不存在明显的单一关联性。  相似文献   

7.
利用珠海市2010—2018年21个自动气象站的逐时降水资料,采用经验正交函数分解(EOF)方法,分析珠海市年际降水量的时空分布、强降水和降水日变化等的特征。结果表明:(1)珠海市年降水量存在3个大值中心,分别在西部沿海、西北地区东部和西南地区南部;(2)年际降水量的主要型态为“全市一致型”和“西部东-西、东部南-北分布型”;(3)短时强降水(≥20 mm/h)多发生在西部地区,东部和南部沿海地区极端小时降水可达100 mm以上;(4)前汛期(4—6月)与后汛期(7—9月)相比,日降水概率偏高、峰值时段偏早;(5)前汛期日降水概率峰值时刻分布具有北部较南部偏晚特征,后汛期此特征只在西部地区呈现。  相似文献   

8.
利用深圳市稠密自动气象站降水观测,对2008—2012年64个大暴雨(24 h雨量≥100mm)以上降雨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大暴雨主要集中在5—9月,6月达到峰值;降水主要出现在10:00—14:00,其中14:00降水次数最多。(2)大暴雨具有累积雨量大、强降水时间集中、雨强大等特点;雨强出现频率与时雨量值成反比;全市有3个显著高发区。(3)大暴雨的天气形势主要有台风型、西南季风型、北部湾低压型、热带云团型和冷空气切变线型,台风型出现次数最多,其次是西南季风型。(4)5月多见冷空气切变线型;6月以西南季风型为主;7—9月以台风型为主。  相似文献   

9.
用《台风年鉴》、《热带气旋年鉴》;浙江省68个常规气象站12 h间隔雨量资料以及欧洲中心(ECMWF)0.5°×0.5°分辨率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对登陆浙江省的台风路径和暴雨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49—2018年平均0.61个/a台风登陆浙江,2004年有3个台风登陆浙江,为1949年以来最多。台风登陆浙江的最早日期为5月27日,最迟为10月7日;6月无台风登陆浙江,以8月份最多,占44%。登陆浙江台风在进入东海时其路径趋势可分为3类:1)西行登陆浙江类。台风在冲绳岛及以北区域偏西行进入东海,约50%这类台风会登陆浙江,一般在三门湾及以北登陆浙江后在内陆减弱消亡。2)西北行登陆浙江类。台风向西北方向移动进入东海,约24%这类台风会登陆浙江,绝大多数在冲绳岛到石垣之间进入东海;多数在登陆后转向东北入海。3)北上登陆浙江类。台风向偏北方向移动进入东海,约11%这类台风会登陆浙江,绝大多数在石垣以西进入东海,一般先登陆台湾后登陆浙江温岭以南沿海地区,之后在浙江东部北上转向入海。3类路径登陆台风其平均过程雨量的中心都出现在温岭,以第2类降水量最大,平均过程雨量中心达199 mm,而且24 h达特大暴雨的都在这类台风中,第1、第3类台风没有出现特大暴雨。台风登陆浙江时,丽水西部、杭州西南部、衢州地区出现暴雨的几率较小。  相似文献   

10.
利用1961—2020年吉林省气象基本站的逐日气温和降水资料,分析了吉林省冰雪旅游期气候资源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吉林省冰雪旅游期开始时间北部早于南部,西部早于东部;结束时间南部早于北部,东部山区结束的时间最晚.平均气温低于0℃、-5℃、-10℃、-15℃的日数表现为东部山区最多,中西部地区次之,南部地区最少;降雪量自西北向东南呈现增多分布,大值中心位于白山中部,平均达到90mm;中东部区域降雪日数最多,最多降雪日数比最少降雪日数多1倍;降小雪的日数南部最多,降中雪的日数中南部最多,降大雪的日数分布与降中雪的分布大致相同;吉林省的东南部具有0℃以下日数长、降雪日数多、降雪量大等特点,最适合冰雪旅游,中部次之.  相似文献   

11.
普查了1971--2008年影响青田的热带气旋个例,并按不同登陆地点和移动路径进行分类统计,分别对青田县热带气旋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38a中影响青田的热带气旋年均1.7个;8月分影响频数最高,平均过程雨量最大;平均过程雨量空间分布特征为东部多于西部,南部多于北部,本县东南部为热带气旋暴雨中心。通过分析,初步了解不同路径热带气旋降水的分布特征,为今后的热带气旋降水预报服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统计分析了郑州市7站自建站始至2005年的全部暴雨天气过程,结果显示:暴雨天气发生在夏半年(4~10月);单站暴雨年平均1.3~2.8次,区域性暴雨年平均1.5次;郑州地区暴雨出现次数南部多于北部,东部多于西部,其中登封是郑州市出现暴雨次数最多的测站;暴雨次数的年际变化呈明显波动形势;造成郑州市夏季暴雨的主要天气系统有低槽型、切变线型、副高西伸型、台风或台风倒槽型等。  相似文献   

13.
利用陕西省陕南、关中54个气象站50a(1961—2010年)观测的日降水资料,分析小区域降水年际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区域年降水以减少为主,减少程度西部大于东部,宁强、华山和略阳雨量减少最多。(2)夏季降水以增加为主,减少站集中在秦岭山上和区域西部,降水向夏季集中倾向明显。(3)日雨量<5mm小雨,年雨量和雨日数减少趋势明显,雨日数减少站占96%,镇安、丹凤、高陵减少最多;雨量≥50mm暴雨,年雨量和雨日数增加趋势明显,集中在夏季,镇巴、紫阳、镇坪夏季暴雨日数增加最多。即小雨减少暴雨增多,暴雨灾害趋于严重。(4)在降水变化中地形等局地作用明显,是天气预报和研究气候变化应该考虑的因素。  相似文献   

14.
使用1961~2000年我国东北地区35个台站夏季降水量资料 ,利用自然正交展开 (EOF)和求趋势系数的方法分析了东北地区夏季降水异常的时空结构。结果表明 ,近 40a东北地区夏季降水异常存在 3个有明确物理意义的分布模态 ,分别表现为全区多雨 (少雨 )型、东部多雨 (少雨 )西部少雨 (多雨 )型和北部多雨 (少雨 )南部少雨 (多雨 )型 ;第 1模态不仅具有年际变化 ,还具有明显的年代际变化 ;3个模态的趋势系数表明 ,全区多雨型、东部多雨西部少雨型、北部多雨南部少雨型均有增多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利用地面逐时降水资料、常规天气资料、雷达、卫星以及台风年鉴资料,对39个登陆福建不同地段的台风短时强降水空间、时间分布及强降水强度、落区、过程雨量分布及其与登陆时台风强度关系等进行统计分析,揭示登陆福建台风短时强降水规律,结果表明:(1)登陆中部台风强降水站数虽多,但单站强降水持续时间最短;登陆北部台风强降水站数虽少,但单站强降水持续时间最长。(2)强降水主要时段登陆北部、中部类是登陆前5小时至登陆后5小时,登陆南部及南海北上类是登陆时至登陆后15小时。此外,南海北上类及登陆北部类强降水落区多数在内核区;登陆中部类强降水落区在台风中心附近的频率是几类中最低的,大部分强降水落区在北侧的螺旋雨带上。  相似文献   

16.
利用1958—2017年长江中下游地区426个国家站逐日降水资料,通过线性趋势分析法、EOF分解法,使用五个降水特征量,分析了60 a来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长江中下游地区年降水量呈上升趋势,线性趋势为2.21 mm·a~(-1),夏季的线性趋势为2.03 mm·a~(-1),冬季雨量略增,而春、秋两季雨量略减;(2)年降水日数的线性趋势为-0.46 d·a~1,春、秋、冬三季降水日数均有减少,夏季持平;(3)降水强度呈弱上升趋势,降水强度的高值中心在江西以东大部以及湖北东部、安徽南部边缘,夏季的降水强度最大,冬季的最小,四季的降水强度均有弱增加趋势;(4)降水变异系数的高值中心位于安徽西北部边缘,最高值为0.25,低值中心位于湖南西部,最低值为0.14;春季的降水变异系数最低,夏季整体稳定,秋冬两季的波动性较大;(5)以年降水量作为指标可以把长江中下游地区划分为三种空间分布型,即长江中下游流域区域一致型、长江中下游北部和南部南北反相变化空间型以及长江中下游东部和西部东西反相变化空间型。  相似文献   

17.
利用温州地面自动气象站资料和日本0.5°×0.5°分析资料,对2016年7月8—9日"尼伯特"台风暴雨过程中温州北部与南部降水差异的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北部东南气流较弱,降水小;南部受东南低空急流影响时间较长,有利于产生强降水。2)北部水汽辐合弱,提供的水汽有限;南部水汽辐合强,提供的水汽充足。3)南部的SWEAT指数高于北部,强降水的不稳定条件优于北部。4)北部低层辐合弱,高层辐散弱,低层非地转湿Q矢量辐合小,上升运动弱,降水也弱;南部低层辐合强,中低层和高层辐散强,低层非地转湿Q矢量辐合大,上升运动强,有利于产生强降水。  相似文献   

18.
1988年后汛期(7—9月),影响我区的热带系统少,没有一个台风进入影响区,除8月后期雨水偏多外,其余均偏少,干旱严重;两次大范围的暴雨过程均系西风带系统影响下的锋面低涡产生的;8月26—31日的暴雨过程,降水集中,强度大,柳江、红水河出现了建国以来最大洪峰,桂北桂中发生严重洪涝。 一、天气概况 7—9月雨量与常年相比:七月份大部偏少2—8成;8月除百色地区西南部,南宁地区东部,玉林地区南部偏少1—4成外,其它地区正常到偏多2—9成,其中桂  相似文献   

19.
江西山洪灾害分布特征与预报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分析了1954-2004年江西山洪灾害资料和山洪发生地同期历史降水资料,发现江西山洪灾害的发生存在5个方面的特点:一是发生频率高.且20世纪60-90年代发生频率存在增高的趋势;二是季节性明显,与月降水量的分布十分吻合,6月份发生最多;三是南部、中部明显多于北部,山区多于平原,赣南东部发生最多,赣北平原为少发区;四是在北部与连续性暴雨关系密切;五是西风带锋面型是山洪灾害发生的主要天气形势。另外,利用24h降水量和前10d累计雨量作为预报因子,结合判别分析法进行预报分析,力图寻找出江西山洪灾害的预报模式。  相似文献   

20.
1959—2012年我国极端降水台风的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江漫  漆梁波 《气象》2016,42(10):1230-1236
利用上海台风研究所整编的1959—2012年台风最佳路径和台风日降水资料,采用百分位法确定单站台风极端降水阈值,针对单个台风影响过程中所造成极端降水的影响范围、降水日数和降水强度异常等指数进行逐个评估,建立了极端降水台风综合指数,依据该指数确定了影响我国的57个极端降水台风,并统计分析了这些台风个数及强度的月际分布特征和路径特点。结果表明:台风极端降水阈值在我国呈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减小的分布特征。极端降水台风影响我国的路径大致分为两类,一类穿过台湾或经过台湾北部洋面在我国东南沿海登陆,另一类则于华南沿海登陆或在其近海活动。极端降水台风在20世纪60—70年代及2000年以后相对频发,70年代平均综合指数最高。极端降水台风均出现在5—10月,7—8月频次最多。57个台风中达到台风和强台风级别的最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