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陈石  徐伟民  王谦身 《测绘学报》2017,46(8):952-960
根据经典的球谐函数方法,为满足正交化要求,观测数据需要覆盖整个球面,而对于地表局部测量数据,则无法应用球谐方法解算重力场模型。针对此问题,采用Slepian局部谱分析方法解算中国大陆范围内的实测重力场变化数据,并以GOCE卫星球谐函数解作为已知模型,评估由于实际陆地重力测点的非均匀分布对球谐函数解的误差影响。通过计算多个阶次中国大陆局部范围的Slepian基函数分布;采用GOCE卫星获得重力场模型的前72阶球谐系数作为已知结果,评价实际测点非均匀分布的解算有效性,并针对中国大陆地区采用Slepian基函数进行解算,通过模型对比选择最优截段项数;针对2005—2008年中国大陆地区流动重力测量获得的重力场变化信号进行解算,获得了72阶重力场变化模型。  相似文献   

2.
张传定  陆仲连 《测绘学报》1997,26(2):176-183
本文结合椭球域的特点导出了三类椭球域边值问题的准格林函数解。这些解的主项分别是椭球域泊松积分,纽曼积分和司托克斯积分;次项是O(e^2)量级的非谐和级数改正项,可由位系数模型按相应的公式算得。  相似文献   

3.
固体地球对地表质量负荷响应,一般采用格林函数或球谐函数方法来计算。两者在数学上是等价的,在实际计算中存在差异。应用地表流体质量负荷变化数据,定量分析了二者在计算地表位移时的精度。结果表明,同一负荷作用下对单点地表位移的计算,两者的精度在误差水平上是一致的,其计算效率也是一致的;但在计算全球1°规则网格站点时,球谐函数方法要比格林函数方法在计算效率上快近100倍。对地表流体质量变化而言,2°空间网格的分辨率一般可满足改正GPS位移数据的精度,且地表流体引起的站点垂直位移变化可解释超过50%的GPS观测方差。  相似文献   

4.
同震滑动分布参数与地表形变间的线性关系依赖于格林函数矩阵的构造,格林函数矩阵元素与破裂面位置、几何参数、破裂方式及位错模型假设等因素有关。本文尝试考虑格林函数矩阵元素的误差来补偿上述原因在一定程度上对反演参数的影响,采用同时顾及系数矩阵(格林函数矩阵)和观测向量两者误差的总体最小二乘方法反演同震滑动分布。首先确定了系数矩阵元素和观测向量的协因数矩阵,考虑到格林函数矩阵的病态性(秩亏),借助拉普拉斯二阶平滑得到正则化矩阵,采用总体最小二乘正则化法反演同震滑动分布。并对2009年意大利中部拉奎拉(L’Aquila)Mw6.3级地震实例进行同震滑动分布反演研究。结果表明,拉奎拉地震的走向为144.37°,倾角为59.06°,滑动分布的最大滑动量为0.95m,平均滑动角为-96.4°,主要滑动深度为4~15km的范围,地震矩为3.63×10~(18)N·m,对应的矩震级为Mw6.34。总体最小二乘与最小二乘法的滑动分布解存在一定差别,但差别的量级在10-4以内。  相似文献   

5.
深入研究了利用卫星重力梯度数据确定地球重力场模型的球谐分析方法,导出了由重力梯度张量的球函数展开系数确定扰动位球谐系数的实用解算模型。模拟试算结果验证了本文算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6.
重力梯度张量的球谐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深入研究了利用卫星重力梯度数据确定地球重量力场模型的球谐分析方法,导出了由重力梯度张量的球函数展开系数确定扰动位球谐系数的实用解算模型。模拟试算结果验证了本算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7.
大气负荷格林函数的压强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定义了大气压强负荷勒夫数,给出了大气压强引起的地球变形格林函数的表达式,利用程序计算了大气压强负荷勒夫数和格林函数。  相似文献   

8.
大气引力负荷格林函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主要研究大气引力变化对地表位移的影响,在经典的负荷理论基础上,从运动方程着手,定义了大气引力勒夫数,并推导了高阶引力勒夫数的渐近表达式、大气引力造成的地球变形的地表位移、重力、地倾斜、应变等格林函数;编写程序计算了引力勒夫数和地球形变格林函数的理论值。  相似文献   

9.
本文给出了一种全新的求解似地球表面简单莫洛金斯基问题的方法-准格林函数法。  相似文献   

10.
就极空白对三类重力梯度边值问题球谐分析解的影响进行了定性探讨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基于球面边界的垂直-垂直重力梯度边值问题球谐分析解的零次项、垂直-水平重力梯度边值问题球谐分析解的一次项、水平-水平重力梯度边值问题球谐分析解的二次项受极空白问题的影响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1.
本文结合三角测量的实例对误差传播定律一些应用问题进行了讨论,指出当只有一个独立的观测值时,和函数与倍数函数运用误差传播定律不会出现悖论;采用数学中更为复杂的恒等函数关系式中不同的算式求解相同观测值的函数值,运用误差传播定律也不会出现悖论。如果在测量工作中有多余的直接观测值,就需用平差后的间接观测值按协方差传播律来计算,这样数学中相等的函数关系才能得到同样的函数中误差结果。  相似文献   

12.
从随机变量的角度分析了在应用误差传播律计算时,有关和函数与倍函数的形式差异造成不同计算结果的原因,指出和函数与倍函数不能随意变换形式,是因为函数包含的变量是随机变量,而不是普通变量,变换和函数与倍函数的形式会人为地改变随机变量的意义,故在应用时必须根据随机变量含义确定函数的形式。  相似文献   

13.
不同电离层映射函数对导航精度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广播星历映射函数、投影映射函数、几何映射函数和椭球映射函数4种不同的电离层映射函数,基于Klobuchar电离层模型分析不同电离层映射函数对导航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电离层映射函数对导航精度的影响在厘米级到分米级;在不同太阳活动期,椭球映射函数和几何映射函数对导航精度影响基本相同;在太阳活动活跃期,导航精度由高到低依次为几何映射函数、投影映射函数、广播星历映射函数;在太阳活动平稳期,导航精度由高到低依次为广播星历映射函数、投影映射函数、几何映射函数。建议在导航定位中,电离层映射函数在太阳活动活跃期时采用几何映射函数,在太阳活动低谷期时采用广播星历映射函数。  相似文献   

14.
The cause of the formal difference ofp-norm distribution density functions is analyzed, two problems in the deduction ofp-norm formulating are improved, and it is proved that two different forms ofp-norm distribution density functions are equivalent. This work is useful for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thep-norm theory to surveying and mapping.  相似文献   

15.
IntroductionEarlyin 1965 ,a researcher fromFormer SovietUnion put forwardp-norm distribution densityfunction of one variable[1].In 1980 ,an Ameri-can researcher also gave an analogous conclu-sion[2]. In 1993 , a Chinese researcher , SunHaiyan also deduced…  相似文献   

16.
基于功能协同的电子政务空间信息服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纪平  刘钊  王亮 《测绘学报》2006,35(4):299-302
分析电子政务空间信息服务的现状,讨论电子政务空间信息服务的要求,提出基于功能协同空间信息服务的思想,介绍其工作机制、服务架构及功能划分、服务器和客户端协同协议、服务器和浏览器软件功能的开发等关键技术。最后,介绍基于功能协同的电子政务空间信息服务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吴富梅 《测绘工程》2006,15(3):19-22
抗差估计等价权函数中临界值一般定为常数。若基于学生化分布构造标准化残差,其临界值可由观测自由度以及给定的显著性水平确定。首先对几种权函数进行了分析和比较,然后讨论了各个权函数抗差性与误差显著性水平以及由之确定的临界值的关系。利用模拟数据详细分析和比较了不同的权函数在不同显著性水平下的抗差性,针对不同的权函数给出了合适的显著性水平;并将其与经验确定的常数临界值所对应的抗差估计进行比较,发现这种基于合适的显著性水平下的权函数不仅具有较严格的理论基础,而且计算也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抗差岭估计的误差影响测度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隋立芬 《测绘学报》1995,24(2):14-20
当观测值受异常污染影响而不服从正态分布,且平差法方程出现病态时,采用抗差岭估计可得到参数的理想解。本文基于抗差岭估计理论,导出了抗差岭估计的误差影响函数,以及实用的抗差岭估计参数解差和参数解差函数,并结合实例作了多种的试算和比较,结果表明,抗差岭估计的误差影响函数对模型及参数解的理论分析具有重要意义,参数解差函数计算方便,几何意义明确。  相似文献   

19.
超高阶球谐重力场模型的精确构制与快速计算取决于缔合勒让德函数的计算方法。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文中对适合超高阶缔合勒让德函数计算的Belikov列推和跨阶次递推方法进行介绍,为验证精度,通过两种途径对计算结果进行检验,并比较其计算速度。结果表明,采用两种算法得到的每个勒让德函数的绝对精度均优于10-12,在低阶,跨阶次递推方法的计算用时大约是Belikov列推法的2倍,随着阶数的升高,跨阶次递推算法表现出明显的速度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