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广东省隆冬季节暴雨及个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分析了1月份广东省冬季暴雨过程的高低层环流形势的配置特点:200hPa西太平洋反气旋的西北侧和江南西南急流入口区南侧是强辐散场;500hPa副热带高压东移,西风槽逼近,槽前西南风增强;850hPa西南风和东南风两支气流汇合我省,增强低层辐合,中低层水汽量骤增;锋面再次过境。并且对2000年1月23-25日的暴雨过程从天气图、卫星云图、物理量等方面进行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3.
1998年华南大暴雨冷空气活动的位涡场分析   总被引:18,自引:8,他引:18  
用位涡分析方法讨论了1998年6月18-26日华南特大暴雨期间的冷空气活动特征。结果表明,在持续的东亚阻塞形势下,中高纬冷空气分三次南下,侵入江南至华南地区,造成三次大暴雨过程;南下冷空气在江南一带被来自低纬的西南暖湿气流和东南暖湿气流所切断,形成一高位涡冷空气中心。冷暖空气相互作用的结果使东亚温度场呈现南北暖、中间冷的形式。  相似文献   

4.
5.
通过对2002年6月22日郑州地区出现的区域性暴雨进行分析,指出此次暴雨出现的环流背景和一些动力学和热力学特征,为今后此类天气的预报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6.
低涡与晋中夏季暴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赵桂香  李新生 《气象》2002,28(12):40-42
对晋中 1 974~ 2 0 0 0年 6~ 8月暴雨个例进行了分析 ,指出 70 0hPa上形成于 34~ 37°N、95~ 1 0 3°E附近的西北涡或 2 8~ 34°N、93~ 97°E附近的西南涡是晋中夏季暴雨的最原始触发机制 ,与之相配合的高低空形势不同 ,所产生的暴雨的范围不同 ,水汽输送通道和切变线位置是判断暴雨落区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暴雨与非暴雨过程涡散场能量收支特征   总被引:7,自引:7,他引:7  
段旭  孙绩华 《高原气象》1997,16(2):204-209
选取云南暴雨和非暴雨两类天气过程,分别应用人选上支方程计算了暴雨区面积-时间平均参量收以各项量值,给出了对流层整层和上(200-400hPa)中(400-600hPa)下(600-800hPa)各层涡散场动能源汇特征,同时还指出了两类天气在动能制造、能量转换等方面存在的较差异,尤其是两类天气的大多数能量收支磺符号相反  相似文献   

8.
0103号和0104号台风暴雨过程的螺旋度和位涡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利用螺旋度和位涡对0103号和0104号台风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暴雨位于正螺旋中心右侧,当负螺旋度转为正螺旋度并增加时,将出现台风低涡暴雨,当螺旋度减小并由正转负时,暴雨也趋于结束;正螺旋度中心位于登陆台风移动路径的前方。台风中心上空对应正的干位涡(PV)大值中心,而湿位涡(MPV)与暴雨的关系更为密切,700HPA以下MPV为负,700HPA以上MPV为正;台风低涡暴雨位于正负MPV2中心之间的低值区。  相似文献   

9.
张薇 《广东气象》2001,(2):31-33
本文从天气形势的角度出发,对本次特大暴雨过程进行分析,并统计了物理量场的分布,得到较好的对应关系。在此基础上,结合数值预报产品,对前汛期暴雨的预报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缪敏 《浙江气象》2002,23(3):11-13
通过对1999年梅汛期6月24日-7月1日连续暴雨过程分析,发现850hPa安庆附近低涡中心不断的发展东移和重建、西南和东北偏东两支低空急流加强导致的切变辐合加强,为连续暴雨的产生提供了明显的辐合条件、源源不断的水汽和能量。同时发现:暴雨的雨强变化与副热带高压的南北摆动、中低层冷空气的活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陈健康  赵玉春  陈赛  黄惠镕  郑辉 《气象》2019,45(2):228-239
利用福建省逐小时加密自动站资料、风廓线、S波段双偏振雷达与雨滴谱等新型探测资料以及NCEP逐6 h的1°×1°大气再分析资料,分析了2017年2月21—22日福建中南部一次预报失败的冬季暴雨过程。结果表明:(1)此次暴雨过程类似于锋前暖区暴雨,自2000年以来仅此一例,十分罕见,是在低空急流偏强并长时间维持的背景下产生的,并未受到南支槽和冷空气的影响。(2)闽中大到暴雨带和闽南暴雨区的对流系统相互独立,有多个对流系统影响闽中地区,仅两个对流系统影响闽南地区。降水有较明显对流特征,属暖云弱对流降水,容易导致预报员对雨强估计不足。(3)此次冬季暴雨过程的水汽主要来自南海地区,低层水汽条件与汛期暴雨相当,但整层水汽条件较汛期略差;低空急流对暖湿气流的输送使暴雨区趋于不稳定,但对流不稳定度较汛期弱。(4)高空辐散低层辐合的配置为冬季暴雨带来了有利的动力抬升条件,但暴雨区涡旋性不强,无明显正涡度柱。其中,闽中大到暴雨主要与条件性对称不稳定有关,是在湿斜压作用下倾斜上升运动中产生,而闽南暴雨区既存在对流不稳定,也存在条件性对称不稳定。  相似文献   

12.
韶关市后汛期暴雨的分析与预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表明,韶关市7月份暴雨次数占后汛期暴雨的40%以上,1990年代以来暴雨次数明显增多,后汛期暴雨主要是由热带天气系统影响造成的。应用数值预报产品与实时资料相结合,研制出韶关市后汛期全市性暴雨的短期预报方法,经试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一次暴雨天气的环流背景、影响系统和物理量场的分析,得出了几点结论,对同一类型暴雨天气的预报具有一定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2010年1月广西冬季暴雨水汽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1月21~23日,广西出现连续两天的全区性暴雨天气。本文利用常规资料和NCEP1°*1°再分析资料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广西上空的水汽辐合辐散情况、水汽饱和程度以及水汽来源等,揭示这次冬季连续性暴雨产生的水汽特征。分析结果表明,水汽辐合基本位于600hPa以下,850hPa附近水汽辐合最强;强降雨期间广西上空上升...  相似文献   

15.
对2010年6月1—2日广西大暴雨天气的湿度场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暴雨前有一个高湿区的形成和维持过程,暴雨前一天预报的高湿区产生明显调整,导致暴雨出现,表明低层湿度场对暴雨发生有较好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对9711号台风天气形势和物理量场的诊断分析结果表明:东南低空急流和高层的西风急流与台风的相互作用,高层辐散区与低层辐合区同时北抬和重叠,是造成山东地区附近大范围暴雨的主要原因。暴雨区主要位于台风移动前方的右侧。台风的移向与副高的位置及强弱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7.
一次特大暴雨过程的诊断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常规资料对2006年7月2日河南中部特大暴雨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深厚的湿层和不稳定层结在强降水发生前已形成;在高低空出现的正负涡度柱、散度柱互耦配置和强烈的垂直上升运动,导致不稳定能量快速释放,产生了此次特大暴雨.强降水期湿Q矢量散度负值中心达到最强,与暴雨区对应.  相似文献   

18.
阿克苏一次特大暴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常规资料和T106模式物理量产品及卫星云图,揭示了这场特大暴雨的物理机制和各要素物理特征。  相似文献   

19.
一次强暴雨形成的动力机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分析了1998年7月武汉强暴雨的天气演变特征,并从理论上探讨了强暴雨形成的动力机制。结果表明:低空急流先于暴雨生成,暴雨最强时低空急流也最强;高空急流入口区右侧及低空急流左侧非热成风梯度的存在,使得中尺度不稳定波的波振幅出现空间不稳定现象,高空急流右侧不稳定波的波振幅和低空急流左侧不稳定波的波振幅向暴雨区增加,暴雨区恰为这两支波叠加后振幅最大的区域,高低空急流耦合下的非热成风、中尺度对流-对称不稳定可能是这类强暴雨产生的动力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