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近几年,为了满足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需求,沿海各地陆续实施了大规模的围填海工程来缓解工业及城镇建设用地供需紧张的矛盾。目前,区域建设用海规划制度尚不完善,仍有许多的工作需要进行研究和实践。鉴于此,笔者对当前区域建设用海规划工作中存在的有关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区域建设用海规划工作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与单个项目相比,区域建设用海规划面积大,且规划区内的项目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用海面积合理性分析的难度较大。根据区域用海规划建设规模和设计标准,结合区域建设用海规划区的功能定位,分析区域建设用海的实际需求,从海域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角度,进行用海面积的合理性分析,是区域建设用海规划海域使用论证的关键之一。文章以福建省南安区域建设用海规划为例,从海域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角度,进行用海面积的合理性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唐山南堡开发区污水排海工程建设的需要出发,对排污海域沉积物中Cu,Pb,Cd,Hg,Zn和Cr6种重金属的含量及分布特征进行了调查研究,为污水排海工程的建设及开发区沿海海洋环境保护提供了基础性研究资料。  相似文献   

4.
唐山南堡开发区排污海域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唐山南堡开发区污水排海工程建设的需要出发,对排污海域沉积物中Cu、Pb、Cd,Hg,Zn和Cr6种重金属的含量及分布特征进行了调查研究,为污水排海工程的建设及开发区沿海海洋环境保护提供了基础性研究资料。  相似文献   

5.
区域建设用海是海域使用的一种重要方式。文章以土地与海域集约利用评价为参照,从"投入—产出"的角度出发构建了区域建设用海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利用遥感解译方法从2017年高分影像中提取并计算了江苏省12个区域建设用海的主要评价指标值,应用TOPSIS模型评价了江苏省沿海已建项目的集约用海现状。研究表明:①江苏省区域建设用海开发利用程度较低,53.2%的土地处于未利用状态,农渔业为面积占比最小的用地类型,江苏省对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更为重视。②已有的开发活动中,人工设施面积较小,建筑与道路等面积占比远小于生态面积,区域生态健康状况良好。③根据指标计算,江苏省区域建设用海集约利用评价得分集中在0.4~0.6,集约利用程度整体较低,不同项目集约化利用程度差异较小,主要原因在于项目投资强度两极分化,道路等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等。④从不同用海类型来看,交通运输用海集约利用程度最高,其用海结构布局最适宜,效率最高。文章所建指标具有指向性,应用TOPSIS模型进行无须赋予权重,因此更能客观真实地反映江苏省区域建设用海的集约利用情况。  相似文献   

6.
区域建设用海规划制度是我国海域管理一项重要的创新制度,该制度实施对促进沿海地方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到了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在海洋领域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是实现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选择,也是实现海洋强国战略的必然要求。文章认为,区域建设用海规划实施过程中主要存在海域资源利用率低,部分用海存在盲目性;总体布局和平面设计不科学;功能定位不合理,产业特色不鲜明等3个问题。为全面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文章建议从建立用海面积控制指标、完善区域建设用海规划编制技术体系、加强自然岸线保护、优化海洋产业布局、强化规划论证和审批工作、建立规划实施监管制度等6个方面做好区域建设用海规划工作。  相似文献   

7.
浅析我国区域建设用海亟需实施战略环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区域建设用海是指在同一围填海形成的区域内建设多个项目的用海方式.目前,我国区域建设用海项目增多,对海洋环境造成的损害也随之加剧.笔者从战略环境影响评价(SEA)的角度出发,初步分析了我国区域建设用海亟需开展海洋战略环评的必要性、可行性及存在的问题,以期推动SEA在区域建设用海管理中的应用,从源头上防治或减轻区域建设用海对海洋环境的损害.  相似文献   

8.
随着沿海开发的力度加大,全国沿海各种用海剧增,海洋主管部门相继出台了一些有效的管理办法和监测手段.全国沿海地区都进行以国家海域使用监测系统为基础,创新有地方特色的海域使用监管方法.文章在分析目前海域监测手段不足的情况下,提出了建立海域无人机遥测三维立体监管系统,重点介绍连云港区域建立的海域无人机低空遥感监测三维立体监管应用系统的建设与研究.  相似文献   

9.
通过海岸自然条件、海洋生态、开发利用现状、社会经济等条件的调查与分析,选取水深、岸线距离、各级居民点距离、沿海支持区域距离、各级道路距离等为主要评价指标,海洋保护区、河口区、天然岸线、重要旅游资源作为限制指标,建立围填海适宜性评价的指标体系。使用基于 GIS 的适宜性评价方法,将辽宁省海洋功能区划范围内海域分为适宜开发区、限制开发区、禁止开发区等5类。其中,围填海适宜开发区面积为701 km2,主要分布于沿岸行政中心和沿海经济带重点支持区域周边;另有部分条件一般的适宜开发区域,总面积3764 km2,大部分分布于沿海水深10 m 以浅海域;其他海域因为各种因素制约,建设开发的条件有限。  相似文献   

10.
通过海岸自然条件、海洋生态、开发利用现状、社会经济等条件的调查与分析,选取水深、岸线距离、各级居民点距离、沿海支持区域距离、各级道路距离等为主要评价指标,海洋保护区、河口区、天然岸线、重要旅游资源作为限制指标,建立围填海适宜性评价的指标体系。使用基于GIS的适宜性评价方法,将辽宁省海洋功能区划范围内海域分为适宜开发区、限制开发区、禁止开发区等5类。其中,围填海适宜开发区面积为701km2,主要分布于沿岸行政中心和沿海经济带重点支持区域周边;另有部分条件一般的适宜开发区域,总面积3 764km2,大部分分布于沿海水深10m以浅海域;其他海域因为各种因素制约,建设开发的条件有限。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青岛市委市政府“挺进西海岸”战略的深入实施,大港口、大造船、大旅游等涉海产业在青岛开发区迅速崛起,这些大项目建设用海的规模在逐步扩大,同时,也暴露出一些日益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相似文献   

12.
文章分析了当前区域建设用海规划报告编制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区域建设用海规划方案编制的重点内容,指出区域建设用海规划编制的重点应是规划的功能定位、围填海工程平面设计及总体布局(包括功能分区和用海平面布置)等问题,并结合当前区域建设用海规划审查和管理的要求,提出了提高区域建设用海规划编制水平的有关建议。  相似文献   

13.
面对当前海洋经济发展和海洋开发的热潮,国家海洋局提出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必须坚持“五个用海”的原则。区域建设用海,作为大规模、集中、连片式的开发海洋资源,更应切实贯彻落实“五个用海”的理念。文章以《晋江市围头湾区域建设用海规划》为例,通过区域经济发展的现状,界定用海需求,科学确定用海范围、面积、功能和分区,分别探讨了规划用海、集约用海、生态用海、科技用海和依法用海在区域建设用海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为沿海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和科学合理地配置海域资源,是海域管理和海监执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实践内容,而区域建设用海是当前的热点和重点用海问题.文章针对区域建设用海管理问题,结合行政管理和执法实践,从区域建设用海的含义、产生背景、管理形势、用海特点和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认真思考并提出合理化建议,对加强区域建设用海的科学管理和规范海域使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区域建设用海规划是近几年海域管理工作中的重点内容之一,文章介绍了区域建设用海规划工作的特点,探讨了区域建设用海规划工作中应注意的关键问题,并提出了工作方向及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6.
文章基于我国2006—2016年10年间区域用海规划的批复和实施情况,运用数据整理法和图表法,发现区域用海规划数量及规模的变化情况在年际变化、空间分布和用海类型等方面均有明显特点。在此基础上,从社会经济、国家政策、海洋资源禀赋条件等方面对区域用海规划实施主要驱动机制进行剖析。研究结果显示,区域用海规划的实施受国家政策法规的引导作用最为显著,其次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也有显著的正相关,而海洋资源禀赋条件的驱动作用较弱。  相似文献   

17.
参考海水产品消费量推算海域使用面积的思路,厘清了水产品消费量和养殖用海面积之间的关系。通过重建和完善养殖用海需求量估算的数学模型,开展了我国沿海地区基本养殖用海需求量的预测研究,并推算出2050年全国沿海11个省(区、市)基本养殖用海需求面积。预测结果可以为全国养殖用海的保有量目标、沿海地方基本养殖用海规模的划定等方面提供参考。研究表明:2050年我国基本养殖用海总需求量为421.24万hm2;其中,山东省和辽宁省的基本养殖用海需求面积最大,在全国总需求量中占比为45%;广西壮族自治区和海南省的需求量相对较小;天津市和河北省的养殖用海供需比最低,建议这两个地方在新一轮海洋功能区划编制时考虑扩大养殖用海规模。  相似文献   

18.
伴随着我国沿海港口发展规划的实施,港口建设规模迅速扩大,其对海岸线、海域资源占用的规模和强度也不断提高,港口航运用海问题及环境风险日趋增多,与其他类用海的矛盾也日益突出,对海洋环境、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形成较大压力。文章通过对我国港口航运用海的现状、发展趋势进行系统分析,对近几年我国港口航运用海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评价,提出了完善港口航运用海管理的相关建议,为进一步加强我国港口行业用海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烟台开发区扩区后,辖区海域面积达291km2,海岸线长46.8km,用海面积0.8万hm2,用海单位458个,海洋监察管理任务进一步加大。扩区前各地海洋管理部门管理仪器、手段、模式不同,各类用海面积不实,用海纠纷较多。中国海监烟台开发区大队确定了起步、拓展、全面实施的海域管理总体思路,经过一年的积极工作,海域管理逐渐走向规范化、科学化、法制化轨道。一、起步1. 保证海洋监察仪器到位开发区农业与海洋渔业局成立后,开发区管委会高度重视海洋管理工作,在监察仪器仅有GPS卫星导航仪的基础上,为中国海监开发区大队先后配备了笔记本电脑、照相机…  相似文献   

20.
围填海工程平面设计评价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盘锦辽滨沿海经济区区域建设用海规划和长兴岛临港工业区区域建设用海规划为应用示范案例,开展了围填海工程平面设计评价方法的应用示范研究。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围填海工程平面设计评价方法体系具有较广泛的适用性和实用性,可以指导和促进我国围填海工程平面设计向离岸式、岛群式、组团式方向发展。盘锦辽滨沿海经济区区域建设用海规划围填海工程平面设计综合评价数值达到0.88,属于Ⅴ等级,平面设计优秀。长兴岛临港工业区区域建设用海规划围填海工程平面设计综合评价值0.68,属于Ⅳ等级,平面设计优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