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海洋灾害及其预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
我国的海冰灾害及其防御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简要记述了渤海发生的海冰灾害,分析了灾害的成因及其长期变化趋势,提出了防御海冰灾害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本文拟用单站水文、气象诸要素资料,应用判别分析方法作海冰预报,作者依据当地的地理环境和各要素对具体海区的影响特点,挑选那些对海冰有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的因子做为预报因子,用该方法作的海冰预报,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在因子的挑选和组合上,也同样收到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4.
海洋观测在海洋灾害预报中的作用许林之(国家海洋局)1前言中国不仅是一个幅员广大的大陆国家,而且还是一个海域辽阔的海洋国家。我国沿海地区在国家社会主义建设中具有一分重要的地位,全国70%以上的大城市,55%的国民经济收入都分布在东部和南部沿海地带。海洋...  相似文献   

5.
随着海洋事业的不断深入发展,根据海洋环境的易变性、复杂性、海洋观测预报工作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显著,本文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和技术装备水平,论述了海洋观测预报系统向着现代化、自动化方向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为适应我国国情需要和与国际GOOS工作接轨的需要,提出了四点合理化建议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6.
黄,渤海海冰预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臧恒范 《海洋预报》1989,6(2):48-53
一、前 言 随着海上交通运输、海洋工程及海上石油开发事业的迅速发展,海冰的生消对海上作业带来了一定的危害;尤其在冰情特别严重的年份(1969年)曾发生了历史上罕见的特大冰封以来,为了保证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的安全,继而开展了海冰预报服务业务。目前我国海冰预报所使用的方法,主要以经验物理及数理统计预报方法为主,海冰数值预报方法正在进行研究。前两类预报方法,应用于海冰预报工作,已为国民经济服务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我国海洋观测预报系统概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毅 《海洋预报》2008,25(1):31-40
本文通过对大量国内外文献的搜集、研读、比较,结合笔者具体工作体会,全面概述了我国海洋观测预报系统的发展历程、取得的主要成就及社会服务功能、与发达国家和国际海洋观测预报业务以及计划的差距;提出了我国海洋观测预报业务未来发展的路线,树立正确海洋观测预报系统的框架,制定完善立体和多学科观测体系的规划,促进和加快新型预报模式的研发和应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概述了我国近年来在海冰预报基础研究方面的工作进展情况,着重介绍了在我国海冰的气候成因、海冰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等方面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参考美国海军近几十年来对海冰预报的研究历程,介绍了其海冰预报系统发展至今的几个重要阶段及其相关代表性研究成果.旨在借鉴美国海军海冰预报系统的研究动向,使我国海洋环境的研究得到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0.
雷达观测海冰分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在国内首次应用陆基雷达对辽东湾海冰进行分类研究,认为冰表面粗糙度、冰厚以及海况是影响海冰散射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以海冰雷达散射系数为依据,对海冰分类准确率达80%以上,并首次建立了海冰特征数据库.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海冰观测中冰样压缩机的重要作用;阐述了冰压机各组成部分的设计原理和操作步骤;列出了表征海冰单轴抗压强度性能的部分参数和计算方法;对整机标定的方法提出了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2.
渤、黄海海冰的变化和预报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1951—2000年的渤、黄海的海冰资料,用小波分析和最优气候均态法对渤、黄海的海冰冰级进行分析和预测。小波分析结果较好地反映了渤、黄海海冰的变化规律,使对海冰的研究更符合实际情况。这必将有助于研究海冰变化的机理和不同尺度变化的相互作用。最优气候均态法较好地实现了对渤、黄海海冰的预测。此方法在海冰预报中不失为一种可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文章根据2005—2017年滨州市海域冬季各类海冰监测数据资料,对冰日、冰期、冰型、冰厚、浮冰密集度和结冰范围等冰情要素进行分析,总结海冰的时空分布和冰级特征,为进一步开展相关海域的海冰灾害研究和防灾减灾工作提供必要的参考。研究表明,滨州市海域的总冰期一般为60~80d,其中严重冰期约为25d,河口和浅滩等近岸海域冰情较重;冰型、冰厚和结冰范围等在不同冰期和冰级具有不同特点,对海上设施和海上活动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采用1900—2010年ECMWF海冰密集度、海面温度、风场和NCAR北极涛动等长序列资料,运用EOF分解、线性回归和相关分析等统计方法,分析了巴伦支海海冰年际变化特征及其与影响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巴伦支海海冰面积4月最大,9月最小,每年减少约1653km^2;面积距平正负位相交替出现,1969年后以负距平为主,冰情先重后轻;密集度逐月不同,明显降低的区域呈现“中部偏东—中部—东北部—西北部—中部偏东”转移特点,部分区域每年减少0.006以上;密集度变化的空间特征可由密集度EOF第一主模态表示,与温度的相关系数高于风场;海冰面积与AO呈负相关。我国以往单独针对巴伦支海海冰变化的研究较少,本文丰富了这方面的资料,对浮式平台开发冰区油气资源提供初步参考。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2003~2016年SSMI海冰密集度和NCEP气温、风场等数据,通过计算海冰覆盖率、增长期长度、冬季负积温和风拖曳力等参数,分析了巴伦支海海冰的变化特征及其与热力、动力影响因素之间的联系。结果显示,因西南部存在常年无冰区,巴伦支海14a平均的海冰覆盖率低于50%;覆盖率总体呈现下降趋势,冰情呈现"重—中等—轻"的变化过程,2012年后甚至出现夏季无冰的情况;增长期长度先增后减,起止时刻均有推迟;冬季负积温是影响巴伦支海冰情轻重的重要因素,与年平均海冰覆盖率距平和最大覆盖率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0和-0.89;风拖曳力的改变可在短期内引起海冰覆盖率急剧变化,是海冰边缘区产生流冰的主要原因,易对油气资源开发的海洋平台产生危害。  相似文献   

16.
The modern Sea of Okhotsk and the high-latitude glacial ocean share similar radiolarian faunas suggesting they also share environmental similarities. This sea favors deep- (>200 m) over shallow-living species as evidenced by collections of sediment traps set at 258 and 1061 m in the central part of the Sea. Of the twelve dominant polycystine radiolarian species, four live above and eight below 258 m. The shallow-living species’ productivity maxima coincide with spring and fall phytoplankton blooms while deep-living species’ annual production, nearly twice that of the shallow-living species, is concentrated in fall. Previous workers have shown that summer plankton tows collect higher concentrations of polycystine Radiolaria below than above 200 m and that Radiolaria, fish and zooplankton have unusual concentration maxima between 200 and 500 m. The paucity of Radiolaria and other consumers above 200 m coincides with an upper (0–150 m) cold (−1.5°C to 1.5°C), low salinity layer while higher concentrations below 200 m occur within warmer saltier water. This unusual biological structure must produce a lower ratio of shallow (<200 m) to deep carbon remineralization than elsewhere in the world ocean.Deep-living radiolarian species, similar to those of the modern Sea of Okhotsk, dominate glacial high-latitude deep-sea sediments. If the hydrographic and biological structures that produced these glacial faunas were like those of the modern Sea of Okhotsk, then glacial high-latitude oceans would have differed from today's in at least two respects. Surface waters were less saline and more stable enhancing the spread of winter sea ice. This stability, combined with a deepening of nutrient regeneration, reduced surface water nutrients contributing to a reduction of atmospheric carbon dioxide.  相似文献   

17.
楚科奇海海冰周年变化特征及其主要关联因素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利用1999年美国国家冰雪资料中心的各种卫星遥感综合分析数据对楚科奇海海冰周年变化进行详细分析,将全年的海冰变化过程分成密集冰封期、东岸融化期、单湾结构期、双湾结构期、三湾结构期、全线北撤期、南进封闭期、全面冻结期8个阶段。海冰冻结期仅2个月,海冰融化期持续4~5个月,说明融冰过程的吸热是个漫长的过程。太平洋与北冰洋海面高度差形成的正压压强梯度力是白令海水进入北冰洋的主要动力,白令海水进入冰下形成的暖水海冰边缘区是海冰融化的重要机制。白令海水在楚科奇海扩散过程受到海底地形产生的Taylor柱效应的显著影响,使其产生绕过浅滩,沿海谷流动,在海谷的方向上输送更多的水体和热量的现象,形成海冰融化的湾状结构。楚科奇海的局地风场也是海冰形态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局地风场在冬季阻碍白令海水的入流,而在夏季促进白令海水的入流。  相似文献   

18.
19.
基于贝叶斯分类器的南海黄鳍金枪鱼渔场预报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来自中西太平洋渔业委员会(WCPFC)黄鳍金枪鱼延绳钓2000-2011年的历史渔获数据和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气候预报中心提供的海表温度最优插值数据和法国空间局(CNES)卫星海洋数据中心提供的多卫星融合高度计月合成海面高度资料,基于贝叶斯分类器,根据模型中环境因子的选取以及渔区分类策略的不同预拟了8种构建方案对2011年南海外海黄鳍金枪鱼的渔场进行分类预报,并将预报结果与实际渔场进行对比检验,比较分析不同方案对最终分类结果和精度的影响。检验结果表明,方案1-8总体精度分别为71.4%、75%、70.8%、74.4%、66.7%、68.5%、57.7%和63.7%。方案1-6在65%以上,均能够满足实际渔场预报业务化需求。采用SST和SSH双环境因子的方案均比采用单SST环境因子的方案总体精度稍高,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预报精度,其中采用去除SST和SSH相关性的第一主分量作为预报因子的方案2达到了75%最高精度。采用CPUE平均值正负标准差作为节点比以33.3%与66.7%作为节点来区分高、中、低CPUE渔区的预报结果要更加准确。因此在模型筛选的基础上,选用模型方案2完成南海金枪鱼渔场渔情预报服务系统的系统实现。  相似文献   

20.
Spectrum and self-excite characters are the two significant characters of the dynamics of sea ice. The spectrum character of sea ice is mainly shown by the spectrum of ice force. The spectrum character of the sea ice is its intrinsic attributes. When the spectrum of ice force from the dynamic response of ice and structure interaction are evaluated, the effect of dynamic character of the structure must be eliminated. In this paper, the ice force spectrum at Bohai Bay and Liaodong Bay is evaluated from the displacement and strain responses of a single degree and a multi-degree freedom structure. The evaluated ice force spectrum can be used to define the spectrum character of ice in the analysis of ice induced vibr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