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阿巴嘎旗阿德拉嘎碱长花岗岩位于贺根山蛇绿岩带北侧。为了确定该碱长花岗岩体的岩石成因类型,探讨其构造环境,对该岩体进行了野外地质、岩石学、地球化学和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研究。锆石LA-ICP-MS U-Pb测年表明,阿德拉嘎碱长花岗岩体的侵位年龄为310.7±2.6 Ma,形成时代为晚石炭世。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阿德拉嘎碱长花岗岩具有较高的SiO2、Na2O+K2O含量和较高的Ga/Al、(Na2O+K2O)/CaO值,相对贫CaO、MgO、Sr、Ba、Eu、Ti和P。稀土元素总量较低,轻重稀土分馏不明显,稀土配分曲线呈海鸥性,负铕异常明显(δEu=0.15~0.37)。岩石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该碱长花岗岩为A型花岗岩,形成于弧后伸展构造环境,为晚石炭世古亚洲洋向西伯利亚俯冲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2.
在内蒙古阿巴嘎旗南部新发现一处面积约为9.2km2的片麻状正长花岗岩体,采用LA-MC-ICP-MS锆石U-Pb测年法获得该岩体的同位素年龄为1377±10Ma~1385±14Ma,属中元古代。它是继苏尼特左旗南部锡林浩特微地块的中元古代花岗岩发现后又一处中元古代片麻状正长花岗岩体。片麻状正长花岗岩具条纹状-弱片麻状构造,矿物组成为石英(25%~30%)、微斜长石(30%~40%)、条纹长石(15%~20%)、斜长石5%~10%以及少量黑云母(约5%)。其地球化学成分显示高SiO_2(76.05%~78.16%)、高碱(K_2O+Na_2O=6.69%~8.04%)和较高的K_2O/Na_2O比值(1.01~2.48),低TiO_2(0.17%~0.23%)、A1_2O_3(10.99%~11.97%)、MgO(0.08%~0.44%)和CaO(0.15%~0.37%),铝饱和指数A/CNK值均大于1.1,里特曼指数主体小于1.8,属于过铝质和钙质系列;并且它们具有稀土元素总量高,轻稀土富集而重稀土亏损的特征,显示强烈负铕异常(δEu=0.44~0.53)和高的10000Ga/Al比值(均值为4.43)。上述岩相学、地球化学组成均显示A型花岗岩的特点,暗示其形成于伸展环境。片麻状正长花岗岩锆石ε_(Hf)(t)值主体介于+0.5~+4.6,两阶段模式年龄t2DM为1.88~2.10Ga,表明岩浆可能来源于古元古代新增生地壳的部分熔融。阿巴嘎旗与苏尼特左旗中元古代岩体的发现为锡林浩特微地块的存在提供了直接证据。区域对比显示中亚造山带中的阿拉善微地块、中天山微地块、库鲁克塔格微地块和锡林浩特微地块上均具有~1.4Ga岩浆事件产物,可能是全球哥伦比亚超大陆裂解事件(1.5~1.3Ga)的岩浆响应。 相似文献
3.
沙麦钨矿床位于内蒙古东乌旗地区,是该区目前已探明的中型岩浆热液型钨矿床。矿体主要赋存在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黑云母二长花岗斑岩中,对这两种花岗质岩石的岩相学、岩石地球化学和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黑云母二长花岗岩锆石U-Pb年龄为135.6±1.6 Ma和136.3±1.8 Ma,黑云母二长花岗斑岩锆石U-Pb年龄为138.6±1.1 Ma,二者侵位时间均为早白垩世。两种花岗质岩体具有富SiO2(73.73%~78.23%)、高钾钠(Na2O+K2O)(7.56%~8.89%)、贫MgO(0.09%~0.20%)、贫CaO(0.51%~0.89%)、贫TiO2(0.03%~0.12%)的特征,属于过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微量元素富集Rb、K、Th和U,相对亏损Sr、Ba、Nb、P和Ti元素,具有强烈的Eu负异常,具有较高的FeOT含量,较高的FeOT/MgO和FeOT/(FeOT+M... 相似文献
4.
东准噶尔是中亚造山带(CAOB)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对东准噶尔老爷庙地区出露的流纹岩开展岩石学、地球化学和锆石U- Pb年代学研究,探讨其岩石成因和成岩时的构造环境。结果表明老爷庙流纹岩具有高硅、高钾、富碱,贫钙、磷、铁、镁、钛的特征,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K、Th、Nb、Ta及高场强元素Zr、Hf,相对亏损Ba、Sr、P、Ti。轻稀土富集明显,且轻稀土元素内部分馏相对较强,重稀土元素元素内部分馏较弱,Eu负异常较强(δEu=0. 12~0. 65),呈右倾海鸥型。锆石饱和温度平均878℃,属于高温花岗岩;形成压力<0. 8GPa,深度<30km。与典型A型花岗岩相似,成因类型上属A2型流纹岩,产于后碰撞环境。LA- ICP- MS锆石U- Pb定年显示其形成于311. 6±3. 1Ma,属晚石炭世,地层归属为巴塔玛衣内山组。综合本文数据及区域地质特征,老爷庙地区在晚石炭世已经拼贴到西伯利亚板块,进入后造山向板内转化的过渡期,结束了地壳的侧向增生,但由于大量幔源岩浆底侵作用,使该区仍在垂向增生。 相似文献
5.
准噶尔盆地周缘出露大量晚古生代花岗岩,与古亚洲洋的闭合及陆陆碰撞造山过程密切相关。对东准噶尔东北缘阿舒达斯一带碱性花岗岩进行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通过对SHRIMP锆石U-Pb测定,确定该地区碱性花岗岩结晶年龄为(319.3±2.5)Ma。岩石化学组成上碱性花岗岩具高Si O2(70.16%~75.64%)、富碱(Na2O+K2O=8.57%~10.15%)和贫Ca O(0.26%~0.73%)、低Al2O3(11.99%~14.07%)特征。微量元素上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Th和高场强元素Nb,Zr,Hf,亏损Ba和Sr元素,轻重稀土元素分馏较明显,(La/Yb)N=3.07~6.77,具强Eu负异常,δEu=0.14~0.3。稀土元素分布模式呈右倾海鸥型,具极高的全岩锆石饱和温度,为873℃~918℃,平均894℃,显示典型A型花岗岩特征。据前人研究成果,阿舒达斯一带A型花岗岩为乌伦古碱性花岗岩带的一部分,可能是幔源岩浆底侵,导致富Nb玄武岩部分... 相似文献
6.
西秦岭天水地区太白花岗岩体LA-ICP-MS锆石U-Pb年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秦岭造山带南缘勉略构造带北侧发育有近东西向展布的印支期花岗岩带,位于甘肃徽县地区的太白岩体是该花岗岩类的一部分。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年龄表明,太白岩体的形成时代为221.8Ma±1.5Ma,属于印支期晚期。主要岩石类型为灰白色—肉红色中细粒二长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太白岩体属于准铝质—弱过铝质的高钾钙碱性系列;稀土元素总量ΣREE为79.0×10-6~194×10-6,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呈轻稀土元素强烈富集、重稀土元素相对亏损的右倾型,Eu负异常明显;高场强元素(HFSE)Nb、P、Ti、Y、Yb和大离子亲石元素Ba、Sr强烈亏损。太白岩体是以中基性岩石为主的壳源物质部分熔融形成的岩浆上升侵位形成的,且处于同碰撞(挤压环境)向后碰撞(伸展环境)转化阶段,为后造山期花岗岩,是扬子板块和华北板块全面碰撞导致增厚下地壳物质部分熔融的产物。 相似文献
7.
阿巴嘎旗阿德拉嘎碱长花岗岩位于贺根山蛇绿岩带北侧。为了确定该碱长花岗岩体的岩石成因类型,探讨其构造环境,对该岩体进行了野外地质、岩石学、地球化学和LA- ICP- MS锆石U- Pb年代学研究。锆石LA- ICP- MS U- Pb测年表明,阿德拉嘎碱长花岗岩体的侵位年龄为310. 7±2. 6Ma,形成时代为晚石炭世。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阿德拉嘎碱长花岗岩具有较高的SiO2、Na2O+K2O含量和较高的Ga/Al、(Na2O+K2O)/CaO值,相对贫CaO、MgO、Sr、Ba、Eu、Ti和P。稀土元素总量较低,轻重稀土分馏不明显,稀土配分曲线呈海鸥性,负铕异常明显(δEu=0. 15~0. 37)。岩石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该碱长花岗岩为A型花岗岩,形成于弧后伸展构造环境,为晚石炭世古亚洲洋向西伯利亚俯冲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8.
顺作花岗岩位于海南岛五指山地区白垩纪火山岩的东西两侧,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为254.4±2.4Ma,形成于晚二叠世。岩石学及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其属于亚碱性岩系列,SiO2含量为69.88%~74.51%,平均72.99%,属酸性岩类。具有明显的Ba、Ta-Nb、P、Ti负异常和较明显的Rb、K、Pb、Nd正异常。初始锶比值为0.70947~0.717388,低于大陆岩石平均锶初始比值(0.719),属中等锶花岗岩。εNd(t)为-9.25~-5.14,T2DM值为1444~1777Ma,其可能是板岩、千枚岩、斜长片麻岩、麻粒岩、斜长透辉石岩等岩石或更深部同类岩石受地壳增厚而发生的深熔作用及NW—SE向挤压应力共同作用的产物,为S型花岗岩。侵位方式是同碰撞构造环境下的强力侵位,最可能的是热气球膨胀式的底侵。属于壳源重熔型花岗岩,形成于同碰撞环境。 相似文献
9.
秦岭造山带南缘勉略构造带北侧发育有近东西向展布的印支期花岗岩带,位于甘肃徽县地区的太白岩体是该花岗岩类的一部分。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年龄表明,太白岩体的形成时代为221.8Ma±1.5Ma,属于印支期晚期。主要岩石类型为灰白色—肉红色中细粒二长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太白岩体属于准铝质—弱过铝质的高钾钙碱性系列;稀土元素总量ΣREE为79.0×10-6~194×10-6,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呈轻稀土元素强烈富集、重稀土元素相对亏损的右倾型,Eu负异常明显;高场强元素(HFSE)Nb、P、Ti、Y、Yb和大离子亲石元素Ba、Sr强烈亏损。太白岩体是以中基性岩石为主的壳源物质部分熔融形成的岩浆上升侵位形成的,且处于同碰撞(挤压环境)向后碰撞(伸展环境)转化阶段,为后造山期花岗岩,是扬子板块和华北板块全面碰撞导致增厚下地壳物质部分熔融的产物。 相似文献
10.
在岩石学研究的基础上,运用LA-ICP-MS锆石U-Pb定年和地球化学方法,研究了阿尔山地区不同时代花岗岩体的成因和构造意义。研究表明,三广山中粒碱长花岗岩形成于印支期(228.5±3.0Ma);南兴安似斑状碱长花岗岩形成于燕山期(141.7±2.6Ma),捕获锆石年龄为1847±21Ma,反映该区可能具有前寒武纪结晶基底。两岩体岩石化学以富Si、高K、低Mg、贫Ca为特点,A/CNK值为1.00~1.05;富集高场强元素和轻稀土元素,亏损重稀土元素和大离子亲石元素,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为典型的右倾海鸥型。岩相学和地球化学特征显示,三广山和南兴安花岗岩均为A型花岗岩。其中,三广山花岗岩为A2型花岗岩,南兴安花岗岩为A1型花岗岩。全岩Sr-Nd同位素组成(εNd(t)值为2.26~5.58)表明,阿尔山地区花岗岩的源区可能为显生宙-新元古代期间从亏损地幔中新增生的地壳物质,但南兴安和三广山2个岩体的形成机制不同。三广山A2型花岗岩可能是古亚洲洋在三叠纪闭合后进入造山后阶段岩石圈伸展体制下的产物,而南兴安A1型花岗岩可能形成于早白垩世大兴安岭地区板内伸展作用下的拉张减薄环境。 相似文献
11.
内蒙阿尔善布拉格一带早二叠世碱性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锆石 U-Pb 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内蒙古苏尼特左旗阿尔善布拉格一带出露的碱性花岗岩的区域地质调查及综合研究测试,得到锆石U-Pb年龄为297±3 Ma~295.8±1.4 Ma.岩石中普遍含有霓石、钠闪石等碱性暗色矿物,具高硅、富碱,贫FeOt、MgO特征,铝饱和指数A/CNK介于0.85~1.02之间.微量元素表现为富集Rb、Th、Zr、Hf等元素,亏损Ba、Nb、Sr、P、Ti,稀土配分曲线呈V型,属A型花岗岩,指示了贺根山洋闭合后的造山后伸展背景. 相似文献
12.
东天山位于中亚造山带西南缘,发育大量的晚古生代花岗岩,这些晚古生代花岗岩产出的构造环境长期以来一直存在争议。阿克塔格花岗岩体位于东天山南缘,主要岩石类型为角闪钾长花岗斑岩。SHRIMP锆石U-Pb定年给出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306.5±2.8 Ma(MSWD=0.53),表明其形成于晚石炭世晚期。钾长花岗斑岩地球化学成分比较均一,具有富硅、钾、钠,贫钙、镁、磷、钛的特点,铝含量中等,属弱过铝质(A/CNK=1.01~1.03,A/NK=1.09~1.12)。富集轻稀土元素,具有明显的Eu负异常。在原始地幔标准化微量元素蛛网上,所有样品均表现出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s,Rb、Th和K),强烈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s,Nb、Ta、P、Ti),具有较高的Ga/Al值,为典型的A2型花岗岩,是目前东天山地区报道的最早的晚古生代A型花岗岩,它的形成应是在后碰撞背景下与基性下地壳的重熔有关。同时也说明,东天山地区的大洋(南天山洋)在二叠纪之前就已关闭了。 相似文献
13.
在岩石学研究的基础上,运用LA-ICP-MS锆石U-Pb定年和地球化学方法,研究了阿尔山地区不同时代花岗岩体的成因和构造意义。研究表明,三广山中粒碱长花岗岩形成于印支期(228.5±3.0Ma);南兴安似斑状碱长花岗岩形成于燕山期(141.7±2.6Ma),捕获锆石年龄为1847±21Ma,反映该区可能具有前寒武纪结晶基底。两岩体岩石化学以富Si、高K、低Mg、贫Ca为特点,A/CNK值为1.00~1.05;富集高场强元素和轻稀土元素,亏损重稀土元素和大离子亲石元素,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为典型的右倾海鸥型。岩相学和地球化学特征显示,三广山和南兴安花岗岩均为A型花岗岩。其中,三广山花岗岩为A2型花岗岩,南兴安花岗岩为A1型花岗岩。全岩Sr-Nd同位素组成(εNd(t)值为2.26~5.58)表明,阿尔山地区花岗岩的源区可能为显生宙—新元古代期间从亏损地幔中新增生的地壳物质,但南兴安和三广山2个岩体的形成机制不同。三广山A2型花岗岩可能是古亚洲洋在三叠纪闭合后进入造山后阶段岩石圈伸展体制下的产物,而南兴安A1型花岗岩可能形成于早白垩世大兴安岭地区板内伸展作用下的拉张减薄环境。 相似文献
14.
在岩石学研究的基础上,运用LA-ICP-MS锆石U-Pb定年和地球化学方法,研究了阿尔山地区不同时代花岗岩体的成因和构造意义。研究表明,三广山中粒碱长花岗岩形成于印支期(228.5±3.0Ma);南兴安似斑状碱长花岗岩形成于燕山期(141.7±2.6Ma),捕获锆石年龄为1847±21Ma,反映该区可能具有前寒武纪结晶基底。两岩体岩石化学以富Si、高K、低Mg、贫Ca为特点,A/CNK值为1.00~1.05;富集高场强元素和轻稀土元素,亏损重稀土元素和大离子亲石元素,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为典型的右倾海鸥型。岩相学和地球化学特征显示,三广山和南兴安花岗岩均为A型花岗岩。其中,三广山花岗岩为A2型花岗岩,南兴安花岗岩为A1型花岗岩。全岩Sr-Nd同位素组成(εNd(t)值为2.26~5.58)表明,阿尔山地区花岗岩的源区可能为显生宙—新元古代期间从亏损地幔中新增生的地壳物质,但南兴安和三广山2个岩体的形成机制不同。三广山A2型花岗岩可能是古亚洲洋在三叠纪闭合后进入造山后阶段岩石圈伸展体制下的产物,而南兴安A1型花岗岩可能形成于早白垩世大兴安岭地区板内伸展作用下的拉张减薄环境。 相似文献
15.
砾石滩地区位于内蒙古额济纳旗西部,晚古生代花岗岩出露广泛,是研究北山造山带晚古生代地质演化的关键地区.锆石LA-MC-ICP-MS U-Pb测年结果显示,该地区的花岗岩形成于晚石炭世,其中英云闪长岩年龄为310.8±1.4 Ma,花岗闪长岩年龄为310.3±1.4 Ma和306.0±1.2 Ma,二长花岗岩年龄为308.7±1.4 Ma.岩石学及化学成分显示其为准铝质-弱过铝质、中钾钙碱性系列岩石;稀土配分曲线呈现轻稀土元素相对富集的右倾分布特征,弱负铕异常(δEu为0.7~0.9);岩石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K等,具有负的Nb、Ta和Ti异常;英云闪长岩、花岗闪长岩具有不均一的εHf(t)值(3.8~14.8)、(7.3~14.0),二阶段Hf同位素模式年龄tDMC分别为378~1 083 Ma、433~868 Ma.北山造山带北部晚石炭世英云闪长岩、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的形成与壳幔混合有关,产生于大洋岩石圈俯冲过程中,形成于陆缘弧环境,该过程诱发了地幔对流,因而产生了幔源岩浆底侵,并将元古宙基底岩石熔融,壳幔混合之后形成晚石炭世大规模花岗岩类.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乌兰浩特地区正长花岗岩形成时代及其构造环境,对其进行锆石U-Pb年龄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219.7±1.2)Ma,代表了其成岩年龄;岩石高硅、高碱,贫铝、钙、镁、铁;岩石稀土含量偏高,轻重稀土分馏不明显,Eu负异常明显;在微量元素上,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K,贫Sr、Eu、Ba,富高场强元素U、Th、Hf、HREE,贫Ti;10000×Ga/Al值(3.53~5.09)均大于A型花岗岩的下限值(2.6),明显高于I型和S型花岗岩的平均值(分别为2.10和2.28).因此,晚三叠世正长花岗岩为A型花岗岩,推断其形成于古亚洲洋闭合后的造山后岩石圈伸展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17.
兴蒙造山带的构造格局、分布规律和演化过程十分复杂,特别是古亚洲洋“剪刀式”闭合的最后时限及随后的陆-陆碰撞过程仍未达成统一共识。文中研究区位于兴蒙造山带东段,大地构造位置夹持于贺根山—黑河断裂带和索伦—西拉木伦—长春断裂带之间,为研究中亚造山带东段的地质演化提供重要窗口。内蒙古科尔沁右翼前旗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岩体呈岩株状产出,长轴约400 m,短轴150~250 m,长轴呈NE向展布,北侧侵入大石寨组,南部与林西组呈断层接触关系。岩石为中-细粒花岗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由钾长石(40%)、斜长石(25%)、石英(20%)和黑云母(14%)及少量的绿泥石(1%)等组成。锆石LA-ICP-MS U-Pb测年结果为(221.1±2.1) Ma,表明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形成于晚三叠世。岩石地球化学表现为高SiO2(68.46%~70.38%),高K2O+Na2O(9.02%~9.39%),低P2O5(0.09%~0.17%),低MgO(0.60%~0.80%),低TiO2(0.54%~0.58%),中等K2O/Na2O(0.90~1.54),轻重稀土元素分馏明显,轻稀土相对富集(∑LREE含量为(163.55~226.55)×10-6),重稀土相对亏损(∑HREE含量为(11.96~21.67)×10-6),明显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Th、Ba和K,亏损高场强元素Nb、Zr和Hf,表现出过铝质高钾钙碱性I型花岗岩特征,同时与华北陆块北缘二叠纪末—三叠纪岩浆岩形成于后碰撞/后造山的构造环境相符。综合前人研究成果和区域地质资料,推断内蒙古科尔沁右翼前旗地区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形成于岩石圈拆沉及软流圈上涌的环境中。 相似文献
18.
新疆伊吾地区晚石炭世侵入岩产于天山-兴蒙造山系谢米斯台-库兰卡兹干古生代复合岛弧带的东段。用LA-ICP-MS技术测得伊吾地区石英闪长岩中锆石~(206)Pb/~(238)U年龄为312.4±1.5Ma(MSWD=0.18,n=30),属晚石炭世。岩石化学资料表明,伊吾地区晚石炭世侵入岩为准铝质高钾钙碱性岩系,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平坦,具中等程度的负Eu异常。微量元素中富集轻稀土元素及Ba、Th等大离子亲石元素,而相对亏损Nb、Ti、P元素,P元素较强亏损可能与磷灰石分离结晶作用有关,元素地球化学组成指示其与大陆地壳物质具有明显的亲缘性;以上资料揭示,伊吾地区在晚石炭世已经处于后碰撞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19.
20.
为厘清白墩子二长花岗岩体的形成时代、成因及构造环境,对其开展了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测年和地球化学特征分析。该岩体锆石206Pb/238U 同位素加权平均年龄为(306.1±5.3) Ma,时代为晚石炭世。该岩体具有较高的 Al2O3(13.09%~14.05%)和 SiO2(72.14%~75.71%)、较低的 CaO(0.89%~1.34%);轻重稀土元素分馏相对明显[(La/Yb)N=13.35~18.83],LREE/HREE=6.66~17.40,稀土总量较低(∑REE=60.40×10-6~81.24×10-6),弱 Eu 负异常(δEu=0.44~1.24),稀土元素分布图呈右倾型特征;在微量元素蛛网图上,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Nb,Ta,Sr,相对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Th,Rb,Pb。白墩子二长花岗岩体具较高 Sr/Y 比、低 Yb、弱 Eu 负异常特征、Mg...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