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 毫秒
1.
近海污染/生态环境自动监测装置--水质监测浮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863-818支持研究的最新成果“近海污染/生态环境自动监测技术(水质监测浮标)”的功能,特点及关键技术,它利用海水营养盐现场自动分析仪和水传感器,pH,溶解氧,温度,盐度)集成自动水质监浮标,主要应用于河口地带,排污口附近海域经洋增养殖区,自动完成数据采集,处理,存储及储输,实时,连续地为水质污染监测,海洋水产养殖提供服务,同时为海综合管理和海洋科学研究提供基础数据,该成果对于我国海洋环境立体监测网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3.
4.
海岸带综合管理中的海洋污染监测及其在决策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介绍了海洋污染及污染监测的基础上,着重论述了污染监测在海岸带综合管理中的作用。污染监测能反映海岸带区域的环境质量状况,为海岸带的综合管理提供基础资料。执行海岸带综合管理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贯彻环保设施与工程的“三同时”(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政策,实施重点海域排污总量控制等各项制度,这些措施的落实都离不开污染监测的定量监督。污染监测的证据是处理污染事故、解决污染纠纷所必须依靠的。文章最后提出,污染监测具有执法监督地位,在海岸带综合管理中可发挥技术监督作用。 相似文献
5.
6.
7.
8.
9.
10.
2018年2月1日,北京,“桑吉”轮碰撞燃爆事故处置工作新闻发布会,“从海上一线调查来看,国家海洋局第一时间就派出三条船赶赴现场进行现场的监测,”“我们在沉船点周边海域以及漂移路径共采集了360个水样,监测结果显示溢油已对事故海域造成一定生态环境影响,累计有11个站位的水样石油类物质浓度超第四类海水水质标准”。当时我正在单位食堂吃饭,当我看到这些信息的时候,感到特别欣慰和骄傲,那次应急监测的场景又一幕幕的出现在我的脑海里。 相似文献
11.
12.
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是提升实验室运转效率及质量管理水平、促进监测业务工作与信息规范化接轨的重要手段。目前,我国已开启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的新阶段,各类实验室正大力推广与建设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海洋环境监测业务具有其自身特色,因此广谱性的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无法满足海洋环境监测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的模块设置与功能需求。文章综合分析了我国海洋环境监测业务工作的特点,提出海洋环境监测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需求,特别突出了质量管理与质量控制在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中的功能与设计要求,以期为各级海洋监测机构建设实施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不同海面状况海洋石油污染处理方法优化配置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海洋石油污染成为海洋污染的主要类型,对海洋水生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而溢油成为石油进入海洋的主要方式,如何对溢油事故进行有效的预防和处理成为治理海洋污染的关键所在。论文对当今处理溢油使用的物理法、化学法、自然降解法、生物处理法、燃烧法等进行了介绍,详细考察了各种处理方法的适用条件,以及在限制条件下如何对各种选择方法进行优化组合。 相似文献
14.
15.
16.
水质监测浮标示范区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863-818支持研究的最新成果“近海污染/生态环境自动监测装置(水质监测浮标)”在镇海示范区试验的情况和数据分析结果,对各测量要素使用的水质分析仪和传感器的特点和不足进行了简单的介绍。 相似文献
17.
文章基于我国沿海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海洋环境和海洋经济的面板数据,将海洋产业结构和海洋产业劳动力要素投入作为控制变量,构建双对数面板数据模型,就海洋环境污染对海洋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海洋环境污染与海洋经济发展存在负相关关系,海洋产业结构与海洋经济发展存在正相关关系,海洋产业劳动力要素投入与海洋经济发展存在负相关关系。基于此,为促进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加强海洋环境保护和治理、优化升级海洋产业结构以及培养和引进海洋专业人才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针对中国海域海洋污染环境保障系统的研究进展,并阐述中子活化分析(Neutron Activation Analysis,NAA)方法在其中的可能作用。该系统基于对海洋三维流场的预报与分析,对海洋污染物可能的扩散路径与影响区域、污染源头的可能位置进行推测,并结合GIS技术整合相关的环境敏感信息,为将污染物造成的危害降到最低提供决策支持。基于该系统技术的渤黄海海洋污染物预测预警系统已经实现业务化运行多年,并在中国沿海污染事故应急中多次获得成功的经验。目前,针对重金属与放射性污染物的环境保障系统正处于理论实验阶段,由于NAA方法特别适合用于对部分重金属及放射性物质的检测,因此NAA方法对实现海洋重金属及放射性污染物的监测及预测预警具有非常重要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Marine Protected Areas in the Mediterranean Sea: Objectives, Effectiveness and Monitoring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imonetta Fraschetti Antonio Terlizzi Fiorenza Micheli Lisandro Benedetti-Cecchi Ferdinando Boero 《Marine Ecology》2002,23(S1):190-200
Abstract. The number of Marine Protected Areas (MPAs) is continuously increasing worldwide because of the increasing recognition of the profound effects that humans can have on marine systems. A large body of literature deals with marine reserves and their potential as conservation and management tools. In several cases, empirical evidence demonstrated that reserves can harbour greater diversity, higher abundance, and larger organisms than unprotected areas. In most cases, however, reserve design and site selection involved little scientific justification, with no direct test of most of the mechanisms assumed to work in a marine reserve. Field investigations of subtidal marine reserves are generally confounded by intrinsic ecological differences between sites investigated inside and outside reserves, by a lack of site and reserve replication, or by the absence of information about the biota before reserve establishment. This is particularly true in the Mediterranean Sea. The aim of this paper is to show that, at least in the Mediterranean basin, the effectiveness of MPAs has been rarely demonstrated because of lack of appropriate sampling designs. An MPA can be considered as a zone subjected to human impact, presumably a positive one. As a consequence, we propose the use of experimental procedures generally utilised for detecting environmental impacts.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