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九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96-020)“农业气象灾害防御技术研究”正式立项由中国气象局、农业部、林业部、水利部、中国科学院联合主持的《九五》国家农业科技攻关项目“农业气象灾害防御技术研究”经专家论证,国家科委批准,已于1996年10月10日正式立项...  相似文献   

2.
“黑龙江省城镇火险预报及火灾防御对策研究”课题通过专家鉴定由黑龙江省气象局、黑龙江省公安厅消防局和黑龙江省保险公司共同完成的“黑龙江省城镇火险预报及火灾防御对策研究”课题,于1996年1月15日在哈尔滨通过了省科委主持的鉴定。鉴定委员会认为:该成果具...  相似文献   

3.
2008年是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我国南方致洪暴雨监测与预测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实施的第4年,也是项目研究工作取得重要进展的一年。2008年,在国家科技部和中国气象局的大力支持下,在项目首席科学家张人禾研究员和项目专家组领导下,经过7个课题负责人的精心组织和合理安排及项目组80多名研究人员的共同努力,我国南方暴雨研究在一些关键科学问题上取得了重要进展,这些进展的取得为本项目圆满完成国家规定的研究任务并实现预期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青藏高原地区大气臭氧亏损是近年来中国科学家首先发现的重要环境科学问题。珠穆朗玛峰位于高海拔地区,地面加热造成的臭氧亏损更为典型、在这一地区观测臭氧垂直分布的结构有助于进一步理解该地区臭氧亏损的过程和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由中国著名科学家叶笃正院士和著名山地气象专家高登义研究员建议,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建立了‘珠峰及喜马拉雅地区环境监测研究’项目,决定对珠峰及喜马拉雅地区进行为期10年的环境监测研究。2000年 5月25日至 6月10日,由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与中国科学探险协会共同组织,来自3…  相似文献   

5.
本项目于2000年12月28~29日在北京召开项目课题中期评估会议,评估专家有陶诗言院士、李泽椿院士、周秀骥院士、吴国雄院士、丑纪范院士、颜宏研究员、丁一汇研究员、王绍武教授、章国材司长、首席科学家倪允琪教授。评估专家一致认为:该项目所有课题的研究状态和研究前景十分良好,并取得重大进展。项目启动以来取得的主要进展(简介):1)基本弄清了1998年长江洪涝的成因和中尺度暴雨系统及其大尺度环流背景的结构机理和物理图像,尤其在中尺度系统的结构分析和数值模拟方面取得重要进展,为后续深入研究梅雨锋中尺度暴…  相似文献   

6.
农业干旱综合应变防御技术研究取得重大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刘庚山  安顺清等 《气象科技》2001,29(1):F003-F003
干旱缺水是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最大的绊脚石,特别是近年来的连续大旱不仅对农业生产,而且对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以及生态环境造成了重大的不利影响。各级政府和广大群众迫切需要有效的农业干旱防御技术。然而农业干旱是一个复杂的科学问题,它涉及到土壤、作物、大气和人工措施等方面,因此它的准确监测、预报以及有效防御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这个问题的重要性无论提到什麽高度都不过分。“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农业气象灾害防御技术研究”中的“农业干旱综合应变防御技术研究”专题(960200101)通过5年的攻关研究,取得了一…  相似文献   

7.
该项目属国家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第一批资助的项目。项目的关键技术是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农业气象灾害防御技术研究”(96—020)的研究成果。申请转化的内容为推广冬小麦干旱综合应变防御集成技术和低温冷害综合防御技术等。项目的创新点是农业干旱综合应变集成防御技术(软硬件相结合)和低温冷害综合防御技术可明显提高防御严重干旱的能力和科学水平,  相似文献   

8.
该项目属国家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第一批资助的项目。项目的关键技术是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农业气象灾害防御技术研究”(96-020)的研究成果。申请转化的内容为推广冬小麦干旱综合应变防御集成技术和低温冷害综合防御技术等。项目的创新点是农业干旱综合应变集成防御技术(软硬件相结合)和低温冷害综合防御技术可明显提高防御严重干旱的能力和科学水平,有利于高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涠洲岛附近海面1978 ̄1996年3月 ̄6月强对流大风天气过程的种类、气候特征、环流形势、影响的天气系统等,了解其出现时间、系统来向、风力大小,为广西海上交通运输、渔业生产、石油平台等防御突发性强对流失风天气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周小刚  邓北胜  熊廷南 《气象》1997,23(5):26-29
利用三峡地区东部6个站1961-1994年10月-1月的逐日降水量资料和逐日历史天气图资料,统计分析了500hPa环流形势呈“大U”型的条件下,三峡地区有无区域性强降水的前期指标,并用1995年资料进行检验,1996年资料进行试报。结果表明可根据500hPa天气图上小槽位置,孟加拉湾槽位置及地面天气图上锋面位置3个指标的组合并结合其它消空条件能较好地预报“大U”型环流形势下三峡地区有无区域性强降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