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大陆地区温泉分布的深部热背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温泉是地热资源的直接显示.本文通过收集中国大陆温泉数据,对温泉分布进行了分区,并从热岩石圈厚度、莫霍面深度、岩石圈热结构和居里面深度等角度出发,揭示了温泉分布与深部热背景之间的联系.以泉水温度为依据将温泉定义为低温泉(25℃≤T<50℃)、中温泉(50℃≤T<75℃)和高温泉(T≥75℃).根据大地构造、区域地理和地热...  相似文献   

2.
温泉文化与四川省温泉旅游特色产品的开发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四川省有着丰富的温泉地热资源,且类型齐全。近年来,温泉度假地的开发加快,但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温泉旅游产品缺乏文化底蕴。为此,应依托温泉地的自然、人文资源,利用温泉地悠久而独特的民族、地域文化积淀,深度挖掘温泉景观文化、生命文化、沐浴文化,从而全面提升我省温泉旅游产品的文化品味,增强我省温泉旅游产品的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3.
福建温泉的特点及其热源,成因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何永金  陈明光 《福建地质》1999,18(3):149-155
主要介绍了福建温泉的水温,水量,水质,水热异常区大小,空间分布以及产出的地质,地貌的特点,对福建温泉的主要热源观点进行讨论,并对福建温泉的热源,成因和温泉的构造意义提出了初步的想法。  相似文献   

4.
韶关市地处广东省北部,目前已发现72处温泉,是广东省温泉最多的地区之一。本文在对韶关市温泉分布情况、地质背景、地热流体化学特征、温泉产能及地热水利用节煤减排量、温泉开发利用现状等资料综合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探讨已开发温泉的社会经济效益,并根据韶关市温泉的特征,对温泉的开发利用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何洋  李晓  肖尧  张子森 《地下水》2015,(1):30-32
通过对草科温泉的水化学及同位素特征分析,结合温泉的水文地质条件,探讨了温泉的成因,研究认为草科温泉的补给水源来温泉以北海拔3 200 m左右的山区的大气降雨,降雨沿裂隙下渗向深部径流,通过计算推测出热储深度为1 900 m左右,温度为91℃,在水压差和密度差的作用下,深部热水运移至草科背斜倾伏端,从有利部位上涌形成温泉。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天池火山区温泉气体组分特征与气体来源,测试了长白山天池火山区聚龙温泉和锦江温泉的气体成分。结果显示,聚龙温泉的温度(71.1℃)、He(7×10-6)、CO2(83.02%)含量和3He/4He值(3.92 Ra)均低于以往年份的值;而锦江温泉的温度(58.3℃)、He(133×10-6)、CO2(94.06%)和3He/4He值(5.81 Ra),相比于2012年、2013年,呈现升高的趋势。近十几年的观察结果显示,两个温泉上述参数均较稳定。气体地球化学成分的判别结果表明,锦江温泉和聚龙温泉逸出的气体均为幔壳混合的源区,锦江温泉受壳源物质的影响相对较小;而聚龙温泉逸出的气体含有较高壳源和空气来源物质,幔源物质的贡献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分析筠连温泉岩溶风景区旅游景观资源特点的基础上,应用类比法研究的一般原理,将其与美国阿肯色州的温泉国家公园进行了定性类比和定量对比,得出筠连温泉岩溶风景名胜区的旅游景观资源,无论在品质上和丰度上,均与美国温泉国家公园类同的明确结论。  相似文献   

8.
谢洪忠 《地质与资源》2009,18(4):314-316,291
温泉旅游资源属于典型的地质资源,具有地下水及地热资源的属性特征.在温泉旅游的开发过程中,要科学认识温泉的成因、类型、分布、医学成分和疗效等内容.应避免违背科学规律的行为,合理开采地下水,防止地面沉降,防治水污染,加强旅游行业管理,实行旅游温泉品质认证制度,利用人工回灌等方法防止资源浪费和破坏,严格执行法律法规,规范温泉旅游资源开发,遵循科学性、环保性的利用原则,体现温泉旅游特色,促进区域旅游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陈履安 《贵州地质》2016,33(3):213-219
本文在简要介绍温泉基本知识的同时,根据饮用天然矿泉水和医疗天然矿泉水的有关标准、有关温泉的水化学组成与饮浴效果的关系,结合石阡县温泉群中有代表性的城南温泉的水质—水化学组成,从水质与医学的角度,详细讨论了作为饮用天然矿泉水和医疗天然矿泉水的石阡温泉的特色与饮、浴价值,健康效应和辅助医疗效果,以及疗养作用。同时,就其水质与国内外典型名优矿泉水进行了比较,指出了石阡城南温泉(矿泉水)的优势与特色。  相似文献   

10.
洛阳市龙门温泉成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对龙门温泉所处地区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的分析,根据温泉的水文地球化学特征,从温泉的水源、热源、构造等方面阐明了龙门温泉的成因,并对温泉的热储温度、循环深度作了较为系统的论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