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RGIS3.0是基于MapInfo二次开发技术和普通微机Windows平台,利用Visual Basic语言和混合语言编程技术开发的具有重力、磁法等空间数据可视化管理,数据预处理,数据处理与反演,电法数据正反演,基于GIS的图表、图形、图像处理及规范制图的一套多功能应用软件系统.该系统基本涵盖了当前重、磁、电数据处理与反演解释通常所使用的方法及成果表达功能,可以满足基层物探工作与普通科研工作对异常进行数据处理与反演解释的需求.  相似文献   

2.
为应用GIS技术建立成矿区带矿产资源评价的多源地学信息系统 ,本文对物化探信息按GIS技术上的要求 ,建立了科学、规范、实用的数据分层标准及数据记录格式。将物化探信息分成重力、航磁、化探、物探异常、化探异常等 5个大类 ,及 11个主题图层。制定了分层和命名规则。在此基础上系统地编制了数据纪录格式  相似文献   

3.
在黑龙江省五常县—沙兰站公社1:20万区域重力调查工作中,运用重磁电数据处理与解释软件系统(RGIS)的2.5D人机交互可视化重力和磁异常联合反演,对于工作区的深部构造、莫霍面、地壳深部密度界面等问题作出了一定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为了提高使用重力数据推断断裂构造的有效性,先以"田"字形小子域滤波法突出重力梯级带异常,再分别联合水平总梯度模、解析信号振幅及水平方向导数进行二次处理.通过理论模型试验,比较单方法及不同组合方法的处理效果,并将组合方法应用到金羊盆地实测重力数据的处理中,推断研究区的断裂构造格架.与地震剖面划分的断裂进行比对,证明了利用组合方法划分断裂构造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已有断裂构造识别方法的组合应用能够更清晰地刻画地质体的边界,在应用重力数据推断断裂构造方面具有非常好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5.
GIS数据融入遥感图像理解的模型初探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作者在本文中讨论了利用电磁波散射的数值计算、高光谱、人人智能进行遥感图像理解的现状,说明了地理信息系统(GIS)数据融入遥感图像理解的重要性,概述了GIS数据融入所面临的问题,指出了GIS融入遥感图像理解对处理系统的一般要求,分析了基于数据挖掘的专家系统、神经网络、进行计算的特点和性能。结合神经网络和进化计算能融合多源数据、高度并行、自适应、自组织能力和知识处理的能力,以及进化计算通过重组、变异和复制算法具有优化选择的功能,构建了基于进化计算的神经网络的GIS数据,并融入模型。模型中GIS属性数据惯穿遥感图像理解的全过程,是一种高层次的数据融合,且GIS数据特征的提取、处理和遥感图像理解是高度并行的。它是一种实现GIS数据融入遥感图像理解的有效途径。基于数据挖掘的专家系统也具有上述功能,但存在数据挖掘的困难。  相似文献   

6.
根据全球磁异常数据和中国近海高精度、高分辨率的海洋船磁资料,通过频率域的迭代下延方法,将两种不同分辨率的数据进行融合,得到了覆盖我国东部及近海的大面积地磁异常数据。对磁异常进行大范围变倾角化极,并进行了小波分解和频谱分析,计算、分析磁源重力异常、磁异常解析信号及倾斜角等转换场。结果显示中国东部及近海主要地质构造单元的磁异常特征,揭示了华北地块古陆块分布和扬子地块的南北边界走向,并指出浙闽火山岩带向西南可能和东沙隆起相连,都是中生代古俯冲的火山弧,南海北部NW向断裂可能是古特提斯构造域向太平洋构造域转换边界断裂,对中生代古俯冲及由主动陆缘向被动陆缘转化过程都有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深部地球物理探测数据是岩石圈结构研究的重要资料,然而由于地学数据本身的多来源、多学科、海量等特点阻碍了数据的共享,而GIS技术恰好以强大的多学科交叉和空间数据处理功能为数据发布提供了新的途径。在GIS中信息的显示和分析方法都取决于地理信息数据模型,因此在利用GIS技术建立数据共享平台时,建立一个符合数据体查询和分析要求的数据模型尤为重要。笔者对几种空间数据存储方式和主流的空间数据模型进行了深入研究,最终结合深部地球物理探测数据的特点,以Geodatabase为基础建立了一个数据模型,为数据发布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基于大西洋最新的高精度水深数据,协同重力、磁力数据,利用地形分割算法、GIS技术等综合解译大西洋洋脊线性构造,并将其与前人研究成果对比、校正、融合、整合、补充,生成大西洋线性构造信息图层。将已查明热液硫化物矿点生成已知矿点图层。将两图层进行空间关联分析,初步得出两者之间关系。  相似文献   

9.
基于GIS的地质异常空间结构分析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地学中的优势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数据获取、数据管理、空间分析和输出功能。本文利用GIS对地质异常分析的敏感性和有效性,把GIS技术与地质异常理论相结合,一方面对地质异常理论的概念、研究方法进行了阐述,另一方面以胶东矿集区为例,对基于GIS的地质异常的空间结构分析的方法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基于GIS的地质异常空间结构分析方法是研究地质异常的科学、有效的方法,是利用GIS进行找矿预测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基于GIS的攀枝花土壤地球化学信息系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土壤地球化学研究的需要,建立了基于GIS的PZHNQx系统,在对地球化学数据的可视化空间分析及地球化学评价上做出有意义的探索。PZHNQx系统不仅合理地管理了地球化学数据及其它相关数据,并且还具备一定的地球化学数据分析处理功能,方便了地球化学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1.
基于卫星测高重力异常的分辨率不高且具有较强的平滑效果,很难反应出局部高频异常信息。据此需要利用蕴含高频信息、测量精度高的船测重力异常与卫星重力异常数据进行融合,并研究多源重力数据的融合方案,进而提高重力异常场的精度及高频成分。笔者设计了一种采用小波分析方法融合多源重力数据的方法流程,探讨小波函数的选取方法、高低频系数各自的融合规则等;最终融合中国南海及邻域内卫星测高重力异常与船测重力异常,并定量化地评价融合结果的精度。  相似文献   

12.
航空重力测量以飞机为载体对重力场数据进行采集.由于气流、飞行状态及机体自身振动等因素的影响,航空重力测量原始数据含有大量的噪声,信噪比高达上万级分之一,因此从原始测量数据中获取弱小重力信号成为航空重力测量系统发展的一个技术难题.本文针对航空重力测量系统将通用卡尔曼滤波公式进行了适应性调整,建立了航空重力异常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13.
本文简介了重力数据库的一般功能概况。包括:(1) 重力数据库存贮的数据内容;(2) 入库数据的规格化要求;(3) 重力数据检索功能;(4) 重力数据库的管理和维护。文中详细的介绍了与用户有直接关系的重力数据的检索功能,对每一项检索方式都作了功能、调用语句、参数说明,并举了实例。  相似文献   

14.
侯卫生  吴信才  刘修国 《岩土力学》2008,29(6):1685-1690
在分析3D GIS(地理处理系统)技术研究状况的基础上,详细讨论了基于GIS的城市地面沉降信息管理与预测系统的设计思路和功能、体系结构。提出了基于地下水抽汲的地面沉降计算模型的选择原则、基于混合数据模型的地面沉降信息三维建模、数据可视化流程及系统Web发布功能的3层体系结构等解决系统建设中难题的方案。  相似文献   

15.
盘古山地区是于都—赣县矿集区内一个重要的钨锡矿成矿区,研究区断裂构造和花岗岩体与成矿关系密切。利用重、磁资料研究盘古山地区断裂构造及花岗岩体分布,为深部找矿提供地球物理依据。利用重力异常归一化总水平导数垂向导数技术推断断裂构造平面位置;利用欧拉反褶积方法对重力异常垂向一阶导数进行反演计算,推断断裂构造平均深度;利用重磁异常垂向一阶导数技术推断花岗岩体平面位置;利用RGIS软件2.5D重磁剖面人机交互正反演技术推断花岗岩体断面位置,并用钻孔验证解释结果的正确性;利用RGIS软件3D重磁模型编辑模块展示花岗岩体空间位置。研究结果显示盘古山地区既有出露断裂,又有隐伏断裂,既有出露低密度、弱磁性花岗岩体,又有隐伏低密度、强磁性花岗岩体,花岗岩体分布受断裂构造控制,矿体分布受断裂构造和花岗岩体共同控制。  相似文献   

16.
GIS是获取、检索、分析、处理空间数据的数据库管理系统,是研究空间对象的有力工具,本文利用GIS软件Arc/Info为基本工具,以遥感数据作为获取,更新数据库数据的重要信息源,结合前人的地学资料,建立了湖北省区域稳定性评价空间数据库,阐述了该空间数据库的内容,功能,应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17.
复兴屯银铅锌多金属矿是近两年在大兴安岭成矿带中生代陆相火山盆地里首次发现的特大型银铅锌多金属矿床.在矿床普查与勘查期间开展了地面高精度磁测、时间域激发极化法面积性测量、AMT电磁测深等物探方法,发挥了重要指导作用.①通过地面磁异常数据RGIS软件处理解释判定了普查区构造构局;②综合利用地磁异常和视电阻率异常特征,结合地...  相似文献   

18.
地理信息系统热点问题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述了地理信息系统(GIS)网络化、数据共享与OGIS、数据质量问题、多媒体、可视化虚拟GIS、多维GIS、面向对象GIS、工程学、数字地球等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19.
张婉  张玄杰  李筱  佟晶  范子梁 《地质学报》2020,94(8):2545-2555
海陆过渡区是海洋与陆地复合与交叉的地理单元,是资源与环境条件最为优越的地区,将航空重力与地面重力有效融合,形成连续的重力场资料,对海陆过渡区资源与环境评价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择日照—连云港海陆过渡区为示范区,开展了航空重力数据与地面重力数据的融合研究。通过数据整理与对比分析,总结了数据间系统差的确定方法,提出了空地重力数据间一致性与差异性的评估方法,并分别采用剖面和平面两种形式对数据间的一致性和差异性进行了量化评估;在数据量化评估的基础上,采用平面均方根误差法分别对混合法与缝合法的数据拼接质量进行了定量评价,为数据融合方法的选择提供了定量依据。研究结果表明,日照—连云港海陆过渡区航空重力与地面重力数据间剖面上的一致系数为0. 81~0. 99,平面上的一致系数为0. 95,数据间一致性较高,具备较好的数据融合基础;对比试验表明,缝合法对于海陆过渡区空地重力数据融合效果更佳,采用缝合法融合后的重力数据与原始空地重力数据间的均方差分别为2. 63×10 -5 m/s 2 、0. 98×10 -5 m/s 2 ,取得了较好的融合效果。日照—连云港海陆过渡区空地重力数据的融合,为同类地区开展多源重力数据的融合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20.
刘星 《广东地质》2002,17(3):33-43
以往重力图件制作是通过一些专业的重力数据处理软件生成及通过手工修编来完善,通常只能提供单一性质的图件,在生产研究中不利于重力与地质资料进行唯一性解析和图件的保存、交流;MAPGIS中提供了强大的图层管理、空间分析和属性功能,通过这些功能可以完成重力图件的多图层、多方位的分析解释。而这项工作的关键在于解决重力数据在MAPGIS中的可视化。论述了如何将野外采集的重力原始数据通过重力专业软件处理,实现了重力空间数据在MAPGIS中的可视化。同时给出了若干程序和具体实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