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自从1988年Heinrich在北大西洋深海沉积物钻孔中发现有规律出现的粗粒浮冰岩屑沉积夹层以来,Heinrich这种短期气候的快速变化事件研究已得到了迅速发展。研究结果表明,Heinrich事件不是仅仅局限于北大西洋深海沉积物岩心记录中,这种短暂的气候回返事件是全球性的。  相似文献   

2.
温盐环流在Heinrich事件后气候快速变暖中的作用D.Paillard等格陵兰冰心中δ ̄(18)O值的快速偏移和北大西洋许多岩心的海洋沉积物中出现冰携碎屑物质层(即所谓的Heinrich事件)都强烈显示出冰期时气候的快速波动。一些陆地资料也反映出这...  相似文献   

3.
第四纪气候事件的孢粉记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总结我国不同区域现有孢粉资料,发现第四纪孢粉植物群的演化序列中明显地存在与演化趋势和周期不符的孢粉植物群事件。归纳起来有三种类型:延续时间约万年的孢粉植物群突变事件;延续时间数千年的孢粉植物群贫乏事件和延续时间几百年的孢粉植物群颤动事件。突变事件有4起:Betula-Artemisia事件(2.5MaB.P.);Artemisia-Gramineae事件(1.4MaB.P.);Ephedra-  相似文献   

4.
赵奎寰 《海岸工程》1996,15(4):86-91
研究了喀拉海陆架沉积物的物理性质,该陆架沉积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沉积物沉积的自然环境,沉积物的物理性质形成条件及其性质的多样性是由许多因素决定的,其中主要是气候,新构造和古地理条件。物理性质的时间和空间在很大程度上由陆架地貌格局和物质沉积的具体条件所控制,沉积物成因类型和沉积相(环境)之间是协调一致的。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对末次冰期气候变化的详细研究发现了一些很难用米兰科维奇地球轨道理论解释的气修变冷事件,Heinrich事件就是其中之一。通过Heinirich事件这种短期气候的快速变化的广泛研究,对于认识短周期的气候的变化和人类生存环境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7.
8.
9.
沿拉布拉多北部大陆边缘确定末次冰期极盛期是非常困难的 ,讨论集中于陆源冰川序列的范围和年代以及与滨外海槽和盆地中的沉积序列的相关性上 ,最终没有得出一个统一意见的原因是对陆源和海洋沉积序列的测年非常困难。这里 ,我们试图描述拉布拉多北部陆架区内的冰消期模式 ,并把这种模式与局部的冰消期陆源证据联系在一起 ,所报道的沉积学资料包括一个大的数据库是从一个巨大的活塞岩心(HU87033-015)中收集的。HU87033 -015的声学相(AF)在浅反射地震测线段 ,表面反射层S0上伏于一个薄(<1ms,双程走时)的透…  相似文献   

10.
11.
12.
俞鸣同 《海洋科学》2000,24(10):51-52
1问题的提出贝壳沉积物是指贝类生物死亡后的壳体成片、成层、成堆地赋存于自然界某些沉积、堆积体中 ,或出露于地表。贝壳沉积物主要出现在古代或现代的江、河、湖、海周边地区 ,具有一定的分布范围和规模 ,且多数为自然营力的产物 ,少数为古人类活动的遗迹。近些年 ,地学界对第四纪环境演变以及古海面变化的深入研究中 ,贝壳沉积物的应用日趋广泛 ,对于判别沉积相、分析古地理环境以及14C测年断代方面 ,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然而 ,目前对贝壳沉积物的描述、命名、应用 ,时有混淆不清 ,名称滥用和提法错误等问题。使读者在参考引用时无…  相似文献   

13.
14.
南海三海区海底沉积物物理性质及声学特性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海底是影响海洋声场极其重要的环境因素。了解海底沉积物的物理特性以及它与声学参数的关系,对于海洋声场分析,声纳作用距离的预报,水声设备在海洋中检测和应用等等都是必不可少的。出于实用的需要,我们曾于夏季在二十天时间内对南海三个海区水声环境场进行考察,其中海底沉积物的物理特性和声学特性是主要内容之一。分别标称为Ⅰ、Ⅱ、Ⅲ的三个海区同在一个海域,都处于纬度18°40N'上下,距离海岸Ⅰ海区约5n mile,Ⅱ海区50n mile,Ⅲ海区110n mile左右,考察范围,每个海区约200  相似文献   

15.
本文根据岩性特征、沉积旋回、接触关系、孢粉和微体古生物等资料,对大小凌河地区的第四纪地层进行初步研究,在此基础上探讨第四纪以来的沉积物及其特征,并分析晚第四纪以来的海相地层与海侵特征。  相似文献   

16.
过去几年中人们对海洋环境中有机质沉积作用的观点为研究沉积盆地中源岩的分布提供了指南。根据这个概念性的模式 ,有机物质的堆积是高原始生产力、保存能力增强等几个有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并受沉积速率的调控。主要的保存控制取决于底层水的缺氧程度和水深。根据沉积物圈闭实验得到的大量资料 ,Suess(1980)发现海洋中从透光带输出的有机质通量在整个水柱范围内随水深增加而减小。这种说法似乎可以排除大量有机质在近海深水环境堆积的所有可能性。本文列举了第四纪近代沉积的两个例子 ,以对这种说法进行质疑 ,并进行元素分析…  相似文献   

17.
赤道印度洋的自然地理学特征是由3个向北延伸的线状高地(Ninetyeast海岭、Chagos_Laccadive海岭和Carlsberg海岭)分隔的一系列盆地组成。在赤道印度洋西部3038m水深处钻探了ODP709A站位,该站位位于Madingley中脊顶峰附近的一个小盆地中,而Madingley中脊则是Carlsberg海岭和Mascarene高原北部之间的一个区域高地。不规则的基底地貌被厚度从小于50m至大于400m不等的沉积物所覆盖。由于印度洋的北部陆地封堵、复杂的自然地理和强的季风,印度洋…  相似文献   

18.
19.
长江三峡巫山第四纪沉积物粒度结果表明:砂的含量极少,平均值为0.7%;粉砂最高,平均值为68.64%;黏粒次之,平均值为30.66%;风尘基本粒组10~50um含量较高,平均值为52.07%,推测其成因有一定的风成特性。剖面粒度分布曲线呈单峰形态,拖有细尾,与风成黄土类似,可能指示了沉积后经历了风化成壤作用。望天坪剖面粒度参数特征与北方风成黄土具一定相似性,初步判定其物源具风成成因,但其环境意义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