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张志勋 《浙江地质》2010,(11):20-21
加快新型城市化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化建设是以土地为依托,无论是产业结构的调整、人口的聚集,还是基础设施的建设。都必须通过土地的重新配置来实现。如何发挥土地资源的最大效益,是城市政府管理城市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就推进城市化建设中如何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提出一点初浅想法。  相似文献   

2.
本文认真分析了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用地现状,对开发区内土地的利用程度和利用效益进行了评价,总结了目前经开区土地利用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要做好开发区规划、节约集约用地、改变供地方式、清理闲置用地等建议。  相似文献   

3.
开发区作为城镇发展和土地利用的重点区域,在带动区域产业发展和城市化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在开发区的土地利用中,重扩张轻挖潜、重规模轻效率、重引资轻规划等问题仍未有效解决。文章分析了目前开发区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的概念与内涵,探讨了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理论基础,提出了评价原则和方法,对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工作体系内容进行了论述,为正确评价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提供了科学方法。  相似文献   

4.
本文立足于我国现阶段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现状及存在问题,从未来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战略角度,对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意识强化教育、规划管理、执法监督、监察技术应用、法律法规完善、奖惩机制建立等方面作了较为深入而客观的分析,同时针对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建议,旨在抛砖引玉,提示警醒国民以及研究者、决策者,共同有力、有序推进我国的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以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生态安全、经济安全。  相似文献   

5.
当前在新增建设用地指标总体紧张的大背景下,土地仍然是影响城市建设发展的"瓶颈",正确处理保护资源与保护发展的关系,城市外延发展与内涵挖潜的美系,对于城市建设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把"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确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落到实处。这一问题亟待解决,是我们国土资源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相似文献   

6.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全国各大城市乃至中小城镇的土地利用问题显得越来越严峻。特别是在城镇化进程日益加快的背景下,土地资源显得弥足珍贵,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研究更为重要。本文从宁武县的现状出发,分析宁武县城镇化现状及原因,然后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期能给县域城镇化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带来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临朐县结合当地山多地少,土地后备资源严重不足的县情实际,不断创新措施,立足"增量指标保重点,一般项目靠挖潜",围绕低效闲置土地、储备未供土地、旧城改造和迁村并点以及让企业向园区集中,最大限度提高企业集中度与土地产出率等方面,千方百计盘活挖潜存量土地,努力拓展土地利用空间,破解土地制约瓶颈。同时,注重依法科学管理,严把用地预审、审批和批后监管等环节,使节约集约用地取得了明显成效,保障了当地经济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自治区级经济开发区——桂林西城经济开发区为例,在分析开发区土地利用状况的基础上,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对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进行评价,并对其评价结果进行分析,其评价结果有助于开发区建立集约高效的用地模式,增强开发区土地参与宏观调控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一、义乌经济开发区基本情况 义乌经济开发区位于义乌市中心城区西南部,于1992年8月挂牌成立并实施首期开发,1994年8月被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开发区,国土资源部2006年第12号公告确认四至范围,东至:丹溪路、义乌江,南至:南环路,西至:义金公路,北至:城中西路,按四至范围(坐标点)测算面积为91883公顷。  相似文献   

10.
王书斌 《地下水》2012,(1):176-178
土地集约评析有助于分析经济快速发展时土地利用效率情况,根据土地集约利用评析结果可以清楚的分析出土地利用程度和不足。以高唐县城区为例,基于2006、2007、2008年的高唐县各种土地利用、社会、经济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对近些年高唐县城区土地利用效率水平和趋势研究,通过计算弹性指数来考察城区空间扩张土地利用的高效性。通过对土地利用综合效益和城区空间扩张土地高效利用的分析,揭示高唐县城区土地集约利用程度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11.
城镇化需要地质环境安全作保障,城镇建设需要地质工作先行。城镇建设的地质环境安全主要受控于地质环境条件组合及其变化,地质环境变化主要体现为边界条件、初始条件和激发条件的变化。城镇建设地质安全评价的方法论需要整体论指导以实现定性,需要分割论指导以实现定量分析。城镇建设过程中地质环境开发利用或工程规划建设误区初步划分为理念误导型、主观蛮干型、盲目扩张型和管理失控型等四种类型,描述了每种类型的基本特征,列举了对应的具体案例,分析了形成悲剧性或灾难性后果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评述了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的内涵及其度量方法的进展;讨论了两者的互动演进关系;分析了我国土地过度城镇化与人口"半城镇化"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指出将小城镇发展视为助推我国土地过度城镇化的主要模式是欠公允的,中国大城市建成区的扩张才是助推土地过度城镇化的主要模式;应当认真吸取美国等发达国家城市过度向郊外扩张的教训,运用集约型城市规划和建设的理念,着力打造资源和能源消耗少、土地空间占用低、环境负荷小、产出效率高的集约型郊区新城及其城镇网络体系。  相似文献   

13.
在城市化与土地利用结构的协调发展成为焦点问题的时代背景下,以新疆乌鲁木齐市为研究区域,采用Johansen协整检验和Granger因果关系分析法,对乌鲁木齐市2000-2015年的城市化水平及5类代表性城市用地结构变化数据进行了处理,并对城市化与用地结构进行了因果关系分析。结果表明:(1)2000-2012年,乌鲁木齐市城市化水平由84.82%降至77.12%,呈下降趋势;2013-2015年由77.73%升至81.62%,呈上升趋势,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非农业人口增长速率相对于农业人口增长速率较慢;(2)2000-2015年各类用地所占比例变化情况如下:居住用地比例均在26%以上,明显高于其他用地;工业用地比例较为稳定,均为15%~19%;公共设施用地2014-2015年明显下降,即从平均比例11.46%降至5.03%;城市道路用地比例较稳定,均为5.8%~7.5%;绿地比例呈上升趋势,由20.01%升至30.94%;(3)城市化与居住用地之间的Granger因果关系不明显,工业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城市道路用地是引起城市化的Granger原因,城市化是绿地的Granger原因。对乌鲁木齐市城市化与土地利用结构进行因果关系分析,对城市用地格局的改善、土地利用战略以及有关政策法规的制定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4.
罗盼  杨旭  万鲁河  吴相利  周嘉 《冰川冻土》2017,39(5):1150-1156
以哈尔滨市为研究范围,构建了人口城市化、土地城市化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计算各指标的权重,结合协调发展模型,分别研究了哈尔滨市1997-2014年期间人口城市化的内部协调性、土地城市化的内部协调性以及人口城市化和土地城市化的协调度及协调发展水平,并对人口城市化、土地城市化与协调发展水平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哈尔滨市的人口城市化内部协调性和土地城市化内部协调性都表现出前期加速,后期平稳的状态,在20世纪90年代,人口城市化内部协调性和土地城市化内部协调性都迅速提高,进入21世纪以后,协调度均保持在0.9左右,波动较小,内部协调度较高;综合人口城市化和土地城市化的协调度和相对发展度来看,除1999-2000年处于高级协调外,在研究期的其余时段哈尔滨市人口城市化和土地城市化基本处于初级协调状态,人口城市化与土地城市化的非同步性,是制约两者协调发展的关键因素,其中人口城市化对协调发展水平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5.
16.
蒋波  安守林  黄敬军 《江苏地质》2019,43(1):155-160
通过对徐州众多矿业废弃地治理示范工程的总结,提出不同矿业废弃地的典型治理模式。采空塌陷型矿业废弃地的治理模式有湿地公园建设、光伏发电基地建设、富硒耕地开发和土地复垦整治;开山采石型矿业废弃地的治理模式有遗址公园建设、地质公园建设、文化遗迹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治理模式可为徐州矿业废弃地治理提供科学依据,并对我国众多处于转型建设时期的矿业城市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吉林省各地区根据其地理特点及土地利用现状特征制定了不同的技术方案,以适应本地区土地调查工作的开展。本文仅以通化市东昌区和二道江区为工作区域论述第二次土地调查技术方案,以供各地区土地管理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18.
张荣莲 《吉林地质》2010,29(1):156-158
本文利用第二次农村土地调查数据,简要分析了通化市东昌区农村土地面积、土地资源质量的变化原因,同时阐述了土地资源利用的特点,为今后土地有效及科学利用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20.
Yehua Wei 《GeoJournal》1993,30(4):435-440
Astract Recent economic reforms and shifts in land use planning in China have greatly changed the size and structure of urban land use. In this paper, an overview of the problems in urban land use and the impacts of economic reforms and planning policies on rapid urban land expansion and structural transformation is outlined. This is followed by statistical analyses to reveal determinants of urban land size. The study shows that urban land use in China has been improved, and urban land use size is related to urban reforms, urban land use adjustment, as well as to population growth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