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安徽月山矿田两类铜矿床的地球化学特征指示铜矿床成矿物质和含矿流体的来源与月山岩体具密切成因联系。月山岩体形成过程中,岩浆演化的动力学行为有利于含矿热液系统的形成和演化,且具备一个大型铜矿床的成矿潜力。岩浆的熔-流分离作用是该铜矿床形成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2.
安徽月山矿田硅、氦、氖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安徽月山矿田硅、氦、氖同位素组成研究表明 ,月山岩体是玄武质岩浆结晶分异和同化混染的产物 ,矿床的硅来自岩浆熔 流分离作用形成的岩浆热液 ,成矿流体中的氦来自地壳和地幔两个端员。成矿过程中发生了富含放射性成因氦的演化大气降水与岩浆热液的混合。  相似文献   

3.
西藏东缘玉龙斑岩铜矿带是中国最大的新生代斑岩铜矿带。玉龙斑岩铜矿床位于红河-哀牢山断裂带北延,主要由5个含矿斑岩体组成,从NW往SE依次为玉龙、扎拉尕、莽总、多霞松多及马拉松多。玉龙斑岩铜矿带含矿斑岩体锆石LA-ICP-MS U-Th-Pb年龄表明含矿斑岩体形成时代在41.2~36.9 Ma之间,含矿斑岩形成时代从NW往SE逐渐减少。含矿斑岩活动时代和红河-哀牢山及其北延的走滑断裂活动时代一致。含矿斑岩体年龄变化特征及微量元素特征表明含矿斑岩体形成受走滑俯冲构造控制。含矿斑岩体锆石Ce4+/Ce3+比值较高,表明含矿岩浆为高氧化性岩浆。岩浆阶段岩浆中的硫多为氧化硫,而成矿时则为还原硫占优势的还原环境,因此,岩浆演化晚期斑岩铜金矿床成矿系统从氧化硫占优势的氧化环境还原成还原硫占优势的还原环境,为斑岩铜金矿床形成提供充足的硫源,在成矿中起着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4.
江西银山多金属矿床高盐度包裹体及其成因意义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流体包裹体岩相学和显微测温学研究表明,银山矿床石英斑岩和金金属矿床中都发现须含石盐的高盐度流体包裹体,表明至少在成矿作用的早期成矿流体为高盐度流体,高盐度流体不是由热水溶液的不混溶作用或沸腾作用形成的,而是直接从饱和水的结晶岩浆熔体中出溶的,银山矿床的成矿流体与斑岩铜矿的成矿流体具有相似性,证实矿床深部可能有隐伏斑岩铜矿。  相似文献   

5.
贵池铜山岩体演化与成矿的关系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铜山岩体是在同一岩浆源,同一时期内由岩浆演化形成的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和二长花岗岩组成的复式岩体。铜山铜矿床的成矿物质和热液主要来源于铜山岩体。随着岩浆长期的演化分异和侵入活动,成矿物质不断富集在岩浆热液中,在有利成矿空间形成了层状黄铁矿型、角砾岩型、矽卡岩型和斑岩型铜矿床  相似文献   

6.
安徽铜陵天马山矿床与大团山矿床流体成矿作用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安徽铜陵天马山矿床与大团山矿床流体包裹体进行了系统研究和对比。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在铜陵天马山矿床与大团山矿区分别形成层控夕卡岩型铜矿床的主要原因。研究结果表明,天马山矿区之所以形成金硫矿床,主要与岩浆岩岩体本身含金高而含铜低,围岩地层中有含有机质赋金黄铁矿层存在,并且主成矿阶段的成矿流体以岩浆流体为主有  相似文献   

7.
斑岩型铜矿床成矿斑岩岩浆氧化状态研究方法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京渤  安芳 《矿床地质》2018,37(5):1052-1064
近年来,成矿斑岩岩浆的氧化状态对斑岩铜矿床成矿潜力和成矿规模的控制作用受到了矿床学家的广泛关注。文章总结了斑岩型铜矿床成矿斑岩岩浆氧化状态的主要研究方法及各自的适用条件:(1)钛铁氧化物(钛铁矿-磁铁矿)固熔体的组成,适用于含共生岩浆成因钛铁矿-磁铁矿的斑岩体;(2)岩石中的Fe~(3+)/Fe~(2+)含量比值,适用于新鲜的熔融包裹体或未发生热液蚀变和地表风化作用的新鲜岩石;(3)黑云母中的Fe~(3+)、Fe~(2+)和Mg含量,适用于黑云母与磁铁矿和钾长石共生的岩体;(4)角闪石主量元素含量,适用于温度为550~1120℃、压力1200 MPa、氧逸度(f(O2))为-1≤ΔNNO≤+5的钙碱性喷出岩或浅成侵入岩;(5)锆石Ce~(4+)/Ce~(3+)比值;(6)锆石EuN/EuN*比值,斑岩铜矿成矿斑岩为中酸性岩体,其中锆石普遍发育,因此被广泛用于确定岩浆氧化状态。文章还通过收集中国冈底斯成矿带、金沙江-红河成矿带、中甸岛弧成矿带、环太平洋成矿域和中亚成矿域主要斑岩铜矿床成矿斑岩岩浆氧逸度资料,讨论岩浆演化状态对斑岩型铜矿床成矿作用和成矿规模的控制作用,发现同一成矿带内含矿斑岩的氧化状态明显高于不含矿斑岩,且含矿斑岩的氧化状态与斑岩铜矿床的成矿规模具有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王少怀   《地质找矿论丛》2006,21(10):5-9
紫金山矿床是我国东南沿海发现的大型金铜矿床。在分析超临界成矿流体系统形成的区域地质背景和研究成矿物理化学条件的基础上,探讨了超临界成矿流体系统形成的动力学条件,提出该系统的成矿机理:与燕山晚期酸性火山一侵入岩浆有关的金铜矿床是在上地幔隆起、张性或向张性过渡背景下形成的,酸性岩浆经熔体一流体分离作用形成的岩浆热液与大气降水混合,经水一岩作用等复杂的输运和化学反应耦合过程的动力学产物。  相似文献   

9.
走廊南山地区古生代铜矿床的形成作用具有两种基本形式:一种为火山活动间歇期以下渗海水和部分岩浆水混合组成的复合成矿流体与幔源中-基性火山岩发生水-岩作用,形成的喷气沉积-热液交代型块状硫化物矿床;另一种为火山活动过程中,幔源岩浆分异演化形成的含矿流体,沿火山通道喷出、沉积形成的块状硫化物矿床。  相似文献   

10.
安徽铜陵铜官山铜矿田是中国长江中、下游铁、铜、硫、金成矿带中著名的夕卡岩型矿床.小铜官山铜矿床位于安徽铜陵铜官山矿田,侵入岩体为铜官山石英二长闪长岩.成矿过程包括夕卡岩阶段、石英-硫化物阶段和石英-碳酸盐阶段3个主要成矿阶段.笔者通过对小铜官山铜矿床的氢、氧、碳、硫、硅同位素组成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探讨成矿溶液中水、硅和硫的来源以及成矿溶液的演化问题.研究表明,成矿热液早期以岩浆热液为主,随着成矿过程的进行,加入的大气降水比重越来越大,到晚期可能主要以大气降水为主.硫的来源主要有两个方面,即地层和岩浆热液,但以后者为主.硅具深部岩浆或岩浆热液水来源的特点.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组成模式为右倾型,夕卡岩、矿石的稀土配分曲线类似于铜官山岩体石英二长闪长岩,故认为形成本区的夕卡岩型矿床的热液流体主要来源于闪长质熔体.  相似文献   

11.
河南商城县汤家坪钼矿床地球化学特征与成矿模式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研究商城县汤家坪大型钼矿床的赋矿岩体特征、成矿物质来源、成矿流体性质和成矿地球动力学背景的基础上,建立了矿床成岩成矿模式。研究发现汤家坪钼矿主成矿期石英包裹体,以CO2包裹体和含子矿物的多相包裹体为主,少量二相气液包裹体,主成矿期的成矿温度在260~419℃之间;包裹体盐度具有典型的双配分模式特征,其中含盐度介于32.6%~48.54%(NaCl)之间的含子矿物的多相包裹体基本代表含水的“岩浆”。成矿物质来源于元古宙大别片麻杂岩部分熔融而形成的富钼花岗岩浆。成矿流体为高温高盐度的初始岩浆水,中后期有大气降水加入。由此建立汤家坪钼矿床的成岩成矿模式为:大别片麻杂岩重熔形成岩浆源—伸展体制下岩浆侵入冷凝阶段—钾化及初始岩浆热液成矿阶段—大气降水加入的中后期成矿阶段。  相似文献   

12.
新疆东天山斑岩铜矿带的新进展   总被引:48,自引:9,他引:48  
新疆东天山发现超大型斑岩铜矿床及矿带,预计3-5年内铜金属资源量有望超过千万吨,将形成一个远景巨大的铜矿带,该矿带的成矿地质背景为泥盆纪火山岛弧(390Ma左右),岩浆-热液演化是高氧化(fo2=10^-20-10^-8)控制之下的,高位斑岩体形成时代为360Ma,辉钼矿形成时代为322Ma,闪长玢岩经研究后属于一套从钙套性-碱性的玄武质过渡到英安质的火山杂岩,成矿9兴度推测达4-6km,大约与多宝山相当,故大部分矿化体产于围岩中,土屋,延东和灵龙等矿床类型属于斑岩型的地质证据占优,这些矿床也有后期叠加的热液蚀变和矿化。  相似文献   

13.
周涛发  岳书仓  袁峰 《安徽地质》2001,11(2):131-139
本文基于氢氧同位素的地球化学研究,论述了安徽月山矿田两类铜、金矿床成矿流体的来源、演化及成矿流体输运扣化学反应扣成矿作用动力学过程。结论认为。月山矿田金属矿床成矿流体为具复杂演化历史的岩浆水或多成因水的混合,主要成矿阶段成矿热液均以岩浆水占绝对优势,两类矿床是同源岩浆热液系统在不同的地质、地球化学环境下演化的产物,是成矿流体的等温输运反应及温度梯度输运反应等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中亚成矿域斑岩铜矿床基本特征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中亚成矿域发育许多大型和超大型斑岩铜矿床,是世界上重要的斑岩铜矿成矿域。我们对9个大型和超大型斑岩铜矿床进行了研究,包括地质特征、含矿岩体地球化学、SIMS锆石U-Pb定年和成矿流体成分等,结合前人成果,我们认为中亚成矿域斑岩铜矿床具有如下特点:(1)成矿时代为古生代和中生代,成矿高峰期为泥盆纪和石炭纪;(2)含矿岩浆为钙碱性中酸性岩浆和少量的碱性岩浆,含矿岩体为花岗闪长岩、闪长岩、英云闪长岩和少量的二长岩;(3)含矿岩浆大多数源于新生的洋壳,少量有古老的基底物质和围岩物质参与;(4)成矿构造背景主要为岛弧,少量为陆缘弧和岛弧向陆缘弧过渡的环境;(5)矿床可分为三类,包括斑岩型Cu-Au、Cu(Au,Mo)和Cu-Mo矿床;(6)成矿流体可分为两类,包括氧化性H2O-Na Cl-CO2-SO2体系和少量的还原性H2O-Na Cl-CH4-CO2体系;(7)成矿系统可分为三类,包括简单的斑岩系统和少量的斑岩-矽卡岩成矿系统和斑岩-浅成低温热液成矿系统。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安庆夕卡岩型铁铜矿床中各成矿阶段的夕卡岩矿物、石英和方解石中流体包裹体的岩相学、显微测温及显微激光喇曼光谱成分分析等研究,认为矿床早期成矿流体可能为深部岩浆熔-流作用形成的岩浆热液,具高温高盐度和富CH4等还原性挥发分的特征;在燕山期复杂构造活动影响下,成矿流体在温度为220℃左右,压力为75 MPa左右的条件下发生减压沸腾去气作用,CH4等气体大量逃逸,由于大气降水的不断混入,最终演化为低温、低盐度的混和流体.  相似文献   

16.
中非(赞比亚―刚果(金))沉积型铜矿以其拥有高品位的大型超大型铜、钴矿床和众多的世界级铜矿山而闻名于世。铜矿类型可分为沉积型铜矿、热液脉型铜矿、变质热液型铜矿三类。沉积型铜矿床形成后,受到深部含矿岩浆热液的侵入形成脉状铜矿,可能还有斑岩型铜钼矿的成矿作用,叠加富集原有的沉积型铜矿床。硫同位素结果显示,硫源主要为成岩硫化物和海水硫酸盐的混合硫,受到深源岩浆或岩浆热液叠加改造。沉积型铜矿成矿年龄880~735Ma,后期岩浆热液型铜钼矿成矿年龄为514~502Ma。这些发现对进一步认识总结中非铜矿带上的矿床成因及成矿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作为全球三大成矿域之一,特提斯成矿域发育众多的世界级成矿带(矿床),例如,旁地德斯、萨汉德-巴兹曼、贾盖、玉龙、冈底斯成矿带等。为了进一步了解特提斯成矿域中新世斑岩铜矿的成因及成矿作用,本文对萨汉德-巴兹曼、贾盖和冈底斯铜矿带典型矿床的地质、地球化学、Sr-Nd-Pb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含矿斑岩岩石成因、源区特征和构造环境,归纳其构造演化与其成矿作用过程。地球化学数据显示,这三个铜矿带中新世斑岩体总体显示钙碱性I型花岗岩的特征,具有埃达克岩亲和性。与冈底斯铜矿带相比较,萨汉德-巴兹曼铜矿带和贾盖铜矿带斑岩体显示出弧岩浆岩与埃达克岩过渡的地球化学特征,暗示其岩浆源区MORB质角闪榴辉岩或榴辉岩可能发生的较大程度的部分熔融。Sr-Nd-Pb同位素数据显示,这些含矿斑岩主要来源于受岩浆作用控制的壳幔混合物质,显示DUPAL异常。综合研究分析,认为这些含矿斑岩可能形成于岛弧造山带演化过程中,是洋壳俯冲消减和大陆碰撞过程中增厚下地壳部分熔融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月山地区铜成矿作用的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8  
周涛发  岳节仓 《矿床地质》1996,15(4):341-350
月山地区矽卡岩型和热液脉型铜矿床氢、氧、硫、铅、和硅笔同位素组成及演化的特征显示,区内具工业价值铜矿的成矿物质主要由闪长质岩浆经熔-流分离作用提供,主要成 在放阶段的成矿热液以岩浆水为主,地矿中晚期大气降水混入量逐渐增多,三叠系和部分前三叠系提供了部分硫源和少量成矿物质。  相似文献   

19.
在苏联地质学家向第28届世界地质大会提交的论文中,??和??提出了两类有原则性差别的斑岩铜矿床的形成模式,即在热力学开放含矿岩浆体系条件下形成的矿床和在热力学封闭含矿岩浆体系条件下形成的矿床.当容矿裂隙的产生机理属于同一类型时,两者以含矿网脉体的时-空增大趋势和天水量与成矿的程度相区别,这是斑岩岩株顶部是否存在屏蔽层及其动力学所造成的.在前一种情况下,形成了垂直范围很大、体积巨大的网脉体;后一种情况下则形成钟状或透镜状网脉体.已查明的不同类型网脉体在时间  相似文献   

20.
青海赛什塘铜矿床的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对赛什塘铜矿区大量实际资料的分析,确定了含矿斑岩体及外围岩脉群的存在,含矿斑岩岩性为钙碱性高钾钙碱性钾玄岩系列,与埃达克质岩共生,岩石ISr值为0.7060~0.7086,与东昆仑地区晚三叠世的基性岩和包体ISr值接近,143Nd/144Nd比值(0.512226~0.512350)与玄武质下地壳熔融形成的埃达克质岩石的同位素相应比值接近。与产生于富集地幔Ⅱ的幔源岩浆有亲缘关系,其成矿背景与东昆仑晚三叠世底侵的岩浆作用有关。浅成相的含矿中酸性小岩株与超浅成相的脉岩群、潜火山岩高位同居。大致以含矿斑岩体为中心发育典型斑岩矿化蚀变。成矿具有多期次及以含矿斑岩体为主的多种赋矿形式(矽卡岩、岩脉、岩枝及角砾岩),受工作程度限制目前发现的斑岩型矿体尽管很少,但厚大的斑岩体状矿化乃是不可忽视的斑岩型矿床的重要特征。斑岩型与矽卡岩型、热液型矿化紧密共生,具有斑岩成矿系列的特征。通过与国内外斑岩铜矿床的对比研究,认为赛什塘铜矿床成因为斑岩型叠加的复合矿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