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北京地区强对流天气展望预报方法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文依据1983~1992年6~8月间276次强对流天气过程,研究北京地区强对流天气的形成条件及其展望预报方法。通过500 hPa逐日分型,将影响北京地区的大尺度环流型划分为5种类型。在各型中随机抽取出现和不出现强对流天气样本共298个,分别作合成分析,研究各环流型出现和不出现强对流天气的合成形势及差异。结果表明,出现和不出现强天气的环流系统特征、结构及物理量分布都有明显不同,从而概括出概念模式,导出各环流型预报着眼点。在此基础上,从各型计算的数十个物理量参数中,筛选出最佳预报因子,采用判断树预报流程,逐  相似文献   

2.
3.
北京地区强对流天气短时预报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30,自引:1,他引:30  
王笑芳  丁一汇 《大气科学》1994,18(2):173-183
本文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分析了北京地区冰雹落区与中尺度天气系统、散度场、涡度场、地面总能量场及相对湿度分布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概括出冰雹落区的概念模式,为冰雹落区预报提供了一种依据。第二部分说明了利用北京08时单站探空资料预报强对流天气有无及强度的判断树方法,为强对流天气的短时预报提供了有应用价值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强对流天气突发性强,破坏力大,严重危害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同时,强对流天气又是多尺度系统多种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单一的方法预报效果较差,为了做好强对流天气的预报和服务工作,本文研究了一个强对流天气综合预报方法,应用多种预报工具和多渠道信息,为强对流天气提供12—36小时的预报信息。  相似文献   

5.
覃孟春 《贵州气象》2006,30(Z1):11-13
通过对强对流天气的背景环流型、影响系统的统计分析,结合老预报员的经验和技术成果,总结出东兰县强对流天气预报的定性指标。为预报员制作广西东兰县精准、及时的天气服务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本文应用常规高空、地面资料、MICAPS的半成品资料,在微机系统上以人~机交互的方式,从判断500hPa天气尺度的环流形势场入手、计算位势不稳定能量指数、雷雨预报指数及地面湿度等,形成了一套较为全面的强对流短期预报系统。  相似文献   

7.
前言冰雹、雷雨大风和一小时雨量20毫米以上的强雨等强对流天气是影响浙中北地区的一种主要灾害性天气。其直接影响系统一般都是中小尺度的,具有明显的突发性和局地性。由于受探测技术及通讯设备等条件的限制,长期以来,对强对流天气的预报一直是十分困难的。  相似文献   

8.
许明荣  冯志娴 《气象》1992,18(4):52-54
本文介绍用微机对强对流雷达回波的性质作客观判别,进而作出强对流天气的临近预报,以及用所收集的天气实况作检验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基于天气形势分型的珠江三角洲强对流潜势预报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珠江三角洲出现强对流的机制有多种情况,不同天气形势下引起的强对流,其出现时各项强对流指数必然存在一定的差异。本文对强对流的触发机制进行天气形势分型(冷空气影响触发、西南暖湿气流触发、后汛期副高边缘影响,台风影响等),利用广州热带海洋研究所中尺度模式GRAPES的输出资料,计算出不同天气形势下强对流发生前1h当地各层的涉及水汽条件、不稳定能量、动力条件等强对流指数,对强对流指数阈值进行选取和验证,统计出珠江三角洲不同天气形势下短时强降水和雷雨大风出现时的强对流指数阈值,并建立相应的潜势预报系统,分别通过一次典型的雷雨大风和一次短时强降水天气过程验证,表明该系统提供的强对流分型潜势预报概率产品可以较好的指示出强对流发生的时间和位置以及强对流出现的类型,预报与实况观测比较一致。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发生在阳泉的强对流天气的历史个例分析,得出其天气分型,结合强对流天气发生发展条件分析以及卫星云图和多普勒雷达资料的应用,得出一些强对流天气预报指标,为做好强对流天气的预报服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谌志刚  王婷  汪瑛  冯业荣 《气象》2011,37(8):936-942
利用2007—2008年两年7—10月广东后汛期强对流天气出现时的雷达资料、对应的GRAPES模式资料以及地市台站上报的强对流天气发生的实况,把瞬时大风〉17.2 m·s^-1、冰雹、龙卷作为强对流发生的依据,对上述数据进行整理。根据广州热带海洋研究所中尺度模式的输出GRAPES资料,结合雷达CAPPI数据,计算单体的各层风速、温度、湿度、有效位能等环境特征量,将单体特征和模式计算的单体环境场要素以及强对流发生实况,通过多元逐步回归方法建立后汛期强对流天气潜势预报方程,据此对发生于广东省后汛期强对流天气(如雷雨大风、冰雹和龙卷风)进行0~1小时临近预报。用预报成功率(POD)、虚假警报率(FAR)和关键成功指数(CSI)衡量方法的预报性能。共有5540个有效样本参与回归计算,31个因子中有12个引入了回归方程,建立的预报方程在阈值取为0.26时,得到的预报成功率POD为0.73,虚假警报率FAR为0.61,关键成功指数CSI为0.338,各项指标均要好于前汛期预报性能;从实际的预报能力来看,在后汛期强对流潜势预报中,后汛期强对流潜势预报方法得到的空报率和漏报率都要低于前汛期,预报效果较好,可用于广东后汛期的强对流天气潜势预报中。  相似文献   

12.
珠三角地区前汛期强对流潜势预报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2004—2006年前汛期探空资料计算的物理量,选取与强对流天气相关性好的大气温湿类(整层比湿积分IntegralQ)、层结稳定度类(K指数)、动力类(潜在下冲气流指数MDPI)、热力动力综合类(瑞士第一雷暴指数SWISS00)作为预报因子,通过对各指数的空间分布特征和数值进行二值Logistic回归分析,得到各指数的参数估算值,建立强对流诊断预报方程,得到前汛期强对流潜势预报因子P,从而制作珠江三角洲(以下简称珠三角)地区未来12小时出现强对流天气的潜势预报。并用此法回报2003—2006年3—6月前汛期的强对流天气。结果表明,P值大于0.9的准确率可达77.5%,P值小于0.5出现强天气的概率仅为3.8%。由于资料有限,对2007年3—4月发生的7次强对流的经验检验效果不明显,但P值小于0.5时不发生强对流的经验检验效果明显。此法对珠三角地区的短时强降水和雷雨大风等强对流天气的临近监测预警有较好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3.
广东省前汛期分区强对流潜势预报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2009—2012年前汛期广东和香港五个探空站资料计算得到的物理量,选取各个探空站与强对流天气相关性好的物理量作为预报因子,通过对各指数的空间分布特征和数值进行二值Logistic回归分析,得到各物理量的参数估算值,分别建立五个探空站的强对流诊断预报方程,得到前汛期强对流潜势预报因子P,从而制作广东省未来12 h强对流天气潜势预报。并用此法回报了2009—2012年前汛期的强对流天气,对于P的值进行预报质量评定,以CSI评分为标准,选取五个探空站的P值的阈值,并以各个站的阈值对2013年前汛期的强对流天气进行预报质量评定,结果表明,进过拟合后的潜势预报预报因子P比单个物理量的CSI评分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4.
郑州局地强对流天气的形成机制与预报方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应用常规报文和1°×1°的NCEP再分析资料.采用天气学分析和物理量诊断方法,对2004年郑州市出现的4次强对流天气的天气形势、单站要素特征和一些物理参数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结果表明:西北气流或华北低涡时,存在着低层辐射增温和高层冷平流降温这一对流不稳定能量迅速增强的机制,有利于对流天气发生.地面提前1~3 h出现的中尺度辐合线是强对流发生的触发机制.单站θse的垂直空间分布特征、大气排熵指数、垂直风切变、大气可降水量等参数的量值可判断强对流天气的类型.  相似文献   

15.
加强短时强降水、雷暴大风、冰雹和龙卷等强对流天气的科学认识对防灾减灾等精细化气象预报服务具有重要意义。如何基于过去和现在的观测去分析当前的强对流天气发生、发展情况是一个重要和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调研了美国、欧洲、亚洲、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强对流实况分析业务系统的现状,并从多角度对比了美国的预警决策支持系统—综合信息(WDSS-II)、奥地利的综合分析集成临近预报(INCA)和中国的强对流天气短时临近预报(SWAN)业务系统的现状。此外,针对强对流实况分析产品与预报实践的结合,调研了对强对流实况分析产品应用具有启发性的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的试验平台和春季预报试验。同时,梳理了国内外强对流实况分析研究技术动向,对比了快速更新同化数值模式、概念模型预报技术以及识别追踪和外推预报技术等强对流预报预警技术的优缺点,并回顾了近年来国内外各大主流机构的强对流实况分析人工智能解决方案,为我国今后的强对流实况分析体系建设提供借鉴和思考,为后续开展具有自身特色的强对流多源融合实况分析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17.
和卫东 《气象》1992,18(12):33-35
参用可降水量计算公式,结合单站铅直能量廓线及层结特征的分析,对丽江区(26.00—27.55°N,99.22—101.30°E)强对流暴雨个例进行检验。结果表明:计算值与实况值较为接近。因此,在一定的前提下,可供实际预报参考。  相似文献   

18.
宋子忠 《气象》1988,14(11):38-40
在综合分析天气形势、物理量场和雷达回波资料的基础上,探讨了宿县地区强对流天气系统的发生、发展和消亡的规律,提出了制作强对流天气预报的具体方法和框图。  相似文献   

19.
强对流天气的分析和预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一汇 《气象》1978,4(5):15-17
局地强对流天气包括暴雨、雷暴、大风和龙卷等,产生上述天气的天气系统有飑线、中高压,中低压以及其他中小系统。由于这类天气系统尺度小(几公里—200公里),生命史短(30分钟—几小时),因此从一般常规气象观测资料中难以发现  相似文献   

20.
影响人民生命财产的重大灾害天气有不少是中尺度系统,目前在业务预报服务工作中缺乏有效的预报技术方法,国内外天气预报工作者都在着重研究解决这个难题,指望用数值天气预报方法解决暴雨等强对流天气的预报,那怕是24小时以内的短期预报,至少在近些年内由于各种技术条件的限制是难于在业务中实现的。另一方面,在现有的常规天气尺度观测资料中却有不少信息没得到充分的利用。本文作者在另一篇文章中曾明确指出目前美国的地面、高空观测站网的密度对于揭示许多重要的中尺度天气特征是够用的,但是在美国国家气象中心制作的分析、诊断图上没有要求把它们进行分析和描述。作者在本文中提出的预报思路的基本想法是尽可能使用目前常规天气图表资料,配合使用气象卫星和雷达资料来帮助预报员提高预报的质量。首先是把国家气象中心传送的分析图诊断图重新进行加工,经加密分析和增加分析内容揭示出是否存在有利于产生强对流天气的形势或中尺度系统,为此要进行大量的个例分析和总结经验的工作,对有关的形势、系统等加以分类、制作模式及找预报判据等。其次是根据国家气象中心发布的指导预报材料确定短期内形势的发展、演变。最后利用当地的预报指标以及逐级判据等,由当地预报员结合指导材料作出最后的预报。这个思路对于在加强国家气象中心对基层台站的分析预报指导前提下,在地方预报中充分发挥地方台站的预报员经验和补充订正的作用,是可以起到积极作用的,对我国有参考意义。我国一些天气工作者早就提出过,目前常规天气图表资料中还有不少有用的信息没被充分利用,对此,在一些暴雨等天气预报的事后分析总结中曾作过探讨和应用的试验,但在日常预报业务工作中一直没有得到重视和组织业务试验。目前的问题是如何结合我国实际情况采取现实可行的方法来推动我国在这方面预报业务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