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车排子地区石炭系裂缝性油气藏富集,为了更好地预测裂缝发育区带,需要使用正演模拟的手段分析不同情况下裂缝地质体的地震响应特征.首先简述了交错网格有限差分数值模拟的原理,其次根据工区实际地震剖面和油藏剖面,建立裂缝模型对比裂缝发育区、裂缝中等发育区以及非裂缝发育区的响应特征,最后结合实际工区从地震剖面反射特征、地震多属性分...  相似文献   

2.
济阳坳陷碳酸盐岩古潜山以前地震资料存在信噪比低、速度陷阱、分辨率低、施工过程中缺炮、空道、内幕反射品质差或无反射等问题。造成上述问题除了野外施工工艺、室内处理流程和参数的影响外,在采集参数方面主要影响因素有覆盖次数低、炮检距与方位角不均匀、面元太大等。针对济阳坳陷古潜山三维地震资料采集应以目标设计为指导思想,以基于模型分析的三维采集参数论证为主线,最终优化各种采集参数。建立了拱张褶皱型、断裂块断型和风化残丘型三个具有代表性的古潜山地质理论模型。使用先进的“绿山”地震采集观测系统设计软件,采用“块”来描述任意复杂地质模型结构,分别设计出各自的地震采集观测系统。以林樊家潜山为例,采用12线18炮束状新观测系统模拟单炮发射接收,对各主要目的层能追踪的地层信息比原始6线9炮束状观测系统采集的地震信息丰富,能准确反映地下构造形态与地质体的物理属性。  相似文献   

3.
赵勇  宋阳  罗勇  张静 《新疆地质》2006,24(4):460-463
利用地震物理模型技术,依据准噶尔盆地车38井区三维地震的地质解释成果,按一定的模拟相似比,制作一个三维物理模型.利用超声波反射技术,用2种观测系统对模型进行全三维数据采集.通过不同面元三维数据效果对比,提供针对不同地质目标确定面元大小的试验依据,提出从野外采集、资料处理到解释的成套方案.根据不同地震地质条件和勘探目标要求,应用模型正演技术可以指导合理确定三维地震勘探面元大小和其它采集参数.  相似文献   

4.
在Hudson理论的基础上推导出基于弹性—声学近似的裂缝模型反射系数计算公式,然后用变参考慢度Rytov近似波场延拓算子,对给定裂缝模型进行正演和偏移,并分析其波场特征,得到以下三点结论:1在当前地震分辨率下,不能识别单个裂缝,但可以探测裂缝发育带;2裂缝带达到一定的宽度和密度,可以用地震方法检测裂缝的分布,潜山内幕反射波的范围与强弱,有利于研究裂缝发育带的宽度和密度;3裂缝带的低频复波反射,表明在裂缝发育带,地震波频率减低,意味着用地震波的频率特征是可以检测裂缝。  相似文献   

5.
高景华 《地质与勘探》2002,38(Z1):86-90
地震方法技术在能源和工程地质勘查中是一种有效的方法技术。由于在金属矿区所涉及到的地震地质条件十分复杂,地震方法技术在金属矿勘查中的应用受到了限制。为有效地识别和利用地震记录上复杂的地震波场,并使地震方法技术较好地应用在金属矿勘查中,结合内蒙古大井多金属矿区的地震试验,开展了复杂条件下的地震模拟和解释问题的研究,取得了一些初步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6.
李锡均 《岩土力学》2009,30(Z2):358-361
经过东洱河水库和大河边水库工程在地震后产生的裂缝,采用充填灌浆方法进行处理,地震裂缝内形成了坚实的连续有效的水泥黏土混合浆体,提高了坝体的密实度,增强了坝体抗变形的能力,从而达到了地震产生裂缝处理的预期目的  相似文献   

7.
黄河口凹陷位于中国渤海湾盆地的东南部,新近纪发育大型浅水湖泊三角洲沉积体系,为本地区隐蔽油气藏的形成提供了很好的地质条件。论文以渤海盆地黄河口凹陷B34区块晚中新世明下段SQ1层序为例,将该层序划分了10个准层序组。通过对各准层序组详细的岩性统计发现岩性主要为砂岩和泥岩,厚度较大的砂岩主要分布在PSS1和PSS10,其他准层序组内部多发育薄层砂,砂岩的发育特征与其在同一层序中的沉积位置有关。在岩性统计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研究区不同准层序组中均方根振幅与钻井井点位置岩性的统计、7类岩性组合的一维正演模拟等发现岩性及其组合与振幅之间存在如下关系:强振幅对应了较厚的砂体,振幅较弱则砂体不发育,振幅中一般为大套泥岩夹中薄层砂岩。据此以PSS1为例,进行了砂体的精细刻画。尽管建立了岩性和振幅强弱之间的关系,但定量确定砂岩厚度仍是十分困难的,因此只能根据振幅强弱来定性确定砂岩的相对厚薄。  相似文献   

8.
基于模型的地震采集参数分析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作者在文中论述了利用已有地震资料解释成果,根据地质任务建立二维地质模型,在此基础上进行射线追踪模拟出单炮地震记录和自激自发射面,进而提出了一套对观测手系统的最大炮检距,首间距等参数进行论证的一些实用方法,所得结果验证了资料处理和解释的正确性和观测系统设计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9.
宽方位地震资料波场正演响应特征表明:地震纵波在地下地质体中传播时,反射系数在不同的方向具有明显的方位各向异性特征。利用方位各向异性进行裂缝预测已经成为国内外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通过地震纵波随方位变化的正演响应特征分析,结合Bakulin等提出的含流体裂缝各向异性参数之间的相互关系,对Rüger公式进行了近似简化,推导了裂缝型储层含流体情况下,可以用于表征裂缝发育的各向异性参数γ与反射系数之间的表达式,提出了一种基于各向异性参数反演的裂缝预测方法。通过理论模型和实际资料应用证明了方法的有效性和适用性,为应用宽方位叠前地震资料进行裂缝预测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方法技术。  相似文献   

10.
卢浩 《地质与勘探》2018,54(1):130-137
辽河坳陷欧利坨子地区发育大规模、巨厚层状粗面岩,并赋存了大量油气资源。但由于粗面岩岩石物理性质特殊,分布规律性较差,目前尚未形成一套具有针对性的预测技术,制约着粗面岩油藏的进一步勘探和开发。为此,在对粗面岩进行岩石物理分析以及正演模拟的基础上,提出了综合应用地震技术预测粗面岩分布的方法。研究成果表明:(1)研究区粗面岩表现为低时差、高密度、高自然伽马的测井响应特征以及低频、强振幅的地震响应特征;(2)联合多参数岩性反演和纵波阻抗反演可以实现粗面岩分布的预测;(3)平均反射强度和平均波峰振幅对于粗面岩引起的反射异常较为敏感,有利于准确刻画粗面岩分布范围;(4)根据粗面岩分布区的低频特征,21Hz的振幅调谐体频率切片可以有效识别粗面岩体。  相似文献   

11.
坐标数据作为基础数据涉及航空物探数据处理的整个过程,与数据处理质量和解释效果息息相关。笔者在调研分析地球物理数据处理解释系统需求的基础上,应用C++编程语言,结合坐标参数文件管理方式,完成了系统中坐标转换功能研制,并提供了标准化的API接口。经评估,转换后的精度,达到了航空物探数据处理要求。  相似文献   

12.
深部地球物理探测数据是岩石圈结构研究的重要资料,然而由于地学数据本身的多来源、多学科、海量等特点阻碍了数据的共享,而GIS技术恰好以强大的多学科交叉和空间数据处理功能为数据发布提供了新的途径。在GIS中信息的显示和分析方法都取决于地理信息数据模型,因此在利用GIS技术建立数据共享平台时,建立一个符合数据体查询和分析要求的数据模型尤为重要。笔者对几种空间数据存储方式和主流的空间数据模型进行了深入研究,最终结合深部地球物理探测数据的特点,以Geodatabase为基础建立了一个数据模型,为数据发布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根据广西某锡矿的矿床地质特征及地球物理特征,建立了矿区的地质-地球物理模型。结合地质-地球物理模型及CSAMT法测量结果,推断了隐伏岩体顶界面及矿化富集规律。钻孔验证结果与物探推断结果基本一致,证实了CSAMT法在本矿区深边部找矿的有效性,所建地质-地球物理模型对本矿区成矿预测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随着油气勘探领域的不断拓宽,前陆盆地山前带已成为寻找新的油气资源的地带。由于山地地表条件复杂多变,地下构造多为高陡构造,褶皱断层发育,野外施工困难,原始资料品质低,所以地下构造成像困难。针对山地地球物理勘探的难点,由模型正演,提出了山地复杂构造带的油气勘探应选择小道距、高覆盖次数和最佳炮检距的野外采集参数。努力提高山地地震资料的信噪比,应贯穿于资料采集和处理的全过程,并对山地地球物理勘探工作提出了新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盐田桥铜多金属矿床位于衡阳盆地北缘茶恩寺铅锌多金属成矿区,区内成矿地质条件优越。本文总结了矿区内岩(矿)石物性特征,研究了岩(矿)石物性组合模型,激电中梯异常、激电测深异常及高频大地电磁异常(EH4)特征,并结合矿床地质特征,初步建立了盐田桥矿床地质-地球物理勘探找矿模型,以期指导矿床深部及其外围同类型矿床地质找矿工作。  相似文献   

16.
在全球气候日益变暖的情况下,青藏高原多年冻土退化将导致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发生改变,进而影响到区域水资源循环过程和生态环境,需要开展青藏高原地区冻土地球物理勘查技术方法研究,以实现了解冻土地球物理特征、空间分布信息等.针对以上情况,对地震反射、地震转换波反射、地震折射、探地雷达、音频大地电磁(EH4)、高密度电阻率法这6种技术方法的探测效果进行了对比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6种物探技术方法均可探测地层结构、冻土地球物理特征、空间分布信息等,但各种技术方法均存在一定局限性.针对不同目标任务,提出了3种青藏高原冻土地球物理勘查方法组合模式.该组合模式可为今后青藏高原冻土地球物理勘查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7.
文章采用二维EMD方法对云南个旧地区物化探数据进行非线性的多尺度分析与分解,有效分离了物化探异常,揭示深层次找矿信息.证明了二维EMD分解得到的所有分量都具有实际地质意义,它将是一种新的物化探数据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8.
The Shuangjianzishan deposit in Inner Mongolia is a typical Ag-Pb-Zn deposit of the southern Great Xing’an Range. Proven reserves of Ag, Pb, and Zn in this deposit have reached the scale of super-large deposits, with favorable metallogenic conditions, strong prospecting signs, and high metallogenic potential. This paper reports a study involving integrated geophysical methods, including controlled-source audio-frequency magnetotelluric, gravity, magnetic, and shallow-seismic-reflection methods, to determine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ore-controlling structures and subsurface intrusive rock for a depth range of <2000 m in the Shuangjianzishan ore district.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is to construct a metallogenic model of the ore district and provide a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exploration of similar deposits in the deep and surrounding regions. We used three-dimensional inversion for controlled-source audio-frequency magnetotelluric data based on the limited memory quasi-Newton algorithm, and three-dimensional physical-property inversion for the gravity and magnetic data to obtain information about the subsurface distribution of ore-controlling structures and intrusive rocks. Under seismic reflection results, regional geology, petrophysical properties, and borehole information, the geophysical investigation shows that the Dashizhai group, which contains the main ore-bearing strata in the ore district, is distributed within a depth range of <1239 m, and is thick in the Xinglongshan ore block and the eastern part of the Shuangjianzishan ore block. The mineralization is spatially associated with a fault system characterized by NE-, NW-, and N-trending faults. The magnetic and electrical models identify large, deep bodies of intrusive rock that are inferred to have been involved in mineralization, with local shallow emplacement of some intrusions. Combining the subsurface spatial distributions of ore-bearing strata, ore-controlling faults, and intrusive rock, we propose two different metallogenic models for the Shuangjianzishan ore district, which provide a scientific basis for further prospecting in the deep regions of the ore district and surrounding areas.  相似文献   

19.
通过物探勘查并结合水文地质资料分析,研究了广西隆安县岩溶石山区断裂带、溶洞、岩溶管道三种储水构造的地质-地球物理模型及其电性响应特征。受构造控制或侵蚀基准面变化的影响,广西隆安岩溶石山区形成多层溶洞及岩溶管道系统,地下水主要赋存于溶洞、管道和构造裂隙中。地球物理上,断裂带及多层洞道系统均表现为纵向低阻条带的电性特征,但储水构造充填物或是水或是泥,难以用电阻率参数加以区分。为提高解译精度,结合工作区的水文地质条件,对物探资料进行细致入微的分析,并在勘察工作中采用在高阻中找低阻、低阻中找高阻的找水定井方法,基本避开了泥质充填的难题,提高了成井率。   相似文献   

20.
王兴宇 《地质与勘探》2020,56(4):766-773
宽线地震采集原始数据相比二维数据具有更丰富的信息。为充分挖掘宽线数据本身的优势和潜力,提升宽线数据处理效果,本文根据宽线数据和二维及三维数据的异同,借鉴了目前"两宽一高"三维地震数据处理流程,主要研究了宽线有源噪音压制及浅海拖缆宽线大羽角数据共中心点离散处理技术,提出了观测系统定义方式需要根据不同处理模块的要求进行实时变换的建议,总结完善了针对复杂区宽线处理技术策略,提升了宽线的处理成果剖面质量,为复杂区宽线地震资料处理总结了一些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