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磁法考古探测应用机制及其应用效果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地下文物的磁性通过模拟实验和实际应用研究,系统地阐明了应用磁法探测地下文物的机制、方法、特点和效果.从野外测量、资料处理到成果解释循序渐进地探索了磁法考古的工作方法、技术特点、异常规律和推断解释方法等.通过实例介绍,阐述了可操作性强,宜于推广应用的工作系统;并侧重论述了磁探考古应用的优越性及其应用前景,指出了进一步研究的内容和方向. 相似文献
3.
4.
对瞬变电磁法回线边长决定探测深度的质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质疑瞬变电磁法探测深度取决于场源磁矩(M=IL2)的强度,当电源能量一定时,改变回线边长就成为控制探测深度的有效措施;认为"大回线有大深度"、"小回线探测浅"等共识是不正确的,它是不计条件应用深度公式的误导.研究认为:瞬变电磁法的探测深度取决于场源含有的低频成分,基频越低,探测越深;磁矩只是决定探测结果的信噪比. 相似文献
5.
6.
运用二维和三维高分辨率数字地震勘探技术探测肥城煤田深部及边界地质构造, 并在生产实践中得到大量验证,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实践证明,高分辨率数字地震勘探是查明影响采区、工作面布置的地质构造,实现“精细勘探”的最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探地雷达探测地裂缝的几个实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地裂缝的形成原因多样,宽度小,展布特征特殊,采用探地雷达进行地裂缝探测,一般很难达到良好的探测效果。通过探地雷达在地下采空、活动断裂、地下水超采等3种不同原因产生的地裂缝上进行探测并取得较好波形图像的实例,介绍了从天线配置、测线布置到资料处理、图像解释等工作流程,总结了不同成因类型地裂缝的探地雷达波形特征。通过实地探孔、探槽验证,说明探地雷达法探测结果准确,探测结果准确反映了地裂缝深部的发育状况和发现新的地裂缝,对分析地裂缝的成因和机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应用探地雷达探测活动断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浅覆盖区采用探地雷达探测地震活动断层。通过实验确定出最佳的采集参数和数据处理流程,在雷达剖面上,能够清晰地显示出断层上部的形态特征、上断点埋深和岩土分层。结合钻孔资料,利用雷达剖面上对第四系覆盖的分层结果和上断点所在的层位可以分析和评价断层的活动性。 相似文献
10.
11.
12.
阐述了大比例尺高精度航磁测量在寻找非磁铁矿床中的作用;对比分析研究了山东山亭地区几次不同比例尺和测量条件获得的测量结果,并总结了它们的磁异常特征。研究认为大比例尺高精度航磁测量获取信息丰富,由于可识别弱小的磁性地质体,除在原来寻找铁磁性矿床应用外,拓展在其他领域的应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14.
探地雷达技术在植物根系探测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植物根系传统研究方法的局限性迫切需要寻求一种无损性的根系探测技术.基于无损性探测的特点,探地雷达已被证明是一种能够应用于根系探测的潜在工具.对探地雷达探测原理及其在植物根系形态绘图、根径大小和生物量测量等几个方面中的应用研究进行了综述,阐述了该方法的优势和应该注意的问题.根系形态分布探测需要提高雷达的发射频率和保持足够小的扫描间距;在估计植物根系大小和生物量方面主要依赖于有效的、能够反映相关特征的雷达探测信息参数的提取,同时还需要高级的数值分析和数据处理技术的支持. 相似文献
15.
16.
17.
地下障碍物雷达定位探测的技术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探地雷达以其高分辨率准确确定地下障碍物方面发挥了显作用,主要阐述了地质雷达定位探测的方法原理,通过实例讨论了雷达定位探测的分辨率及深度问题,论述了天线中心频率、测量点距及天线间距的选取技术,并成功的应用于确定桩位下方的孤石体、局部软弱夹层、管线位置,经开挖及打桩验证,雷达定位探测的准确率很高。 相似文献
18.
叶树林 《华东地质学院学报》1995,18(2):165-168
本文介绍一种在野外能一次性完成的简便快速的放射性测量新技术-^218Po法,试验表明,在已知区它圈定的油气田的范围,与实际很吻合,在未知油田上也获得良好的显示,指示了找油远景区域,是一种值得重视,推广的放射性找油新技术。 相似文献
19.
地球物理特征是衡量一个地区是否具备地球物理勘查前提的重要标志,参数测定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到对原始资料的解译和定性判释。因此,为了能够对磁测资料进行更合理的解释,在矿区内的不同岩(矿)石表面利用野外岩石磁化率仪(KT-6)测定了其磁性参数,为区内系列磁测成果解释推断打下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20.
复杂条件下城市地下管线探测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城市地下管线探测中,最常用的物探方法是电磁法和电磁波法(探地雷达).通过对这两种方法的原理、管线异常特征的介绍,提出了在复杂条件下物探方法技术的应用,目的是减少干扰因素的影响、突出目标管线异常,最终对目标管线进行精确定位定深.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