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南海某工区不同采集参数采集的地震数据的分析,就海上拖缆地震勘探中震源及电缆的沉放深度对采集数据质量影响进行讨论,得出如下结果:震源沉放越浅,子波频带变宽,高频效果越好;电缆沉放深度越浅,频带越宽,分辨率越高,但受风浪影响的噪声比较大。这为地震资料采集和后续的地震资料处理提供了良好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哈拉湖位于青藏高原,在该区开展的地质调查、音频大地电磁测深和地球化学调查结果表明,该区具有良好的天然气水合物找矿前景。为寻找天然气水合物,在该区开展了高精度反射地震试验。反射地震采用1 200道接收,道间距2 m,偏移距1 m,炮间距8 m,覆盖次数150次,排列中间激发的观测系统,每道采用6个60 Hz检波器单点组合接收;采样间隔0.5 ms,记录长度2 s,宽频带采集;激发震源为大型车载可控震源。采用该工作方法得到的地震剖面信噪比和分辨率较高,构造形态特征明显。根据试验区地形地貌和地震剖面上反映的永冻土层厚度、断裂构造和高速层分布,结合其他资料,确定了验证孔位。  相似文献   

3.
海上勘探现场质控是评价地震资料采集质量的重要手段,主要内容包括:地震数据质控、导航数据质控和震源近场数据质控.传统方式是现场质控以磁带为介质,质控采集资料内容需待采集测线完成后进行,具有滞后性,影响了海上地震资料现场质控效率.这里针对这一难题,设计方案,首次提出实时质控方法.首先通过设置和连接,实现数据在采集记录系统、...  相似文献   

4.
为确保可控震源的激发效果,目前国内均采用多台震源组合的方式施工,但这种施工方式在野外采集阶段即令原始地震资料产生不同相叠加,影响最终成像精度。通过理论计算、统计对比和模型正演分析手段,结合实际地震资料分析找出了此影响在时空域的规律,并据此提出在复杂地表区域采用台数较少的震源进行面积组合,由此造成的能量不足、信噪比偏低的不利影响,可以利用高覆盖次数、优化检波器组合的方式来弥补。在西部某工区的施工效果显示,该方法能在保证资料成像效果的基础上进一步缩短采集周期、降低采集成本,尤其在复杂地表地区这种施工方式可实现度也更高,更符合高精度地震采集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南黄海盆地的地震方法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要地叙述了我们在南黄海盆地进行地震采集方法试验的情况,分析了各种采集参数情况下的资料质量,并讨论了各种采集参数对地震剖面质量之影响,由此作者认为,在一定地震电缆接受排列长度的情况下,加大气枪阵容积(即增加震源能量)和适当选择地震接受电缆的沉放深度,可以改善地震剖面的质量,增加对深层的勘探能力。在我们的240道电缆排列长度情况下,电缆沉放12m深度是合适的。如果要进一步改善地震剖面之质量,则必须增加地震震源之容积,好增加震源的能量。  相似文献   

6.
高分辨率地震采集数据是构造解释和砂体预测的基础资料,其保真程度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小构造和砂体预测的准确性。震源的激发、波的传播、检波器的接收和仪器记录各个环节对地震信息的保真度都有影响,地震采集每个环节的分析、研究对提高地震信息的保真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同一探区,由于受不同地表条件限制,可控震源和炸药震源的不规则交替施工,使得采集的地震原始资料在相位、能量和频率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针对这种区块的三维地震资料,开展了地震资料的地表一致性、子波匹配滤波和剩余静校正等一系列的处理,最终消除了这些差异,得到了较好的地震剖面。  相似文献   

8.
西藏羌塘盆地地震地质条件复杂,要取得高质量的浅层地震勘探资料是非常困难的。文中结合多次在羌塘地区开展的浅层反射地震勘探方法技术试验,探讨了高原冻土层对地震资料的影响因素,地震数据采集采用了小道间距、多道数长排列的接收方式,同时提高覆盖次数,采用大吨位可控震源进行高频激发,获得了高质量的原始数据资料;在地震数据处理阶段,重点在叠前采取相应的去噪处理技术,能够有效地衰减震源干扰波、随机和相干噪声等干扰,获得信噪比较高的地震成像剖面。总结研究区浅层地震勘探的数据采集方法和资料处理解释技术,取得了较好的试验研究成果,对今后在高原冻土区开展浅层地震勘探方法技术的应用与研究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
也门71区地震资料采集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裴全理 《物探与化探》2009,33(2):181-185
也门71区地表地质条件异常复杂,特殊的地震地质条件,给地震采集带来施工和技术上的难题。通过分析工区地震地质条件、地质任务、以往资料质量等因素,对 71区地震资料采集方法进行研究,以2006年二维地震采集项目为例,说明采用混合震源采集、弯直线施工、观测系统、激发因素等措施,取得较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孙培林 《中国煤田地质》2005,17(4):45-46,53
高分辩率开发地震采集数据是构造解释和砂体预测的基础资料,其保真程度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小构造和砂体预测的准确性。震源的激发、波的传播、检波器的接收和仪器记录各个环节对地震信息的保真度都有影响。对地震采集各个环节的分析、研究对提高地震信息的保真度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为了快速、有效探查堤坝隐患,本文提出了基于线性台阵的微动B超技术。大多数堤坝(土坝)兼顾公路功能,车辆运行产生的震动信号沿堤坝方向传播,基于此,沿着堤坝布设线性台阵,震动传播方向与接收方向一致,为堤坝隐患检测提供了丰富的震源。研究表明,在线性台阵的基础上利用多道采集技术,采集一次可获得多个勘探点数据,提高了野外数据采集效率,避免了震源差异性的影响,提高了横向分辨率以及勘探成果的准确性。将该技术应用于江西九江某堤坝汛前的安全检测,查明该区段存在3处低速隐患,推测为坝基软弱层隐患和堤身介质疏松隐患。实践证明:该技术有效弥补了以往微动勘探效率低、横向分辨率低的不足;并可进行每1 m间距或0.5 m间距的速度扫描,提高了横向分辨率,为堤坝安全治理提供高效、精确指导。  相似文献   

12.
针对琼东南盆地深水大陡坡区域中深层地震能量弱、成像品质较差的问题,这里通过混合网格建模技术建立了盆地内宝岛凹陷典型地震剖面速度模型。在此模型基础上,应用射线追踪方法模拟了震源处于不同位置时地震波场能量的传播方向及规律,得出地形复杂的大陡坡区域震源和检波点相对位置关系是影响地震能量传播、信号接收的重要因素之一。该研究对今后该类大陡坡、崎岖海底区域地震资料采集方案的设计和提高中深层地震资料能量及成像品质,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复杂地区三维地震勘探采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复杂地质条件主要包括以下2个方面的概念:一是复杂地表地震地质条件;二是复杂的地质条件的影响.例如地下构造变化剧烈、地层倾角大、散射严重、反射信号弱,常规采集方法无法正常采集到有效地震信息,资料信躁比、分辨率都很低等.针对天山地区复杂条件下的三维地震采集,在实际工作中,总结了以采用多种震源联合激发和利用卫星遥感数据进行辅助设计实施变观,以及针对山前巨厚沉积区的地表模型静校正和初至波静校正相结合的静校正方法.  相似文献   

14.
南方海相勘探区地表普遍存在着碳酸盐岩裸露区的问题,而碳酸盐岩自身的物性条件严格限制了激发有效能量的产生、传播和接收,致使碳酸盐岩裸露区的地震资料品质大都很差。虽然影响碳酸盐岩出露区地震资料品质的因素很多,但激发能量的下传问题应该是碳酸盐岩出露区资料采集需要首先解决的问题。在研究碳酸盐岩激发原理的基础上,在地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优选可控震源激发及多井组合激发,可获取较高信噪比资料,这些采集方法均在南方碳酸盐岩裸露区的地震采集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随着超深储层的油气勘探力度不断加大,针对复杂的表层结构和地下地质构造地区,常规地震勘探方法难以获取信噪比较高的有效反射信息,地震资料成像效果差,地震剖面难以清楚刻画工区的地质构造。因此,基于大型低频可控震源激发技术,根据野外采集要求,结合地质任务,选择采用高密度二维广角反射地震观测系统进行地震资料采集,通过广角地震波数值模拟和野外试验工作,优选出适合本工区的野外采集参数。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大型低频可控震源的超深储层广角反射采集技术,能够获得较强能量的远偏移距处的弱反射地震信号,特别是深层的低频信息,有效地提高了地震资料信噪比。相对于常规地震叠加剖面,广角反射地震叠加剖面品质得到明显改善,同相轴连续,构造部位清晰可见,地震成像效果良好。野外生产实践证明,广角反射地震勘探技术对超深层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银额盆地拐子湖凹陷沙漠探区特殊的地形、地貌条件对地震资料的激发和接受产生不利的影响,其表层被巨厚且松散的沙土覆盖,沙丘厚度在50~100 m间.在该区开展可控震源采集时,受可控震源机械特征和近地表结构双重影响,在近道范围内,形成"黑三角"干扰,导致地震记录信噪比低."黑三角"干扰具有能量强、频带宽、分布广、形态差异大等...  相似文献   

17.
在连片处理中,关键因素是地震资料的波形一致性问题。在不同年度采集的多区块连片处理中,不同的激发因素和接收条件,会今导致原始数据在子波振幅、频率、相位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在常规处理中,多采用频率、反褶积等匹配方法,来调整不同震源、不同区块原始资料的频率和相位关系,但这种处理方式会影响叠前处理的效果。通过子波整形方法,可以有效地消除不同震源类型、不同区块等采集因素所造成的区块间波形差异,互相关系数达到0.9以上。该方法应用在大庆徐家围子的深层气藏十九个区块,满覆盖面积为5 058.8 km2三维大连片叠前偏移处理中,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在祁连山南北布设的10台REFTEK宽频地震仪器记录到了2003年4月发生在仪器台阵范围内的6.7级地震及其数十次余震,提供了研究青藏高原北缘深部构造的新资料,对3级以上震源的定位和震源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柴达木盆地北缘逆冲左行走滑断裂东段的宗务隆山逆冲断裂在南北挤压作用下引发了此次地震活动,是陆陆碰撞和内陆俯冲的结果,青藏高原北缘的走滑断裂在浅部呈缓倾斜,深部往往以较陡的产状向下延伸。震源区的构造分析证实了印度板块岩石圈的超深俯冲作用对高原北缘的影响,受南北向应力作用影响形成的走滑断裂近东西向的位移目前仍很剧烈。  相似文献   

19.
深水区逐步成为海洋油气资源勘探靶区,该区域地质情况复杂,中深层地震成像存在信噪比低、分辨率低的问题,势必影响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为提高深水区中深层地震数据的品质,从地震数据采集的源头出发,采用立体震源和平面震源在同一采集参数下,对坡折带区同一位置重复进行地震数据采集,经过相同的处理流程后,将二者在子波、炮集频谱、近道频谱、叠加剖面频谱、最终成像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立体震源子波在能量强度与受鬼波干扰方面都优于平面震源,且在深水区中深层具有频带更宽的特征,尤其是30~80 Hz频率更丰富,从而可以提高地震剖面的分辨率,改善地震数据的成像。由此可知,与平面震源相比,立体震源在改善深水区中深层地层成像方面具有较好的优势。因而在深水区中深层地质条件复杂的情况下,可采用立体震源采集地震数据,以提高地震数据成像品质。  相似文献   

20.
地震偏移要取得好的效果,重要的是应知道局部构造上每个采样点的倾角采样范围。对井间地震反射测量而言,成像点的倾角采样的分布受观测系统的控制,其中有震源和接收排列的长度及各自的元素间距。我们用实际资料来说明它对井孔附近及井间中心处剖面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