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地质全息论     
以自然界中全息现象存在的普遍性为指导,以客观存在的地质现象为依据,从全息的角度来对地质现象进行分析,正式提出了地质全息理论,认为地质体形态、地质信息和地质活动的频率等其局部与整体之间具有相似性或对应性,而且这种"整体(全息系统)"和"局部(全息元)"是相对的,与实际大小无关。这三种全息分别称为地质形态全息、地质信息全息和地质时间全息。任何地质体都是地质历史中不同种类、不同级别的地质全息系统的先后和交互作用下的结果,因此在某种具体的地质对象研究中确定其主控全息系统及其级别就显得非常重要。地质全息理论可以为地质学相关研究提供一个全新的理论依据和参考手段。  相似文献   

2.
罗利锐  刘志刚  闫怡冲 《岩土力学》2011,32(Z1):614-0618
总结了超前地质预报的作用和发展现状,分析了超前地质预报认识上的误区和各种探测设备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超前地质预报系统的概念,阐述了隧道所在地区地质分析技术、隧道不良地质体超前预报技术、重大施工地质灾害临近警报技术包含的内容。系统的工作步骤为,利用地质分析技术结论以及地质复杂程度分级标准对探测区段的围岩进行地质复杂程度分级,针对不同级别的地质复杂程度,制定与其对应的超前地质预报系统方案,并注意现场工作中动态控制的应用。以厦门海底隧道F3风化深槽为例,对超前地质预报系统的内容及工作步骤进行了应用。提出了超前地质预报系统的发展方向。研究旨在完善超前地质预报工作,使超前地质预报结果在现场施工过程中能真正起到指导性的作用,最大程度地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相似文献   

3.
基于地质建造分区和流域地貌演化理论,利用地质建造分析、DEM数字地貌、遥感解译、无人机和野外路线调查等技术方法组合,快速查明了承德蟠龙湖景区地质遗迹单体63处,丰富了景区的地质旅游资源,提升了景区的科学内涵。地质建造决定基础地质大类地质遗迹的内在“基因”,是地貌景观大类地质遗迹形成的物质基础,并通过岩性和构造影响地质灾害大类地质遗迹的发育。流域地貌演化影响基础地质大类地质遗迹的出露情况;是塑造地貌景观大类地质遗迹形成的主要地质营力,影响地质灾害大类地质遗迹发育。将地质建造和流域地貌相结合的思路贯穿整个地质遗迹调查全过程,初步形成“圈定潜力区—摸清家底—探究规律—总结方法”的大比例尺地质遗迹调查技术方法流程。大比例尺地质遗迹调查的目标是力求打通地质遗迹调查与地方需求、旅游产业发展的“最后一公里”,为地质遗迹保护与开发利用、美丽乡村与特色小镇建设提供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受到越来越多地质环境工作者的关注,开展矿山地质环境监测,摸清矿山地质环境现状是我国矿山地质环境管理工作的迫切需要。本文通过对矿山地质环境调查与"2009年度福建省矿山地质环境动态监测报表"的统计分析,阐述了福建省矿山存在的主要地质环境现状特征,总结了福建省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的措施与成效,对福建省矿山地质环境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本文并不认同福建省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思维定势,认为福建省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将进入平稳发展阶段,但将在福建经济的高速发展阶段长期存在,局部矿区地质环境问题仍将呈增长趋势。为福建省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整治提供了背景资料。  相似文献   

5.
浅谈地质资料集群化产业化上海模式在湖北黄石市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质资料是地质工作形成的重要基础信息源,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信息支撑。但是,地质资料的分散保管、各自利用的现状难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对地质资料信息共享服务的需求。上海市地质资料汇交机制具有以下特点:(1)将城市勘察地质资料纳入了地质资料汇交管理主流程,从机制和制度上保证了城市勘察地质资料的正常汇交;(2)建立了城市地质建模和三维可视化方法;(3)建立了地质资料信息共享机制;(4)建立了地质资料信息服务机制,上海市地质调查院以地质需求为导向,加强地质资料集群和深度开发服务。同上海市相比,黄石市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具有独自特点:将地质数据分为11类,计100多个数据类型;建立了矿业城市和地级市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技术路线、技术方法和标准体系,在城市地质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矿业城市矿政管理与服务模型;对地质资料进行了分步集群化,即地质资料目录收集齐全→地质资料收集、汇交齐全→建全试点数据库→建好地质三维模型→地质资料、数据、图形、模型的管理和分析评价;建立了黄石市地质资料管理服务系统,还有待完善。黄石市地质资料管理服务系统的建立及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技术方法,对全国矿业城市和地级市城市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产业化工作的开展具有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6.
初论地质遗迹景观调查与评价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地质遗迹景观调查评价是地质遗迹保护与培育的一项最基础性工作,也是建立地质公园体系最重要的基础资料。通过对地质遗迹的分类探讨,叙述了地质遗迹登录内容、记录格式,以及地质遗迹的评价方法、地质遗迹区划原则和等级、地质遗迹保育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7.
专题地质填图及有关问题讨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面积性地质调查及填图是今后地质调查的主要工作,如何做好这个工作,并实现地质调查和科研一体化,特别是在已有填图基础上,如何部署和开展新的填图工作,是一个亟待回答的新问题。专题地质填图是针对存在的重要地质或资源、环境问题,或是针对特定目标地质体等,以解决特定问题或满足社会特定需求为主要目的、填图与研究融为一体的地质填图,填图的范围和比例尺依据解决问题和目标地质体而定。专题地质填图是以问题和需求为驱动,是对已有的综合地质填图的补充和提高,是高效实现地调科研一体化的一种方式。论述了专题填图的内涵、必要性,以及开展专题填图的方式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为加强我国现代军事地质研究和我军战场地质环境建设保障体系,采用地质环境研究思维分析陆战场空间的结构特征、空间变化规律、物理化学界面和动态变化趋势,构建军事地质环境研究内涵与关键技术。提出军事地质环境包括作战环境和地质环境,研究要素分别为战场空间结构、军事地理环境、军事行动环境和地质体时空环境、地质体现状环境、地质体应用环境。军事地质环境研究内涵是将作战环境和地质环境整合分析研究,从宏观上把握战场空间的结构特征和军事地理与军事行动环境背景,据此确定地质需求内容和军事地质应用主题;通过研究地质体背景条件、物理化学状态、空间分布规律及动态变化趋势等,分析一定区域地质环境的质量、容载和反馈能力,为军事作战应用地质条件提供利弊研判和优劣预测。适宜军事地质环境数据获取和信息表达的关键技术包括民用地质数据军事应用改化、境内快速立体调查、境外遥感地质解译和按需定制专题图。概括认为当前我国军事地质的主要探索研究方向有地质环境动态监测下的作战环境质量评估与治理、地质客观规律的普适性与特殊薄弱点军事应用、隐匿军事目标靶区的地质环境定位预测、地质模型的军事地质环境信息表达。  相似文献   

9.
自开展数字地质填图工作以来,获得了大量的数字地质填图数据库资料,但这些数据库资料的}[交目前仍没有标准规范,影响了数字填图地质资料的汇交和验收工作。本文提出了数字地质填图数据库资料的接收验收技术要求,包括数字地质填图数据库资料汇交内容、组织形式、质量要求及数据验收等几个方面的内容。本技术要求的研究和探索为地质资料汇交人和地质资料管理机构接收、验收数据填图地质资料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中国是一个有五千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和古人类的栖居地。在浩如烟海的古籍和民间传说中,都有丰富的有关地质现象和地质作用的描述。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变革带来的科学技术进步和生产方式的突破使地质事业的发展呈现出阶段性。包括远古时代人类对地质现象的探索在内,文章把中国地质矿产调查事业的发展史划分为6个阶段,即石器时代的地质遗迹、远古时代的地质认知、启蒙时代的地质考察、奠基时代的地质调查研究、快速发展时期的地质工作和改革开放新时代的地质事业,分别论述了各个发展阶段地质矿产调查工作中的重要地质事件、地质工作的内容和特点、主要调查研究成果和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雷传扬  刘兆鑫  文辉  范敏  蒋华标  王波  马国玺  谢海洋  陶海江  郝金波 《地质论评》2022,68(3):2022062033-2022062033
三维地质模型可以直观的展现地下地质情况,对传统地矿行业的转型升级和城市规划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复杂地质条件下三维模型的构建,笔者等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源数据和地质先验知识约束的三维地质建模方法。以成都市为例,基于MapGIS10.0 软件三维地学建模模块,在DEM数据、数字地质图、综合地质剖面图、钻孔数据、物探解译数据、构造纲要图等多源数据,以及地质体展布形态、产状和厚度变化,断层性质、延伸方向、产状变化、对地质体的错切,褶皱类型、形态特征、两翼产状变化等地质先验知识的共同约束下,开展复杂地质条件下三维地质模型构建研究。笔者等详细介绍了复杂地质体三维建模数据源的准备、建模流程与方法、模型的构建与可靠性分析。认为采用分块建模技术可有效降低复杂地质体三维模型构建的难度,提高建模效率,实现模型的无痕拼接,且易于后期模型的修改完善。本次基于多源数据和地质先验知识约束,采用分块建模技术首次构建了成都市三维地质模型。笔者等通过地质先验知识(地质规律)和静态数据(可视化和抽稀钻孔数据)对模型的可靠性进行了分析,其中抽稀钻孔数据分析采用未参与建模的真实钻孔对三维地质模型中地质体埋深和分层厚度进行误差计算,获得地质体埋深误差均值为33.15 m,分层厚度误差均值21.37 m,认为模型的可靠性较高,可为成都市城市规划和重大工程选址提供重要的基础地质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2.
三维地质模型可以直观的展现地下地质情况,对传统地矿行业的转型升级和城市规划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复杂地质条件下三维模型的构建,笔者等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源数据和地质先验知识约束的三维地质建模方法。以成都市为例,基于MapGIS10.0 软件三维地学建模模块,在DEM数据、数字地质图、综合地质剖面图、钻孔数据、物探解译数据、构造纲要图等多源数据,以及地质体展布形态、产状和厚度变化,断层性质、延伸方向、产状变化、对地质体的错切,褶皱类型、形态特征、两翼产状变化等地质先验知识的共同约束下,开展复杂地质条件下三维地质模型构建研究。笔者等详细介绍了复杂地质体三维建模数据源的准备、建模流程与方法、模型的构建与可靠性分析。认为采用分块建模技术可有效降低复杂地质体三维模型构建的难度,提高建模效率,实现模型的无痕拼接,且易于后期模型的修改完善。本次基于多源数据和地质先验知识约束,采用分块建模技术首次构建了成都市三维地质模型。笔者等通过地质先验知识(地质规律)和静态数据(可视化和抽稀钻孔数据)对模型的可靠性进行了分析,其中抽稀钻孔数据分析采用未参与建模的真实钻孔对三维地质模型中地质体埋深和分层厚度进行误差计算,获得地质体埋深误差均值为33.15 m,分层厚度误差均值21.37 m,认为模型的可靠性较高,可为成都市城市规划和重大工程选址提供重要的基础地质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3.
综合地质剖面是三维地质建模重要的数据源,在地质构造复杂地区运用综合地质剖面构建三维地质模型的方法应用较为广泛。本文以成都市为例,详细介绍了综合地质剖面构建需要准备的地质资料、剖面的部署原则和构建方法,并解决了剖面构建过程中遇到的同时代、同层位的不同地层之间的连接问题。实践表明,通过综合地质剖面的构建,可以充分发挥地质技术人员在三维地质建模中的主观能动性,准确刻画复杂地质体在三维空间的展布情况,有效实现复杂地质体交互式半自动建模,提高三维地质建模的效率和精准度。  相似文献   

14.
隧道施工不良地质应急预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充分研究隧道施工常见不良地质类型和超前地质预报技术的基础上,将隧道施工常见的不良地质分类与不同阶段超前地质预报技术的精度结合提出隧道施工不良地质预警分级及预案。隧道施工超前地质预报因方法不同其预报精度不等,且各种不良地质与隧道的空间关系不同而对隧道施工的危害也不同。考虑到预报精度和不良地质类型,作者将隧道施工不良地质进行了预警分级。针对某级某类不良地质体建立了相应的防控预案,以防为主,紧急情况有相应的处治措施。并以绿、蓝、黄、红四种颜色代表不同的危险等级在洞口标示起到警示作用,加强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从而保证隧道施工过程的安全。  相似文献   

15.
以自然界中全息现象存在的的普遍性为指导,以客观存在的地质现象为依据,从全息的角度来对地质现象进行认识,认为局部的地质单元中能够包含其所在的整体的相当一部分甚至大部分信息,或局部地质单元与其所在整体地质环境在多个方面存在很大的相似性和对应性,这种客观存在的、普遍的对应性可以作为地质领域中局部和整体之间某些信息相互预测的依据和手段。这里的“地质单元”包括地质体的空间形态和地质活动的频率两个方面。地质领域的在空间上和时间上均可见到地质全息现象,包括空间上的地质体三维形态和时间上的地质活动频率,分别称为地质空间全息和地质时间全息。  相似文献   

16.
传统数字地质编图的地质体处理过程中存在重复操作多、制图周期长等缺点,极大地限制了地质编图的工作效率.为提高工作效率,笔者提出以地质专家知识驱动的地质体制图综合方法,主要包括地质体合并(自动同属性合并、交互式合并)、消除微小地质体、地质体夸大、地质体圆滑等.该方法以地质专家总结的地质演化关系知识为主线,采用GI S组件、...  相似文献   

17.
强笑笑 《地质与勘探》2021,57(3):640-646
为了推广地质景观素描在地质公园的应用,提升地学旅游品味与质量,本文以素描为例,对地质景观的艺术展示技术进行了探讨,介绍了地质景观素描的特点及其与传统地质素描的区别。按照所绘制景观形态的不同对地质景观素描进行了分类,系统阐述了地质景观素描的绘制原理和方法,并以敦煌雅丹地貌为例展示了地质景观素描的具体绘图步骤与技巧。地质景观素描是对具有观赏价值和科学价值的地质遗迹景观的绘制,既注重表达地质景观深层的科学内涵,又注重艺术性与生动性。此外,本文就地质景观素描在地质公园中的应用也进行了讨论,主要包括地质公园推广宣传、地质公园解说牌、地质公园纪念品、地质公园网站以及地学科普,并针对这些应用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肖进  李辉 《工程地质学报》2012,20(4):532-539
汶川地震发生在地质环境脆弱的山区,震后内外地质营力加速了灾区地质环境变迁,在变迁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的地质作用和地质灾害.本文通过研究灾区地貌变化、地表破坏、山体震裂、水文地质条件改变、地质灾害发育特征等地质环境现状,分析震后斜坡演化过程、地表地质环境变迁过程、外界因素的影响、崩滑流地质灾害转化关系,总结了地质环境变迁过...  相似文献   

19.
根据野外调查、区域地质环境、地质水文工程地质等资料,对长虫山郊野公园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现状评估、预测评估,提出地质灾害防治措施,为景区公园的规划建设和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依据,对同类景区地质环境的评估有部分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针对传统地质资料服务方式单一、数据共享困难等问题,提出了地质资料管理的转型方案.对面向知识服务的地质资料知识组织方式、知识检索以及知识管理理念如何指导地质资料服务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以地质数据本体构建、基于关联数据技术的地质资料语义化组织以及基于地质大数据的知识检索模型搭建为转型手段,介绍了促进地质资料转型升级的语义化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