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促进长岛碳汇渔业的发展和国家公园的建设,文章首次核算长岛海域养殖贝藻类的碳汇数据,综合评估长岛海水养殖的碳汇能力及其影响因素,并提出对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长岛海水养殖具有一定的碳汇能力,2016—2020年长岛海域养殖贝藻类的平均碳汇量为2.94万t,其中贝类尤其是扇贝的碳汇量显著高于藻类;养殖结构和养殖产量是长岛海水养殖碳汇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其中养殖产量又受养殖规模、环境、方式和技术等因素的影响;未来长岛发展碳汇渔业应进一步优化海水养殖结构、建立海水养殖碳汇核算体系以及制定和实施相关政策。  相似文献   

2.
海水养殖可能是实现我国碳中和目标的有效途径之一。贝、藻类养殖是海水养殖的主要组成部分,可以通过碳移除(从海水中收获)、碳固定(形成贝壳)等方式成为有效的碳汇。因此,中国作为海水养殖大国,具有较大的碳汇潜力。然而,目前关于贝、藻类养殖过程中碳汇的计算、评估、监测等还没有统一的标准,对于其碳汇边界的定义(如储藏年限、周转周期等)也不清晰。本文阐述了典型贝、藻类养殖碳汇的潜力,认为碳汇的计算不仅仅要考虑储存碳,还要考虑养殖过程中由于呼吸等过程排放的碳;提出了贝、藻类养殖碳汇测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认为目前常用的称重法等无法准确反应养殖系统的碳汇潜力;建议在未来养殖碳汇测算中首先明确碳汇边界问题(如使用长、短周期碳汇的概念)。最后,本文讨论了贝、藻类养殖生态系统综合温室效应评估的必要性,建议在碳汇核算过程中同时考虑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如甲烷、氧化亚氮)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海水贝藻类养殖碳汇是海洋渔业碳汇的重要组成,开展其碳汇研究对服务我国实现碳中和目标有积极的作用.福建省的海水养殖规模和产量居于全国前列,对其海水贝藻类养殖碳汇及潜力评估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分析了2015至2020年度《中国渔业统计年鉴》海水贝藻类养殖数据,估算了2014年至2019年全国及福建省海水贝藻类养殖碳汇强度,...  相似文献   

4.
在实现“双碳”目标背景下,研究浙江省海洋碳汇资源及潜力对于浙江省努力打造海洋碳汇交易“浙江样板”、抢占全国海洋碳汇交易战略“高地”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将浙江省海洋碳汇资源分为海水养殖碳汇与滨海湿地碳汇2个部分,分别测算当前碳汇能力和未来碳汇增长潜力。其中,海水养殖碳汇采用2010—2021年浙江省海水养殖贝藻类产量数据,基于《海洋碳汇经济价值核算方法》测算碳储量;滨海湿地碳汇采用碳密度与湿地面积乘积法测算碳储量。研究结果表明:目前贝藻类养殖碳汇是浙江省海洋碳汇的主体,而滨海湿地碳汇规模较小;贝藻类养殖碳汇近年来增长较为稳定,而滨海湿地碳汇拥有巨大的增长潜力;贝藻类养殖碳汇可以通过优化经营规模等方式提高养殖产量,滨海湿地碳汇可以通过增加红树林种植面积等方式提高碳储量,从而增强碳汇能力。  相似文献   

5.
本文依据烟台市贝藻养殖产量、主养贝藻含碳率等相关数据,对烟台市2010—2019年贝藻养殖碳汇物质量及价值量进行了核算,并开展了主要养殖贝藻的碳汇能力评估。结果表明2010—2019年烟台市贝藻产量年际差异较小,10年来烟台市贝藻养殖碳汇总物质量达116.36万t,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碳426.65万t,折合碳汇经济量达2.67亿元;虽然藻类含碳率高于贝类,但贝类钙质壳能长期储存碳,是优质的碳汇生物。为进一步提高贝藻养殖的碳汇物质量和经济价值,结合烟台贝藻养殖的实际情况,烟台市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促进碳汇渔业的发展:1.调整贝类养殖结构,提高贻贝、蛏等高效固碳贝类养殖比例。2.扩增藻类养殖加工全产业链建设,充分利用藻类高效固碳优势。3.科学推广贝藻混养模式,提升贝藻养殖碳汇效率。4.给予贝藻养殖从业者适当的生态补偿,调动贝藻养殖积极性。  相似文献   

6.
大型藻类对海水鱼类养殖水体的生态调控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水产养殖与环境的关系十分密切 ,一方面 ,养殖环境的好坏是关系到养殖产量和养殖生物质量的重要因素 ,另一方面 ,养殖活动又会影响水域环境及其生物多样性。随着渔业自然资源的衰退 ,海水鱼类养殖产业的蓬勃发展 ,关于鱼类养殖对海区污染情况的报道日渐增多 ,海水鱼类养殖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主要是产生的大量有机和无机废物 ,其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将养殖废物控制在水体的容纳量内 ,其中一条途径是运用生态学原理 ,发展生态型养殖技术 ,人为干预调控养殖系统 ,使养殖种类内部呈现互为目的的良性循环 ,协调养殖生物与养殖环境的关系 [1]。大…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渤海湾近十年来渔业碳汇能力,本研究汇总了渤海湾地区2010-2020年海水养殖的品种和产量。通过建立不同养殖品种固碳能力评估体系,计算了不同养殖品种对渔业碳汇的贡献和渤海湾近十年海水养殖固碳总量。结果表明,2010-2020年渤海湾海水养殖以池塘养殖为主要养殖模式,年固碳量从2010年的5.79万吨增至2020年的11.04万吨,十年内共计固碳96.0万吨,平均碳转化比为12.5%,其中山东省贡献超过65%。该探索对建立“渔业碳汇”计算的指标体系、科学发展碳汇渔业、提升海洋碳汇生态价值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中国拥有世界最大的水产养殖产业,基于广阔的海水养殖环境,深入挖掘水体和沉积碳汇资源种类,系统开发增汇技术体系,对发展低碳经济和实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渔业碳汇切入,阐述了养殖环境中包括生物体、微型生物介导的水体和沉积等主要碳汇资源的形成过程机制与耦合关系,旨在系统挖掘中国特色碳汇资源并完善增汇技术体系,为“双碳”目标提供海洋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9.
我国近海藻类养殖的碳汇强度估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海藻养殖群落的碳汇强度和近岸碳循环过程的角度出发,对当前海藻养殖碳循环的研究现状进行总结陈述,并根据最新公布的FAO数据,在综合考虑藻类产量和进入水体和沉积物中POC和DOC的基础上,对2009年全球和中国主要养殖藻类的固碳能力进行了初步估算.研究结果显示,2009年中国的海水藻类养殖固碳总量为78.38×104 t...  相似文献   

10.
海水养殖的污染物排放问题是局部海域环境污染的重要诱因之一,其中网箱养殖和池塘养殖产生的污染负荷量最大.本文利用污染系数和养殖产量对2003-2018年16a以来广东省海水养殖中网箱养殖和池塘养殖的污染物排放量进行了初步评估.结果 表明,2003-2018年广东省网箱养殖和池塘养殖的污染物排放量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网箱养...  相似文献   

11.
养殖贝类是最有效的生物固碳方式之一,其碳汇功能作为海洋生态系统功能的一部分,兼具生态和经济属性,碳汇价格的核算可为海水贝类养殖产业补贴提供数据参考,提高碳汇养殖产业的生产积极性,对海洋GEP核算等提供一定借鉴。目前碳汇价格研究较为缺乏,碳汇价格受限于碳汇计量方法的不完善,因此文章基于碳储量变化原理,对养殖环境中的养殖贝类固碳基础公式进行改进,补充了附着贝类固碳与生物沉积物固碳两个计算参数,以此为切入点选取并改进海洋牧场碳汇定价方法,以东方云溪海洋牧场作为研究区进行案例计算,结果为:海湾扇贝、栉孔扇贝与褶牡蛎的碳汇价格分别为165元/t、185元/t和272元/t;使用改进后的碳汇计量方法得到的养殖贝类单位个体固碳量较高,其中生物沉积固碳对提高单位个体固碳量的作用最为突出,约占贝类自身固碳的91%,主要与养殖海域的水文条件有关;较高的固碳量形成了较低的碳汇价格,固碳量与成本收益因素共同影响养殖贝类的碳汇价格;长远来看,碳汇价格会随着固碳计量的愈加完善而降低。  相似文献   

12.
提高海水养殖净碳汇效率是中国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文章运用超效率SBM模型测算2008—2019年中国沿海9地海水养殖净碳汇效率,并对其全局和局部空间自相关性进行分析,然后采用动态空间杜宾模型探究海水养殖净碳汇效率的影响因素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中国海水养殖净碳汇效率水平整体较高且呈上升态势,但地区差异明显。从全局看,地区海水养殖净碳汇效率存在空间正相关关系,集聚效应显著,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空间集聚程度逐渐减弱;从局部看,研究期间部分地区净碳汇效率的空间演进路径未发生变动,呈现出一定的路径依赖特征。科技推广、产量结构对海水养殖净碳汇效率具有促进作用,经济规模、专业人员投入强度具有抑制作用;从空间溢出效应看,专业人员投入强度、科技推广和产量结构对邻近地区净碳汇效率存在正向溢出效应,经济规模存在负向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以福建省典型养殖海湾三沙湾为研究区域,对区域内养殖现状开展调查,并对三沙湾养殖固碳量及价值量进行核算。结果显示,2022年三沙湾养殖总产量66.47万t,其中贝藻养殖产量26.67万t;优势经济物种包括大黄鱼、鲍鱼、海带、江蓠和牡蛎。测定不同养殖生物含碳率存在时空差异,其中养殖生物软组织含碳率为23.67%~43.89%,养殖贝类贝壳含碳率为11.12%~15.05%;海带含碳率随生长周期降低,而贝类含碳率在生长过程无显著差异。经核算,2022年三沙湾海水养殖牡蛎、海带、江蓠等不投饵贝藻类养殖可从水体中移出碳约2.91万t,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碳10.67万t,可创造经济价值161.74万元,具有良好的固碳潜力与经济效益。鲍鱼、大黄鱼、海参等投饵型养殖生物在养殖过程中引入外来碳源约92.55万t,饵料的投入和养殖结构不合理是导致投饵型养殖碳固存能力弱的重要因素。文章聚焦典型养殖海湾的渔业固碳能力核算,并针对投饵型养殖生物的碳固存能力进行探讨,研究结果能够为该区域养殖规划和水产养殖行业的绿色升级转型提供科学支持。  相似文献   

14.
福建贝类养殖区底泥及养殖贝类体内重金属的含量与评价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通过1998年4月对福清莆田、惠安、漳浦等4个贝类养殖区的调查,检测了底泥和不同种类养殖贝类体内重金属的含量,结果表明:4个养殖区的养殖牡蛎体内pb和cd以及花蛤、缢坚体内Cu、pb、cd、zn的含量,都低于海洋生物污染评价标准,没有受到重金属的污染;养殖区的底泥也没有受到Cu和Cd的污染,只有部分养殖区Pb和Zn的含量超标。  相似文献   

15.
辽宁省海洋产业生态系统适应性测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提出海洋产业生态系统的概念,对辽宁省海洋产业生态系统适应性进行测度,采用均方差法进行权重赋值,运用集对分析法得出海洋产业生态系统中各子系统的适应性指数和海洋产业生态系统适应性综合指数,并运用耦合协调度对适应性水平进行分类。结果表明:2006—2013年辽宁省海洋产业生态系统适应性指数呈上升趋势;海洋产业子系统、海洋生态子系统、海洋社会子系统同一性上升、对立性下降,适应性指数呈上升趋势;海洋产业生态系统耦合协调度不断提升,由较高度协调的耦合上升到高度协调的耦合,但海洋产业子系统与海洋生态子系统耦合协调度最低且发展速度缓慢,因而在海洋产业发展中要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16.
浅海贝类养殖容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贝类养殖容量概念和方法的研究开始较晚,发展较快.目前大多采用生态动力学模型的方法来研究养殖容量,它量化了贝类的生长过程,但关于贝类强烈的生理活动对环境的改造考虑不足,还不能应用于实际生产和海域使用的指导.在原有模型的基础上,导入养殖活动对自身容量反馈的模块,综合考虑影响养殖容量各个因子的权重,建立起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最优化的养殖容量模型是以后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7.
广东柘林湾海水增养殖区环境质量评价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根据1999年10月至2000年9月对广东柘林湾每月进行1次环境监测的结果,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营养指数(E)法和有机污染评价指数(A)法对广东柘林湾海水增养殖区环境质量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表明:柘林湾海域主要污染因子为总氮、无机氮、总磷、POLP和石油类,其中除无机氮超标率为71%外,其它指标超标率都为100%;整个柘林湾海域富营养化极为严重,平均E值达5.145。柘林湾水体生态系统已处于严重的不健康状态,影响了海水增养殖区主导功能的发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