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滇西兰坪金顶特大型锶矿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兰坪金顶锶矿位于"三江"银铜铅锌多金属成矿区的兰坪金顶超大型铅锌矿区。矿区处于较为特殊的推覆构造中,推覆构造形成上三叠统三合洞组灰岩组成的推覆体叠置于白垩系和古新统云龙组之上,形成金顶穹隆,围绕金顶穹隆,无论是铅锌矿、锶矿,还是石膏矿矿体均呈板状、脉状、透镜状产在主推覆构造面下的景星组和云龙组陆相碎屑岩中。通过对锶矿床的地质特征、矿体特征研究,认为该矿床是沉积—热卤水构造动力改造型。  相似文献   

2.
北武夷地区逆冲推覆构造的特征及其控矿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北武夷地区成矿地质条件优越,矿产资源分布广泛,而广泛发育的推覆构造深刻影响着矿床的成生与保存。区域性推覆构造是成矿前、成矿期还是成矿后的构造,其精细结构特征如何,是否具有控岩控矿作用,如果是破矿作用,是否造成矿体重复增大或者隐伏、缺失等问题,严重影响着地质找矿的效果。建议开展面积性、追索性的路线地质调查,查明逆冲推覆构造的区域分布、不同单元的产状、构造样式,分别采用40Ar-39Ar和Re-Os定年技术测定推覆构造和矿体的形成时代,结合定量化分析及精细构造解析,研究构造与矿床的成生联系,预测隐伏矿体可能的位置,进而为北武夷地区寻找隐伏矿床和扩大矿床远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石洞沟金矿位于华北地台北缘的冀东-辽西金多金属成矿带东段,属产于元古宙隆起带内碳酸盐岩中的微细浸染型金矿。据矿体赋存围岩的不同,可分为两种矿石类型:赋存于雾迷山组上部燧石条带白云质灰岩碎裂岩带中的硅质角砾岩型和赋存于铁岭组二段含锰灰岩蚀变破碎带中的破碎蚀变岩型。通过对矿床地质特征的分析,认为矿体产出严格受老马家推覆构造控制,该推覆构造既是导矿构造,又是储矿构造。两种不同类型的金矿化应是该推覆构造所形成的同一成矿系统、同一成矿机制作用的产物。结合矿区地质环境、矿体产出特征与微量元素特征以及矿床成因机制分析,初步认为该矿床成因与深部岩浆或与火山隐爆作用有关,属浅成低温-超低温热液充填型矿床,并具有多期矿化叠加的特征。同时,总结矿体赋存规律,进一步指出该区勘查工作方向,认为该区找矿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4.
赵准 《云南地质》2007,26(1):1-14
矿床形成于兰坪-云龙古新世湖盆东部,沘江同生断层西侧的次级坳陷。容矿岩系为古新统云龙组中、上段。中段为重力滑塌岩块及角砾岩相-构造活动型冲积扇相沉积;上段为河口砂坝相沉积。矿床两层结构明显:上部是化学沉积成矿系统;下部是补给成矿系统。两系统的矿体形态、矿石类型、结构构造、矿化及蚀变强弱均有显著差异。矿床显示SEDEX型(Sedimentary Exhalation喷气沉积的缩写)矿床特征。成矿物质系深源,硫来自硫酸盐经分解而产生的还原硫,成矿介质属混合水。矿床在有利的聚矿次级坳陷、导矿同生断层、有利矿化沉积岩相、上下屏蔽层圈闭及外来岩系掩埋等条件下耦合形成。属陆相SEDEX型铅锌矿床。  相似文献   

5.
晚白垩世—古近纪,华南陆相断陷红盆沉积了石盐、硬石膏、钙芒硝等蒸发岩矿床,在部分盆地中还发现深层富钾锂卤水矿床,以及杂卤石矿层等.这些矿床既是晚白垩世—古近纪东亚古气候和构造事件耦合的产物,又记录了这些地质事件,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本文研究华南地区典型蒸发岩盆地的沉积地层学特征,梳理主要蒸发岩矿床的空间分布和地层特征,探讨矿床的构造和古气候控制因素.蒸发岩的岩相学特征表明,大部分矿床为原生沉积,形成于常年性的盐湖环境,主成矿期为晚白垩世、晚古新世、晚始新世-早渐新世.中生代太平洋板块西向俯冲和后撤引起华南构造体系转换和强烈的板内构造变形,造就一系列北东-南西向展布的雁列式排列断陷盆地,为蒸发岩矿床提供了构造容矿空间.在晚白垩世,华南由西风环流系统控制,水汽主要来源于大陆西侧的特提斯海,在远离水汽来源的江西会昌和吉泰盆地,以及江苏淮安凹陷率先沉积白垩系盐岩和硬石膏矿床.肇始于古新世的青藏高原阶段隆升及其关联的特提斯海西退,削弱了西风环流系统由西向东输入华南的水汽供给,致使蒸发岩沉积在晚古新世扩展至江汉盆地、衡阳盆地、南襄盆地等;晚始新世-早渐新世交替的34 Ma,全球急剧变冷、南极永久冰盖形成、海平面大幅下降,导致整个中国东部大部分陆相红盆沉积蒸发岩,成为规模最大、扩展范围最广的一次盐类沉积成矿期.进入晚渐新世,随着青藏高原隆升到一定高度,雨热同期的东亚季风环流系统逐步成型,并扩展至华北地区,华南蒸发岩结束成矿期.  相似文献   

6.
黄石-广济地区的铅锌矿床受不同时期地质构造控制:同沉积期的古构造控制金属元素的原始浓集,形成三叠系中元素的高背景带;后期构造活动及岩溶渗滤作用形成容矿角砾岩,并富集成矿.铅锌矿床具有3种构造控制形式,并伴有3种构造封闭条件和成矿化学障.  相似文献   

7.
以辽宁瓦房店金刚石矿床50号岩管为例,系统分析了该矿床的地质特征。通过对斑状富金云母金伯利岩、含围岩角砾斑状金伯利岩和金伯利凝灰角砾岩进行岩石地球化学分析发现: 碳酸盐化金伯利凝灰角砾岩超基性成分较少,滑石化、蛇纹石化及碳酸盐化混合金伯利凝灰角砾岩超基性成分较多; 铬、镍、钛在金伯利凝灰角砾岩中的含量较低,在含围岩角砾斑状金云母金伯利岩中的含量略高,在斑状富金云母金伯利岩和斑状金伯利岩中的含量最高。该矿床主要为含围岩角砾斑状金伯利岩和斑状富金云母金伯利岩,其次为金伯利凝灰角砾岩、含围岩角砾斑状金云母金伯利岩和含金伯利物质角砾岩。含铬镁铝榴石、铬铁矿和碳硅石是金刚石的伴生矿物。水平方向上,金伯利岩含矿品位西部较富,东部较贫; 垂直方向上,金伯利岩含矿品位变化较小。通过三维建模,推测50号岩管不是根部相,而是受EW向推覆构造作用影响发生的断层错位,在其东侧600 m深处存在50-1号金伯利岩体。  相似文献   

8.
沉积地层与层控夕卡岩矿床间的成因联系至今尚未完全查明。在安徽铜陵地区广泛分布的志留系—三叠系沉积地层中发育有大量层控夕卡岩Cu(Au)矿床,这些矿床成为研究沉积地层与层控夕卡岩矿床之间的成因联系的典型案例。岩石学研究表明,铜陵地区泥盆系至三叠系地层中存在3种岩性突变界面:粉砂岩与白云岩相变组合、灰岩(或白云岩)与硅质岩相变组合和白云岩与灰岩相变组合。其中,前两种组合是区内层控夕卡岩矿床的主要赋存层位。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各组地层沉积岩中的成矿元素含量较低,自身难以富集形成具规模的矿体。但是,在局部地区石炭系白云岩中的Fe含量较高,具有形成矿胚层的潜力。综合分析表明,铜陵地区层控夕卡岩矿床主要受控于矿胚层、构造-岩性组合、有机质和蒸发岩-膏盐层,其中,构造-岩性组合是主要控制因素(必要条件),而矿胚层仅为部分矿床的形成起到预富集作用,蒸发岩-膏盐层仅为部分矿床的形成提供了部分硫源以及在成矿作用过程中发挥吸附和还原作用,有机质也仅在部分矿床成矿过程中发挥吸附和还原作用。这些有益的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总结层控夕卡岩的形成机理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实际材料,为今后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9.
云南兰坪盆地推覆构造及其控矿作用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0  
兰坪盆地发育与金沙江-哀牢山造山带和澜沧江-昌宁-孟连造山带有关的前陆逆冲推覆构造,构成对冲式构造,两个系统推覆构造的界线大致是兰坪-云龙一线,逆冲推覆作用主要发生在喜马拉雅期.兰坪盆地内金沙江-哀牢山造山带前陆逆冲推覆构造对矿床和矿体的产出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其中金顶矿床受控于穹窿状主推覆断层,矿体产于推覆断层及其下盘的层间破碎带中;河西地区的各矿段由推覆前锋带上的冲起构造所控制,矿体沿主推覆断层和反冲断层分布.综合分析逆冲推覆构造的控矿特点,并对比已知矿区,认为白基阻山口地区是一个重要的成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10.
秦岭地区钠长角砾岩型矿床、广西大厂锡多金属矿床、广东长坑金银矿床和广东大沟谷金矿床的成因长期存在着同生还是后生的争议.研究表明,这些矿床中的钠长石岩、硅质岩、重晶石岩、电气石岩不是热水沉积成因,而是后期流体结晶和热液交代形成,矿床不存在热水喷流同生沉积成矿作用.矿床成因研究应从多个方面综合考虑,野外宏观地质特征是基础,...  相似文献   

11.
青藏高原羌塘盆地南部古近纪逆冲推覆构造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珍汉  叶培盛  胡道功  陆露 《地质通报》2011,30(7):1009-1016
西藏羌塘地块南部古近纪发育肖茶卡-双湖逆冲推覆构造、多玛-其香错逆冲推覆构造、赛布错-扎加藏布逆冲推覆构造,构成古近纪大型逆冲推覆构造系统。沿逆冲推覆构造的前锋断层,二叠系白云岩与大理岩化灰岩、三叠系砂岩与页岩、侏罗系碎屑岩与碳酸盐岩和三叠纪—侏罗纪蛇绿岩自北向南逆冲推覆于古近纪红色砂砾岩之上,形成规模不等的构造岩片与飞来峰。羌塘盆地南部主要的逆冲断层和下伏的褶皱红层被中新世湖相沉积地层角度不整合覆盖,表明逆冲推覆构造运动自中新世以来基本停止活动。羌塘盆地南部古近纪逆冲推覆构造运动在近南北方向产生的最小位移为90km,指示新生代早期上地壳缩短率约为47%。古近纪逆冲推覆构造对羌塘盆地油气资源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2.
《福建地质》2012,31(3)
通过大量的野外地质调查,系统研究了永定县大排铁铅锌多金属矿床成矿地质背景和成矿作用、地质特征,分析了控矿地质条件,总结了找矿标志。认为大排铁铅锌多金属矿床为沉积-改造型矿床;控矿条件主要为晚石炭世经畲组至中二叠世楱霞组含矿层位及矿区内浅层次推覆构造;明确了含矿层位、控矿构造与容矿构造、岩浆岩、物化探异常、铁锰帽和古硐等作为找矿标志,结合区域其它矿床,建立该类矿床的找矿模式,以期指导闽西南地区铁铅锌多金属矿勘查工作。  相似文献   

13.
福建永定大排铁铅锌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模式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倪建辉 《福建地质》2012,(3):206-214
通过大量的野外地质调查,系统研究了永定县大排铁铅锌多金属矿床成矿地质背景和成矿作用、地质特征,分析了控矿地质条件,总结了找矿标志。认为大排铁铅锌多金属矿床为沉积-改造型矿床;控矿条件主要为晚石炭世经畲组至中二叠世楱霞组含矿层位及矿区内浅层次推覆构造;明确了含矿层位、控矿构造与容矿构造、岩浆岩、物化探异常、铁锰帽和古硐等作为找矿标志,结合区域其它矿床,建立该类矿床的找矿模式,以期指导闽西南地区铁铅锌多金属矿勘查工作。  相似文献   

14.
青海南部沱沱河地区的多才玛矿床是最近找矿突破发现的一个特大型铅锌矿床.由于赋矿规律不清,找矿方向不明,勘查曾一度陷入困境.针对制约找矿突破的关键地质问题,笔者开展了成矿潜力、矿床赋存规律、矿体定位预测研究,经钻探验证,实现了找矿突破.通过区域对比,认为沱沱河地区与“三江”带内兰坪等其他地区的地质背景相似,具有发育大型沉积岩容矿贱金属矿床的潜力;发现区域发育大型逆冲构造和含膏盐红层沉积、具有碳酸盐岩和暗色泥岩组合等,显示有利的成矿地质环境;区域和矿床内发育大规模高强度的铅锌化探异常,具有形成大型铅锌矿床的潜力.通过填图等研究,指出多才玛矿床为密西西比河谷型(MVT)矿床,产于逆冲推覆构造系统前锋带,矿体赋存于逆冲断裂上盘,受那益雄组碎屑岩和九十道班组灰岩岩相过渡部位及可能的逆冲推覆构造系统派生的反冲构造的控制,矿石主体为热液溶蚀角砾岩型.通过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测量,揭示了矿床深部物性特征和构造岩相特点,确定了孔莫陇矿段南侧深部铅锌矿化体的空间位置,并制定了钻探验证方案.经后期勘查,在预测区内探获了品位高、厚度大的铅锌矿体,使该矿段铅锌资源量由原来的76.2万吨增至259万吨,找矿取得重大突破.由此,通过综合分析,提出了一套综合地质、化探异常付化显示、地球物理、遥感等手段的多才玛式矿床定位预测方法组合.  相似文献   

15.
景谷曾家村铜矿床位于三江构造带中段的兰坪—普洱中—新生代盆地中南部。在野外勘探工作基础上,结合室内岩矿鉴定结果,对曾家村铜矿成矿地质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并开展了与同构造位置的宋家坡铜矿矿石成分对比研究。研究结果显示:曾家村铜矿在矿体形态、矿石组构以及围岩蚀变方面既有典型层控沉积矿床特点,又有后期叠加改造特征,双重成矿作用特征明显。矿石成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区域内三叠系火山岩对曾家村铜矿成矿金属有一定贡献,二者物源属性既有亲缘性又有继承性。综合矿床地质特征、矿石成分对比研究结果和区域构造演化史,认为曾家村铜矿床属典型的沉积-改造型铜矿床。曾家村铜矿床勘探成果、经验及成因认识的厘定,为整个兰坪-思茅盆地类似地区铜矿找矿打开了思路,拓宽了区域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6.
论兰坪金顶超大型铅锌矿容矿角砾岩的成因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兰坪金顶超大型铅锌矿容矿角砾岩分为两类:一是构造-膏溶角砾岩,不含矿,胶结物孢粉组合显示晚三叠世特征;二是底辟-侵位角砾岩,含铅锌、黄铁矿、天青石和硬石膏矿化,是重要的矿石类型之一,呈脉状产出,系构造-膏溶角砾岩底辟-侵位的产物。它们并非是古新世滑塌堆积成因的角砾岩,不应划归于老第三系云龙组。流行的金顶超大型铅锌矿成矿模式需要重新审定。  相似文献   

17.
西畴县荒田萤石钨矿床为滇东南锡锌多金属成矿带重要组成部分,矿体呈似层状、透镜状,贮存于寒武系中统龙哈组碎裂岩中,受推覆-滑脱构造控制,以中低温矿化蚀变为主。根据矿床成矿地质背景和矿床地质特征,认为该矿床是受地层、推覆构造、热液等多因素控制的岩浆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18.
金顶铅锌矿床相关地质问题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牟传龙  余谦 《矿物岩石》2004,24(1):48-51
云南兰坪金顶超大型铅锌矿,同时也是大型黄铁矿、大型石膏和天青石矿,对其成因存在较大的分歧,主要有热液充填交代型、层控后生型矿床、同生沉积矿床和喷流(热水)沉积矿床等观点,尤以喷流(热水)沉积矿床占主导地位。实际上,要分析矿床的成因,探明其相关的地质问题,如矿区地层和沉积相、赋矿层位和灰岩角砾岩的成因等是至关重要的,也是研究和讨论该矿床成因和类型的前提条件。在大量充分搜集前人的研究成果基础上,结合野外的实际考察和室内综合研究,对在研究矿床成因时不可忽视的一些地质问题进行详细研究结果表明:金预铅锌矿床赋存于景星组(K1j)和早第三系云龙组中,并受后期推覆断裂的控制;赋矿层位地层的古环境为极浅水环境(河湖和盐湖环境);所发现的证据更支持金顶铅锌矿属后生充填型层控矿床的观点。  相似文献   

19.
云南金顶超大型铅锌矿床的成矿地质背景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采用构造-沉积综合分析的方法,研究了金顶超大型铅锌矿床成矿的盆地、构造和深部地质背景。研究表明,控矿的古新世-中始新世盆地为走滑拉张盆地,研究区先后经历了古新世-中始新世早期的走滑和拉伸,中始新世-渐新世的挤压推覆和中新世的隆升和走滑,分析了盆地演化、沉积体系、同生断裂活动和逆冲推覆等对金顶超大型铅锌矿床的控制作用,探讨了可能的成矿过程。  相似文献   

20.
金顶超大型矿床容矿围岩时代探讨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由兰坪盆地内金顶超大型矿床容矿围岩中的孢粉组合特征、铅同位素年龄和稀土元素特征等证据判断,其围岩灰岩角砾岩和砂岩的成岩年代和铅锌主矿化的时期一致,均属中-晚三叠纪,约在235Ma±。结合区域构造演化认为它属于碰撞后裂谷环境下的热水沉积矿床。这一认识一改过去新生代陆相盆地成矿的观点,对矿区内的构造、矿体的分布特征、矿质来源等一系列矿床地质问题均得到了较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