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概述了西鸡西立井首采区地震补勘后的地质成果, 矿井建设生产中井巷工程对地震补勘成果的验证情况。分析了地震补勘前矿井设计方案实施后的经济损失, 阐明了地震补充勘探在煤矿生产中的实际意义及今后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文章通过对平煤集团十三矿矿井开拓的实际揭露地质资料与十三矿矿井达产采区地震补勘成果的对比分析,得出地震在控制10 m 的断层和地质构造时能与实际揭露地质资料基本一致。经过地震补充勘探使矿井设计更加合理,开采更加安全可靠,服务年限有了更进一步的保障。  相似文献   

3.
淮南矿区凡经二维地震补勘的矿井, 无一例外地修改了矿井、采区设计, 调整了采场与采面的总体布置,应用效果比较好。利用三维地震成果,可以准确划分采区内的综采块段、炮采块段和构造复杂带,满足了采区巷道、采面布置和采煤方法选择的要求,有力地配合了煤矿的生产建设,提供了地质保障,为煤炭企业获得了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4.
云南勐野井岩盐(钾)矿区物探成果再解释的地质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宝禄 《物探与化探》1989,13(4):290-299
勐野井岩盐(钾)矿床普查、初勘和补勘经历了13年。在矿区及其外围两次开展野外工作,对成果反复进行解释,补勘后再次做了研究。本文介绍了各阶段物探工作所取得的地质效果。地质普查前期开展物化探方法试验,确定了重力配合电测深为直接找盐的有效工作方法。根据物探工作成果推断岩盐体深度、厚度、空间形态及估算远景储量,多为初勘证实。补勘前再次开展物探工作,对异常回防收集矿区资料,物探成果进行再解释,圈定了矿体边界,提出了矿体钻孔已打穿岩盐层,北侧深部不含盐的论点,为地质“探底摸边”提供了资料。自然伽马能谱测井有效地划分了钾盐层。物探结合地质、盐泉水化学资料,进行综合研究,可以划分盐(钾)的成矿远景区。通过岩盐(钾)物探工作,总结了一套合理的地质、物探工作程序,在全省盐(钾)普查中起到了缩小找矿靶区、加快工作进程、节约投资的作用,收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蓟县电厂主厂房冲击钻孔灌注桩施工的监理,在详勘地质报告与实际不符的情况下,经少量的补勘工作,弄清了场地的地质条件,用冲击钻孔的岩渣差别基岩风化程度,对场地进行了工程地质分区,使桩基施工缩短了工期,节约了造价,经检测,桩基强度完全满足了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6.
我从长期从事矿井地质工作的实践中,深深体会到它在矿井生产中的重要性,也深感目前在矿井生产中(特别是地方煤矿)由于矿井地质工作薄弱,给生产造成被动,给国家造成损失,甚为痛心!为引起各级领导的重视,实现科学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开创社会主义建设新局面,就矿井地质工作谈谈自己的看法与体会。   相似文献   

7.
化探在山西省刁泉大型银金铜矿床发现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爱生  韩志安 《中国地质》2001,28(11):29-34
在晋东北刁泉发现规模较大、元素组合较好的Ag-Pb-Au-Cu-Zn水系沉积物异常的基础上,通过1∶10000的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和地质补勘工作,探明刁泉铜矿床为大型银、金、铜矿床。  相似文献   

8.
李爱生  韩志安 《中国地质》2001,28(11):29-34
在晋东北泉发现规模较大,元素组合较好的Ag-Pb-Au-Cu-Zn水系沉积物异常的基础上,通过1:10000的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和地质补勘工作,探明刁泉铜矿床为大型银、金、铜矿床。  相似文献   

9.
2011年5月30日,柠条塔矿S1210工作面在推采至距切眼61m时,初次来压顶板大面积出水,至6月2日,水量达1200m3/h。该水量在干旱少雨、地下水资源匮乏的陕北矿区十分罕见,也与矿井北翼及南翼北部的情况不同,因此需要进行水文地质补充勘探工作。补勘结果表明,工作面突水的通道是2-2煤开采后形成的冒落带和导水裂隙带,直接水源是延安组砂岩水和直罗组砂岩水,间接水源包括第四系松散层水及烧变岩水。基于补勘成果还不能明确S1210面恢复生产方案是在强排下继续开采,还是甩开大水区域重开切眼,该矿又进行了探放水工作,并利用探放水钻孔进行了放水试验和工作面涌水量数值模拟计算。最后综合考虑将矿井防治水和恢复生产的方案确定为封闭突水点,重新开切眼。恢复生产后的实际开采发现,S1210面涌水量未超过100m3/h,防治水效果明显。目前工作面已实现了安全回采。  相似文献   

10.
煤田勘探工程中监理工程师对设计的审查工作往往被忽视,与公路、建筑行业是有一定的差距。以监理某煤矿水文补勘工程为例,指出了设计中存在的补勘目的不明确,含水层的划分不准确,忽略了水文测井项目等诸多问题,同时强调了这些问题如不彻底解决所造成的严重后果。说明了针对存在问题所采取的程序措施和技术措施,突出了监理工程师在设计审查中的作用,明确了对地质勘查设计审查的必要性,对今后开展监理工作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通过加强矿井地质队伍建设,强化矿井地质基础工作,深入探讨矿井地质研究方法,进行矿井水害的综合研究,推行勘探新技术的应用,有效地控制了地质因素对矿井生产的影响,有力地推动了张双楼煤矿高产高效矿井的建设。  相似文献   

12.
张树齐 《矿井地质》1995,(1):28-29,42
本文详细介绍了淮北矿区在开展瓦斯地质工作中存在的困难,矿井瓦斯地质工作在煤矿生产中的重要性,矿井瓦斯对煤矿生产的危害、治理办法和利用途径。  相似文献   

13.
李海龄 《地学前缘》1999,6(Z1):233-237
中国的矿井地质工作历经50年的创业、发展和完善,已成为煤矿建设生产中无可替代的一门边缘和应用学科。矿井地质工作贯穿于煤矿设计、建设、生产、开拓延伸。矿井改造直到矿井报废的全过程,涉及到开拓设计、采煤掘进、瓦斯、水文、地压、顶板。地温、安全、环境保护和综合利用等领域。50年来中国矿井地质工作在新井建设和老井挖潜、核实储量、丰富煤田地质理论。完善预测和探查方法等方面都积累了许多可贵的经验,有力地推动中国煤炭工业持续高速度发展。在新的形势下,矿井地质的作用和自身优势尚未充分发挥,因采掘而发生的地质动态变化和环境问题必将成为矿井地质面临的重大课题。矿井地质亟待在改革中前进,在挑战中突破。  相似文献   

14.
我队在某矿区开展补勘工作,开动金刚石钻机五台,平均孔深600米,最深超过千米。大多数钻孔地层破碎,软硬不均,倾角很陡,漏失塌涌,孔斜十分严重。如不采取防斜措施,达不到地质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5.
矿井地质是一门探索性、适用性都非常强的技术科学,是在煤田地质勘查的基础上、在矿井建设和生产期间、直接为煤矿建设和生产服务的一项重要技术基础工作。我国的矿井地质工作是随着煤炭工业的迅速发展而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并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逐步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方法,它对煤矿建设和生产起着重要的作用,其发展历程可划分为四个阶段:初期创立阶段、曲折发展阶段、开拓前进阶段和发展提高阶段。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煤炭需求量也随之持续增长,煤炭开采逐步向深部等难采块段及边缘地区推进,其地质条件日趋复杂,开采难度加大,因此矿井地质工作必须做好基础地质的研究工作,重视高新技术应用,完善地质保障体系,逐步提高勘探精度。  相似文献   

16.
铜川矿区地质构造复杂,煤层厚度变化较大,传统的矿井地质方法,不能解决工作面中、小型构造问题,因此造成补巷多,煤量丢失大,严重地影响着矿井生产,长期以来,成为矿井地质工作中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为此,我局1980年使用一台WKT—Jn型坑道透视仪试测工作面中、小构造。共测8个面(现已采完)。通过探采对比可知,其中四个面因干扰因素少,取得较好效果另四个面因干扰较多,效果较差。现将坑道透视仪在矿井中使用效果及影响透视效果的体会,总结于下。   相似文献   

17.
《中国煤炭地质》2010,(5):66-66
<正>矿井地质工作是煤矿生产、建设开发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它贯穿于煤矿设计开发、安全生产直至报废的全过程。矿井地质勘查研究、控制程度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煤矿生产发展。随着我国经济建设飞速发展,煤炭资源的勘查与开发逐步向深部进军,不断涌现出新的挑战性难题,如高水压、高瓦斯、高地温、高地压等,在煤炭地质勘查与矿井地质工程中提出了许多新的研究课题,并涌现出了众多的新成果。现代化的新理念、新工艺和新技术不断渗透到煤炭科学技术领域,并具体应用到矿井地质工作的实践中,有力地促进了煤炭生产和煤矿安全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为加强生产勘探工作,总结交流生产勘探的管理和技术方面的典型经验,明确今后的工作任务,以保证生产矿井产量持续稳定增长,实现产量翻番的要求,煤炭部生产司于今年4月23—27日在淄博矿务局召开了「全国煤矿生产勘探现场经验交流会」参加会议的有各省(区)厅(局、公司)主管生产勘  相似文献   

19.
正第一水文工程地质勘查院(以下简称院)前身为安徽省地矿局323地质队,成立于1954年。隶属安徽省地质矿产勘查局,系专门从事国家和地方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地质勘查工作的省属事业单位。在水工环地质勘査,固体矿产、液体矿产勘査,地质钻探、地球物理勘査,工程物探及岩土试验等方面拥有较先进的技术优势。  相似文献   

20.
简述了龙口矿务局北皂矿四采区的工区地质特征及地震技术难点,介绍了该区开展采区高分辨率地震补勘所采用的“三小”、“三高”、“两保持”工作方法。该采区地震区查明断层35条,其中基本一致断层6条,新发现断层20条,修正断层9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