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1981—2012年热带气旋数据资料,统计分析了2012年登陆我国热带气旋的特征;并且利用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NCEP)再分析数据和美国国家海洋大气管理局(NOAA)的avhrr卫星数据,分析了其原因。结果表明,2012年登陆热带气旋登陆地点偏北是由当年夏季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以下简称"副高")的脊线位置偏北,热带季风槽位置偏北等因素所造成的。登陆热带气旋强度偏强和北太平洋(30°N、160°—170°E)区域海温表现出很好的正相关关系,与东太平洋(20°N、120°W)区域海温呈现了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
2.地利——优越的区位和自然条件 21世纪被许多有识之士称为“太平洋时代”。1993年,美国总统克林顿又提出了“新太平洋共同体”的主张。韩国、东盟各国、澳大利亚以及所有环太平洋国家,都对“太平洋时代”的观点持积极的认同态度。世界经济技术  相似文献   

3.
李科 《海洋世界》2012,(7):46-49
2012年6月24日,神九飞船在太空成功对接天宫一号,与此同时,"蛟龙号"载人潜水器也从西太平洋的马里亚纳海沟试验海区传来捷报,中国载人潜水器"蛟龙"深潜突破7000米,最深达到7020米海底。宇航员和潜航员海  相似文献   

4.
地质学家认为,今年1月17日的日本神户大地震,标志着环太平洋地壳活动进入了高峰期,环太平洋地区将面临一个多事之秋,并且伴随地壳活动,将会出现一系列奇异现象。前不久,美国科学家就发布了一项令人吃惊的预报:因地壳活动,太平洋中一度失陷的莱伍利亚洲可能再度隆起,重获新生,世界又将增添一个洲。比亚洲略小的莱伍利亚洲,1.5万年前存在于  相似文献   

5.
正当全球目光聚焦在日本八国峰会之际,在日本以东太平洋浩瀚的洋面上,一场冷战结束以来规模最大的多国海上联合军事演习也进行得如火如荼。这就是号称2008年世界海军“峰会”的“环太平洋·2008”多国海军演习。这次“环太平洋·2008”多国海军演习时间长达5周,参演国空前庞大、前所未有,其中包括美国、加拿大、英国、墨西哥、日本、秘鲁、智利、韩国、新加坡、澳大利亚、新西兰和菲律宾等众多国家的海军参演。  相似文献   

6.
世界海上大演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6月的夏威夷海域不再只是艳丽泳装和豪华游艇的世界,随着“环太平洋2000”军事演习的开始,神秘的迷彩和让人望而生畏的军舰成为了这片海域的焦点。战争与和平,这两种反差强烈的色调,从来都是这样相生相伴地涂抹在人类历史上。“环太平洋2000”海上军事演习,是进入2000年以来,以美国为主导进行的全球7次海上军事演习中规模  相似文献   

7.
第四届环太平洋能源和矿产资源会议于1986年8月17日至22日在新加坡举行,共有45国500多人参加,中国代表11人.此次会议是由美国石油地质学家协会(AAPG)、亚洲近海地区矿产资源联合勘测协调委员会(CCOP)、南太平洋近海地区矿产资源联合勘测协调委员会(CCOP/SOPAC)、国际地科联(IUGS)、太平洋科学协会(PSA)和东南亚石油勘探学会(SEAPEX)发起,得到57个成员组织的合作,其中包括中国石油工业部石油勘探与开发科学研究院和中国石油学会等.  相似文献   

8.
国际太平洋海洋科学技术学会第七届年会在美国召开国际太平洋海洋科学技术学会(PACON)第七届年会于1996年6月17至22日在美国夏威夷召开。来自美国等17个太平洋沿岸国家和地区的300多位海洋科学家出席了会议,中国PACON分会的20位海洋科学家组...  相似文献   

9.
正当全球目光聚焦在日本八国峰会之际,在日本以东太平洋浩瀚的洋面上,一场冷战结束以来规模最大的多国海上联合军事演习也进行得如火如荼。这就是号称2008年世界海军“峰会”的“环太平洋·2008”多国海军演习。这次“环太平洋·2008”多国海军演习时间长达5周,参演国空前庞大、前所未有,其中包括美国、加拿大、英国、墨西哥、日本、秘鲁、智利、韩国、新加坡、澳大利亚、新西兰和菲律宾等众多国家的海军参演。  相似文献   

10.
我国近海表层海水90Sr和总β放射性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54年美国在太平洋比基尼岛进行核武器试验以来,不少国家开始了海洋放射性污染的研究:1954—1956年,日本对太平洋海域进行了两次放射性调查;其间,美国原子能委员会所属组织对比基尼岛海域进行了调查;日、美、加拿大等国对大西洋海域进行了调查;日、美、法等国对太平洋赤道海域进行了调查。在这些专业性调查中,日本的两次调查最为全面,获得了太平洋海水、海洋生物等各种物质污染的资料,并发现了一些重要规律。从那时起,日本建立了许多专业组织从事海洋放射性研究。  相似文献   

11.
应用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提供的160个站逐月气温观测资料以及74项环流特征量中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资料、TAO实测资料以及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局提供的OI-SST海表温度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采用合成分析、相关分析等统计诊断方法,对2011/2012年我国冬季的天气状况,以及大气环流异常及其对我国气候产生影响的可能机理进行了分析,为我国气候变化预测提供参考。结果表明,2011/2012年我国冬季(DJF)出现异常寒冷的天气状况可能与2011/2012年赤道太平洋海表温度冷异常最大值出现在中部太平洋的La Nia事件(简称中部型La Nia事件)的爆发存在一定联系。赤道太平洋海表温度的异常分布对北半球大气环流形势产生重要影响,它直接影响着赤道地区Walker环流和Hadley环流的异常,导致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异常偏弱、偏东。由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弱、偏东,对冬季的经向环流产生重要影响,最终导致我国2011/2012年冬季出现冷冬现象。  相似文献   

12.
应用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提供的160个站逐月气温观测资料以及74项环流特征量中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资料、TAO实测资料以及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局提供的OLSST海表温度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采用合成分析、相关分析等统计诊断方法,对2011/2012年我国冬季的天气状况,以及大气环流异常及其对我国气候产生影响的可能机理进行了分析,为我国气候变化预测提供参考.结果表明,2011/2012年我国冬季(DJF)出现异常寒冷的天气状况可能与2011/2012年赤道太平洋海表温度冷异常最大值出现在中部太平洋的La Ni(n)a事件(简称中部型La Ni(n)a事件)的爆发存在一定联系.赤道太平洋海表温度的异常分布对北半球大气环流形势产生重要影响,它直接影响着赤道地区Walker环流和Hadley环流的异常,导致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异常偏弱、偏东.由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弱、偏东,对冬季的经向环流产生重要影响,最终导致我国2011/2012年冬季出现冷冬现象.  相似文献   

13.
利用FNL(Final Analysis)再分析资料对西北太平洋上三个爆发性气旋,即2007年11月18—21日的OJ(Ok-hotsk-Japan Sea Type)型,2012年1月10—13日的PO-O(Pacific Ocean-ocean Type)型,以及2014年3月28—31日的PO-L(Pacific...  相似文献   

14.
利用环日本岛沿岸38个验潮站连续36 a的实测水位资料,分析了环日本岛沿岸平均海平面的长期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平均海平面的异常变化在1984年前后发生较大转折,近20多年来主要呈现持续上升趋势,部分站位在1997年前后也有较明显的下降趋势,表明海平面的长期变化中存在较长周期的波动情况。通过对所有验潮站的日平均海平面序列进行平均,发现与西北太平洋SST异常变化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908;与太平洋年代际变化(PDO)指数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6;与西北太平洋风旋度场的异常变化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402。结果表明环日本岛沿岸平均海平面的长期变化受到海水热膨胀效应、太平洋年代际变化以及风应力引起的海水堆积和流失等因素的影响。同时,发现从2000年开始西北太平洋的SST开始下降,而平均海平面仍然在持续上升,其上升原因还需作进一步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15.
2008年2月20日,美国海军部署在太平洋中部夏威夷海域的"伊利湖"号"宙斯盾"导弹巡洋舰在世人瞩目之下发射了一枚最新的"标准"-3型舰空导弹,随后"一弹中的",一举击毁了太平洋上空约247千米处一颗失控的间谍卫星。  相似文献   

16.
<正>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海战中的"关岛战役",由相隔数年的两次战役组成。前者是1941年12月末,日军发起南洋攻势,令美国战争中失去第一块国土——关岛;后者是1944年7月,美军携塞班、马绍尔、夸贾林等战胜利之威,从日军手中重夺关岛。第一次关岛战役是日军在太平洋发起的一系列猖狂进攻之一,美国关岛守军面对突然发动战争的对手,在做出力所能及的抵抗后选择了投降,也让美国人第一次失去了自己的海外领土。而到两年多以后,从珍珠港的震撼中清醒过来的美军已在太平洋的残  相似文献   

17.
1941年12月8日(夏威夷当地时间12月7日,星期日),日本联合舰队不宣而战,以突然袭击的手段,首次大规模的使用舰载航空兵部队,对美国位于太平洋中部的主要海军基地——珍珠港实施了战略性突袭,由此拉开了太平洋战争的序幕。到了1942年的5~6月间。继珊瑚海和中途岛两次大规模的海战之后,太平洋战场上的力量对比开始发生变化。美国太平洋舰队由最初的措手不及逐步摆脱了被动挨打的局  相似文献   

18.
《海洋世界》2013,(1):30-47
近日,由中国海洋学会、中国太平洋学会和中国海洋湖沼学会联合组织专家、学者,以投票方式评选出的"2012年中国海洋十大科技进展"评选结果揭晓。"蛟龙"号载人潜水器首次突破7000米、中国歼—15战斗机成功着陆、起飞"辽宁舰"等重大海洋科技进展榜上有名。  相似文献   

19.
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太平洋海啸警报系统第九次国际协调组会议(IOC/ITSU-IX),于1984年3月13~17日,在美国檀香山厦威夷大学的东西方中心召开。加拿大、智利、中国、危地拉、日本、新西兰、美国、苏联及香港等9个国家和地区共18名代表,以及日本、美国的30名观察员出席了会议。海委会及其有关组织的代表也参加了会议。这是自1968年第一次协调组会议以来,中国首次派代表参加会议。 地震海啸是太平洋沿岸主要的自然灾害。随着沿海人口的增长、工业和港口设施的增多。海啸灾害的损失也越来越严重。为了减少这种损失,美国于1948年在檀香山附近的地震观测站,组建了地震海啸波警报系统。1966年,海委会要求美国以上述系统的机构为基础,成立国际海啸情报中心(ITIC),与此同时,海委会设立了太平洋海啸警报系统国际协调组(英文缩写ITSU)。协调组届会每两年举行一次。目前,参加协调组的太平洋国家和地  相似文献   

20.
<正>任何一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的产生都有其法律基础,北太平洋海洋科学组织(PICES)也不例外。根据1990年12月12日由加拿大、中国、日本、美国和前苏联共同起草的渥太华公约,1992年3月24日,PICES正式宣告成立。目前6个成员国分别为加拿大、中国、日本、美国、俄罗斯和韩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