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郝斌 《海洋科学》1978,2(1):19-25
前言 海洋附着生物对于海洋设施的危害,随着海洋事业的日益发展,愈加显得突出。任何一种海洋设施,都必须注意防除海洋附着生物的问题。 海洋附着生物的种类很多,主要有藤壶类、贝类、苔藓虫和藻类等。这些附着生物的特点是在它们生活史中的浮游阶段后期,附着  相似文献   

2.
重金属污染物在海洋生物体内的积累和解毒机理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Cu、Hg、Pb、Cd和Zn等是海洋中几种主要的重金属污染物。研究表明,有些海洋生物,特别是双壳类软体动物,对这些重金属具有很高的积累能力。表1列出了一些重金属在几种海洋贝类生物中的浓缩因子。其它海洋动物如多毛类、甲壳类以及鱼类,特别是它们的肝脏和肾,也能积累很高浓度的重金属。  相似文献   

3.
海洋酸化背景下重金属对海洋生物的毒性效应是一个重要的生态毒理学研究问题。海洋酸化不仅直接影响海洋贝类的生理过程,也通过改变重金属的存在形式和生物可利用性进而影响其生物毒性。为研究海洋酸化背景下甲基汞(MeHg)对海洋贝类免疫和生物矿化的毒理效应,本研究将采集于野外的文蛤(Meretrix petechialis)置于不同pH水平(二氧化碳分压;pH 8.10/背景水平、7.70/中度酸化和7.30/高度酸化)和甲基汞质量浓度(对照、溶剂对照、0.1,1和5 μg/L)的海水中共同暴露21 d,研究文蛤内脏团和鳃组织内免疫应答和生物矿化相关的生物标志物对海水酸化和MeHg共同胁迫的响应。结果表明,海水酸化和MeHg均显著影响其免疫应答策略,不同胁迫水平对各类生物标志物具有组织差异性。具体而言,MeHg暴露诱导内脏团中碱性磷酸酶(AKP)和溶菌酶(LZM)活性,表明MeHg对免疫解毒机制有刺激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其免疫应答。海水酸化抑制了鳃和内脏团中AKP活性,抑制其免疫应答。在生物矿化相关酶中,在海水酸化和MeHg共同胁迫下钙-ATP酶(Ca2+-ATP)活性显著下降,干扰其离子平衡和生物矿化。海水酸化加剧了MeHg胁迫对文蛤免疫应答和生物矿化的毒理作用。相关系数分析和主成分分析表明这些生物标志物可以协同防御环境胁迫对免疫应答和生物矿化策略的毒理作用。这些生物酶对海水酸化和MeHg胁迫响应比较敏感,可以作为评价海洋酸化背景下MeHg对文蛤两种生物组织免疫功能毒性效应的潜在生物标志物。研究结果为理解海洋酸化和重金属胁迫对贝类生理功能的影响提供新见解,为评估海洋酸化背景下贝类种群变动和资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我国海岸线漫长,海洋资源丰富,生物物种多样。海洋贝类一直是我国重要的海洋经济产物。但近半个世纪以来,随着近海人类活动影响的加剧,工业废水、城市污水的排放使近海环境遭到严重破坏,贝类由于其滤食性特点而易受到重金属、农药、生物毒素、细菌、病毒等的污染。其中重金属污染更是贝类污染中危害最严重的一类,因食用重金属污染食品而中毒的现象已有发生[1-2],这些污染直接  相似文献   

5.
养殖贝类是最有效的生物固碳方式之一,其碳汇功能作为海洋生态系统功能的一部分,兼具生态和经济属性,碳汇价格的核算可为海水贝类养殖产业补贴提供数据参考,提高碳汇养殖产业的生产积极性,对海洋GEP核算等提供一定借鉴。目前碳汇价格研究较为缺乏,碳汇价格受限于碳汇计量方法的不完善,因此文章基于碳储量变化原理,对养殖环境中的养殖贝类固碳基础公式进行改进,补充了附着贝类固碳与生物沉积物固碳两个计算参数,以此为切入点选取并改进海洋牧场碳汇定价方法,以东方云溪海洋牧场作为研究区进行案例计算,结果为:海湾扇贝、栉孔扇贝与褶牡蛎的碳汇价格分别为165元/t、185元/t和272元/t;使用改进后的碳汇计量方法得到的养殖贝类单位个体固碳量较高,其中生物沉积固碳对提高单位个体固碳量的作用最为突出,约占贝类自身固碳的91%,主要与养殖海域的水文条件有关;较高的固碳量形成了较低的碳汇价格,固碳量与成本收益因素共同影响养殖贝类的碳汇价格;长远来看,碳汇价格会随着固碳计量的愈加完善而降低。  相似文献   

6.
中国沿海水产设施污损生物特点及防除途径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严涛  刘姗姗  曹文浩 《海洋通报》2008,27(1):102-110
海洋污损生物的附着会影响养殖设施与外部环境的水体交换、增加外载荷和缩短网箱使用寿命,并与养殖贝类和藻类争夺附着基和饵料,甚至直接附着在养殖对象上影响其生长发育.综述了中国沿海水产养殖设施污损生物的特点及常用防除方法,从海洋生物天然防污作用机制、污损生物附着机理、优势种发育生物学及生态习性等方面,初步探讨了新型防污途径及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海洋酸化对贝类的生理生态学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发展,温室气体二氧化碳(CO2)大量排放,约四分之一被海洋吸收,导致海水pH值和碳酸钙饱和度降低,出现了海洋酸化的现象.海洋酸化及引起的碳酸盐化学体系的变化已对各种海洋生物产生影响.贝类作为海洋生态系统中的代表性生物类群,自身具有一定的酸碱平衡调节能力,但其属于钙化生物,极易受到海水酸化的影响.在对贝类...  相似文献   

8.
海洋生物和微生物能吸附在船上或海上建筑物上并生长和繁殖,这些有害的附着生物也被称为海洋污损生物(简称海生物)。在我国沿海地带常见的海生物有:腔肠动物、节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蛀船虫、海澡类、贝类、微生物类等。大量的海生物迅速的生长和繁殖,在其进...  相似文献   

9.
DNA条形码技术是一种新兴的分子鉴定方法,是指通过选择一段DNA基因序列片段作为条形码进行物种鉴定、系统发育研究和物种多样性保护等。海洋贝类种类丰富、数量众多,传统的形态分类方法有一定的局限性,对一些非常见及疑难物种不能快速、准确地鉴定。作为一种快速、高效的物种诊断技术,DNA条形码技术在海洋贝类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就DNA条形码的产生、原理、分析步骤、优势、局限及在海洋贝类种质资源保护中的应用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其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分析展望。  相似文献   

10.
在人类的生产生活过程中,排出的各种废弃物通过各种途径进入并在海洋累积起来,使海 洋中的贝类生存环境日趋恶化.本文根据国内外关于环境污染因子在海洋贝类体内的生物累积方面的研究成果,介绍累积性环境污染因子(重金属、石油烃、典型有机物)在贝类体内的生物累积(包括吸收,转运,累积等生理过程)以及毒理危害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1.
海洋酸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正>海洋是巨大的碳库,不断地从大气吸收CO2,工业革命以来,海洋吸收了人类向大气排放CO2的30%~40%[1]。海洋吸收的CO2对于缓解全球变暖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它破坏了海洋自身碳酸盐的化学平衡,导致海水酸度增加。这种由于海洋吸收了大气中人为CO2引起的海水酸度增加过程,被称为海洋酸化。目前全球海洋正处于5500万年以来海洋酸化速度最快的时期,工业革命以来,全球表层海水pH已  相似文献   

12.
可拉酸是生物被膜上重要的胞外多糖之一,但细菌可拉酸对海洋无脊椎动物附着过程的影响还鲜少研究。本研究从自然生物被膜中分离出8株海洋细菌,对其种属进行鉴定及聚类分析,并测定其生物被膜的可拉酸含量及对稚贝附着的诱导能力。筛选所得海洋细菌形成生物被膜并测定其成膜能力及胞外产物含量,发现β-多糖的生物量与厚壳贻贝稚贝附着率呈显著正相关趋势(p <0.05)。8株海洋细菌生物被膜中可拉酸含量的定量结果显示,3株革兰氏阳性菌无法产生可拉酸,5株革兰氏阴性菌均可检测到不同含量的可拉酸,其中革兰氏阴性菌Shewanella marisflavi的可拉酸含量最高,为1 076.43μg/mL。不同可拉酸含量的海洋细菌单一生物被膜与厚壳贻贝稚贝附着率之间关系的研究结果显示,海洋细菌生物被膜对厚壳贻贝稚贝附着率的诱导效果与其可拉酸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 <0.05)。以上结果表明,细菌生物被膜中的可拉酸能够参与诱导厚壳贻贝稚贝的附着。本研究为探究海洋细菌生物被膜的化学物质与海洋贝类附着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对贝类附着机制提出了新的见解。  相似文献   

13.
海洋地衣     
正海洋植物是海洋生物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由海藻和海洋种子植物两大类组成。海藻不开花、不结种子、以孢子繁殖后代,在海洋中占绝大多数。蓝藻、硅藻、甲藻、金藻和部分单细胞的绿藻,很多是海洋动物如甲壳类、贝类、海参、梭鱼、鲻鱼和鲸类的饵料,对海洋动物的增养殖具有重要的作用。除此外,在陆地及海域中存在着一种特殊的生物,它是真菌和藻类以互惠互利的共生方式形成的一种独特的、不同于一般藻类和真菌的生物类  相似文献   

14.
中国海洋贝类染色体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孙振兴 《海洋通报》2004,23(6):77-83
概括总结了我国已报道的40种海洋贝类的染色体组型研究结果,腹足纲的染色体数目有2n=30,34,36和60;双壳纲的染色体数目有2n=20,22,28,32,34和38等几种类型。分析了贝类染色体制备的特点,预先向活贝体内注射PHA,可有效地增加中期分裂相。产生核型差异的原因可能是制片时的处理条件不同或因染色体结构重排以及地域差异造成的同种异体之间的核型多态。双壳纲和绝大多数腹足纲贝类都没有性染色体,而非整倍体是染色体畸变的结果。最后介绍了显带技术和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在贝类染色体研究中的应用现状,认为FISH技术将为贝类染色体的鉴定提供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中国海洋贝类标准中重金属污染指标的探讨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海洋贝类一直是深受群众喜爱的水产食品。近年来,随着沿岸工农业生产的迅猛发展,海洋纳污量增加,贝类产品的卫生状况如何,一直为社会大众所关注。1998年国务院发表《中国海洋事业的发展》白皮书,把海洋经济、滩涂养殖经济确定为我国国民经济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贝类产品的安全卫生不仅  相似文献   

16.
二甲基硫(DMS)是海水中一种最重要的、含量最丰富的还原态挥发性生源有机硫化物,前体β-二甲基巯基丙酸内盐(DMSP)的降解过程受各种因素影响。其中主要包括温度、DMSP的浓度、氧气、盐度、酸度、颗粒粒度、藻类生长期、季节变化、氧化压力、抑制剂等。它们均与DMSP降解速率呈一定的函数关系,并对DMSP的降解产物产生影响。藻类是DMSP的主要来源,因此着重讨论了温度、盐度、酸度等对不同浮游植物细胞内DMSP与DMS生物生产和转化过程的影响。结合海洋硫循环的研究现状和海洋化学发展的趋势,探究了用颗粒态DMSP与Chla的比率来量化碳和硫通量的方法及DMSP裂解酶活性的检验技术。大气中CO2压力持续增加导致的海洋酸化对藻类中DMSP降解过程的影响也是进一步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7.
水产养殖是研究解决水生动植物的正常再生产问题。目前所谓的“海洋农牧业”刚刚起步,出现了一些水下实验牧场,仅养殖小虾、螯虾、海藻及某些珍贵鱼种。然而,专家们认为,水产养殖前程远大,特别是在高级食品的生产、海藻的养殖及生物净化系统的建立方面更是如此。渔业是一种采集海洋、河流和湖泊天然赐品的工作。而水产养殖却与此不同,是对鱼、虾、贝类甚至海藻等的开发,因此在开发过程中,人类要主动参与这类生物的循环  相似文献   

18.
多毛类是某些海洋经济鱼类和虾、蟹类的重要饵料,也是从事海洋钓鱼业农牧化的优质活饵,有些种类又是贝类养殖的敌害。此外,多毛类中的一些种还可作为评价海域环境质量的指示生物。因此,系统而深入地进行多毛类生态的调查研究,对人类开发海洋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我国海洋鱼类和贝类染色体组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综述迄今为止已报道的我国 38种海洋鱼类和 2 2种海洋贝类的染色体组型 ,以及其中 6种鱼和 1种贝的 C-带、Ag- NOR带等细胞遗传学研究的结果 ,并对这项研究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对未来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天津潮间带春季贝类资源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永仁  张超  梁健  郭永军 《海洋科学》2017,41(11):113-118
为研究天津潮间带贝类资源的分布特征,2017年5月,作者对天津滩涂开展贝类资源调查。共采集贝类30种,分属2纲、4亚纲、10目、19科,在汉沽鲤鱼门、大港减河口、大港滨海湿地分别采集贝类20种、19种、19种;高潮区、中潮区、低潮区分别采集贝类11种、22种、10种;H'值大小顺序为鲤鱼门滨海湿地减河口,中潮区高潮区低潮区;经济贝类主要分布于中潮区,鲤鱼门与减河口滩涂的优势经济种均为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生物量分别为562.8、828.5 g/m~2,滨海湿地的优势经济种为四角蛤蜊(Mactra veneriformis),生物量为1 403.8 g/m~2。对比2013年,大港减河口滩涂的贝类种数及生物量均升高,鲤鱼门滩涂的贝类种数增加,滨海湿地滩涂的贝类资源为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