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冀东太平寨紫苏花岗岩类深熔成因的矿物标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冀东太平寨地区紫苏花岗岩的矿物学研究结果表明,该类岩石中的主要组成矿物具有残晶相和结晶相矿物共存特点。残晶相和结晶相矿物与围岩中同类矿物对比研究表明,该区的紫苏花岗岩类是由其围岩—石英闪长质-英云闪长质紫苏斜长片麻岩深熔而成。  相似文献   

2.
赵仁夫 《甘肃地质》1997,(Z1):39-46
鲁西台背斜东缘沙沟地区深熔型花岗岩质量平衡分析表明:(1)以体积守恒为限制条件,深熔型二长花岗质片麻岩带入1.90%~1.92%的质量,微斜长石花岗岩带入4.46%~4.55%的质量,深熔型花岗岩类有K2O、SiO2、Rb、Ba的获得,TiO2、Al2O3、FeO、Fe2O3、MnO、MgO、CaO、Na2O、P2O5及Cr、Ni、Co、Sr、Zr、Ta、Nd则损失(残留);(2)花岗岩类的质量等比线显示:母岩及深熔型花岗岩没有明显的质量损失;而英云闪长质(花岗闪长质)片麻岩—微斜长石花岗岩则有明显的质量带入、带出;微斜长石花岗岩有K2O、SiO2、Rb、Nd、Ta的明显获得,其余氧化物和微量元素则损失;(3)深熔型微斜长石花岗岩是熔体经过一定距离运移、聚集结晶而成,但基本未脱离深熔地体体系的半原地花岗岩,而二长花岗质片麻岩则是就地定位、基本没有运移的原地花岗岩。  相似文献   

3.
胶东东部地区元古宙花岗岩类的地球化学及岩石成因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孙景贵  胡克 《岩石学报》1997,13(3):439-450
胶东东部地区的元古宙花岗岩-片麻岩杂岩,可分为:(1)石英闪长质-英云闪长质-花岗闪长质片麻岩、(2)二长花岗质-钾长花岗质片麻岩和(3)淡色花岗岩三套岩石。它们之间可识别侵位先后关系,岩相中普遍存在残留的斜长石板状晶体、并具环带结构为主的原生深成岩的矿物相组构,地球化学成分演化各具独立性,并具有深熔花岗岩的性质,结合同位素年龄资料,确立它们是元古宙不同造山阶段形成的花岗岩。岩石中普遍存在Ti、Y、Sr、Ni及Mg等元素的强烈亏损,表明岩浆来源并非直接来源于上地幔或下地壳,它们是元古宙不同阶段已形成的岩石发生深熔作用形成的。这一认识有助于了解华北地台南缘东段元古宙这一重要地质时期的地壳形成和演化。  相似文献   

4.
吉林南部太古宙辉石花岗岩的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吉林南部太古宙辉石花岗岩类具有与英云闪长质-奥长花岗岩质-花岗闪长质片麻岩(TTG)及深熔钾长花岗岩不同的特征,并不是TTG岩系的一部分。地质学、岩石学及地球化学研究表明,该辉石花岗岩类是壳源岩浆结晶分异作用的结果,其岩浆演化主要受早期结晶的辉石、斜长石及角闪石等矿物相的制约。  相似文献   

5.
山东沂水紫苏花岗岩特征-形成时代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苏尚国   《地球科学》1999,24(1):57-62
通过对山东沂水地区紫苏花岗岩野外地质特征、岩相学及地球化学特征等的研究,认为山东沂水地区紫苏花岗岩为变质表壳岩经深熔作用形成.其主要证据为:(1)紫苏花岗岩与变质表壳岩在空间上密切伴生,二者多为渐变过渡接触关系,且他们的片麻理协调一致;(2)在变质表壳岩中发育大量长英质或花岗质脉体,这些脉体的矿物成分、地球化学特征与紫苏花岗岩一致;(3)紫苏花岗岩与变质表壳岩具有相似的稀土配分型式;(4)紫苏花岗岩亏损大离子亲石元素及生热元素,其原岩应为经历了深变质作用的岩石;(5)紫苏花岗岩中锆石多为圆粒状和椭球状,并发育磨蚀坑,说明其原岩主要为变沉积岩;(6)麻粒岩相变质作用时间与紫苏花岗岩形成时间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6.
大容山--十万大山岩带中的紫苏辉石堇青石花岗岩套位于桂东南海西--印支褶皱带,富含堇青石、紫苏辉石、石榴石、矽线石、红柱石、刚玉等。矿物组合复杂,成因多样,可划分为岩浆结晶成因、变质残留成因和反应成因3种类型。根据各类岩石中矿物的特征分析,认为岩套中的花岗岩类岩石部分来源于深熔花岗岩奖的源岩不熔残余,另一部分来自围岩捕虏体变质后又被熔浆改造的不熔残余,是由区域变质岩经不同温压条件,不同深度熔作用形  相似文献   

7.
杜文令 《辽宁地质》1995,(1):1-18,T001
以岩石学与构造研究相结合为基础,宏观与微观观察为主,地球化学为辅的综合研究方法论证了本区太古代地质体由三套变质建造组成。其中花岗质岩石占71%,原地深熔紫苏花岗岩为11.8%,浅色麻粒岩是1.2%,浅粒岩、含砾麻粒岩质浅粒岩(底砾岩)36.7%和原地深熔花岗岩20%。高角闪岩相以浅粒岩为主原地深熔花岗岩的原岩建造为类磨拉石建造系列。低角闪岩似绿岩建造的原岩建造为镁铁质泥灰岩粉砂岩型复理石建造。其地  相似文献   

8.
李超  仝来喜  刘兆  黄小龙 《岩石学报》2020,36(3):871-892
云开地块早古生代的构造背景至今仍存有争论。对云炉-龙修一带出露的含石榴石紫苏花岗岩进行研究可为该区构造-变质演化提供重要制约。详细的岩相学研究表明紫苏花岗岩中存在两种成因的石榴石(石榴石Ⅰ和石榴石Ⅱ),并识别出该岩石保留了三阶段演化的矿物组合(M_1-M_3)。峰期前矿物组合(M_1)由紫苏辉石变斑晶中的包裹体矿物石榴石+黑云母+斜长石+钛铁矿+石英组成。峰期变质-深熔矿物组合(M_2)由基质中平衡共生的斑晶矿物石榴石Ⅰ+紫苏辉石+黑云母+石英+斜长石+钛铁矿构成。退变质矿物组合(M_3)以紫苏辉石和黑云母以及钛铁矿边部降温生成石榴石Ⅱ+石英冠状体("红眼圈")和黑云母+石英后成合晶为特征。传统地质温压计、平均温压法及在NCKFMASHTO模式体系下的相平衡模拟结果表明,紫苏花岗岩峰期前矿物组合形成条件为720℃/70kbar(M1),峰期变质-深熔结晶条件为835~810℃/65~58kbar(M_2),退变质条件为740℃/56kbar(M_3)。岩相观察和P-T计算结果表明紫苏花岗岩的形成可能反映了一条顺时针的P-T轨迹,且以峰期前略微减压并伴随明显的升温和峰期后具有近等压冷却(IBC)过程为特征。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结果显示锆石核部加权平均年龄为~431Ma,锆石边部加权平均年龄为~243Ma。我们认为峰期深熔作用和岩浆结晶石榴石Ⅰ的形成可能发生于早古生代(加里东期),而晚期退变质作用和变质重结晶石榴石Ⅱ的形成可能发生在早中生代(印支期)。本研究也表明云开地区含石榴石紫苏花岗岩的形成与早古生代扬子和华夏陆块碰撞后抬升过程有紧密联系,并遭受了早中生代印支期构造热事件的明显叠加。  相似文献   

9.
本区经历四期变质作用,太古宙上壳岩系麻粒岩相变质、晚太古宙英云闪长岩高角闪岩相变质、早元古宙紫苏花岗岩类低角闪岩相变质和元古宙绿片岩相变质。麻粒岩相变质期可分三个阶段,早期角闪岩相、峰期麻粒岩相和晚期角闪岩相,其P-T-t轨迹为逆时针,与IBC型轨迹相似。导致麻粒岩相变质作用的热源为英云闪长质岩浆的垫托作用,形成于岛弧或活动大陆边缘。区内广泛发育的钾长花岗岩与晚太古宙高角闪岩相变质作用晚期的深熔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0.
高子英 《云南地质》1992,11(1):9-14
岩石呈灰白色,似斑状结构。含石英20%,钾长石40%,斜长石25%,黑云母7%,角闪石7%,紫苏辉石和透辉石1-5%。紫苏辉石呈浑圆状、港湾状,常包含于中长石中,也见产于紫苏闪长岩残块中。明显的侵入关系,典型的粒状镶嵌结构,很高的熔融包体均一温度(950℃),斑晶石英被熔蚀,钾长石无序,斜长石正环带构造发育,出现高温石英(六方双锥晶),投在Na—k—Ca图解的岩浆成因区间,均表明该岩石为岩浆结晶产物。落入A—C—F图解的S型花岗岩区间和Sr—Nd图解的中上地壳区间,微量元素贫Cr、Ni、Co,TREE、(~(87)Sr/~(86)Sr)。及δ~(18)O较高,均显示该岩石为壳型花岗岩。根据紫苏辉石的有关测试数据和经验统计,确定紫苏辉石为变质成因。因此,来利山紫苏花岗岩应为地壳深处紫苏麻粒岩重熔岩浆产物,紫苏辉石为难熔残余矿物。  相似文献   

11.
目前,热分析的发展趋向于微量化,但样品重量过少时有些矿物差热曲线的形态特征就要发生改变。本文从实践的结果论述样品重量与差热曲线、热量曲线特征之间的关系,以寻求合理的样品重量。  相似文献   

12.
我国西部地区矿产资源概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西部青海、新疆、贵州、宁夏、甘肃、陕西、云南、四川、西藏、内蒙古等省区矿产资源丰富 ,尤其是能源矿产、化工矿产分布相对集中。该区内鄂尔多斯能源富集带、陕甘川有色金属矿产富集区、柴达木化工矿产富集区、塔里木油气富集区及阿尔泰有色金属富集区等已成为吸引投资颇有前景的成矿区带。但目前西部矿产资源开发中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 ,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同时使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是西部矿产开发的正确道路。  相似文献   

13.
中国金属矿床中的铋硫盐矿物及其地质产出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前,我国金属矿床中见到铋硫盐矿物共46种,其中有8种未定名矿物。在PbS_Bi2S3系列矿物中,实验矿物学(L.L.Y.Chang)上已有的10种PbS-Bi2O3系列矿物,即由富硫铋铅矿→硫铋铅矿→针辉铋铅矿→柱辉铋铅矿→斜方辉铋铅矿→卡辉铋铅矿→辉铋铅矿→杂硫铅铋矿→斜方硫铋铅矿→柱硫铋铅矿,我国应有尽有外,还发现有4种PbS-Bi2S3的未定名的矿物。块辉铋铅银矿中暂定的3个亚各,我 辄全  相似文献   

14.
皇城山银矿床矿物找矿标型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文给出了包括皇城山银矿床地质概况、银矿石建造矿物找矿标型性和皇城山矿物热电动势标型特征等系统资料。银矿石建造矿物标型性的主要特点是银矿物种复杂,共生金属矿物和脉石矿物富含银。论文提供了皇城山辉银矿、闪锌矿、方铅矿、黄铁矿、蓝辉铜矿、铜蓝和石英的化学成分找矿标型特征。基于皇城山黄铁矿和方铅矿热电动势资料,论文还讨论了矿体下部界线问题。本文的研究结果有助于银矿床的地质调查、找矿和勘探工作。  相似文献   

15.
概括述评了近年来矿物学的重要进展和发展趋势,重点对矿物显微构造分析、矿物环境研究、天体矿物研究、粘土矿物研究和矿物应用研究作了详细介绍。也对新矿物、矿物相变热力学、矿物结晶学、矿物计算物理学、矿物测试新技术和矿物化学同位素分带研究等做了简要介绍,最后指出矿物学研究的5个趋势。  相似文献   

16.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要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书乐 《陕西地质》2000,18(2):51-56,67
对分类的矿产勘查阶段,地质可靠程度、可行性评价阶段,经济意义、扣除合理损失等五个要素的概念,意义,相互关系,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了论述,提出了基本要素组合、可能要素组合和要素组合归并的概念和条件,列述了五个要素的可能要素组合和按一定规则归并的基本要素组合。  相似文献   

17.
云南安宁地区晚侏罗世含盐岩系的主要特点及沉积环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瑞君  朱井泉 《岩石学报》1993,9(1):94-104,T001
  相似文献   

18.
骨架矿物—粘土矿物碱耗协同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忠  高晓勇 《矿物岩石》1999,19(3):61-64
选择了克拉玛依油田二中区T2k1砂砾岩储层中的六种储层矿物,石英,正长石,微斜长石,Ca-蒙脱石,高岭石,伊利石。在不同的条件下研究了这六种矿物的碱耗量,还研究骨架矿物与粘土矿物按照一定的质量配比而成的复配矿物的碱耗量,探讨了矿物碱耗的协同效应,结果表明单矿物的碱耗序列为,蒙脱石(S)〉高岭石(K)〉伊利石(I)〉微斜长石(M)〉石英(Q)〉正长石(J),复配物的碱耗总体上受粘土矿物控制,尤其是蒙  相似文献   

19.
矿物科学的概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汪灵 《矿物学报》2005,25(1):1-8
本文阐述了矿物科学的概念,包括矿物科学的产生背景、基本涵义与特点、主要研究内容及其与其它学科之间的关系等,并对中国的矿物科学做了简要介绍。矿物科学是研究矿物及其性质的一门交叉学科。它的研究对象是天然矿物和人工晶体材料。它不仅是为地球科学服务的学科,而且是为材料科学、环境科学以及工程科学与技术等学科服务的学科。矿物科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矿物及其性质两大方面。矿物研究既是传统矿物学的研究领域,也是矿物科学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矿物性质及其变换过程研究则是当前矿物科学中最为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矿物科学是以矿物学等分支学科为基础并具有众多交叉分支学科的学科体系,具有比传统矿物学更加广阔的科学范畴,具有一级学科的概念。矿物学既是地质科学的一门分科,同时也是矿物科学的一门分科。中国已在矿物科学的许多学科领域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已形成较为完整的理论与学科体系。  相似文献   

20.
核-幔物质晶体化学、矿物学及矿床学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大量的高温、高压实验表明随着温度和压力的增加 ,地幔氧化物及硅酸盐的晶体结构会发生与其温度和压力相适应的多型转变 ,并导致元素金属性的增加 ,即氧离子半径的缩小以及硅和其他阳离子半径的增大。来自地核部分物质的晶体化学及晶体物理目前还很少涉及 ,根据其物质组成 ,可能具有金属及金属互化物的性质 ,即原子呈等大球最紧密堆积 ,具有高熔点、难溶性等特征。在地球形成时作为地核物质是最先凝聚的 ,并由于重力分异沉入地核 ,上升至浅部时不与其他元素化合 ,保持了零价状态 ;等大球最紧密堆积使其在地球各层圈中晶体结构保持恒定。地幔热柱使核、幔物质上升至地球浅部成为可能 ,并形成矿物及矿床。以西藏罗布莎铬铁矿床为例 ,已经发现了多达 5 0种的铂族元素矿物、铁族元素矿物及其金属互化物 ,包括成分复杂多变的Os Ir ,Os Ir Ru ,Pt Fe ,Ir Fe Ni,Fe Ni Cr及Fe Co等矿物 ,它们还与来自核幔边界的Si,Fe ,FexSiy,FeO和SiO2 矿物共生 ,其中铂属矿物及其金属互化物矿物应视为来自E层的地核矿物 ;探讨了该区矿物与陨石矿物在共生组合方面的相似性 ,地核矿物的聚集可能会形成新型的金属元素矿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