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思静 《四川气象》2001,21(1):24-26
对一次强对流天气进行了环流场各物理量场关系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热带低压环流引发的中尺度特大暴雨过程分析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项素清 《气象科技》2003,31(1):38-41,49
文章利用常规资料,对2001年8月5~6日浙江舟山等地的暴雨过程的大尺度环流背景和物理量场进行分析。发现:前期副热带高压异常强大,其南侧的偏东气流为暴雨区提供了充沛的水汽和能量;北面西风槽携带弱冷空气侵入热带低压环流残体,使对流强烈发展,触发不稳定能量释放,导致中小尺度系统发展,为暴雨的发生提供了动力抬升条件。  相似文献   

3.
一次中纬度特大暴雨过程的中尺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Shuman-Shapiro中尺度滤波方法,结合大尺度环流背景,对1999年8月11-12日山东半岛特大暴雨过程进行了中尺度分析。结果表明,这将过程是热带中尺度气旋北上发展造成的;地面冷空气侵入西移的中尺度低压所导致的对流发展,是热带中尺度气旋发展的原因;大尺度环境场丰富的水汽输送为强对流的发展和维持提供了能源保障;地面中尺度低压中心和与其配置的切变线上的波动点对降水落区有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松花江嫩江流域暴雨天气形势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国家气象局提供的松嫩流域39个发报站点1951~1998年降水资料及相应年份NCAR-NCEP资料,对松花江、嫩江流域出现的暴雨进行总结并对形成区域性暴雨的环流形势、系统配置进行分析归类,以期获得进一步的经验。  相似文献   

5.
暴雨过程的中尺度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李象玉  纪英惠  潘志祥 《气象》1999,25(9):31-35
利用1998年6月13日00时-14日14时地降水量,地面风场,高空雷达回波资料,被步分析了中尺度过程的演变特征,同中尺度系统是造成暴雨的直接原因并统计出物量,中低压环流活动与暴雨的对应关系。在大尺度环流形势下,中尺度辐合线和地形作用为局地大暴雨提供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6.
1998年夏季松花江、嫩江流域大暴雨中尺度雨团活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地面逐时降水资料、静止卫星云图、雷达图及常规气象资料,分析了8月上旬不同时段松花江及嫩江流域出现的中尺度雨团(≥5.0mm/h)活动情况。根据它们的活动特点及在卫生云图、雷达回波上的演变和物理量诊断场的特征,将其分为两类。第1类是典型的冷涡中尺度雨团,第2类为东南方有地面气旋活动的冷涡中尺度雨团,它们都出现在冷涡的成熟及消亡阶段,活动在冷涡的不同部位,有着各自不同的演变特点。由此构建了相应的中尺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1998年夏季发生在嫩江流域大洪灾中的一次大暴雨天气过程从区域地面图的流场、物理量场、卫星云图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其结果表明:大暴雨不仅降雨的时空公布具有明显的中尺度特征,而且在大暴雨过程中始终伴有明显的中尺度系统,如中尺度切变、中尺度云团和中尺度雨团,它们与物理条件的有利配置是产生大暴雨的直接原因。另外,大兴安岭山脉对中尺度切变的形成和维持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用带能滤波分析方法及GMS静止卫星红外云图的云顶黑体温度(TBB)等值线分析方法,并用地面逐时降水资料、T106分析资料、静止卫星云图逐时TBB场资料,分析了1998年8月上旬松花江及嫩江流动的中尺度扰动场和中尺度雨团(≥5.0mm/h)对应的TBB场,揭示不同类型的中尺度雨团在TBB场上发生、发展、移动及消亡的规律。其规律对短期及短时预报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利用地面逐时要素观测资料,结合卫星云图和物理场,对9909号热带风暴登陆北上形势下东北象限一次突发性局地特大暴雨过程进行较为详尽的诊断分析发现,造成这次突发性局地特大暴雨是一个异常活跃的中—β对流单体所对应的地面中尺度雨团造成的。它们的形成、发展与地面能量场及地面辐合场的分布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暴雨强度与暴雨发生前时次地面偏东气流的强弱有比较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0.
陈立亭  孙永罡  白人海 《气象》2000,26(10):19-23
利用松花江、嫩江流域内94个气象台站的观测资料和NCAR/NCEP再分析资料,分析了1998年夏季降水集中期和主要暴雨过程发生时的天气形势特点。之所以会连续出现暴雨、大暴雨,归纳起来有以下天气特点:(1)亚洲中高纬度阻塞形势稳定;(2)长时间受东北冷涡控制;(3)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短时间北进,位置适中;(4)盛夏北方季风较强盛。  相似文献   

11.
12.
2011年6月湖南两次暴雨过程的中尺度特征对比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红专  叶成志  唐明晖 《气象》2013,39(12):1580-1590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卫星、雷达资料以及NCEP再分析资料、LAPS局地分析资料,对2011年6月湖南两次暴雨过程的中尺度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次过程均属于湖南盛夏低涡冷槽型暴雨过程,但中尺度特征、降水性质和环境条件有差异。“6.09暴雨”由一个及地的β中尺度低涡产生,过程期间低涡稳定少动,卫星云图上表现为一个发展强烈的中尺度对流云团,雷达回波前期为窄型带状积云降水回波,后期逐渐转变为积层混合云降水回波;而“6.13暴雨”影响系统为中尺度切变线,切变线维持时间长,移动缓慢,卫星云图上是一条长时间维持的对流云带,雷达回波为积层混合云降水回波。水汽输送通道的建立和中低层水汽的大量集中为中尺度对流系统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环境条件,暴雨发生在锋前高温高湿的不稳定层结和强上升运动区域中,锋区的动力强迫上升运动加强了低层能量和水汽的往上输送。两次过程中尺度对流系统均具有深厚的垂直环流结构,“6.09暴雨”湘东北特大暴雨区是一支近乎垂直的深厚上升气流,南北两侧有明显的补偿下沉气流,而“6.13暴雨”湘中暴雨区垂直上升运动是倾斜向上的,只有南侧存在补偿下沉气流。  相似文献   

13.
“98.7”鄂东连续特大暴雨的中尺度分析(一)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使用10分钟间隔的武汉WSR-81S数字化雷达回波资料,结合逐时地面风场及雨量,对1998年7月20-21日出现在湖北省东部的特大暴雨过程进行了详细的中尺度分析。结果指出:地形对地面中-β尺度系统的发生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对流回波的发生发展则与地面中-β尺度系统有着较好的对应关系,在对流层低层低钠的组织作用下,回波系统呈现出明显的涡旋运动,通过多次合并加强,最终造成特大暴雨。  相似文献   

14.
利用地面、高空和卫星观测等资料,分析了2001年9月18~20日发生在青藏高原东侧的强暴雨天气过程,揭示了暴雨的激发机制和若干中尺度特征。主要结果是:(1)导致本次突发性强暴雨天气的中尺度系统是在一天内,在同一区域重复新生的2个中-β尺度对流云团。(2)边界层东南低空急流的不断加强和非地转变化对强降水天气起积极作用。(3)在强降水天气发生的每一时段,散度变化均较涡度变化对强降水天气的指示性好,前与暴雨的关系更为密切。(4)大气运动非平衡强迫激发气流辐合增长是强降水天气的主要激发机制,未来12h强降水发生的区域、降水强度、中心变化与非平衡强负值区变化相一致。  相似文献   

15.
冯新建 《贵州气象》1998,22(4):22-24
运用1h间隔的红外卫星云图,分析了1997年9月18日安顺地区一次暴雨过程的中尺度云团发生,发展的演变特征,揭示了暴雨形成和发生的某些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16.
广西“94.6”特大洪涝暴雨过程的中尺度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林开平 《广西气象》1994,15(3):158-161
  相似文献   

17.
LAPS分析场资料在暴雨中尺度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常规地面探测、高密度自动雨量站、高空探测资料,并且融合多普勒雷达拼图产品,LAPS可输出比较精细的分析场。针对2008年6月21~22日一次暴雨天气过程,基于LAPS不同时空分辨率的中尺度分析场,分析了雷达回波、风场、高度场以及物理量场,比较不同时空分辨率LAPS分析场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1)此次强降水过程可划分为2个阶段。第一阶段雨量集中在沿淮地区,呈纬向带状分布;第二阶段集中在大别山地区,其雨强更大,是中尺度局地性降水。(2)大别山区的地形抬升对低涡增强或减弱的演变具有重要影响,是低涡增强、发展的触发机制。当低涡接近大别山区时,低涡明显加强;当低涡逐渐远离大别山区时,低涡则减弱。(3)第一阶段有风的切变线,第二阶段有风的辐合,说明风场的辐合和切变促进云和降水的发生、发展,因此它们是产生暴雨的触发条件。(4)高分辨率的LAPS结果对于风场和云的变化刻画地更为细致。雷达回波发生在风的切变线处,或者风场辐合处;大别山区暴雨过程中,在其西侧有闭合性的涡旋,低涡缓慢东移,回波位于涡旋东侧,强降水发生在低涡东侧。(5)K指数、沙氏指数、整层可降水量与这次大别山地区暴雨过程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与暴雨落区基本相同。这些指数在暴雨落区预报与应用方面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89.7.9”川东北持续性特大暴雨的中尺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常规资料作计算分析,并结合时间间隔比较密结的卫星云图资料,对1989年7月9-10日发生于四川盆地东北部的暴雨天气过程,中尺度特征进行了详细分析,揭示了与暴雨天气相联系的中尺度涡旋的活动特征以及大气内部非平衡强迫在暴雨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提供一些对暴雨分析预报有价值的线索。  相似文献   

19.
“96·8”特大暴雨中低层流场的滤波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连志鸾  王春彦  王丽荣 《气象》1999,25(8):51-54
1996年8月特大暴雨过程中T63模式资料的低层流场进行滤波分析发现:在台风低压的东北象限有一条东北 ̄西南向的辐合线,它的出现是台风低压北上过程中与西风带高压交绥,并相互作用的结果,其生命史与暴雨发生时段相当吻合,是造成“96.8”暴雨的中尺度系统之一;该辐合线具有东风波的某些结构特征,暴雨区出现经的东南一侧。  相似文献   

20.
王敏  张驹 《四川气象》2007,27(1):23-26
本文利用2006年7月5日到6日的高空资料对7月6日到7日发生在四川省西部、南部的暴雨天气过程成因进行分析,利用24小时降水实况对中尺度雨团的移动做了分析,对数值预报产品的可预报性进行了检验。分析表明:高空低值系统的相互作用、地面冷空气的入侵、中低层能量以及水汽的聚集是这次过程产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