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计算的几种模型表明,用改进的三维有限差分法程序计算的异常体中心点上的水平磁场实部可达 1.53,这就意味着水平场转换函数 Cu也可达 1.53,与单台垂直磁场的转换函数有相同量级的大小。  相似文献   

2.
计算的几种模型表明,用改进的三维有限差分法程序计算的异常体中心点上的水平磁场实部可达1.53,这就意味着水平场转换函数Cu也可达1.53,与单台垂直磁场的转换函数有相同量级的大小。  相似文献   

3.
地磁短周期转换函数在地震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琼中地磁台、肇庆地磁台2004—2006年的高精度数字化地磁观测资料,采用地磁短周期转换函数研究方法,系统地分析了琼中、肇庆地磁台周边地区在此期间的地磁异常和地震的对应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2004年9月17日阳江M_L 5.2地震前,琼中、肇庆地磁台的地磁短周期转换函数A、B,有比较明显的前兆异常。  相似文献   

4.
关岛地磁转换函数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1990 ̄1995年关岛地磁台1min值资料,得出转换函数Au的时间变化与关岛1993年8月大地震似乎有一定的关系,考虑到地磁转换函数的地方时效应,文中还对分析结果的可靠性作了一些评估。  相似文献   

5.
利用安徽省地磁台站2007-2009年数字化观测资料,应用地磁转换函数方法,对华东地区ML4.0以上地震进行对应关系研究,发现不同台站、不同周期的转换函数参量与安徽及邻近地区地震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为今后数据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水平场转换函数空间分布特征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龚绍京  陈化然 《地震学报》2001,24(6):637-644
应用三维有限差分法,对长方形导体的水平场转换函数分布特征进行数值模拟计算,给出了实部和虚部的分布规律,并研究了源场周期、导体导电率、导体埋深、导体长度对转换函数取值的影响.转换函数的极值分布在导体中央、4个犄角和边界附近,且随边界而移动.表明边界附近是转换函数的最佳观测位置.   相似文献   

7.
地磁短周期变化的转换函数是反映地下电性结构的一种参量,利用它们求出的帕金森矢量(或威斯感应矢量),指示出地下电性结构横向差异性。在地震孕育过程中或是由于扩容一膨胀引起地下水渗入震源区,或是由于地下高导层的隆起,或是由于地下热流活动的加强,可能有多种原因引起地下电导率和电性结构发生变化,这种变化足够大时,将引起转换函数发生明显的变化。通过对成都地磁台资料的处理,探索松潘地震孕育过程中伴随的转换函数异常变化及其正常的年变规律。  相似文献   

8.
关岛8.1级大地震和地磁转换函数时间变化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伯舫 《地震学报》1998,20(2):217-219
关岛8.1级大地震和地磁转换函数时间变化的关系陈伯舫(中国香港香港大学物理系)主题词地磁转换函数地震感应磁效应关岛大地震1993年8月8日关岛地磁台(13.58°N,144.87°E)以南76km发生了MSZ=8.1大地震(图1),上述图1关岛地磁台...  相似文献   

9.
变化的磁场是联系区域应力场和孕震区地球物理环境信息的天然媒介,而地磁短周期转换函数可以反映地下电阻率等物理信息,本研究利用有界影响估计法计算喀什地磁台地磁短周期转换函数实部Ar绝对值,并使用南天山西段及西昆仑地区的震源机制解资料反演了研究区震源机制一致性参数,其时序变化代表研究区应力场的变化。结合研究区应力场变化尝试探究地磁转换函数实部Ar绝对值异常对构造应力作用的响应。结果显示,当应力作用增强后,地磁转换函数在时间上出现同步或滞后的异常变化,表明应力在不断积累增强后,地下介质电阻率发生变化,从而引起感应磁场变化,因此得出应力变化是造成局部磁异常变化的影响因素之一,验证了地震前感应磁效应现象。通过研究8次中强震前应力场与地磁场转换函数变化,发现在6次中强震前均出现震前异常变化,两者在震前的变化有较好的一致性。研究还发现喀什地磁台地磁转换函数不同周期的实部Ar绝对值对不同方位的地震响应不同,可能与震源区地下介质各向异性差异有关。  相似文献   

10.
王锜 《地震学报》1988,10(1):49-57
利用菏泽地磁台二年半时间内198个地磁短期变化,首先用快速傅里叶变換法求出其离散傅氏谱,然后用最小二乘法得到其转换函数。分析表明,尽管转换函数在某种程度上受到计算方法引起的一定误差的影响,但1983年11月7日菏泽5.9级地震前后的异常变化是明显的。通过与某些干扰因素的相关性分析和统计检验认为,这一异常变化可能是与这次地震有关的前兆性变化。  相似文献   

11.
地磁水平场转换函数的短期前兆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昌黎、白家疃1972~1997年的磁变仪资料,计算了水平场台际转换函数和单台垂直场转换函数.通过对转换函数变化全过程的分析,注意到仅仅水平场转换函数在唐山地震之前有明显的短期前兆.这给地震预报提供了一个新的可能捕捉到短期前兆的手段.  相似文献   

12.
本文根据1965.0年代西藏地区地磁测量资料,选用国际地磁参考场模型和区域地磁场矩谐分析方法,对青藏高原地区地磁异常值进行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地磁异常场分布的特征与地质构造,尤其是山脉的展布有密切的联系。山脉及近邻地区地磁异常场,不论是梯度,还是绝对值都明显高于相对增坦的地区。  相似文献   

13.
改进野外流动地磁测点定位标记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野外流动地磁测量的实践及国内外大量的研究成果表明,地磁有可能成为地震预报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地磁资料的连续性、完整性、准确性和可靠性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为此,我们对目前流磁测点的定位标记现状进行了全面的剖析和研究。结果表明:流磁如果没有严格的定位标记,则给测量资料带来严重的不良后果。为了保持野外流动地磁测点的准确性,改进目前测点的定位标记方法已势在必行。本文提出了具体实施方案,包括:自设定位标记;建立石碑;增设副桩(副点)C;选好辅助定位标记等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4.
通过多种分析方法对华北近三十年来的中强地震前的地磁异常进行分析,发现地震的孕育、发生在时空分布上与地磁场的变化有一定的相关性。震中距200km范围内,中强地震前很多站都出现变幅不等的地磁异常变化,异常时间多数在一年内。异常形态多趋势性上升或趋势性下降。  相似文献   

15.
地磁场Sq的经度效应和UT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使用国际地球物理年(IGY)和国际地球物理合作年(IGC)期间全球地磁台网的资料和中国台站的同期地磁记录,对地磁场太阳日变化S的经度效应和UT变化进行了分析研究.将适用于瞬时全球磁场的球谐分析法与适用于平均场的双调和分析法相结合,提出了一种分析S磁场的新方案,得到了(θ,T,t)坐标系中组成S场的三个部分,即仅随地方时LT变化的部分SLT,仅随世界时UT变化的部分SUT以及既随LT变化又随UT变化的部分SLUT.从全球来看,在IGY/IGC期间,这三部分的强度之比分别为:X分量1.0:0.2:0.3,y分量1.0:0.1:0.6,Z分量1.0:0.4:1.0.S的经度效应和UT变化虽然表现了同一物理过程,但它们有不同的表达形式,其决定因素是地磁轴对地理轴的倾斜,地磁场的非偶极子成分(即区域性异常)和地球内部电性的横向不均匀性(包括海陆分布、地壳上地幔电导率的区域差异)  相似文献   

16.
使用国际地球物理年(IGY)和国际地球物理合作年(IGC)期间全球地磁台网的资料和中国台站的同期地磁记录,对地磁场太阳日变化Sq的经度效应和UT变化进行了分析研究.将适用于瞬时全球磁场的球谐分析法与适用于平均场的双调和分析法相结合,提出了一种分析Sq磁场的新方案,得到了(θ,T,t)坐标系中组成Sq场的三个部分,即仅随地方时LT变化的部分SLT,仅随世界时UT变化的部分SUT以及既随LT变化又随UT变化的部分SLUT.从全球来看,在IGY/IGC期间,这三部分的强度之比分别为:X分量1.0:0.2:0.3,y分量1.0:0.1:0.6,Z分量1.0:0.4:1.0.Sq的经度效应和UT变化虽然表现了同一物理过程,但它们有不同的表达形式,其决定因素是地磁轴对地理轴的倾斜,地磁场的非偶极子成分(即区域性异常)和地球内部电性的横向不均匀性(包括海陆分布、地壳上地幔电导率的区域差异)  相似文献   

17.
华北地震场和源地壳形变前兆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何世海 《地震》1995,(3):199-207
文中用实测资料和构造物理学观点论证了华北中、强地震前孕震形变场(断层活动系统)的存在和它的运动学与力学机制,并用有限元法加以检验;讨论了形变场、源前兆之间的关系和它们的前兆特征;给出了可操作的剪切破裂指标S(t),用断层滑动速度和剪切应变速度较好地表达了某地的地震破裂危险性;最后,提出了华北形变场活动的长期稳定性和周期性(约12年)。  相似文献   

18.
严大华 《地球物理学报》1980,23(04):396-402
本文用周期图技术分析了佘山台磁暴时的地磁记录,较好地获得了时间范围10分钟到120分钟内的隐蔽周期。由水平成层的多层一维地球的电导率模型出发,从中估计出跟上地幔内高导电层相应的隐蔽穿透周期,得出这个高导电层深度约为90公里,其厚度约为42公里,它跟上层电导率之比为17。  相似文献   

19.
本文用周期图技术分析了佘山台磁暴时的地磁记录,较好地获得了时间范围10分钟到120分钟内的隐蔽周期。由水平成层的多层一维地球的电导率模型出发,从中估计出跟上地幔内高导电层相应的隐蔽穿透周期,得出这个高导电层深度约为90公里,其厚度约为42公里,它跟上层电导率之比为1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