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能源需求持续增长及环境污染防治、应对气候变化要求加快能源结构调整,迫切需要海洋地质调查工作为油气勘探开发提供新的靶区,为天然气水合物商业化勘查开发提供基础支撑。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海洋地质十号船填补了我国小吨位大钻深海洋地质钻探船的空白,提升了海洋地质调查能力,也标志着我国海洋地质综合调查能力跻身世界前列,并为未来的大洋钻探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海洋地质十号船钻探系统针对不同地层采用不同的取心工具,顺利完成了南海某海域的钻探取心任务(A、B两个钻孔)。针对海洋钻探作业风险,制定的应对措施,保证了海洋地质十号船钻探作业的正常施工。实践证明,海洋地质十号船钻探系统可圆满完成了海洋地质钻探取心任务。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国外海洋深水钻探船和取样技术,重点介绍国内启动深水钻探的动向,钻探船的性能要求,取样技术的设计方案,并对海洋深水钻探的启动,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3.
《上海国土资源》2007,(3):39-39
日前,中石化上海海洋石油局“发现号”物探船向极限挑战,首次进入北极极寒工区成功作业,用67天时间完成了北冰洋波弗特和楚科奇海域两个工区6617.5km二维地震作业。这也是中国船舶在北极圈极寒地区首次进行的成功施工,填补了该海域缺物探野外采集最作业的空白。  相似文献   

4.
中国海洋科学学科发展战略研究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球科学进展》1995,10(2):116-122
在阐述海洋科学范畴与发展历史的基础上,强调了海洋科学在海洋开发利用,海洋权益保护以及全球变化研究等社会经济持续发展中的作用,详细介绍了现代海洋科学研究的特点世界海洋科学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并在回顾我国近代海洋科学发展概况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海洋科学的发展,近中期主攻方向与重点以及实施对策。  相似文献   

5.
基于生态系统的海洋管理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洋孕育了丰富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包括为人类提供多种海产食物、净化海洋环境和提供宜人景观及发展空间等。随着工程科技水平的提高,人类对海洋资源和空间的开发利用越来越多、越来越快,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也越来越大,这一问题在我国尤为突出。近20年来一些发达国家通过推行基于生态系统的海洋管理(MEBM),在海洋生态系统的框架下规范和管理开发活动,特别是在解决区域性海洋管理问题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值得我们借鉴。概述了海洋生态系统及其服务功能,回顾了海洋开发中存在的问题以及MEBM的发展历程,系统阐述了MEBM的原则和措施,剖析了国内外MEBM的成功案例,探讨了在中国实施MEBM的必要性和前提条件。近年来,我国依据海洋功能区划来管理海洋开发已取得一定的成果。建议以此为基础,强化相关生态科学研究及相应技术和法规支撑,从而为我国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6.
海上船噪声干扰是海洋地震数据中的主要干扰波之一,由于其反射同相轴符合地震时距曲线规律,且其频谱与有效信号基本重叠,用滤波等常规噪声压制技术很难对其进行有效地压制。由于海上船相对于地震采集拖缆的位置具有随机性,共炮点域中的规则船干扰在共偏移距域内变为随机强能量噪音,为此提出一种用异常振幅衰减法压制海上船噪声干扰的方法,其思路是先将炮集抽成共偏移距道集,然后用异常振幅衰减法对船噪声干扰进行压制。通过对实际海洋地震资料进行处理,得到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7.
中国海洋地球化学探测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地球化学探测与分析技术在海洋地质调查、海底矿产资源勘探、研究与开发中发挥巨大作用,文中简介了我国目前海洋地球化学分析技术的现状,着重评介了用于海洋地球化学探测的一些新技术、新方法。主要包括:船载现场民探测技术;陆上实验室的现代分析方法以及用于化学数据质量监控、分析方法评价和进行国际对比的各类海洋标准物质的研制与应用。并结合前及近期我国海洋矿产资源与环境研究任务,对发展海洋地球化学探测与分析新技术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浙江是个资源小省,但同时又是个海洋大省。《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将“建设海洋经济强省”作为独立的一个部分,从优化海洋空间开发格局、打造“三位一体”港航物流服务体系、加快发展现代海洋产业、推进舟山海洋综合开发试验区建设等四个方面进行全面的论述,足见省委、省政府把“实施海洋开发战略”作为浙江发展新的增长极的决心。  相似文献   

9.
面向21世纪的海洋测深(改正)新技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首次提出了随船一体化测深改正新概念及新方法。GPS的应用已使海洋测量的主要矛盾转移到高精度的测深方面。传统的方法已同精度测图的需要。为此在测深改正新技术基础上提出了研制海洋三维测量仪的新设想。这对于海洋测量由2+1维过渡到真3维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对海底地形测量来说具有重大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国海洋灾害损失及防灾减灾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爱军 《江苏地质》2005,29(2):98-101
我国是世界上海洋灾害最为严重的少数国家之一。近年来,由风暴潮、灾害性海浪、赤潮、海冰、海平面上升等海洋灾害带来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越来越严重,其中,风暴潮是影响我国沿海地区最为严重的海洋灾害。通过建立海岸生态防护网、提高沿海地区防潮工程标准、开发海洋灾害监测和预报系统、实行海洋数据资料和信息共享等方法,降低海洋灾害发生的机率,减少海洋灾害损失。  相似文献   

11.
一、是依法审批海洋开发活动。沿海各级政府和有审批权的部门在审批各类海洋开发项目时,要严格执行《河北省海洋功能区划》和《河北省海洋经济发展规划》,开展海域使用论证和海洋环境评价工作;严格规范海域使用权的招标、拍卖、挂牌出让行为,严禁暗箱操作。  相似文献   

12.
21世纪是海洋世纪,发展海洋经济是时代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实施滨海开发带动战略是海盐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十二五"时期的重点发展战略,要充分挖掘海洋资源优势和潜力,强化滨海开发带动,促进港口与城市,临港产业与腹地经济、岸线资源与陆域资源的联动发展,切实把滨海新区打造成为海盐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和转型发展的重要支持点。  相似文献   

13.
为解决我国海洋科学研究项目出海调查用船难的困境,2009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设立了"船时共享航次计划",通过合理、有效地调配考察船资源,将基金项目的出海需求与考察船的高效利用统筹起来。通过回顾共享航次计划立项背景和该项目在2010—2014年的工作执行情况,总结了共享航次计划取得的成果,以及海洋科学考察船共享使用制度、运行模式和组织管理形式等方面的工作。最后针对调查数据共享现状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4.
浙江地域狭小、资源匮乏、环境资源容量有限的困境越来越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十二五”期间浙江如何发展?有记者统计,在今年的全省“两会”期间,吕祖善省长谈及最多的词就是“海洋经济”。《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充分发挥海洋资源优势,实施海洋开发战略,统筹海洋经济与陆域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5.
2001年,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对“探宝号”船原有震源更新升级为阵列可变的BOLT震源系统。随着更新改造工程的成功,该船已成为具备承担高分辨率、常规、低频深水油气地震勘探的多功能地震调查船。本文介绍了地震勘探震源的基本工作原理以及三种阵列的分布、波形、频谱等特性。  相似文献   

16.
海岸带海洋地质环境综合调查方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夏真  林进清  郑志昌 《地质通报》2005,24(6):570-575
据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多年来的工作经验,总结出一套适合海岸带海洋地质环境综合调查的技术方法。通过对海域的海水环境、沉积环境、工程地质条件等地质环境质量进行多手段、多学科的综合分析研究,可以评价海洋地质环境质量现状。并预测其未来发展趋势。调查研究成果可以应用于海岸带的综合管理、海洋开发和工程建设,可为沿海地区的规划、环境保护和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如果说二十世纪是大陆经济,那么二十一世纪就是海洋经济。海洋是我国的潜力所在、希望所在、优势所在。随着我国参与全球经济程度不断加深和海洋科技创新不断发展。海洋作为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和发展空间拓展平台、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重要载体、对外贸易和大宗战略物资运输的重要通道,其地位日益突出。  相似文献   

18.
海洋是生命的摇篮、资源的宝库和国家安全的屏障,是未来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空间。到目前为止,广袤深邃的海洋只有5%的区域被人类探索,加快海洋科技创新、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是实现“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的根本,事关国家发展的命脉。海洋问题的复杂性使其无法通过单一学科的研究得以解决。目前,我国海洋科学的研究已逐步从过去的跟跑阶段进入并跑阶段,但原始创新能力明显不足。本文回顾分析了我国海洋科学领域的研究进展与发展态势,对标找出与世界先进国家的差距,展望了今后的发展方向,指出围绕海洋多尺度相互作用与气候变化、健康海洋、海洋生命过程、跨圈层流固耦合、快速变化的极地系统、海岸带可持续发展等重大科学前沿,加强顶层设计和战略布局,开展跨尺度、跨圈层的多学科交叉研究,组织并发起我国主导的国际大科学计划,从而显著提升我国在海洋科学研究领域的国际影响力,切实提高保障国家安全和服务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能力,为建设海洋强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重要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19.
闻源 《河南地质》2010,(3):40-41
海洋的竞争,其实质就是海洋新技术与综合国力的竞争。中国是一个海洋大国,拥有300多万平方公里的管辖海域,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和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开发和保护海洋资源、发展海洋经济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那么让我们首先来认识一下海底矿产资源。  相似文献   

20.
海洋地球物理技术的发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海洋地球物理的海底探测技术在20世纪里的迅猛发展推动了地球科学的进展。高精度的导航定位技术是实现海底高精度探测的基础。高精度的导航定位包括水面船只和水下探测系统的精确定位。现代水面船只定位依赖以全球卫星定位技术为主的导航定位系统;水下定位系统主要发展有超短基线定位系统(USBL)、短基线定位系统(SBL)和长基线定位系统(LBL)等。海洋重力测量系统的主体技术得到改进,陀螺稳定平台广泛采用光纤陀螺技术,开发出改正交又耦合效应的新技术,系统实现数字化控制,卫星测高技术引入海洋重力测量领域。海洋地磁测量发展出光泵式测量技术、多分量测量技术和梯度测量技术,近数十年快速发展起来的海底声学探测技术有多波束测深技术、声纳侧扫技术和浅层剖面测量技术等,这些技术已经在当代海底科学研究、海底资源勘查、海洋工程和海洋开发等方面发挥出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新的世纪里,海洋地球物理仍然保持着前沿科学的地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