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编者按:2009年,梧州这个广西东大门的城市,一项项打造桂东南区域枢纽城市、西江黄金水道的工程上马,宝贵的建设用地供不应求.梧州国土人服务靠前尽心、征地加劲加快、供地加力从严,成为梧州经济新高潮建设者队伍中一支功不可没的先行军.  相似文献   

2.
梧州是广西典型的山城,城市依山傍水,多年来,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不断发生,尤其是2006年6月8日,梧州市区范围内普降大暴雨,引发了点多面广、危害性极大的崩塌、滑坡、坡面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造成人员伤亡及重大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3.
梧州是一个典型的山水城市,四面环山,地质条件复杂而脆弱,由于历史和人为因素,一到汛期,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频繁发生,被列为广西地质灾害易、高发区.平民冲当属山城梧州居民劈山建房的一个缩影,山坳内密密匝匝的居民老宅依山而建,场面壮观,但埋下的滑坡隐患让路过这里的每一个人都禁不住捏把汗.  相似文献   

4.
广东省深圳市启动一项计划 :1 0年半城披绿装工程。目标是 :全市城市建成区绿地率达 40 % ,绿化覆盖率达 5 0 %以上 ,强化绿化生态功能 ,建设具有岭南特色的亚热带海滨园林城市。云南省的昆明、安宁、开远等 5个城市已达园林城市标准。辽宁省 2 0 0 1年 9月召开河道工作会议 ,要求大力推广“绿堤工程”。种树种草 ,变大堤为绿色风景线。  相似文献   

5.
沿着滨江大道一路向东,穿过一片热闹的商业街区,窗外的高层住宅楼依次闪过,最终,出租车在一片工地前停了下来. “欢迎啊记者同志!走,我带你们去参观我们村的项目.”记者一下车,等候多时的梧州市长洲区红岭街道龙新村党支部书记潘锦松迎了上来. 龙新村地处梧州市的城乡结合部.这几年,随着梧州城市发展重心西移,龙新村也顺理成章进入...  相似文献   

6.
曾饱受地质灾害频发之苦的山城梧州,近年来实现了由被动防灾向主动防灾的转变,探索出一条“以地方政府为主体,以多元筹资、治搬结合、妥善安置、商业运作为手段,将地质灾害治理、旧城改造、土地开发、城市棚户区改造等惠民工程有机结合”的城市地质灾害综合整治新路,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7.
“数字城市”建设的核心问题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城市是一种人地关系系统。“数字城市”是城市的信息系统或数字神经系统 ,它必须反映现实城市的人地关系。数字城市是现实城市人地关系在信息空间的影射。数字城市的主体是人 ,由政府、企业和市民构成 ,因此 ,城市信息系统由政府信息系统、企业信息系统、公众服务信息系统构成 ,政府信息系统是“数字城市”的核心。  相似文献   

8.
正梧州临"三江"而生,自古以来便被称作"三江总汇"。山环水抱,是梧州的一大地貌特点。宋代诗人苏东坡曾赋诗吟诵:"九嶷联绵属衡湘,苍梧独在天一方。"诗中的"苍梧",便是如今的梧州。梧州山多平地少,地质环境十分脆弱,强降雨极易引发地质灾害。长期以来,地质灾害是梧州百姓心中的痛点。这些年,梧州以打造地质灾害综合整治"梧州模式"为契机,主动转变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式方法,不断提升地质灾害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成功消除了一个又一个地质灾害隐患  相似文献   

9.
<正>梧州市地处西江干流,位于桂江和浔江交汇处,广西八成以上的水量经这里流入广东,历史上,这里洪涝灾害频发,是全国的重点防洪城市之一,同时也是全国少有的受地质灾害威胁较严重的城市之一。梧州山多平地少,泥土松软,暴雨天气极易造成房屋倒塌、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据统计,市区有7万多人居  相似文献   

10.
“数字城市”与时俱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承继成、李琦、林珲教授和黄宝青、夏曙东博士合著的“数字城市--理论、方法和应用”的问世 ,对“数字城市”的发展趋势、概念和内涵 ,特别是对“数字城市”与各行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密切关系 ,“数字鸿沟”、“数字分化”与“边缘化”的危机 ,从理论上进行了精辟的剖析 ,从案例中总结了实践的经验。全书高屋建瓴、统览宏观大局 ;纲举目张 ,细查关键技术。有幸先睹为快 ,谨记浅薄学习心得 ,欣然命笔 ,为青年学子导读 ,向从事“数字城市”建设的专家学者们郑重推荐。我国有 6 6 8个大中城市 ,大约有 3 0 0 0 0个小城镇。城市的数字化 ,只是迈向信息化和现代化的第一步 ,来日方长 ,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1.
地处南疆的八桂大地,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问里遭遇了冰火两重天——大旱与大涝的交替袭击。2010年5月31日以来,广西玉林、梧州、来宾、河池、贵港一带部分地区百年一遇的强降雨,来势猛、强度大、范围广,引发地质灾害,与洪涝灾害交集在一起,防御难度大。截至6月8日16时,广西已有9市40县(市、区)受灾,受灾人口超过282万人,累计紧急转移安置14万多人,强降雨造成53人死亡。  相似文献   

12.
关于“数字城市”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研究数字城市体系框架和数字城市工程总体设计的基础上,讨论数字城市基础信息平台,以及电子商务、电子政务、智能交通、智能社区、安全保障、科技教育、文化娱乐和信息服务等职能;探讨数字城市工程的数据获取与更新、数据库、网络、行业信息工程和数据标准等体系  相似文献   

13.
<正>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一种新常态。梧州市面临着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实施、粤桂合作试验区建设、自治区"双核"驱动战略深入实施和"三区统筹"发展格局规划以及作为桂东南城市群核心城市的新定位的机遇。新常态下的梧州经济发展对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提出了新要求,科学理解和把握新常态,做好2015年全市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我们必须及时调整工作方向和思路,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一、科学保障用地用矿,提升利用效能  相似文献   

14.
“数字城市”呼唤精益求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数字地球”国际学会2006年5月在北京正式成立,“数字中国”研究院2005年在北京大学揭幕,“数字城市”第二届国际会展和论坛,6月11日又接踵在苏州召开,得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预祝大会把握机遇,胜利成功,成为引领“数字城市”浪潮的里程碑。我国城镇化速度空前,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与服务各方面的数字化工程,方兴未艾。实现以信息化推动产业结构性调整,以“数字城市”建设夯实城乡跨越式发展的战略目标,提高城市的凝聚力、辐射力和竞争力;全面协调人流、物流、能流的规模和速率,以城镇带动郊区、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对保障“十一五”发展规划的协调、和谐社会建设是至关重要的举措。  相似文献   

15.
<正>4月10日,随着钦州、梧州热响应试验及北海市无功循环、小功率恒定加热测试的完成,广西主要城市野外现场热响应测试工作全面完成。这是广西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以下简称广西地矿局)拓展地热等新能源领域,推进地热、浅层地温能等调查评价和开发研究的又一具体行动。近年来,随着地热新能源在全国的广泛兴起,广西地热资源开发利用也越来越热。为此,广西地质工作者加强了对地热资源勘查研究,进一步摸  相似文献   

16.
“数字地球”科学工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数字地球”是集科学、技术和工程于一体的一项宏伟的科学体系。“数字地球”由基础研究、技术支撑和科学工程三部分组成,其中科学工程是“数字地球”的核心和目标。文章在我国“数字地球”科学工程现状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国情,对我国“数字地球”科学工程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瞭望八桂     
《南方国土资源》2013,(2):65-66
梧州:多举措加强行政效能建设为进一步加强机关效能建设,规范行政行为,提高工作效率,2012年,梧州市国土资源局采取多项措施,积极推进行政效能工作,收到良好成效,实现"国土资源违法案件降下去,行政效能升上来"。一是缩短办证时间。调整办证大厅工作人员,特别是调整窗口关键位置工作人员,着力解决群众集中反映的办证难、办证时间长等问题。经过整改,办证效率提高,时间缩短,在资料齐全的情况下,商品房土地登记的办结时间由原来的10天压缩到5天内。  相似文献   

18.
VR-GIS技术在城市“数字防洪”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虚拟现实地理信息系统(VR-GIS)是一门综合虚拟现实和地理信息系统特征的新型技术,以此为基础构建的城市数字防洪系统在防洪决策中发挥了积极的辅助作用。本文以哈尔滨城区段三维数字防洪系统的开发为背景,探讨了VR-GIS应用于城市数字防洪的关键技术及其实现方法,包括防洪三维虚拟场景的构建技术,仿真数据库的建立与联合查询,洪水动态模拟等方面的相关技术和实现方法,为数字防洪系统提供了基础研究平台。  相似文献   

19.
遥感地表能量信息能够反映城市生态系统成分、作用与影响关系。本研究从城市生态系统的角度,提取能反映城市下垫面地物实体综合特征、作用与影响关系的相对地表能量信息,针对不同区域、规模与类型城市的地表能量空间分布及特征,建立了定量化的城市相对地表能量分级与评价指标。探讨国际“宜居型城市”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形态及其时空变化特征和规律。结果表明:(1)城市实体空间建筑群的形状、体量,街道与建筑的朝向和配置关系,以及硬质化表面开放性的差异影响城市地表能量的分布。(2)建筑物周边的植被覆盖程度、建筑物之间的空间关系、广场和街道的开放性等,是维持城市开敞空间与实体空间的混合区域地表能量平衡的基础。宜居城市中心周围的大规模低密度居住区构成以中等能量分布为主的城市地表能量缓冲与过渡区。(3)城市开敞空间的地表能量变化幅度比实体空间大,宜居城市开敞空间的中、低地表能量分布占有较高比例。(4)宜居城市实体空间的高能量斑块呈现规模较小和分布相对分散的状态。采用相对地表能量分级与评价指标,可为各类城市规划与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基于制造业企业网络视角的城市网络核心—边缘结构的研究将加深对城市网络演化规律的理解。利用2020年中国制造业500强企业网络数据和隶属联系模型构建城市网络,研究了中国城市网络核心—边缘结构的演化特征,定量测度了核心—边缘结构的影响因素,并根据国际生产折衷理论解析了城市网络地位分异的动力机制。研究发现: 2005—2020年,核心区块的城市数量逐渐增加,主要由直辖市、经济特区以及东、中部地区的省会城市组成,这些城市通过互惠性的链接关系形成了凝聚子群,网络权力较为集中;边缘区块的城市则主要位于中、西部地区,城市间经济联系相对稀疏,整体网络结构并不稳定,城市的发展受到了网络资本的约束。关键资源、基础设施和区位优势是影响中国城市网络地位的决定性因素,择优选择、网络邻近和路径依赖构成了中国城市网络核心—边缘结构演化的动力机制,这将进一步增强核心城市的网络地位。在网络环境下,城市间的差距趋于扩大,城市网络地位的提升取决于城市在网络中的影响力,中国城市化政策需要做出相应调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