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3 毫秒
1.
介绍云南天文台太阳射电米波(230~300MHz)、分米波(0.7~0.4GHz)频谱观测系统及10m射电望远镜自动控制系统“星型拓扑”对等网的建立。该网络,不但 实现了光盘刻录机、激光打印机等资源共享,而且还为解决由于太阳射电频谱高时间分辨率和高频率分辨率观测带来的大数据量处理和存储找到了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2.
太阳射电爆发是太阳耀斑和日冕物质抛射等爆发过程的重要表现形式,是卫星通信和导航系统、地面电网系统、人类生活环境的潜在影响因素之一。对太阳射电爆发的监测与研究不仅可以预报空间天气,还可以作为太阳物理的研究工具。介绍了基于LabVIEW平台设计开发的双通道高速太阳射电频谱观测系统,针对太阳射电爆发具有随机性和持续时间短、变化快的特点实现对太阳射电爆发的监测。系统采用高速信号采集卡以1.5 GS/s的速率进行信号采集,系统时间分辨率可达4 ms,频率分辨率达45.776 4 kHz。采集的信号经过快速傅里叶变换(Fast Fourier Transform, FFT)功率谱分析处理后输出显示其频谱图和瀑布图,得到太阳射电爆发的频率、强度以及持续时间等信息。观测数据利用文件传输协议(File Transfer Protocol, FTP)上传至服务器,实现存储资源的优化,观测数据的共享。该系统集成度高,可以应用于分析澄江抚仙湖观测基地11 m太阳射电望远镜输出的70~700 MHz信号。  相似文献   

3.
基于我国的太阳射电宽带频谱仪(0.625~7.600GHz)在2003年10月22日~11月3日观测到8个伴生日冕物质抛射(CME)的太阳射电爆发,结合Nobeyama Radio Polarimeter(NORP)的单频观测、Nobeyama Radioheliograph (NORH)、Siberian Solar Radio Telescope(SSRT)的成像观测以及Culgoora和WAVE/WIND的低频射电频谱观测,对8个射电爆发的射电辐射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试图从中寻找与CME伴生的射电爆发的特征。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云南天文台用于观测研究太阳射电230 ̄300MHz米波爆发精细结构动态频谱仪研究的历史和现状,以及利用现代计算机网络技术,有效地解决了由于高时间人辨率和高频率分辨率观测采样带来的大数据量存储和处理。该系统经过不断改进和完善,目前已投入23周峰年太阳射电爆发频谱观测。  相似文献   

5.
王霖  谢瑞祥  汪敏  许春  刘玉英 《天文学报》2004,45(4):389-401
利用太阳射电宽带频谱仪(0.7-7.6GHz)于2001年10月19日观测到的复杂太阳射电大爆发,呈现出许多有趣的特征,结合NoRH(Nobeyama Radio Heliograph)的高空间分辨率射电成像观测及TRACE(Transition Region and Coronal Explorer)在远紫外(EUV)波段的高空间分辨率成像观测资料,分析了该爆发的射电频谱特征和微波射电源的演化以及它们与复杂的EUV日冕环系统的关系,该爆发是一个双带大耀斑的射电表征.前一部分以宽带(从厘米到米波)爆发为主,机制是回旋同步辐射,所对应的是环足源的辐射;后一部分以窄带(分米到米波)分米波爆发为主,机制是等离子体辐射和回旋共振辐射的联合,对应的是环顶源的辐射。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云南天文台用于观测研究太阳射电230 ~300 MHz 米波爆发精细结构动态频谱仪研究的历史和现状,以及利用现代计算机网络技术,有效地解决了由于高时间人辨率和高频率分辩率观测采样带来的大数据量存储和处理。该系统经过不断改进和完善,目前已投入23 周峰年太阳射电爆发频谱观测  相似文献   

7.
为完成对太阳射电爆发15 MHz~15 GHz频谱的监测,云南天文台研发4套太阳射电频谱仪,频率覆盖范围依次为15~80 MHz, 100~750 MHz, 600~4 200 MHz和4~15 GHz,分别称为十米波、米波、分米波和厘米波太阳射电频谱仪。十米波段太阳射电频谱仪的谱分辨率和时间分辨率分别为7.6 kHz和1 ms;米波段和分米波段太阳射电频谱仪的谱分辨率和时间分辨率分别为9.5 kHz和10 ms;厘米波段太阳射电频谱仪的谱分辨率和时间分辨率分别为76 kHz和10 ms。每套设备包括天线系统、接收机和数字频谱仪。为实现超高谱分辨率,需要的快速傅里叶变换(Fast Fourier Transform, FFT)点数最高达到262 144,在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 FPGA)上,通过一个FFT IP核(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e)不能实现如此高点数的快速傅里叶变换运算。对于大点数的快速傅里叶变换,需要对数据行列分解后做并行处理,从而将其转化为两个小点数的快速傅里叶变换。通过对并行算法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从2004年10月起,国家天文台怀柔射电频谱仪增加了新的超高分辨率观测模式:在1.10~1.34 GHz频带其时间分辨率为1.25 ms,频率分辨率为4 MHz。报告了3个超高分辨率下观测到的太阳射电精细结构事件,包括射电尖峰辐射、鱼群结构和重叠的精细结构,在射电精细结构之后8~14 min,在米波段都发现射电II型爆发,3个事件的米波II型爆发(示踪着日冕激波)都有相关联的日冕物质抛射(Coronal Mass Ejection,CME)。  相似文献   

9.
国家天文台分米波太阳射电频谱仪用新的观测模式获得太阳射电频谱的一些新的观测现象。新的观测模式频率在1.1—1.34GHz范围,时间分辨率是1.25ms;正常的观测模式下频率在1.1—2.06GHz范围,时间分辨率是5ms。在两种模式下频率分辨率为4MHz。发现窄带Ⅲ型爆发(“blips”)斑马纹(Zebra)和纤维结构(Fiber)中的超精细结构和一些新的精细结构。这些新的结果有助于深入理解在太阳耀斑期间低日冕中能量的释放和转移,也为拟建中的太阳射电频谱日像仪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太阳射电爆发的动态频谱观测是研究太阳活动的重要手段之一.基于对2015年8月27日蒙城太阳射电频谱仪(Mc SRS)所观测得到一个M2.9级太阳耀斑光变特征的分析,发现由于仪器电子学上的问题,传统定标方法给出的结果并不理想.利用日本野边山的射电偏振仪(NoRP)/射电日像仪(NoRH)以及地球静止轨道环境业务卫星(GOES)的观测数据,结合有关辐射机制可以对定标方法进行改进.和传统的定标方法相比,改进后的定标结果和NoRP/NoRH的观测结果显示出更好的相关性,更好地揭示了耀斑射电频谱的演化规律.  相似文献   

11.
从1995年3月13日开始,我们开始与中国科学院网络中心和昆明电信局通信处联系,准备建立云南天文台Email系统。到3月21日本系统技术上已基本调试完成。本文介绍了这一系统的建立过程和通过这一系统可以得到的网络资源。  相似文献   

12.
1997年3月6日至3月7日,我们利用INTERNETRELAYCHAT(IRC)进行了首次国际天文联合遥在观测试验,并获得了成功。本次试验由分布在全球7个不同地点的工作组联合进行,包括中国、美国、加拿大和英国。这一试验的成功为天文观测开创了一个新型的途径,也是对通过Inter-net进行更紧密的国际合作的一种尝试。  相似文献   

13.
The construction costs of distributed radio telescopes are to a great extent determined by the deployment costs of the fiber optic data transport network that is needed to transport the received information to the data processor(s). As such, the baseline and data rates that are feasible for a specified amount of money are determined by the status of the technology and deployment costs of the communication network. In this paper the present day data transport status is described and, using a costing model, the most attractive data transport technologies are determined, taking the LOFAR telescope (ASTRON, 2005) as an example. In the outlook, the near-term data transport technology developments are described.  相似文献   

14.
尝试用神经网络方法作太阳质子事件警报.首先介绍太阳质子事件警报的发展,神经网络方法的特点,其次讨论选取预报因子的物理考虑,然后介绍试验结果,在两种试验情况下均可以有>85%的报准率.最后讨论改进警报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Windows Sockets实现天文终端的远程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天文观测发展的现状,作者试验了用WindowsSockets实现网络远程控制天文终端的方法,并给出了这个方法Windows9x上的VC++实现。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用GAINS(global actable intelligent networks)节点搭建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缩写为WSN)时间同步实验平台的过程,并实现了WSN时间同步协议TPSN(timing-sync protocol for sensor networks),详细阐述了组成平台的软硬件.在此基础上,可以进一步研究和开发更复杂的时间同步协议,在实际传感器网络中实现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7.
18.
本文简要介绍我馆目前馆藏文献的分布情况、检索途径和一些网上服务 ,目的是希望能给不太熟悉馆藏的读者尽快地查找到自己所需的文献 ,提供一点帮助  相似文献   

19.
多层卫星网络星间链路性能分析与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多层卫星网络星间链路各参数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分别在S和Ka波段上分析计算了GEO(对地静止轨道)-IGSO(倾斜同步轨道)、GEO-MEO(中轨道)和IGSO-MEO卫星间的星间链路参数Eb/N0、发射功率、天线直径和数据速率间的关系。根据计算结果对星间链路的性能进行了分析,在分析计算的基础上得到了一些规律性的结论,这些结论可应用于星间链路的设计与建立。  相似文献   

20.
电网时间同步系统对电力工业非常重要,制定电网时间同步技术标准也很必要。对参与编制国家电力公司华东分部的企业标准《华东电网时间同步系统技术规范》的过程和主要内容作了介绍;对编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作了讨论;指出:制定规范只是电力时间同步网建设的第一步,还需要各方面的协作努力,尤其要加强管理、培训等“软件”工作,才能使电网的时钟等“硬件”设备充分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